中國法學文檔第11輯

中國法學文檔第11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法學
  • 中國法律
  • 法律文獻
  • 學術研究
  • 法學研究
  • 法律匯編
  • 中國法
  • 法學輯刊
  • 法律文件
  • 法律資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法學文檔》係中國政法大學主辦,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編輯,麵嚮學界和實務界,以文摘為主的學術性齣版物。其目的主要是從中國大陸法學和學術期刊上已經發錶的文章中選擇有獨立見解、有學術積纍、有豐富資料的優秀論文,取其大義,凝其要旨,摘編成文,以達採擷法學精華,宣揚法律精神,豐富文化積澱之目的。同時登載高品質論文、譯文、書評和案例討論等,充分滿足法律學界、實務界、企業界、政界及社會各界人士對法律學識的需求。本齣版物所刊發的論文及文摘未經本刊編輯部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的齣版物轉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編者序語

論文選登

.非對等狀況下的兩岸婚姻效力及其對中國大陸的消極影響/陳 漢/1
.「配偶權」概念的體係化解讀/幸顔靜/10
.歐盟服務閤同立法的新模式及其對中國大陸的啓示/張 彤/23
.《英國網絡法》述評及對中國大陸的啓示/張洪芹/38
.中美法學教育目標與學生就業競爭力之關係探討/馮 愷/47
.形式主義與實質主義思維的碰撞
 ──香港特彆行政區基本法解釋衝突/李鼕鬆/59
.物權請求權與消滅時效
 ──以消滅時效的製度功能反思為基礎/鍾雲龍/69
.論中國大陸建立知識産權法院的模式選擇/顔晶晶/78
.反壟斷法的不確定性及其剋服/盧揚遜/90
.新刑訴法視角下證人拒絕作證特權問題研究
 ──以澳門地區相關製度為參照/元 軼、沙 沫/99
.執行難──國傢權力運行失範的現實映射/蔡肖文/113
.證人證言採納標準研究/劉英俊/122
.海峽兩岸被判刑人移管程序的構建/楊 超/132
.淺析清代監察製度的建立與流變/鬍婧婷/142

精要文摘
法學基礎理論檔
.通往司法的法理學
 ──中國大陸法理學的現實主義路嚮/明 輝/152
.中國法圈──跨文化的當代中國法及未來走嚮/鄭永流/156
.政法委的曆史與演變/周永坤/160
.金融消費者的概念和範圍──一個比較法的視角/廖 凡/164
.國際商事活動道德約束的剛化/車丕照/168
法律史檔
.帝製法治的兩麵
 ──「斷罪引律令」與比附援引製度的思想基礎/李啓成、李貴連/172
.官員問責──秦律的規範及其評析/艾永明/175
.司法人道主義的曆史進步
 ──晚清司法改革的價值變嚮/公丕祥/178
.古代印度法的主要內容與特徵
 ──以《摩奴法論》為視角/高鴻鈞/181
.行省製度的確立對羅馬法的影響
 ──以西西裏行省的設立為中心/徐國棟/185
憲法行政法檔
.實質閤憲論──中國大陸憲法三十年演化路徑的檢視/江國華/189
.中國大陸憲法監督程序製度之審思與變造/範進學/192
.社會誠信危機的治理──行政法視角的分析/王青斌/195
.中國大陸行政訴訟製度發展的新路嚮/李洪雷/199
.公益行政訴訟及其在中國大陸的構建/於 安/203
民商法檔
.論民事法律事實的類型區分/王 軼/207
.論侵權責任法上可得利益損失之賠償/田韶華/211
.商法的範式變革
 ──析資本經營與營利/徐學鹿/215
.公司法規則的迴應力
 ──一個政策性的邊緣理解/蔣大興、謝 飄/218
.超越規範──當代企業形態及企業法理論的祛魅與創新/王 妍/222
.論中國大陸個人所得稅法改革的功能定位與模式選擇/施正文/226
刑法檔
.經濟刑法增罪規則研究/付立忠/230
.經濟犯罪非刑罰化處置研究/師 維/233
.價值性衝突犯罪及其立法策略展開/薑 濤/236
.詐騙罪與集資詐騙罪的規範超越
 ──吳英案的罪與罰/高艷東/240
.「扒竊」入刑──貼身禁忌與行為人刑法/車 浩/244
.口袋罪的時代變遷、當前亂象與消減思路/於誌剛/247
訴訟法檔
.獨立辯護人理論的反思與重構/陳瑞華/250
.刑事訴訟指定管轄製度之完善/龍宗智/254
.論強製答辯製度的建立/伊 魯/258
.中國大陸民事訴訟法學的現代化轉嚮/湯維建/262
.小額訴訟程序及其在中國大陸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完善/劉仲屹、王保民/266
國際法檔
.論中國大陸對人權條約提具的保留及其執行改進措施/王 勇/270
.試論國際經濟法律秩序的演變與中國大陸的應對/張乃根/273
.食品安全的國際規製與法律保障/塗永前/276
.「或引渡或起訴」法律問題研究/黃 風/279
.論雙邊引渡條約在中國大陸的優先及直接適用/高秀東/282

研究綜述
.中國大陸閤同法違約責任製度研究綜述/劉承韙/286

人物思想
.皮埃爾.艾略特.特魯多與聯邦主義/焦 傑/295

案例評析
.車輛停放法律關係辨析與法律適用──對陳某、硃某
訴廣東某集團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保管閤同糾紛案評析/張 珣/303

名篇譯介
.法國刑法的最新改革/【法】埃馬紐埃爾.維埃爾達.西濛、硃 琳(譯)/310
.消費者──從概念到定義/【義】法布裏奇奧.潘紮、雷 佳(譯)/322

圖書序言

編者序語

  現代中國法製不過百餘年,現代中國法學不過百年。然而這是一個怎樣的百年!曾經幾度危亡,卻又在烈火中涅盤再生;縱然天翻地覆,卻總能在韆劫百難中保持永恆;多少風雲變幻,卻總能在峰迴路轉雨過天晴後獲得光明。這就是中國的近現代曆史,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命運,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中國法學作為中國命運和傳統的一部分,實際記錄和反映著這種命運和傳統的一個方麵。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學更是在改變和發展中還民族命運與傳統方麵起到瞭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而且,在未來的法治國傢的追求中,在未來中華民族的興衰中,它都必將發揮愈來愈為關鍵的作用。現時中國法學的發展、進步與豐富,實際體現著現時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與繁榮。因此,記錄現時中國法學,就是記錄現時中國社會的現實與曆史;推介法學思想與言論,就是襄助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且,這種記錄和推介同時也必然會構成一種文化的宣揚與積纍,從而為當今世界上其他民族國傢認識瞭解中國法律文化提供途徑與材料。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創辦《中國法學文檔》,正是基於上述思想宗旨。

  本此宗旨,《中國法學文檔》將根據以下幾個標準和原則對現時中國法學進行全麵的審視和提取。

  一、推介學術思潮:盡可能地將能夠反映當今時代和社會進步的最新學術思想的文章論著予以簡要推介,意在使學術更有時代和社會使命色彩。

  二、推薦學術觀點:盡可能地將一些具有新的、獨到的、具有實踐意義的學術觀點的文章論著嚮讀者予以推薦,意在豐富和活躍學術論辯與交流,參與社會改革與進步。

  三、推舉學術精品:盡可能地將法學界中産生的,有深厚學術積纍和深入研究水準的純法學成果嚮學界推薦,不論其是否為流行或熱門話題,意在豐富法律文化積澱和加強法律文化傳承。

  四、推崇學術人格:盡可能地宣揚能夠代錶和反映獨立學術觀點、嚴謹學術作風和純潔學術品德的文章作品,以達推崇褒奬獨立完美學術人格之目的。

  五、推廣學術方法:盡可能地將能夠反映新的或有價值的學術方法的文章論著嚮學界推廣,意在促進法學發展,提升法學水準。

  以上所述,《中國法學文檔》創辦原則之大端。望法學界同仁能夠荃察此中用意與衷情,支持本刊成就既定之目的。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第一次接觸到《中國法學文獻》這個書係,是透過朋友的推薦。說是「文獻」,倒讓我以為會是堆砌著艱澀的學術論文,一開始有些卻步。但翻開這第十一輯,纔發現我的想像實在太狹隘瞭!書中收錄的文章,範圍之廣、議題之深,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特別是對於當代中國社會變遷下所衍生的各種法律問題,作者們提齣的觀點既有理論上的深度,又不乏實務上的洞見。例如,其中一篇關於數位時代下個人資訊保護的論述,條理清晰地分析瞭技術發展對隱私權帶來的挑戰,並引述瞭相關的案例和學說,讓我對這個議題有瞭更全麵、更細緻的理解。尤其吸引我的是,作者並非僅僅停留在問題的描述,而是積極地探討可能的法律解決途徑,這對於身處快速變化的時代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極為寶貴的參考。書中對於社會秩序、經濟發展與法律規範之間平衡的探討,也讓我深思。在颱灣,我們也常常麵臨類似的兩難,如何在追求進步的同時,確保公平正義與社會穩定,這本輯中的討論,提供瞭許多值得藉鏡的視角。我尤其欣賞作者們在論述中展現的嚴謹態度,資料的引用、邏輯的推演,都顯得相當紮實,讓人信服。即使有些篇章的專業術語較多,但透過作者的引導,也能逐步理解其核心思想。這不隻是一本法學論文集,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探中國大陸法學界對當代重要議題的思考脈絡。

评分

我一直對中國大陸的法學研究抱持著一種好奇,但礙於資訊的不對稱,常常覺得難以深入。這次讀到《中國法學文獻》第十一輯,就像是收到瞭一份珍貴的「入場券」,讓我得以一窺當代中國法學界的思想前沿。讓我驚豔的是,書中對於一些非常具體的社會現象,如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土地利用法規、或是人工智能對司法審判的影響,都有極為細緻且深入的探討。尤其是一篇關於環境法新發展的文章,不僅梳理瞭中國近年來在環境保護法規上的重大變革,更分析瞭這些變革如何與經濟發展目標相平衡,這其中的權衡與取捨,是許多國傢在發展過程中都必須麵對的難題。作者的論述,清晰地展現瞭中國在環境治理上的努力與睏境,並對未來方嚮提齣瞭審慎的建議。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極為寶貴的學習經驗。我特別欣賞作者在分析問題時,能夠結閤中國獨特的國情和歷史文化背景,而非生搬硬套國外的理論。這種立足本土的學術視角,使得論述更具說服力,也更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讓我印象深刻,那些源於中國社會實際的案例,為理解抽象的法律條文提供瞭生動的註腳。這本輯不僅是法律專業人士的案頭書,對於關心中國社會發展、法治進步的普通讀者來說,也極具啟發性。它讓我們看到,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法律如何迴應挑戰,並尋求創新的解決之道。

评分

坦白說,我購買《中國法學文獻》第十一輯,更多的是基於一種對中國大陸法律體係發展脈絡的求知欲。過往接觸到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識。而這本輯,卻像是一份精心編排的「導覽手冊」,引導我逐步深入其法學研究的腹地。書中的論文,從經濟法、民商法到訴訟法,涵蓋的麵嚮相當廣泛。我特別被其中關於「數字經濟」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關係的探討所吸引。作者們深入剖析瞭在數位化浪潮下,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麵臨的挑戰,並提齣瞭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來適應這一變革的策略。這其中對於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的法律界定,以及如何平衡創新與保護的關係,都給瞭我很多啟發。這篇文章的論述,不僅有理論的高度,更有對產業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讓人讀來大呼過癮。我欣賞作者們在論證過程中,能夠不斷地與最新的學術思潮對話,並嘗試將其與中國的實踐相結閤。這種學術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是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的重要特質。書中對一些熱點法律問題的討論,比如「網絡謠言」的法律規製,也讓我看到中國法學界如何試圖在維護公共利益與保障個人言論自由之間尋找平衡點。這不僅是中國的議題,也是我們在信息爆炸時代都必須麵對的共同挑戰。總體而言,這本輯為我提供瞭一個更為立體、多元的視角,來理解中國大陸法學研究的現狀與未來走嚮。

评分

說實話,我對這本《中國法學文獻》第十一輯的初印象,帶著一種莫名的期待,又夾雜著一點對「中國」這個標籤的慣性聯想。然而,打開書頁的那一刻,我的思緒就被徹底顛覆瞭。這是一部充滿活力與前瞻性的學術結晶,全然不是我預想中那種陳舊、固化的論調。書中的論文,不論是關於民事法律的發展,還是刑事司法的改革,都透露齣作者們對現實問題的敏銳捕捉,以及對未來趨勢的深刻洞察。我對其中探討的「非典型勞動」與傳統勞動法體係的衝突,感到尤為興趣。作者們細緻地分析瞭平颱經濟興起後,勞動者權益保障所麵臨的新挑戰,並提齣瞭一係列前沿性的解決方案,這完全觸及瞭當代社會經濟結構變動的核心。我喜歡他們在探討問題時,能夠跳脫齣僵化的框架,而是從社會脈絡、技術變革等多元角度去理解法律的演進。這與颱灣近年來在勞動權益、社會保障等方麵的討論,有著驚人的共鳴。我認為,這本輯的價值不僅在於學術研究的深度,更在於其引導讀者思考的廣度。它不迴避爭議,不畏懼挑戰,勇於提齣新的觀點,這正是學術的魅力所在。書中對於法治建設與國傢發展之間關係的探討,也讓我深感啟發。如何將法律真正地融入社會發展的肌理,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工具,這是中國大陸和颱灣都持續探索的課題。這本輯的齣現,無疑為這個議題提供瞭豐富的討論素材,讓我對「法治」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

當我第一次拿到《中國法學文獻》第十一輯時,心中是充滿期待的,希望能從中看到一些關於中國法治發展的新動態、新思路。這本輯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其中收錄的文章,涵蓋瞭諸多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關鍵法律議題,讓我得以窺見中國法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有幾篇文章深入探討瞭「人工智能」在法律領域的應用與挑戰。例如,關於人工智能在司法判決中的輔助作用,以及由此引發的倫理、法律責任等問題,作者們都進行瞭極為細緻的分析。他們不僅指齣瞭技術發展的潛力,也敏銳地捕捉到瞭其中潛藏的風險,並提齣瞭相應的法律建構建議。這篇文章的邏輯清晰,論據充分,讓我對人工智能與法律的未來關係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我也非常欣賞作者們在探討這些前沿議題時,所展現齣的嚴謹學術態度和批判性思維。他們並非僅僅是羅列現象,而是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源,並嘗試提齣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這本輯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學術的專業性,更在於它所展現齣的對現實問題的關懷與迴應。對於長期關注中國大陸法治進步的讀者而言,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資料。書中關於「大數據」下的權利保障,以及「平颱經濟」的法律規製,都觸及瞭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為理解中國大陸在這些領域的探索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