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生命之水的前世与今生,
看见台北平原「水利社会」的形成、崩解与转型。
十八世纪以来,汉人逐渐有规模地在台北平原上开荒拓垦,而埤塘、大圳等自然或人为灌溉工程的开筑利用,则让这块土地渐成谷仓。
瑠公圳,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是一条二百多年前由郭钖瑠父子开凿、贯穿台北平原的大水圳,然而事实上,今日耳熟能详的瑠公圳,包含了清代先后由民间各自兴筑的三大圳道——雾里薛圳、瑠公圳、大坪林圳,以及由圳道所流经并串接的大小埤塘。这些埤塘和圳道,原本各自维系着不同人群的生业命脉,纵横交织成台北平原的水利网络,但在日治及战后渐次由官方接管,并在水资源利用等考量下被合併、改修或填埋,渐成今日模样。
因此,本书虽以清代瑠公圳及开凿该圳的郭家为一开始的叙述主线,但也谈及埤塘及其他两条水圳的历史发展,以清晰呈现这些水利设施的演变过程。
本书特色 ◎首次对台北生命之水——瑠公圳的建造过程与历史演变,做最全面性的书写。
◎故事性的文字,搭配古今地图的套叠,让瑠公圳在台北的历史纹理,重现在当今读者面前。
◎附录有关瑠公圳的历史文献,包括契约、谕告、让渡书、公共埤圳规约等,共2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