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我最想告訴你的事:小野50則陪伴孩子做選擇的故事及孩子們長大後的迴應

關於人生,我最想告訴你的事:小野50則陪伴孩子做選擇的故事及孩子們長大後的迴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自己的人生,總是在失控中尋找齣路。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剝奪孩子探索的機會呢?
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沒有教他們什麼,我隻是陪伴著,
讓他們在過程中體驗人生,學習如何做選擇。 ──小野

  在許多人眼中,小野的人生很精采:暢銷作傢、知名編劇、電視颱總經理……如今六十三歲的他比大學生還熱血,一頭投入社會運動。

  對於人生,他拼搏過、反抗過、享受過成功甚至權力的滋味。
  但他要怎麼嚮孩子解釋這個世界?
  他如何麵對李中學習緩慢的挫摺、學校霸淩、反抗期的吵架?
  他怎麼處理李亞想休學、少女心情不好、學習焦慮……

  最重要的是,他如何用陪伴的方式,給他們愛,而不是打擾,甚至乾預。

  ◎小野與孩子互動的準則──

  不抹去孩子對人生的想像
  孩子小的時候,我很少會跟他們說:「我教你。」隻是在他做選擇的時候,陪著他去看,你是怎樣的人?有哪些優點?適閤什麼?從他的個性中找齣他適閤的方嚮,他會比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較不容易做齣錯誤的決定。

  過程比結果重要
  很多父母都急著想要看到孩子的成果:考試成績、升學成敗,他們似乎忘瞭孩子在走嚮這些結果的過程,其實過程纔是整個生命本質的全部啊,如果沒有能好好享受這些一段又一段的過程,到頭來便是一場空,什麼都抓不到的。

  陪伴,而不是打擾
  他們入瞭社會可能會遇到待業、挫敗、失落,甚至絕望的狀態,那是他們人生戰鬥拼搏的開始,不要輕易剝奪他們「可貴」的挫敗經驗。當然,更不要奪走他們因為靠自己的奮鬥,而得來的一些「成就感」。因為那是他們靠自己得到的,他們的心纔會有踏實感。

  就算選錯瞭,人生也不會因此就毀瞭
  我並不是多麼英明的爸爸,我隻是真心相信,大人一輩子做這麼多錯誤的選擇,真的沒有比較高明,而且,選擇也無所謂對錯。就算選錯瞭,人生也不會因此就毀瞭。我為什麼那麼放心讓小孩做選擇?因為我已經看清楚,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義,失敗也好,走錯路也好,最後都讓你變成今天的自己。

  當一個父親,我從孩子身上學到的是……
  我現在纔要學習獨處的自在,生活的自主,這樣,纔能真正學會愛,而不止是依賴。我兩個孩子反過來教育瞭我,溫暖瞭我。所以在這樣美好的條件下,我終於有瞭很深刻的覺醒,成瞭一個彆人眼中會耐心陪伴孩子的企鵝爸爸。

本書特色

  父親分享經驗與弱點,孩子勇敢說齣恐懼,
  坦誠,讓他們從彼此得到最緊密的支持。

  跨越三代的親子教養書!
  李中李亞現身說法,
  不說教的人生導師──小野,如何實踐「先懂自己再懂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小野


  小野,一個先天的運動傢,後天的反抗者。不論是進入體製內或在體製外,也不管是在文學、電影、電視、敎育、敎養、文化各領域,他都能特立獨行,引領風潮。
  
  颱灣國立師範大學生物係畢業。曾經前往美國紐約攻讀分子生物學、擔任國立陽明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助教。

  七O年代初以充滿熱血的小説《蛹之生》等書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暢銷作傢之一。八O年代初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成為颱灣新電影運動推手之一。九O年代初,以《尋找颱灣生命力》這部電視影片開啓颱灣本土尋根的熱潮。作品曾獲聯閤報小說比賽首奬,電影劇本五度入圍金馬奬,兩度得奬,這些年挺身而齣,積極投入各種公民運動,為年輕世代發聲。

  曾任颱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颱北電影節創始第一、二屆主席、颱灣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中華電視公司公共化後第一任總經理。但是,他的好朋友吳念真說他做的最成功的,是「爸爸」的角色。

圖書目錄

我所不懂的父親/李中
當瞭母親之後/李亞

﹝篇一:﹞先懂自己再懂教

陪伴,但不打擾
到底是誰陪伴誰
不要輕易的奪走孩子的成就感
隻要有覺醒,都不會太晚
野孩子的呼救聲
金魚在哪裏?
躺在你的床上想著你──寫給即將畢業的兒子
破曉前那一聲輕輕的嘆息──寫給將要步上紅毯的女兒
舉重若輕,女兒的育兒寶典
路平
犧牲
芬芳與腐臭
如果阿公可以陪你們走過青春叛逆
丟問題,不要急著給答案
薔薇花開的假期

李亞的迴應:人生的果子

﹝篇二﹞陪你走一段不一樣的學習路

● 輯一:過程比結果重要


女兒的七大件
爺爺的腦筋急轉彎
孩子的眼睛
今天玩什麼
彈珠與雲門
廢物與廢話
笑容比感想重要
太陽齣來瞭,我會叫醒你

李中的迴應:我正在看著你
李亞的迴應:爸爸是個寂寞的男人

● 輯二:陪你走一段不一樣的學習路

在通往學校的路上
粉彩河堤
史努比飛上天
白樓消失瞭
迷你豬走天涯
傘與分數
口述曆史
小妖精陪伴的日子
聰明的小留學生
告彆悲情

李中的迴應:關於「特彆」這件事
李亞的迴應:比考好分數更難達成的期望

● 輯三:當你一輩子的啦啦隊

企鵝爸爸
童話工廠
大襪子裏的小襪子
心情不好的原因
貴傢長,請深呼吸
他躲在書房內練功
永遠的啦啦隊
生命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小說?
夾縫中的聲音

李中的迴應:六十分
李亞的迴應:當瞭母親之後,纔懂我的母親

●輯四: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活著

我的故事正開始
哎,我實在太辛苦瞭
如果沒有不快樂的事
德布西與佛洛維爾夫人
單細胞生物的錶情
恭喜什麼?祝福什麼?
青銅小子的五歲日記
啊!我們還活著

李中的迴應:我妹妹
李亞的迴應:孩子的哲學

跋:親子懺悔錄/小野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我所不懂的父親/李中


  1979,中美斷交,美麗島事件發生,哆啦A夢在日本首播,我誕生在颱北,我的童年是90年代的産物,男生都看車田正美的聖鬥士星矢,玩保麗龍做的戰鬥機模型,我的爸爸是個話很多的男人,說不完的話就變成文字、專欄和電影劇本。傢裏總是有許多書、小說和各個齣版社寄來要他寫推薦序的新書。小時候的印象,爸爸是個有趣溫和的男人,總是在他的眼鏡背後提齣讓人佩服的見解,永遠非常有條理,父親心情好的時候會跟我說:

  「等你長大我再告訴你我年輕時有多風流,以前等我的女人總是從傢裏門口排到巷口,你奶奶拿掃把趕都趕不走。 」

  但我從來沒有一次當真,因為他每天準時起床工作,準時上床睡覺,不工作的時間都在陪這個傢庭。聽奶奶的講法,爸爸一直到大學畢業求職都是她跟他去麵試的,這樣一個乖乖牌的爸爸再加上那副招牌的呆闆眼鏡,我爸再怎麼講他大學時代的風雲事蹟,我都隻把它當吹牛,就像他在中影時代的革命史,我也隻把它當作許多個好聽的故事來聽。

  我的大學生活讓父親的心情常常不好,他不喜歡兒子拿瞭學費來打電動到天亮,混夜店到天亮,這樣的爭執總是收尾在,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麼,為什麼要這麼計較,他會說:

  「有一天等你自己當爸爸瞭你就會懂」

  對我而言,身在90年代小康傢庭靠著聯考分數填誌願的大學生,沒有人生目標是件正常的事。我爸有貧窮做為動力來源,學校誌願是改變階級的唯一手段,對我而言,進學校念書是因為大傢這樣做,目標是念完趕快離開去當兵進入社會工作。

  矛盾的是,我做的每件事都希望聽見他的掌聲,他希望在我身上看到的積極卻一直沒有齣現。90年代末期,因為念得是社會學係,我也跟著學長姊去抗議勞委會齣賣勞工,去抗議張榮發的零工會政策,在國民黨部前演行動劇,身處在颱灣政權即將轉移的背景下,對於這些議題我隻有模糊的概念,好像隻要吼得再大聲一點,雞蛋再扔得遠一點,世界就會不一樣。這跟訴求勞工正義的熱血一點關係也沒有,潛意識裏我隻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很有想法,讓爸爸覺得我很有想法,讓係上的正妹覺得我很有想法,結果正妹都被帶頭的學長們把走,至於我爸,他一點也不覺得我有想法 ,他用很荒涼的眼神看著我說:

  「兒子,等你有天自己當爸爸瞭你就會懂」

  他講完之後,這個”荒涼的眼神”一詞就被他拿去寫文章裏,在演講裏轉述,他用他的積極把我的頹廢又變成瞭新颱幣,那年是民國89年,陳水扁當選第一屆總統,颱灣民主完成輪替,颱灣看起來不荒涼,大傢認為改變即將到來,真正荒涼的隻有我而已。

  當我申請到國外研究所去念電影創作,如以往一樣,爸爸沒有特彆說好或是不好,隻覺得能齣去看看世界追求夢想很重要,他一邊抱怨名校很貴,卻還是齣瞭全額的學費和生活費,當時在雜誌上有許多成功企業傢二代的富爸爸不給兒子半毛錢,於是兒子今天纔這麼有為靠自己闖齣一片天,然後迴來接管傢族企業的故事,我爸爸不是富爸爸,因為他沒有拒絕我半毛錢,如果是彆人的積極兒子拿到這筆錢,已經可以開店做生意當企業傢,落在我這個荒涼兒子手上,就是去藝術名校念個電影創作,準備一頭跟著颱灣的國片一起殉情。

  上飛機前,我還是不懂爸爸在想什麼。

  2013年,颱灣的民主跟連動債一樣,除瞭認賠被騙沒有什麼彆的選擇, 但國片的選擇卻多瞭不少,當年勸我不要念電影的前輩,也辭瞭工作跑去搞文創拍電影。

  香港醫生一派輕鬆的走進待産室,用他的廣東國語問我太太要不要用真空吸引的方式將小孩吸齣來,不然再等下去對小朋友都不好。

  我兒子齣生的那刻非常的憤怒,離開産道的瞬間對著媽咪撒瞭一泡長尿,應該是在肚子裏憋瞭很久,身為父親的直覺,知道他本來還想在媽咪的肚子裏多待一陣子,不曉得我的父親當時有沒有這樣的直覺,或是一種想像,想像我們比我們的小孩更暸解他們的心情。

  我爸爸當時不在颱灣,他在美國的渡輪上大啖海鮮和陽光,跟我叔叔的傢人一起,那是他長久以來在創作和演講還有專欄的夾縫間一直被往後拖延的夢想。當他知道做爺爺瞭,他的開心並沒有在他的迴應齣現,他用line傳瞭很簡短的恭喜,然後又把金孫齣生他在國外渡輪上的心情寫在專欄裏麵,我讀他的專欄纔感受他的喜悅。

  當我抗拒著睡魔把兒子泡在水裏洗澡的時候,我看見不遠的未來他帶著我去植物園認識植物,去動物園看熊貓,也許還可以去公園放風箏,原本毫無新意的世界又再次值得探索。我突然驚覺父親的角色扮演悄悄展開。我可以看見幾年之後,就算是我有多不在乎小學數學他能考幾分,我還是要對他的錶現錶示贊同或是否定,對他齣軌的行為加以喝止,從現在開始到他成傢之前,他會以父親的角色來認識我,而不是我本人。

  是不是對於父母,我們沒有自以為的熟悉?他們生而為人的夢想,和他們壓抑掉的渴望,身為孩子的我們隻有完全離開纔有機會一窺究竟。我們生而為人,愈是親近的人愈是陌生。

  於是每週五我帶著兒子去自由廣場看爸爸的爸爸們搞的五六運動,看爸爸的爸爸們反核四和其他的不公義,他認識的爺爺將會是一個有趣話多的老小孩,是個每天晚上不搞到二三點不睡覺,白天睡到中午纔起床的大學生;爺爺不會打電動,但是會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的帥照跟五六運動的現場照。他跟著大學生們去大埔靜坐,去醫院關切被警察打傷的抗議分子。

  這可能纔是我爸爸本來的樣子,不是那個坐在書桌前寫暢銷書的親子作傢小野,也不是那個每天準時起床,準時上床睡覺,假日逼我去打籃球,長假帶我們齣國旅行的父親。而是相信颱灣可以被一個人改變,追求夢想的投資永遠都不嫌多的男人。

  在自由廣場上,爸爸穿著反核的T恤,抱著不給麵子拼命大哭的孫子唱兒歌,對照20年前他帶著我在中正紀念堂前溜滑闆,所謂曆史重演這種說法隻對瞭一半。我們隻能不停的往前,每一代人所做的選擇都是全新的選擇,麵臨的狀況也許類似,但太多細節的差異,想從曆史的經驗找尋解決方式注定失敗,到底我希望我的孩子怎樣認識我這個父親,這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選擇,它永遠不會跟我爸爸的選擇相同。我看著父親,很確定他正在享受他的第二人生,在這人生裏,他不是小野,他叫做李遠,他沒有兒子沒女兒也沒有傢人,等他的女人正從傢裏門口排到巷口,他非常的開心,因為他正準備要改變世界。

當瞭母親之後/李亞

  時間自我齣生的那刻起,就不斷的在令我失望。有人說,「變化是這世間唯一的不變」,這是比較積極的說法。「死亡是這世間唯一的永恆」,這纔是一直以來深深睏擾著我的念頭。學生時代,我常常在與太陽一同下課後,窩縮在房間的角落,靜靜感受黑暗蔓延,想著死亡的事情。我很害怕。害怕到認為會死亡的生命形式,肯定是哪裏齣瞭錯。

  記憶中我第一次接觸死亡,是小舅過世的那天。我看見媽媽在餵生病的兔子吃藥,眼淚慢慢不停的在流。我問媽媽為什麼哭,她說因為她擔心兔子生病快死瞭。兔子一個星期後真的死瞭,媽媽用一個盒子把牠裝瞭起來,放進冷凍庫,說是還沒有想要怎麼處理,後來,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瞭。那年我還沒上小學。媽媽那陣子心情很不好,常常在接我下幼稚園後,頹喪的倒在客廳,嘴裏不斷的告訴我,若她死掉瞭,要去按鄰居的電鈴,請他們幫忙。我耿耿於懷這段往事,認為媽媽在我心中種下瞭恐懼死亡和分離的種子,在我懷孕的時候,我們還因此大吵瞭一架。上國小之後,我又相繼麵對瞭小鳥、外公、金倉鼠、鬥魚、小姑姑、爺爺、貓、奶奶的死亡,但我真正忽然看到死亡竟如此具體,是第一個兒子齣生的那個晚上。

  大兒子齣生的那個晚上,我沒有感覺到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卻發現死亡在我腦中的麵目更加清晰可辨。整晚,先生目不轉睛的看著育嬰箱裏昏睡的新生兒,他也許正感受著我應該也要感受到的東西。然而體驗到一個生命自我體內從無到有的齣現,他也將會從有歸無的過程,變得更有跡可循、難以忽視。往後的日子,每當兒子因為我們無法一直懷抱著他、無法不為瞭某些理由而任他單獨待在小床裏、夜晚來臨時就不得不上床睡覺……而傷心哭泣時,便會一再勾起我對「不永恆」的事物所感到的巨大失望。若我不會餓、不會纍,地闆衣服碗盤不會髒,我就可以一直坐在他的身邊陪他玩。但,他也就不會齣生、不會長大。我也不會。

  我抱著剛滿月的兒子坐在客廳看著清晨的天空。經過又一個無眠的夜晚,我迫不及待要讓他看見他所害怕的黑夜已經離去。晨曦很美,我倆靜靜的看。有時當我看見一幅美景、經曆著一種幸福感、或體驗到一段充滿靈感的時刻,耳中的滴答聲便會暫時停下來,讓我誤以為「永恆」真的存在,直到我迴過神來,聽見時間盡忠職守的腳步再度惱人的響起。或許,我沒有誤會,「永恆」它從來就不是個狀態,隻是個形容詞,就與「可愛」一樣。 曾有個知名的美國勵誌作傢,說瞭一個「想成功就先吃一隻青蛙」的理論。大緻上是說,若我們想要得到實踐自己的勇氣,我們就應該在每天的一開始,去麵對一件讓我們最害怕的事情,比如說生吞一隻青蛙。某天我忽然發覺,讓我最害怕的事,也就是時間的流逝,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而既然我的生命持續不斷的在經曆最害怕的事,那我還有什麼好怕的呢?所有其他煩惱都變成無足輕重,我一躍而上騎到瞭那個正在謀殺我的巨人頭上,嘻皮笑臉、隨他何時想要取我的命。恐怖與失落、憂慮與沉重一齊化作背景色,伴隨著其上的是一個個俏皮的瞬間和活著的驚喜;我彷彿聽見貝多芬樂麯的弦外之音,他的音樂就像一部部無奈又愉快的小說、一個個偉大又微不足道的人物。我喜歡改變,有個聲音在我腦中變得清晰,我喜歡改變,改變讓我感覺有活力,時間的作用不是要把我們推嚮死亡,而是要付予我們生命,死亡是張海,迴收倦瞭纍瞭殘瞭的渣屑,再蒸齣原始的素材,落下新鮮的雨。死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推動生命的唯一手段。這道理與任何人認知的都並無不同,但死亡與生命的主從關係一旦澄清,死亡就變得不值得令人為它憂愁。

  我背著快要一歲的兒子擠上捷運,有個女學生馬上好心的讓座,就在我坐下的同時,映入眼簾的是她細扁的腰枝和窄緊的臗部。一邊鄙視著自己悄悄升起的嫉妒心,一邊無恥的把對方想成是一個還沒被打開的罐頭。兒子在懷中頑皮的掙紮,一會兒想要抓座位旁邊的立柱,一會兒想要玩彆人手上的i-phone,就在我忙著防止他搗蛋,眼睛繼續盯著少女的細腰怨嘆時,車停瞭,一位老女士從我麵前擠過,我的視綫高度正好看見她的一對胸脯,時間使她們垂到瞭她的腰際。我忍不住笑瞭齣來,兒子見我笑,以為是自己逗樂瞭我,得意得左搖右晃。是啊,我想,事情不就是這麼一迴事?

  坐在飛往齣差地的飛機上,齣發那日正好是入鞦以來的第一波鋒麵來襲,飛機開始下降時,窗外齣現厚厚的雲層和陣陣閃電,接著,飛機忽然往下墜落,全飛機的女生都尖叫瞭起來。這時在我腦海中閃現的念頭,是慶幸自己已經生瞭孩子,先生不是獨自一人。在將近三秒的下墜之後,飛機又趨平穩,機上的人各個麵如死灰,陷入沉思。我仔細的想瞭一遍這輩子還想要做的事,意外的發現可還真不少。

圖書試讀

陪伴,但不打擾
 
那天,我一個人靜靜的爬山。就一個人。靜靜的。背包裏隻有開門用的鑰匙和一壺水。我從工作室下樓轉個彎便讓自己被山林的一片綠意淹沒。
 
我練習瞭大半輩子,都沒有學會獨處的自在和幸福,我正在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從小我就害怕寂寞,成長的路上都有人陪伴我,並且照顧我的生活,替我打點一切生活和工作中的瑣事。這些日子,我終於有瞭一點點進步。我漸漸喜歡一個人去爬山,一個人去遊泳,一個人提早去車站找個地方靜靜喝杯咖啡,寫些東西,拍拍照片,之後纔搭車去工作或旅行。我也開始害怕接到電話,因為大部份的電話內容,都是生活中可以不知道的訊息,我常常將手機轉為靜音,怕被忽然打擾。
 
那天,我一個人坐在郊山頂上的木製涼亭內休息,樹林間盡是悅耳的蟲鳴鳥叫,和友善的山風。從山徑走來四個正在追逐嘻戲的小孩子,他們發現瞭我。他們正想來我坐著的涼亭玩遊戲,於是他們打量著我,並且下瞭判斷:「這個人看起來,應該是不會打擾我們的。」說話的那個女孩約莫六、七歲,並不是四個孩子中最年長的,但是卻像是有領袖魅力的領頭羊。顯然我在他們眼中被歸類為善類,於是我就故意轉身背對著他們,看著眼前整片由各種不同綠色所組成的山林。
 
可是孩子說的那句話卻像是山風一般,一陣陣吹嚮瞭我,從身體吹到瞭心裏,吹進瞭靈魂的最深處。是的,正是這個字眼,打擾。我曾經在傢工作瞭十年,我也曾經以為自己陪伴瞭兩個孩子十年,是一件多麼偉大的奉獻和犧牲。直到有一天,我接到瞭一份可以把環遊世界當成工作的邀請時,有點猶豫的去和已經讀髙中的兒子商量時,他幾乎要哭瞭,他說:「我求求你趕快答應吧。沒有一個正在叛逆期的青少年,希望時時刻刻都看到自己的父母親的。」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