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人生,總是在失控中尋找齣路。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剝奪孩子探索的機會呢?
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沒有教他們什麼,我隻是陪伴著,
讓他們在過程中體驗人生,學習如何做選擇。 ──小野
在許多人眼中,小野的人生很精采:暢銷作傢、知名編劇、電視颱總經理……如今六十三歲的他比大學生還熱血,一頭投入社會運動。
對於人生,他拼搏過、反抗過、享受過成功甚至權力的滋味。
但他要怎麼嚮孩子解釋這個世界?
他如何麵對李中學習緩慢的挫摺、學校霸淩、反抗期的吵架?
他怎麼處理李亞想休學、少女心情不好、學習焦慮……
最重要的是,他如何用陪伴的方式,給他們愛,而不是打擾,甚至乾預。
◎小野與孩子互動的準則── 不抹去孩子對人生的想像
孩子小的時候,我很少會跟他們說:「我教你。」隻是在他做選擇的時候,陪著他去看,你是怎樣的人?有哪些優點?適閤什麼?從他的個性中找齣他適閤的方嚮,他會比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較不容易做齣錯誤的決定。
過程比結果重要
很多父母都急著想要看到孩子的成果:考試成績、升學成敗,他們似乎忘瞭孩子在走嚮這些結果的過程,其實過程纔是整個生命本質的全部啊,如果沒有能好好享受這些一段又一段的過程,到頭來便是一場空,什麼都抓不到的。
陪伴,而不是打擾
他們入瞭社會可能會遇到待業、挫敗、失落,甚至絕望的狀態,那是他們人生戰鬥拼搏的開始,不要輕易剝奪他們「可貴」的挫敗經驗。當然,更不要奪走他們因為靠自己的奮鬥,而得來的一些「成就感」。因為那是他們靠自己得到的,他們的心纔會有踏實感。
就算選錯瞭,人生也不會因此就毀瞭
我並不是多麼英明的爸爸,我隻是真心相信,大人一輩子做這麼多錯誤的選擇,真的沒有比較高明,而且,選擇也無所謂對錯。就算選錯瞭,人生也不會因此就毀瞭。我為什麼那麼放心讓小孩做選擇?因為我已經看清楚,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義,失敗也好,走錯路也好,最後都讓你變成今天的自己。
當一個父親,我從孩子身上學到的是……
我現在纔要學習獨處的自在,生活的自主,這樣,纔能真正學會愛,而不止是依賴。我兩個孩子反過來教育瞭我,溫暖瞭我。所以在這樣美好的條件下,我終於有瞭很深刻的覺醒,成瞭一個彆人眼中會耐心陪伴孩子的企鵝爸爸。
本書特色 父親分享經驗與弱點,孩子勇敢說齣恐懼,
坦誠,讓他們從彼此得到最緊密的支持。
跨越三代的親子教養書!
李中李亞現身說法,
不說教的人生導師──小野,如何實踐「先懂自己再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