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武者修行

建築武者修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Koshima Yusuke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柯比意、密斯、高第、楚姆特……
我的原點,無疑就是那時親身走訪的歐洲建築。
藉由讓想像力自由馳騁,我深刻體會到建築的魅力。
在某種程度上,或許能說我曾經與柯比意、高第等建築大師對談過。

  日本青年建築師光嶋裕介十年之間,遍遊歐洲各大城市,
  完成經典建築的巡禮,同時成就瞭建築武者的修行

  求學時期輾轉遷徙於加拿大、英國與日本,
  光嶋裕介覺得教科書的知識無法滿足其想更貼近建築底蘊的渴望,
  所以從大學時代起熱衷獨自旅行,最終在心所嚮往的歐洲建構齣自身對於建築的理論,
  理解到建築真正的意義──本書正是他融閤理性的思維與感性的筆觸所寫就的建築紀行。

  光嶋裕介認為,每次旅行,除瞭欣賞建築樣貌,總竭盡全力想看清楚潛藏在建築形態內的東西。蒐集許多因建築而感動的片段記憶,邊嘗試看清建築的本質。希望自己不僅能以設計者的身分創造建築,更能針對空間的意義提齣獨到見解。即便無法概觀掌握事物整體的樣貌,或許也能透過剋勞德鏡浮現的模糊影像汲取些什麼,旅行迴應瞭他的期待,最幸福的時刻,在獨一無二、張力滿溢的空間裏,在腦中與設計者進行假想的對話,是最幸福的時刻。

  《建築武者修行》正是記錄瞭日本青年建築師光嶋裕介透過旅途纍積的個人經驗,也就是「建築武者修行」的過程。他走訪各地,麵對當地的建築,想像設計者的意圖,藉著速寫的過程與他們進行不需言語的對話,同時透過設計事務所老闆教導的入門知識和實務經驗來學習。憑藉親身經驗,光嶋裕介在懵懂中開始認清「建築」的本質,並在探尋過程中,開啓邁嚮新自我的門扉。

  建築武者光嶋裕介的歐遊軌跡

  芬蘭
  伊馬特拉「沃奧剋森尼斯卡教堂」(阿瓦‧奧圖)、諾瑪庫「瑪麗亞彆墅」(阿瓦‧奧圖)、赫爾辛基「曼尼斯托教堂」(裏維斯卡)
  瑞典
  斯德哥爾摩「斯德哥爾摩公共圖書館」(阿斯普朗德)
  挪威
  奧斯陸
  丹麥
  哥本哈根「露易絲安娜現代美術館」(約根‧鮑)
  德國
  柏林「GSW總部大樓」(索布魯赫‧鬍頓建築事務所)、「威廉皇帝紀念教堂」、「柏林猶太博物館」(李伯斯金)、「荷蘭大使館」(庫哈斯)、「德國國會大廈」(佛斯特)、「柏林國傢圖書館」(夏隆)、「柏林人民劇院」、斯圖加特「賓士博物館」(UNStudio)
  荷蘭
  鹿特丹「當代美術館」(庫哈斯)
  比利時
  布魯塞爾
  捷剋
  布爾諾「圖根哈特彆墅」(密斯)
  奧地利
  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哈斯大樓」(霍萊因)、「百水公寓」(佛登斯列‧漢德瓦薩)、「路斯大樓」(路斯)
  瑞士
  庫爾「聖本篤禮拜堂」(楚姆特)
  義大利
  特雷維索「布裏昂傢族墓園」(史卡巴)、威尼斯、維洛納「古堡美術館」(史卡巴)、羅馬「萬神殿」「羅馬競技場」、羅馬「四泉聖嘉祿堂」(博羅米尼)、「奎琳崗聖安德烈教堂」(貝尼尼)
  希臘
  雅典「帕特農神殿」
  英國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赫爾佐格和德梅隆)
  法國
  巴黎「薩伏伊彆墅」(柯比意)、「龐畢度中心」(羅傑斯與皮亞諾)、「布朗庫西工作室」(皮亞諾)、「法國國傢圖書館」(貝羅)、廊香「廊香教堂」(柯比意)、裏昂「拉杜特瑞修道院」(柯比意)、阿爾剋塞南「阿爾剋塞南皇傢製鹽場」(勒杜)
  西班牙
  巴賽隆納「聖傢堂」(高第)、畢爾包「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蓋瑞)、馬德裏「蘇菲亞王妃國傢藝術中心」
  葡萄牙
  波爾圖「波多音樂廳」(庫哈斯)、聖瑪利亞「聖瑪利亞教堂」(西薩)、裏斯本「世博葡萄牙國傢館」(西薩)

思想傢內田樹先生推薦

  書寫旅行記憶的風險,在於一旦下筆,成文的字句將會束縛作者本身,使得經驗的意義僵化。但本書則齣色地避開瞭前述陷阱──因為撰寫本書的青年不將旅行的經曆還原為單一事件,而試圖從經驗中不斷汲取齣無限的意義。本書的文字魅力,正潛藏在這種自我剋製與求知欲的緊綳關係之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光嶋裕介(Koshima Yusuke)


  建築師。1979年齣生於美國紐澤西州,中間名為「布萊恩」,乃三兄弟中的次男。8歲前生活在美國,迴日本後就讀於奈良的小學,畢業後鏇即又因父親調職而前往加拿大多倫多,2年後再遷往英國曼徹斯特,迷上球員坎通納進而愛上足球,卻因無法習慣英式英文而獨自返迴日本。

  1995年進入早稻田大學本莊高中就讀。大學時期,每到暑假就獨自一人進行為期五、六個星期之久的旅行,目的地則每次都是憧憬的歐洲。2002年自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係畢業後,進入同一所大學的研究所深造,拜入石山修武教授研究室。當時從早到晚在石山教授的自宅兼工作室「世田榖村」畫建築圖、做模型,從建築的基礎學起。2004年自研究所畢業,同時前往歐洲,於德國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度過充實的柏林生活。

  2008年返迴日本開設事務所,開始日日為室內設計與競圖奮鬥、努力繪畫圖麵及銅版畫的日子。2011年成功打造思想傢內田樹先生位於神戶的自宅兼閤氣道道場「凱風館」,且於同年入選被譽為青年建築師躍升踏闆的SD review。在凱風館竣工的同時拜入內田先生門下,開始學習閤氣道。

  2012年6月,受託負責紅牛日本總公司(Redbull Japan)的內部設計,提齣的概念是「包含通道與簷廊在內,將公司打造成如同Redbull Town般的新型開放式辦公空間」。

  著有《みんなの傢。~建築傢1年生の初仕事~》(Artes Publishing齣版)及作品集《幻想都市風景》(羽鳥書店齣版)。2010年起擔任桑澤設計研究所兼任講師;2012年則受聘為首都大學東京都市環境係助理教授迄今。

  光嶋裕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www.ykas.jp

譯者簡介

林書嫻


  颱灣大學城鄉所、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專攻碩士。專長為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研究所時期因緣際會下開始翻譯工作,就此半隻腳踏入譯界。目前在規劃顧問公司擔任小螺絲釘,兼職口、筆譯,涉獵範圍以藝術、建築、都市計畫為主。

圖書目錄

颱灣版序

#1 腳踏車、鞦韆與銀色天空
#2 飛嚮歐洲的單程機票
#3 皮吉奧尼斯之路
#4 維也納與裝飾
#5 沒有入口的博物館
#6 威尼斯的門鈴
#7 羅馬摯友
#8 都市裏的噴水池與橢圓構成的兩座教堂
#9 建築傢卡洛・史卡巴
#10 學德語時的發現
#11 三棟相互矛盾的柯比意建築
#12 高第的接力棒
#13 蓋瑞的畢爾包魔法
#14 天纔畢卡索遺留的訊息
#15 玻璃隱蔽下的溝通障礙與碧娜・鮑許的奇蹟
#16 遍布坡道的城市與居住在此的偉大建築傢
#17 佩索亞飄散在裏斯本的不安及其作品
#18 雷姆・庫哈斯與空間動綫
#19 巴黎友人
#20 覆蓋布幔的建築與玻璃拱頂
#21 世界第一的美術館與藝術傢們
#22 圖書館學習場域
#23 戲劇之城與足球
#24 密斯的名傢住宅
#25 奇妙豐富的芬蘭
#26 初次主導的競圖作品
#27 十八世紀的理想都市與互助社會
#28 斷食與宣告春天來臨的白蘆筍
#29 賈科梅蒂的底座與德國高速公路
#30 在柏林的散步拍照時光與返國計畫
#31 後記:放學後的柏林

圖書序言

#3 皮吉奧尼斯之路

過去,是誰、以什麼樣的姿態走過這條道路呢?

我走在衛城山丘若隱若現的道路上,思索著這個問題。不遠處似乎就是帕特農神殿(Parthenon)。那些刊載在教科書上的曆史,飄散在雅典城市之中。

如同前述,我在柏林的事務所工作期間,盡可能到處探訪歐洲各地的建築。最初到訪的,也是學生時代以來曾造訪多次、讓人渴望一再前往的城市之一──希臘。

初次踏入希臘那天,遵循旅行的鐵則「一抵達到訪城市,就先去城裏最高處」,我首先登上利卡維特斯山丘(Lycabettus hill),在丘頂環顧俯視落日時分的雅典。喝著在撐起大紅陽傘的小雜貨店買的氣泡水,不特意將目光聚焦在某處,而是眺望整個城市。空氣中吹來一陣像是從粗糙岩層錶麵捲起的乾燥微風,油然生起一股彷彿沒入曆史洪流中的優雅情緒。這片土地上存在某些事物,能讓人感受自古代以來層層積纍的歲月,就像吹奏音樂般,使人如沐春風。

當我的思緒騁馳在這些純然的曆史事物之中時,突然莫名在意起腳下的石闆路。那看似尋常的鋪麵,卻又略顯不同。那是由大理石等數種石材完美組閤而成的「石材拼接」,非常精采。再更仔細觀察,處處可見細緻的造型工法,宛如近代繪畫之父馬諦斯的剪紙畫作。石材並未被琢磨成同一形狀,它們如拼圖般契閤的鋪設,展現齣絕妙的組閤,顯露齣砌石工匠的驕傲,同時也保留瞭手感痕跡,實在非常美麗。想像著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得等或許都曾漫步於此,我沒來由的感到雀躍。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