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武者修行

建筑武者修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Koshima Yusuke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柯比意、密斯、高第、楚姆特……
我的原点,无疑就是那时亲身走访的欧洲建筑。
借由让想像力自由驰骋,我深刻体会到建筑的魅力。
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能说我曾经与柯比意、高第等建筑大师对谈过。

  日本青年建筑师光嶋裕介十年之间,遍游欧洲各大城市,
  完成经典建筑的巡礼,同时成就了建筑武者的修行

  求学时期辗转迁徙于加拿大、英国与日本,
  光嶋裕介觉得教科书的知识无法满足其想更贴近建筑底蕴的渴望,
  所以从大学时代起热衷独自旅行,最终在心所向往的欧洲建构出自身对于建筑的理论,
  理解到建筑真正的意义──本书正是他融合理性的思维与感性的笔触所写就的建筑纪行。

  光嶋裕介认为,每次旅行,除了欣赏建筑样貌,总竭尽全力想看清楚潜藏在建筑形态内的东西。蒐集许多因建筑而感动的片段记忆,边尝试看清建筑的本质。希望自己不仅能以设计者的身分创造建筑,更能针对空间的意义提出独到见解。即便无法概观掌握事物整体的样貌,或许也能透过克劳德镜浮现的模煳影像汲取些什么,旅行回应了他的期待,最幸福的时刻,在独一无二、张力满溢的空间里,在脑中与设计者进行假想的对话,是最幸福的时刻。

  《建筑武者修行》正是记录了日本青年建筑师光嶋裕介透过旅途累积的个人经验,也就是「建筑武者修行」的过程。他走访各地,面对当地的建筑,想像设计者的意图,借着速写的过程与他们进行不需言语的对话,同时透过设计事务所老板教导的入门知识和实务经验来学习。凭借亲身经验,光嶋裕介在懵懂中开始认清「建筑」的本质,并在探寻过程中,开启迈向新自我的门扉。

  建筑武者光嶋裕介的欧游轨迹

  芬兰
  伊马特拉「沃奥克森尼斯卡教堂」(阿瓦‧奥图)、诺玛库「玛丽亚别墅」(阿瓦‧奥图)、赫尔辛基「曼尼斯托教堂」(里维斯卡)
  瑞典
  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公共图书馆」(阿斯普朗德)
  挪威
  奥斯陆
  丹麦
  哥本哈根「露易丝安娜现代美术馆」(约根‧鲍)
  德国
  柏林「GSW总部大楼」(索布鲁赫‧胡顿建筑事务所)、「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柏林犹太博物馆」(李伯斯金)、「荷兰大使馆」(库哈斯)、「德国国会大厦」(佛斯特)、「柏林国家图书馆」(夏隆)、「柏林人民剧院」、斯图加特「宾士博物馆」(UNStudio)
  荷兰
  鹿特丹「当代美术馆」(库哈斯)
  比利时
  布鲁塞尔
  捷克
  布尔诺「图根哈特别墅」(密斯)
  奥地利
  维也纳「圣史蒂芬大教堂」「哈斯大楼」(霍莱因)、「百水公寓」(佛登斯列‧汉德瓦萨)、「路斯大楼」(路斯)
  瑞士
  库尔「圣本笃礼拜堂」(楚姆特)
  义大利
  特雷维索「布里昂家族墓园」(史卡巴)、威尼斯、维洛纳「古堡美术馆」(史卡巴)、罗马「万神殿」「罗马竞技场」、罗马「四泉圣嘉禄堂」(博罗米尼)、「奎琳岗圣安德烈教堂」(贝尼尼)
  希腊
  雅典「帕特农神殿」
  英国
  伦敦「泰德现代美术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法国
  巴黎「萨伏伊别墅」(柯比意)、「庞毕度中心」(罗杰斯与皮亚诺)、「布朗库西工作室」(皮亚诺)、「法国国家图书馆」(贝罗)、廊香「廊香教堂」(柯比意)、里昂「拉杜特瑞修道院」(柯比意)、阿尔克塞南「阿尔克塞南皇家制盐场」(勒杜)
  西班牙
  巴赛隆纳「圣家堂」(高第)、毕尔包「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盖瑞)、马德里「苏菲亚王妃国家艺术中心」
  葡萄牙
  波尔图「波多音乐厅」(库哈斯)、圣玛利亚「圣玛利亚教堂」(西萨)、里斯本「世博葡萄牙国家馆」(西萨)

思想家内田树先生推荐

  书写旅行记忆的风险,在于一旦下笔,成文的字句将会束缚作者本身,使得经验的意义僵化。但本书则出色地避开了前述陷阱──因为撰写本书的青年不将旅行的经历还原为单一事件,而试图从经验中不断汲取出无限的意义。本书的文字魅力,正潜藏在这种自我克制与求知欲的紧绷关系之间。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光嶋裕介(Koshima Yusuke)


  建筑师。1979年出生于美国纽泽西州,中间名为「布莱恩」,乃三兄弟中的次男。8岁前生活在美国,回日本后就读于奈良的小学,毕业后旋即又因父亲调职而前往加拿大多伦多,2年后再迁往英国曼彻斯特,迷上球员坎通纳进而爱上足球,却因无法习惯英式英文而独自返回日本。

  1995年进入早稻田大学本庄高中就读。大学时期,每到暑假就独自一人进行为期五、六个星期之久的旅行,目的地则每次都是憧憬的欧洲。2002年自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系毕业后,进入同一所大学的研究所深造,拜入石山修武教授研究室。当时从早到晚在石山教授的自宅兼工作室「世田谷村」画建筑图、做模型,从建筑的基础学起。2004年自研究所毕业,同时前往欧洲,于德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度过充实的柏林生活。

  2008年返回日本开设事务所,开始日日为室内设计与竞图奋斗、努力绘画图面及铜版画的日子。2011年成功打造思想家内田树先生位于神户的自宅兼合气道道场「凯风馆」,且于同年入选被誉为青年建筑师跃升踏板的SD review。在凯风馆竣工的同时拜入内田先生门下,开始学习合气道。

  2012年6月,受託负责红牛日本总公司(Redbull Japan)的内部设计,提出的概念是「包含通道与檐廊在内,将公司打造成如同Redbull Town般的新型开放式办公空间」。

  着有《みんなの家。~建筑家1年生の初仕事~》(Artes Publishing出版)及作品集《幻想都市风景》(羽鸟书店出版)。2010年起担任桑泽设计研究所兼任讲师;2012年则受聘为首都大学东京都市环境系助理教授迄今。

  光嶋裕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www.ykas.jp

译者简介

林书娴


  台湾大学城乡所、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建筑专攻硕士。专长为都市计画与社区营造,研究所时期因缘际会下开始翻译工作,就此半只脚踏入译界。目前在规划顾问公司担任小螺丝钉,兼职口、笔译,涉猎范围以艺术、建筑、都市计画为主。

图书目录

台湾版序

#1 脚踏车、秋千与银色天空
#2 飞向欧洲的单程机票
#3 皮吉奥尼斯之路
#4 维也纳与装饰
#5 没有入口的博物馆
#6 威尼斯的门铃
#7 罗马挚友
#8 都市里的喷水池与椭圆构成的两座教堂
#9 建筑家卡洛・史卡巴
#10 学德语时的发现
#11 三栋相互矛盾的柯比意建筑
#12 高第的接力棒
#13 盖瑞的毕尔包魔法
#14 天才毕卡索遗留的讯息
#15 玻璃隐蔽下的沟通障碍与碧娜・鲍许的奇蹟
#16 遍布坡道的城市与居住在此的伟大建筑家
#17 佩索亚飘散在里斯本的不安及其作品
#18 雷姆・库哈斯与空间动线
#19 巴黎友人
#20 覆盖布幔的建筑与玻璃拱顶
#21 世界第一的美术馆与艺术家们
#22 图书馆学习场域
#23 戏剧之城与足球
#24 密斯的名家住宅
#25 奇妙丰富的芬兰
#26 初次主导的竞图作品
#27 十八世纪的理想都市与互助社会
#28 断食与宣告春天来临的白芦笋
#29 贾科梅蒂的底座与德国高速公路
#30 在柏林的散步拍照时光与返国计画
#31 后记:放学后的柏林

图书序言

#3 皮吉奥尼斯之路

过去,是谁、以什么样的姿态走过这条道路呢?

我走在卫城山丘若隐若现的道路上,思索着这个问题。不远处似乎就是帕特农神殿(Parthenon)。那些刊载在教科书上的历史,飘散在雅典城市之中。

如同前述,我在柏林的事务所工作期间,尽可能到处探访欧洲各地的建筑。最初到访的,也是学生时代以来曾造访多次、让人渴望一再前往的城市之一──希腊。

初次踏入希腊那天,遵循旅行的铁则「一抵达到访城市,就先去城里最高处」,我首先登上利卡维特斯山丘(Lycabettus hill),在丘顶环顾俯视落日时分的雅典。喝着在撑起大红阳伞的小杂货店买的气泡水,不特意将目光聚焦在某处,而是眺望整个城市。空气中吹来一阵像是从粗糙岩层表面卷起的干燥微风,油然生起一股彷彿没入历史洪流中的优雅情绪。这片土地上存在某些事物,能让人感受自古代以来层层积累的岁月,就像吹奏音乐般,使人如沐春风。

当我的思绪骋驰在这些纯然的历史事物之中时,突然莫名在意起脚下的石板路。那看似寻常的铺面,却又略显不同。那是由大理石等数种石材完美组合而成的「石材拼接」,非常精采。再更仔细观察,处处可见细致的造型工法,宛如近代绘画之父马谛斯的剪纸画作。石材并未被琢磨成同一形状,它们如拼图般契合的铺设,展现出绝妙的组合,显露出砌石工匠的骄傲,同时也保留了手感痕迹,实在非常美丽。想像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得等或许都曾漫步于此,我没来由的感到雀跃。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