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贪吃的历史

馋:贪吃的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lorent Quellier
图书标签:
  • 美食史
  • 饮食文化
  • 贪吃
  • 食物
  • 历史
  • 文化
  • 人类学
  • 社会
  • 趣味
  • 烹饪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可知道:
热可可曾让民众春心荡漾?在修道院里引发轩然大波?
女人在文艺复兴时期不把体态吃得肥软丰腴,便称不上美女?
哈利波特吃得到柏蒂全口味豆和巧克力蛙,
是因为十九世纪后,糖与巧克力不再是贵族阶级的专属乐趣!

  穿梭时空,用目光满足食慾,
  图文并茂,大嚼吃的历史!
  一本插图丰富精美、内容色香俱全的美食史


  禁忌全彩!超过200幅历史珍稀画作、讽刺画,及文学作品中的插图、名画
  有点邪恶!跨越千年,带领你偷窥历史上奇形怪状、奇风异俗的贪食场景
  一览无遗!从希腊神话到童话世界,从黑暗时代到现代饮食,探讨贪食与文化的变迁

  舔油盘、刀子嘴、夹肉钳、吸汤碟、吮羹盘、啜酒杯──
  欢迎来到贪吃博物馆!

  这里不但要勾起你的食慾,更要让你大开眼戒。这本书带领我们游走一场华丽的美食之旅,从中探索那充满暧昧的原罪:「贪吃」。当中收录超过200张喷香欲滴的插图及画作,以猎奇和戏谑角度,展出人类历史上着名的贪食场景。从中世纪到现代,透过贪吃这件事,探讨「人类与吃、吃与文化」的进展。

  从希腊神话中佳餚美酒筑成的极乐世界,到中古时期魔鬼引诱堕落的纵酒暴食。「贪吃」到了十七、十八世纪时期,有了率真、贪嘴、讲究美食的特质。后来才成为精致美点的同义词。直至现代,贪馋被商业广告上下其手,健康饮食与对纤细时尚的狂热追求,也使贪食以另一种世俗化的形式,从二十世纪蔓延到你我周遭……

  吃,是一种罪吗?

  嘴巴是身体洞开的门户,舌头松了,道德感也摇摇欲坠?本书思考:贪吃,是品味饕家虚荣的美食艺术?还是教会及上流社会鄙视的暴饮暴食?为什么贪恋美食会被视为纵情自私的罪恶?女人又为什么自愿对缤纷多彩、美仑美奂的甜点宽喉解舌、放弃矜持?甚至于连童话里也运用了「贪吃」,当作吓坏小孩的恶趣味呢?

  餐桌让人甘心堕落,也可以是启迪人心和提升人性的殿堂。作者以历史角度谈论「贪吃」及「美食」,让佳酿美馔成为一次认同的飨宴,并发酵成读者禁不住嘴角上扬的高级幽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弗罗杭‧柯立叶Florent Quellier


  法国作家、历史学家,法国图尔拉伯雷大学(Université François-Rabelais)讲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现代世界饮食史专任研究员。创作多与饮食相关。其作品《水果与人类》(Des fruits et des hommes)曾于2003年荣获道德与政治科学院颁奖。《馋:贪吃的历史》于2010年获颁Prix Jean Trémolières奖项。2007年由勒恩大学图书部(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Rennes)出版《法国人的餐桌:一部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的文化史》(La Table des Français. Une histoire culturelle (XVe–début XIXe siècle))一书。

译者简介

徐丽松


  台大外文系毕业,世纪交替之际旅居法国多年,陆续于巴黎第七大学、里昂第二大学及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修读语言学及跨文化研究,并在法国及台湾从事英文、法文翻译及跨界合作工作。译有《法式诱惑:赏—法国人如何玩味人生 探—法国文化的幽微精髓》、《父亲的失乐园:一则古老语言、河中之城与犹太家族的真实传奇》、《萨德对谈录》、《反抗的画笔》、《小王子经典珍藏版:法国Gallimard正式授权,珍贵手稿、创作历程及故事的完整版本》、《没有地图的旅行》、《品牌概念店:全球顶尖时尚空间风格巡礼》等多部作品。

陈蓁美

  政大广告系毕业,法国Poitiers大学电影研究DEA,现为自由译者,译作包括《断线》、《在巴黎餐桌上》、《爱情没那么美好》、《冬季街区》、《玛丽的真相》、《狼蛛》、《喀布尔之燕》、《世界的灵魂》、《气味》等。

图书目录

序 菲利浦‧德雷姆 Philippe Delerm

导言
关于「gourmandise」(馋)一词

第1章 中世纪狼吞虎嚥的暴食文化
暴食,七宗罪之一
贪馋,虽属轻罪但能引起严重后果
gula是一种原罪吗?
贪食的丑陋图像
富贵权势者的专属罪孽
对于节慾的歌功颂德
贪食、道学家与教师
贪食确实有害健康吗?

第2章 极乐世界的美食
中古时代的乌托邦
佳餚美酒筑成的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好滋味
烤肉与肥肉的美食梦
只是单纯的民间娱乐?
懒堕虫、狼吞虎嚥者与懦夫组成的可憎王国

第三章 天主教徒的感官享乐,新教徒的简约朴实
中世纪教士大啖佳餚
新教徒对教皇饮食严词抨击
大腹神学家
美食斋戒:假惺惺的天主教徒以斋戒之名大啖佳餚
新教徒拒绝口腹之欲?
天主教世界是否纵情感官之欲?
斋戒的规定逐渐放宽
斋戒与巧克力
酗酒,真正的贪馋罪
天主教教会将饮食享乐除罪化

第四章 老饕和美食家当道的时代
从义大利到法国,端正得体的贪馋文化出现
能吃善饮又有教养的美食家诞生
端正的贪馋,优雅的举止
饕餮之徒的丑陋形象
培养高雅品味
高尚的贪馋应该要值得引人思索
懂得掌控身体
从健康饮食到好品味
法国文化模式的核心要素
空腹的复仇

第五章 美食雄辩的年代
插科打诨和嘉年华狂欢
要想光明正大地描述贪馋之乐,必须有个好借口
格里蒙‧德‧拉雷涅心目中老饕的生活艺术
提升饕客的地位
美食家的诞生
法国美食论述在欧洲的优越地位
饕飨之学成为文化资产

第六章 贪馋, 弱势性别的弱点
女人与嗜甜食
女人缺乏鉴赏佳餚的能力
喜爱巧克力,淫荡女子与贪食的阴影
口腹之乐,饮食男女
秀色可餐的女人
正派女人懂得矜持自制
《啊!小白酒》,市井小民的低俗贪馋文化

第七章 童年的味道,幼稚化的贪馋
贪馋,幼童与生俱有的缺点
对胖小孩的膜拜心态
大人给糖吃
糖果大行其道
玛德莲的奇妙滋味

结论:贪馋罪重返时代舞台
跋:「我还想再吃一只野猪......」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童年的味道,被幼稚化的贪馋
 
小苏菲为了嘴馋必须付出代价,而且刻不容缓,她被人斥责、惩罚、鞭打,也经常当众受辱,更不幸的是,这位年纪很小的女主角甭想虔诚而严厉的赛居尔伯爵夫人会宽恕她,因为孩童的贪馋被视为可耻的罪过。小苏菲将仆人好意端来的热面包和令人垂涎的香浓鲜奶油塞爆肚皮才作罢,后来又因消化不良而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她想吃黑面包想得要命,千方百计想偷走原本要餵小马的干硬黑面包,结果被马儿咬到流血。她为了採新鲜的野莓吃而逗留在树林里,险些变成野狼的大餐⋯⋯然而母亲不早就警告过她:正餐之间不该进食,不该在树林里流连忘返!只不过,苏菲贪嘴又不知节制,把母亲的话当耳边风。就在她经历大半悲惨遭遇后,一个来自巴黎的包裹送到她居住的城堡里,里面是一盒糖果。小女孩虽然垂涎三尺,不过必须耐住性子等待。晚餐结束时,她的母亲雷安夫人终于决定打开包裹,这个小女孩期待已久的糖果盒里装了做成各种蜜饯的西洋梨、李子、杏桃、香水柠檬、当归以及核桃等,但这个时候苏菲又得耐住性子只能品尝两个甜点,她挑了西洋梨和杏桃这两个最大的蜜饯,而懂事的保罗就挑了一个李子蜜饯和一块当归蜜饯。后来糖盒子又被封起来,放在雷安夫人的卧房里,小女孩则懊恼着没尝到其他蜜饯,特别是她表哥选中的那两个。她趁母亲不在家时偷偷跑进房间,爬到一张椅子上,抓起糖盒子,满心愉悦地注视着美味可口的糖果一会儿,然后东咬一口,西吃一下,后来几乎统统吃进肚子里,才把盒子放回原位。结果,她整夜都被一种奇怪的梦扰得辗转难眠。「苏菲,妳知道那代表了什么吗?」翌日早晨她母亲问她。「这就表示知道妳不乖的神託梦告诉妳,如果妳继续为所欲为做坏事,虽然妳以为这会带给妳快乐,但妳不只快乐不起来,反而会很痛苦。」
 
隶属于天主教感化文学的这本《苏菲的不幸》用意在于揭发贪馋的害处。苏菲为了满足贪吃的慾望,不是就犯下违抗长辈、撒谎、偷窃等恶行吗?此外,小苏非还非常善嫉、任性又易怒。贪馋也和兽性有一定的渊源,譬如有一段描写一只小松鼠被吸引到装着杏仁和核桃的笼子里,「我的朋友,贪吃啊,再贪吃啊,你就知道会有什么下场了。」苏菲那位足以当模范儿童的小天使表哥做此警告。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是被朋友推薦,說是有一本「關於吃的書」很不錯,就順手買來看看。沒想到,這《饞:貪吃的歷史》完全超出我的預期!它不是那種告訴你怎麼做菜、哪裡有好吃的食譜書,而是帶你進入一個更宏觀、更具歷史深度的飲食世界。我對書中探討「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味道如此著迷」這點非常感興趣。像是書裡會不會分析,古時候的人們是如何從單純的生理需求,演變成對「美味」有了更細緻的追求?或者,那些影響我們味蕾的,不只是食材本身的特性,還有很多歷史、文化、甚至政治的因素在裡面?我一直覺得,飲食習慣的改變,往往是社會發展最直觀的體現之一。例如,某種香料的傳入,可能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料理風景;某個統治者的飲食偏好,也可能影響了當時的飲食潮流。這本書大概就是往這個方向去探索吧?我個人很喜歡這種能夠連結生活經驗與歷史知識的讀物,它能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我們現在吃的一切,都來自於過去長遠的軌跡。

评分

這本《饞:貪吃的歷史》,我只能說,真的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我平常就對人文歷史類的題材很有興趣,這次看到它結合了「飲食」,簡直是我的菜。我對書中探討的「貪吃」這個概念很有想法。在我們現代社會,好像「克制食慾」是被鼓勵的,但這本書卻反過來,從「貪吃」的角度去挖掘歷史,這點非常有趣。我很好奇,書裡會不會講述一些歷史人物,因為他們的「貪吃」而引發了什麼樣的故事,甚至是改變了歷史進程?或者,從科學的角度,解析人類為什麼會對某些食物產生強烈的渴望?我總覺得,那些看似簡單的「想吃」,背後可能隱藏著複雜的生理、心理,甚至社會學的原因。這本書不只是關於食物本身,更像是在探討人類的慾望、文化以及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我期待它能提供我一些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思考「吃」這件事,不再只是單純的生理需求,而是更深層次的人類行為和文化符號。

评分

收到《饞:貪吃的歷史》這本書,我整個週末都在讀,真的是欲罷不能!我一直覺得,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是了解那個地方的最好方式之一。這本書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講述了人類從古至今的「吃」的歷史,我覺得非常厲害。我對書中如何描寫不同文明、不同時期的人們,是如何看待和實踐「吃」這件事感到好奇。像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的飲食哲學和現在有什麼樣的巨大差異?又或者是,當某種新的食材或烹飪方式傳入一個地區時,會引發什麼樣的社會反應和文化衝擊?我特別喜歡書裡那種敘事感,聽起來就像是在聽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而不是枯燥的歷史陳述。它讓我了解到,我們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可能承載著一段漫長的歷史,有著無數人的智慧和汗水。這本書讓我對「吃」這件日常小事,有了全新的敬畏感,也讓我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大,晚上常常睡不好,想說找點輕鬆又能開拓視野的書來讀讀。結果在網路書店看到《饞:貪吃的歷史》,就被它的書名給吸引住了。「饞」這個字,完全說出了我身為一個台灣人,對美食的熱愛與執著!我們台灣的美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夜市小吃到辦桌菜,都有著獨特的魅力。我很好奇,書裡會不會探討一些和台灣飲食文化類似的發展脈絡?例如,像是早期移民帶來的飲食習慣,如何與在地食材結合,發展出獨特的風味?又或者,歷史上某些重要事件,是如何影響了人們的飲食結構?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提到一些人類在追求「吃」這件事情上,所展現出來的聰明才智和創意。像是那些為了保存食物而發展出來的技巧,或是為了迎合特定口味而創造出來的料理。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寶庫,裡面充滿了關於「吃」的各種有趣故事和知識,絕對能讓我暫時忘卻煩惱,沉浸在美食的歷史洪流中。

评分

天啊,最近逛誠品時,隨手翻到這本《饞:貪吃的歷史》,光是書名就讓我口水直流!我平常就超愛看跟食物有關的書,不論是食譜、美食紀錄片,還是像這樣探討飲食文化歷史的,都讓我著迷。這本的封面設計也很對我胃口,有點復古又很有質感,讓我想起小時候阿嬤家廚房的樣子。翻開內頁,看到那細膩的插畫和紮實的文字,我就知道這是一本會讓我廢寢忘食的作品。我對那種從古至今,人類如何一步步演變出這麼多樣、這麼有意思的吃法感到好奇。像是以前的人們是怎麼發現食材的,又是怎麼把原本樸實的食材變成桌上的佳餚?還有,我覺得食物往往承載著很深的情感和記憶,書裡會不會提到一些關於家族、節慶,甚至是社會變遷與飲食習慣之間的關係呢?我特別期待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飲食故事,也許是一些被遺忘的菜餚,或是某個特定食材在不同時代扮演的角色。總之,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味覺饗宴,光是想像就覺得很過癮,迫不及待想好好享受它帶來的豐富內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