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2):郊游!想走就走

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2):郊游!想走就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自然步道
  • 台北
  • 郊游
  • 健行
  • 登山
  • 户外
  • 旅游
  • 散步
  • 亲子
  • 休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0条自然步道再升级

  继好评不断的《大台北自然步道100》之后另一姊妹作。
  收录近三年全新设立的私房步道、口耳相传的热门路线、土石泥路的原始山径……不分男女老少都能轻松出游,更适合喜欢全新路线的你。

  100条自然步道安心走

  详细介绍路程时间、步道路况、自行开车、大众运输、附近景点、旅行建议。
  贴心分好11大类快速索引,想走什么路线随心所欲。
  只需按图索骥,一书在手就能出发,轻松贴近台北近郊。

  100条自然步道不藏私

  作者亲自踏遍所有路线,亲身经历完整分享。
  带你走遍每个步道的美好、不留心就错过的小地方、人文历史遗迹、节气景致变换,第一次造访也不错过精彩风景。

本书特色

  比网路资料更详细的步道伴游小帮手!


  步道达人Tony告诉你怎么搭车、从哪开始、要走多久、岔路该转右转左、楼梯爬几阶、会遇到上坡还是下坡……无论一个人两个人还是全家人,第一次出游也能轻松掌握路况,尽情趴趴走!

  继《大台北自然步道100》又一姊妹作,路线完全不重覆,书中特别收录:

  .你可能还不知道的最新步道 → 竹子湖青枫步道、三芝真爱森林疗癒步道、白沙湾神祕湖步道
  .最多网友去过的热门景点 → 八烟水中央、石碇千岛湖、平菁街赏樱
  .挑战脚力的原始山径 → 乌来美鹿山、石碇雷公埤古道、乌来啦卡登山步道
  .浓浓历史味的人文路线 → 竿蓁坑古道看石板古桥、行忠堂看淡水神社遗迹

  来看看今天想走哪里?

  →亲子出游  南港山水绿生态公园│环保绿地适合阖家出游
  →观海赏景  石门麟山鼻海滨栈道│散步海边最美木栈道
  →原始古道  平溪竿蓁坑古道│古桥遗迹沧桑美丽
  →近郊赏枫  北投竹子湖青枫步道│闯入大片奇幻森林
  →登山健行  汐止耳空龟山│原始山径绿意盎然
  →私房祕境  平溪望古赏瀑步道│瀑布藏身溪谷深处
台北都会区的绿色脉络:城市边缘的秘境探索与健康生活指南 书名: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2):郊游!想走就走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名称为《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2):郊游!想走就走》的出版物,而是致力于描绘一个更宏大、更具探索价值的“台北都会区自然步道系统”的全貌,旨在为热爱户外活动、寻求城市喘息空间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实用的指引手册。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台北这座亚洲超级都会区,与其周遭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有机地串联起来,展示了现代都市人如何通过“说走就走的短途郊游”,重塑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部分:都会脉络与步道哲学 (The Urban Context and Trail Philosophy) 台北盆地,四面环山,其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在于,高耸的山脉与密集的城市肌理仅一街之隔。本书首先建立了一个基础认知:台北的“郊山步道”并非遥不可及的野外探险,而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探讨了在高度发展下,如何保留并利用这些生态廊道。 1. 从水泥到绿意:城市边界的消融 介绍台北市与新北市交界处的地理特征,阐述了如何利用捷运、公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实现从市中心到步道口“零换乘”的便捷性。重点分析了步道系统如何成为城市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的关键节点,维护着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在次生林和低海拔阔叶林带的生态功能。 2. 步道哲学的再定义:15分钟的自然疗愈 本书挑战了传统郊山的概念,提出“即时可达的自然体验”。我们详细分析了“想走就走”背后的时间管理和心理学意义。长时间的城市压力需要短频快、低门槛的减压方式。书中的步道选择标准,倾向于单程耗时在两小时以内的路线,强调“完成感”与“持续性”,而非“征服感”。这是一种对现代生活节奏的适应性户外活动哲学。 3. 安全与永续:对自然的责任 强调“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 LNT)原则在都会步道中的应用。由于这些步道紧邻民居和水源地,环境承载力更为敏感。内容涵盖了基本的步道礼仪、垃圾分类的特殊性、以及在雨季湿滑路面上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每一次郊游都是对环境的尊重。 第二部分:步道群像志——不同主题的百条路径精选 (The Typology of Trails) 本书精心挑选并分类了台北周边百条不同类型的步道,每条路径都配有详细的难度评估、植被特色、历史文化背景及最佳观景点。这些步道不只是简单的路径,它们是承载了历史、人文和地质故事的户外教室。 1. 历史与人文交织的“清代古道巡礼” 重点梳理了如早期交通要道、隘勇线遗迹等历史步道。例如,对几条穿梭于文山、新店的古道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在过去物资运输和防御体系中的作用。介绍如何在行走中触摸到清领、日治时期留下的石阶、隘门残迹,感受时间沉积的力量。 2. 地质奇观与水文景观的“科考探索之旅” 聚焦于台北特有的地质构造所形成的步道。包括火山岩地形(如大屯山系的喷气孔遗迹)、沉积岩的层理展现,以及与河流、瀑布相关的亲水步道。详细解析了如何识别步道沿线的特定岩石类型,例如安山岩、凝灰岩等,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今日的台北景观。对于“瀑布步道”,会深入讲解季节性水量变化对景观体验的影响。 3. 都会中的生态绿岛:“低海拔蝶道与鸟类观测点” 针对对自然观察有兴趣的读者,本书特别开辟了针对低海拔生态的章节。详细列出了不同季节(春、夏、秋)适合观测特定鸟类或蝴蝶的步道段落。例如,在特定季节可观察到迁徙鸟类停歇的树林,或是特定植物开花时吸引的特定种类昆虫。这些信息提供了超越普通“爬山”的深度体验。 4. 家庭友好与亲子路线推荐:慢步调的发现 针对携带幼童或年长者的家庭,精选了坡度平缓、路面平整(多为石板或木栈道)、配套设施完善的步道群。强调“休憩点”的质量——是否有凉亭、饮水设施、或是可以进行小型自然观察的草地。这些路线的设计侧重于短距离内的多样性体验,如溪流接触点、小型生态池等。 第三部分:行前准备与后勤支持(Logistics and Readiness) 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上,确保读者的“说走就走”是有充分准备的。 1. 装备精简哲学:轻量化与多功能性 针对“即兴郊游”,我们提倡极简主义的装备清单。重点推荐轻便、快干、多用途的衣物和配件。例如,一把可伸缩的登山杖如何兼顾支撑与便携;一套应对“台北多变气候”的雨具选择策略(防泼水与完全防水的选择标准)。 2. 步道信息获取与应急预案 提供当前最可靠的官方步道信息查询渠道(如各区公所、地质公园网站)。强调在出发前检查步道是否因维护或天气因素暂时关闭。同时,设立了“三不一要”的应急原则:不偏离主路、不轻易涉水、不独自前往偏远路段,以及一定要告知家人预定返回时间。 3. “行后”的延伸:城市里的自然收尾 “郊游”不应在步道口结束。本书最后探讨了如何将山野体验延续到城市生活中。推荐了几家步道出口附近的、提供本地食材或具有自然主题的咖啡馆或茶店,让读者在品茗休憩中,回顾并沉淀白日所见的自然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自然-回归”的闭环体验。 总结 本书是一份献给所有渴望逃离钢筋水泥,却又不想远赴深山徒步的台北人的指南。它重新定义了“郊游”的可能性,让自然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计划,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选项。通过这些精心筛选的步道,读者将发现,大台北地区蕴藏着丰富而多层次的绿色宝藏,只需一个下午的闲暇,就能实现身心的彻底放松与重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步道达人﹞Tony,本名黄育智。


  1961年生,台北市人。
  一位热爱山林的文史工作者。

  Tony从商十余年,40岁时走入山林,成立「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网站,长期在北台湾各地旅行、登山、探索古道,已出版《宜兰自然步道100》、《桃竹苗自然步道100》、《大台北自然步道100》等十余本相关着作。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网站 www.tonyhuang.idv.tw

图书目录

│士林、北投│
001士林 内双溪自然中心
002士林 翠山步道
003士林 燕溪古道
004士林 溪山百年古圳步道
005士林 平溪步道
006士林 天溪园
007士林 圳仔头溪自然园区
008北投 磺溪温泉步道
009北投 十八份拐圳步道
010北投 风尾步道
011北投 热海岩场
012北投 法雨寺步道
013北投 水车寮步道
014北投 竹子湖青枫步道
015北投 猴崁水圳步道

│南港、汐止│
016南港 山水绿生态公园
017汐止 白云登山步道
018汐止 锦峰山
019汐止 拱北殿环山步道
020汐止 耳空龟山
021汐止 姜子寮绝壁步道
022汐止 姜子寮古道
023汐止 姜草越岭古道
024汐止 五指山古道
025汐止 金明山、柯子林山

│文山、深坑、石碇│
026文山 小坑溪亲水文学步道
027深坑 乌月山登山步道
028石碇 雷公埤古道
029石碇 二格山自然中心森林步道
030石碇 云海山、风露嘴山
031石碇 小格头狮头山
032石碇 摸乳巷古道
033石碇 山羊洞登山步道
034石碇 乌涂窟保甲路
035石碇 永安景观步道
036石碇 南势坑古道、九芎坑山

│平溪、双溪│
037平溪 磐石岭登山步道
038平溪 观音巖环山步道
039平溪 望古赏瀑步道
040平溪 岭脚寮山登山步道
041平溪 竿蓁坑古道
042平溪 戏评亭旁古道
043平溪 平湖森林步道
044双溪 东和步道
045双溪 平林田园步道

│中和、土城、三崃│
046中和 国旗岭步道
047中和 青春步道
048土城 十八罗汉奇岩
049土城 火焰山
050三崃 福德坑山
051三崃 十八洞天
052三崃 龙山巖五尖
053三崃 云森瀑布
054三崃 蚋仔溪生态步道

│新店、坪林│
055新店 柴埕路60巷登山步道
056新店 小粗坑步道
057新店 屈尺引水圳道步道
058新店 二龙山登山步道
059坪林 下坑子口溪人行步道
060坪林 鬼子濑尖
061坪林 九芎根山步道
062坪林 狮公髻尾山
063坪林 籁狸尖山

│乌来│
064乌来 云仙森林浴步道
065乌来 云仙赏蕨步道
066乌来 保庆宫步道
067乌来 野要樱花步道
068乌来 美鹿山
069乌来 啦卡登山步道
070乌来 内洞林道
071乌来 马岸古圳步道
072乌来 卡拉莫基登山步道

│瑞芳、贡寮│
073瑞芳 四脚亭砲台登山步道
074瑞芳 三坑步道
075瑞芳 秀崎山登山步道
076瑞芳 鹿仔寮步道
077瑞芳 百二崁古道
078瑞芳 濂洞里步道
079瑞芳 海园古道
080贡寮 龙岗大岭古道
081贡寮 福隆海滨步道
082贡寮 盐寮海滨公园

│基隆│
083基隆 海科馆容轩步道
084基隆 曾子寮山
085基隆 暖暖溪河滨步道
086基隆 碇内尖景观步道
087基隆 金龙湖、乐利山步道
088基隆 仙洞湖山

│北海岸│
089万里 万里观海步道
090万里 玛鋉溪步道
091万里 野柳里登山步道
092金山 八烟温泉步道
093石门 白沙湾神祕湖步道
094石门 麟山鼻海滨栈道
095石门 石门茶山步道
096石门 茶山步道金坑溪段
097 三芝 横山里赏桐步道
098三芝 马偕真爱森林疗癒步道
099 淡水 行忠堂环山步道
100 淡水 跤头趺崙步道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014 竹子湖青枫步道 赏花、百年梯田、青枫林
竹子湖百年梯田悠游赏花,青枫林奇幻场景风景迷人。

 
青枫步道是竹子湖地区新规划完成的一条自然步道,步道入口位于大梯田花卉生态农园附近。从竹子湖公车站附近的山菜园餐厅旁巷道进入这条产业道路,下坡经过一个弯道,远远望见前方的山坡梯田,有一条高架的栈道,就是青枫步道了。
 
产业道路下行来到谷地,有一座小小水泥桥跨越溪水。过桥后左转,即是青枫步道入口,有高架的栈道阶梯通往下方溪岸,步道沿溪而行,流水淙淙。步道右侧有沿着山坡辟建的梯田,由下而上,约7、8层,梯田之间有石块砌成的驳坎,岩石斑驳,染苔附藓,古朴有致。梯田或辟为海芋田,或种植绣球花,或栽种野菜。
 
高架的栈道沿着梯田边缘上行,爬过一层层的梯田之后,抵达上方的大梯田花卉生态农园。园内可以赏花、摘花,有茶点、咖啡等餐饮服务,3、4月来此可以欣赏海芋花海,5、6月可以观赏绣球花之艳丽,11、12月可以看见枫红层层。不同季节,各有缤纷色彩。路过大梯田花卉生态农园,续行一小段石阶路之后,即转为土路,随即抵达青枫林。青枫树林的地表密集栽种了大片的叶斑蜘蛛抱蛋植物,令人有闯入一处奇幻森林之境的感觉。
 
穿过这片青枫森林,泥土路续往上行,不久即抵达青枫步道终点,穿出树林,即接中正山产业道路。回程以原路折返较为方便,亦可以步行产业道路,沿途欣赏风景,约半个多小时,即可以绕返竹子湖公车站。
 
步道资讯
■路程时间/竹子湖公车站→14分钟→青枫步道入口→14分钟→青枫步道出口。
■步道路况/☆☆☆☆☆
■交通资讯/
自行开车︰从士林仰德大道上阳明山,接阳金公路,行驶至竹子湖派出所,左转竹子湖路,过湖田桥后再左转,至小9公车竹子湖站(吉园葡餐厅旁)。
大众运输︰从捷运北投站搭乘小9公车至竹子湖站。
■附近景点/竹子湖海芋赏花步道、猴崁古道、中正山。
■旅行建议/青枫步道终点附近的野菜屋餐厅对面,有一条竹子湖旧保甲路,回程亦可以选走这条山径,返回竹子湖公车站。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户外活动有着强烈热情的背包客,我一直在寻找能真正带领我深入体验台湾北部自然风貌的指南。上一本《大台北自然步道100》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惊喜于台北周边触手可及的绿意与宁静。这次的《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2):郊游!想走就走》,光是标题就点燃了我心中那份说走就走的冲动。我猜想,这本书一定在前作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关于“轻松出行”的考量。或许会针对那些时间有限,但又渴望逃离城市喧嚣的上班族,提供一些交通便利、当天往返的精选路线。我特别期待看到书里是否有关于“亲子同乐”的步道推荐,比如那些路况良好,沿途有溪流或特色地标,能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又安全的地方。另外,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对步道的景致描述以及可能出现的绝佳拍摄点非常感兴趣。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拍摄小贴士,或者重点介绍那些在特定季节能拍出令人惊艳照片的地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路线的罗列,更能传递一种享受自然、放松身心的生活态度。如果能在介绍步道的同时,也分享一些关于当地生态、动植物的小知识,那就更完美了,这能让我的徒步之旅增添一份学习的乐趣。

评分

在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下,我时常渴望能有一处可以让我喘息、充电的绿色空间。《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2):郊游!想走就走》这个书名,简直就是对我内心最深切的呼唤。上一本的介绍已经让我对台北的自然步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郊游!想走就走”这个副标题,则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时间有限,但又想随时随地享受大自然的人们。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微旅行”的解决方案,比如推荐一些搭乘公共交通即可轻松抵达,当天往返,且风景优美的短程步道。我会非常关注书里对于“亲子互动”的步道设计是否有所强调,毕竟带着孩子体验自然,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猜想,这本新作或许会更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比如提供最新的步道开放信息,以及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预测。我个人非常喜欢那种能够体验到当地风土人情的步道,比如能看到特色农作物,或者是在附近能品尝到地道美食的路线。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简单的野餐攻略,或者是在步道旁可以进行的简易户外活动建议,那就太贴心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本书,规划我下一次说走就走的台北郊游之旅!

评分

我一直相信,真正了解一座城市,不仅仅是去它的繁华中心,更要去它的边缘地带,去感受它的脉搏跳动。《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2):郊游!想走就走》的出现,仿佛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台北更深层的自然魅力。上一本书已经让我惊艳于台北近郊的丰富多样,而“郊游!想走就走”这个主题,更是精准地击中了现代人渴望逃离日常、拥抱自然的痛点。我尤其好奇,这次的书籍是否会更加侧重于“体验感”?比如,是否会推荐一些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活动的步道,像是可以采摘水果的果园步道,或是能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山村小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反常规”的建议,比如在非周末的平日去一些平时人迹罕至的步道,感受一份独享的宁静。另外,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挑战自我,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危险的步道。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难度适中,但风景壮丽,能够带来成就感的路线?如果能在步道介绍中,加入一些关于当地历史人文典故的分享,那会大大增加阅读和行走的趣味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更多惊喜,让我能够随时随地,说走就走,去拥抱台北的自然之美。

评分

这本《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2):郊游!想走就走》我实在是太期待了!自从上次那本“100”之后,我几乎走遍了书里推荐的许多地方,每一次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叹于台北近郊竟然隐藏着这么多充满魅力的步道。这次的“郊游!想走就走”听名字就觉得充满了活力和便捷,仿佛拿起书,就能立刻规划一次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我尤其好奇这次会不会有哪些全新的、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秘境步道被发掘出来?书里会不会提供更详细的交通方式,比如最新的公车路线、转乘信息,甚至是一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捷径?我一直觉得,最棒的郊游体验,除了自然风光,还离不开一些隐匿在路旁的美味小吃或特色咖啡馆。不知道这本新作会不会继续沿袭上一本的风格,在步道介绍之余,也为我们推荐一些周边能够补充能量、放松心情的好去处?还有,这次的书是否会包含更丰富的全景图或者不同季节的景色照片?我常常需要在出发前,对目的地的四季变化有所了解,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前往。如果能有更多的实用建议,例如针对不同体能水平的步道选择,或是雨天备选方案,那就太贴心了!我真的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计划我的下一次台北深度探索之旅了!

评分

自从我开始迷上台北近郊的登山健行,就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满足我“说走就走”需求的工具书。《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2):郊游!想走就走》这个名字,简直就是我心声的写照!上一本已经让我对台北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总觉得在“说走就走”的便捷性上还有提升空间。我非常期待这次的作品能在交通信息上提供更细致、更实用的指导。比如,除了基本的公车信息,会不会有关于拼车、包车甚至是自驾停车便利度的评价?对于我这种临时起意想要出门的人来说,这些信息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推荐一些“短平快”的步道,不需要太多准备,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往返,而且风景绝佳,能迅速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会不会有一些适合傍晚时分前往,能欣赏到绝美日落的步道?或者是在周末清晨,避开人群,享受一份宁静的路线?我尤其关注书里是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郊游”场景提供建议,例如适合情侣约会、好友相聚,或是独自一人静思的步道选择。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步道周边餐饮、住宿的推荐,那就更完美了,这能让我更轻松地规划一整天的行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