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就再也不会做了。
曾经,你也有喜欢、擅长的事
却随年纪渐长,被日常琐事缠身而放弃了吗?
追梦不是年轻人的权利
年过四十,梦想没办法等「下次」
看大婶拿起画笔,用自己的方式让生命发光─── 2013年暑假,孙传莉带着孩子至台东自助行,有机会深入部落倾听许多在地的故事。当时正好经历部落老屋拆迁、都市更新的过渡时期,媒体中游行抗争的画面冲击了孙传莉,一向不喜欢冲突的她,莫名地触动她想走出台北深入各乡村与部落,找到一种自己对乡土关怀的方式……「妳只会画画,那就画吧!」孙传莉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顿时也在重拾画笔的当下,找回自我。那是在她刚满40岁的那一年。
这本书记录了孙传莉走画乡间一年来的所见所感,每一篇图文都流露出作者对于人、事、物的诚挚心意与关怀之情。由于先生与孩子的支持,每个月她都能抽出五天的时间,抛开繁琐的家务为自己规划下乡的写生旅行,透过观察与当地人的互动,将老乡最美的角落、即将消失的古老建筑….,以文字、绘画记录,希望留住一些被人遗忘、渐渐消失的风景,同时也鼓励广大的主妇们,除了投入家庭、关心夫儿三餐,也能追求梦想,实现自我。
除了记录老乡,孙传莉在走画花东一年期间,更发挥了她买大蒜、贡丸都能纠团的大婶魅力,将画作制成桌历,以画作公益,在网路上义卖,将募得近50万元捐赠给正在筹建的南回医院与长年守护在玉里山脚照顾成年智障者的安德启智中心。
孙传莉揹着画具,踏上走画花东老乡的路,一站又一站,至今还没有结束。
◆一致推荐(依姓氏笔画) 朱国珍 作家
杨 林 艺术家
刘克襄 诗人、自然生态作家
朱国珍 / 作家 「文学自诗经尹始,就是来自于民间。欣见孙传莉以素人巧手,纪录了丰富的民间色彩。」
杨林 / 艺术家 有顺命,有跳脱,有平凡,也有悸动。让文字与色彩注入生命的轨道,驶向每一个晨昏与城乡,品味着世代的繁华,流传着尘封的记忆。作者用爱,串联蓝天、大地、人文,展现一位家庭主妇在梦想的场景中,娓娓道来的温馨小品。
◆专文推荐(依姓氏笔画) 王杰|知名画家、台湾推广写生艺术先驱 在长年的职场与家庭的付出之外,我们还要照顾一个重要的灵魂,那就是自己,将这个灵魂放在旅途上,并借此展现对于社会、环境,以及自己喜爱的绘画的关爱的重大决定,是作者在这书中无数次旅程的重点所在,这个旅程,是自省与真实的学习的开始。
陈文盛|国立阳明大学荣誉教授,《速写•台北》共版主 这不是一本画册。不要想当画册一下子就翻完,要慢慢细读。它是游记,是乡土文学。每一幅画都述说一个小故事。
杨惠君|作家,《有种美味叫志气》作者 千万不要忽略已经历了人生、决意带着「自我实践」再出发的主妇啊,世界,可能一不小心就给她们翻覆掉。
刘还月|民俗文化研究者 传莉的作品完全有别于坊间轻薄且缺乏内涵的文图书籍,不仅有画技细腻、画风沉静的画作,更有充满故事性与历史感怀的文字,如果再把《大婶的写生壮游》中的每一个故事连结起来,根本就是一本有知识的东台湾旅行指引书,甚至是一本深厚且动人的东台湾近代文史绘本。
苏素敏|o’rip生活旅人 & 花莲日日 共同创办人 传莉打开了五官,毫无保留的体验和感受每个瞬间,寻找自己的喜悦与感恩,在这些走画的行旅中始得映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