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婶的写生壮游:甩开日常琐事,勇敢追梦的现在进行式

大婶的写生壮游:甩开日常琐事,勇敢追梦的现在进行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旅行
  • 写生
  • 中年
  • 梦想
  • 自我成长
  • 勇气
  • 生活
  • 散文
  • 游记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就再也不会做了。

  曾经,你也有喜欢、擅长的事
  却随年纪渐长,被日常琐事缠身而放弃了吗?
  追梦不是年轻人的权利
  年过四十,梦想没办法等「下次」
  看大婶拿起画笔,用自己的方式让生命发光───


  2013年暑假,孙传莉带着孩子至台东自助行,有机会深入部落倾听许多在地的故事。当时正好经历部落老屋拆迁、都市更新的过渡时期,媒体中游行抗争的画面冲击了孙传莉,一向不喜欢冲突的她,莫名地触动她想走出台北深入各乡村与部落,找到一种自己对乡土关怀的方式……「妳只会画画,那就画吧!」孙传莉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顿时也在重拾画笔的当下,找回自我。那是在她刚满40岁的那一年。

  这本书记录了孙传莉走画乡间一年来的所见所感,每一篇图文都流露出作者对于人、事、物的诚挚心意与关怀之情。由于先生与孩子的支持,每个月她都能抽出五天的时间,抛开繁琐的家务为自己规划下乡的写生旅行,透过观察与当地人的互动,将老乡最美的角落、即将消失的古老建筑….,以文字、绘画记录,希望留住一些被人遗忘、渐渐消失的风景,同时也鼓励广大的主妇们,除了投入家庭、关心夫儿三餐,也能追求梦想,实现自我。

  除了记录老乡,孙传莉在走画花东一年期间,更发挥了她买大蒜、贡丸都能纠团的大婶魅力,将画作制成桌历,以画作公益,在网路上义卖,将募得近50万元捐赠给正在筹建的南回医院与长年守护在玉里山脚照顾成年智障者的安德启智中心。

  孙传莉揹着画具,踏上走画花东老乡的路,一站又一站,至今还没有结束。

◆一致推荐(依姓氏笔画)

  朱国珍  作家
  杨  林  艺术家
  刘克襄  诗人、自然生态作家

  朱国珍 / 作家
  「文学自诗经尹始,就是来自于民间。欣见孙传莉以素人巧手,纪录了丰富的民间色彩。」

  杨林 / 艺术家
  有顺命,有跳脱,有平凡,也有悸动。让文字与色彩注入生命的轨道,驶向每一个晨昏与城乡,品味着世代的繁华,流传着尘封的记忆。作者用爱,串联蓝天、大地、人文,展现一位家庭主妇在梦想的场景中,娓娓道来的温馨小品。

◆专文推荐(依姓氏笔画)

  王杰|知名画家、台湾推广写生艺术先驱
  在长年的职场与家庭的付出之外,我们还要照顾一个重要的灵魂,那就是自己,将这个灵魂放在旅途上,并借此展现对于社会、环境,以及自己喜爱的绘画的关爱的重大决定,是作者在这书中无数次旅程的重点所在,这个旅程,是自省与真实的学习的开始。

  陈文盛|国立阳明大学荣誉教授,《速写•台北》共版主
  这不是一本画册。不要想当画册一下子就翻完,要慢慢细读。它是游记,是乡土文学。每一幅画都述说一个小故事。

  杨惠君|作家,《有种美味叫志气》作者
  千万不要忽略已经历了人生、决意带着「自我实践」再出发的主妇啊,世界,可能一不小心就给她们翻覆掉。

  刘还月|民俗文化研究者
  传莉的作品完全有别于坊间轻薄且缺乏内涵的文图书籍,不仅有画技细腻、画风沉静的画作,更有充满故事性与历史感怀的文字,如果再把《大婶的写生壮游》中的每一个故事连结起来,根本就是一本有知识的东台湾旅行指引书,甚至是一本深厚且动人的东台湾近代文史绘本。

  苏素敏|o’rip生活旅人 & 花莲日日 共同创办人
  传莉打开了五官,毫无保留的体验和感受每个瞬间,寻找自己的喜悦与感恩,在这些走画的行旅中始得映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孙传莉


  1970年四月生

  1988年复兴美工(平面组毕)

  十八岁毕业后随即进入职场,曾在传播公司担任综艺节目执行制作工作,也在广告公司担任创意设计多年,后来自立门户接案从事设计二十多年。

  2000 年孩子出生后渐渐淡出社会职场,担任家庭主妇一职。

  2010 年接触脸书重新拾起画笔,边画边上传,慢慢回温画画的感觉。

  2013 年 9 月开始走画老乡至今,希望在还走得动的时候画遍台湾。

  2014 年 12 月 第一次个展「寂寞车站(花莲版)」

  2015 年 2 月 与同学举办「画台湾找自己-三位阿姊的青春逆行」联展

  粉丝专页:传莉的走画老乡
  www.facebook.com/walkdrawhometown?fref=ts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王杰    走吧,展开一场独一无二的华丽冒险   
陈文盛  走画 走梦         
杨惠君  主妇的志气    
刘还月  沉静的温度,深厚的力量─写给传莉的文图作品《大婶的写生壮游》    
苏素敏  行走偏乡  用绘画记录台湾和生命阶段    

◆自序
中年有梦,那就⋯⋯行动吧!

0火苗
走画花莲
1-1出发1-2花莲•好事会发生1-3赶场
1-4随性、随缘,老天自有安排1-5时光匆匆
1-6背包人生1-7将军的战场1-8韭是那么好
1-9再见老时代1-10重修的人生

光复漫走
2-1慢漫走2-2乡野合唱团2-3益寿堂前的女人
2-4太巴塱的麦当劳2-5光复甜蜜蜜2-6不自由的自由
2-7思念的花2-8那一夜我们一起喝ビ-ル
2-9搜寻美好角落2-10金色海

凤林漫走
3-1雨寒情暖3-2放空3-3初识迦纳纳3-4受潮的菸楼3-5雨中红蜗牛3-6廖快柑仔店3-7霎那•永恆
3-8花田里的偶像剧3-9仙境•魔兽•云山水

同礼部落
4-1天堂4-2朋友4-3大礼教堂4-4独行大武
4-5南回达仁

瑞穗迦纳纳
5-1初见5-2虾溪5-3晒日5-4拜访瑞穗温泉
5-5幸福的感觉

海线走画
6-1山霸王与铁娘子6-2莎娃绿岸6-3日出港口
6-4海梯田之歌6-5樟原教堂6-6樟原的柑仔店
6-7疯狂长滨6-8哭泣的宜湾6-9採月桃
6-10都历神社6-11想念的嘎叽包

玉里巷弄间
7-1璞石阁7-2桥头72巷7-3铁道旁的守候
7-4东里旧车站7-5巷子里的葱油饼7-6不变的六十石山
7-7清水部落的守门柑仔店7-8古厝7-9东竹车站
7-10待续的旅行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中年有梦,那就─行动吧!


  我现在正坐在咖啡厅,为这本书起第一个开端。要起手写下第一句话,对于我这个像是坐在路边摊吃甜不辣的平凡大婶来说,竟是那般艰难,大脑像人家说的在死亡前回顾一生的倒带:这么平淡无奇,既不显赫亦不悲惨,谁要看我的书啊?找我出书的朋友八成是被雷打到了吧﹖

  十八岁从复兴美工毕业后就投入职场,从事平面设计相关工作,在那经济起飞的八○、九○年代,如同多数人一般,努力赚钱、用力玩乐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也跟大多数人一样,适婚年龄就进入婚姻殿堂,两个人一起赚钱速度更快,没日没夜地过着穿睡衣赚钱的接案人生,全盛时期一个月可以有约四五十万的收入,但是那种拿命来换的收入并没有让我可以过光鲜亮丽的生活,因为钱都缴给医生、推拿按摩师,用针灸换来应付下一个案子的体力。过度操劳的生活没有品质,精神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和老公协商之后,决定丢下一切到纽约游学三个月。

  现在回想,老天爷似乎一切都安排好,祂让我无忧无虑过了三个月后,一切就是那么刚好,千禧年时我三十岁,祂给了我一个在计画之外、要做一辈子的案子:孩子。有了孩子以后,生活更加忙碌,周旋在工作与孩子之间,夜深人静,好不容易哄睡孩子,打开电脑才要开始工作,可是大脑已被掏空……

  日子就这么过下去?「自我」在这十年间如同隐士深埋在阴影之中,找寻它是这么困难,想过转换跑道,心中却不知方向;尝试各种才艺课程,这些摸索试探都无法触动心中那位隐士。为了陪伴有专注力欠缺问题的孩子学习,写功课是每天都得打的仗,听讲座吸收相关知识,足迹踏遍各种据说对专注力有帮助的课程。孩子在上课的这些短暂空档,就是我寻找隐士的时间。

  一封来自高中同学邀请加入脸书的email,打开了我这个宅妈的门,昔日同学分享的绘画作品让我心里感到悸动,于是将尘封的蜡笔、色铅笔、水彩都挖出来,开始在等待孩子下课的空档画画,绘画所带来的纯粹愉悦,在那短短的两小时里滋润了我;作品上传到脸书,朋友的鼓励让我获得某种满足感,促使自己不停的画。似乎看到隐士探头出来了。

  随着孩子上全天课,我所拥有的时间变多,只要放学前赶回家即可。我开始走得更远,带着简单的工具写生。只是,技法生疏让我在艳阳下画了数个小时无法完成作品,带着懊恼沮丧外加满脚蚊子咬的包回家,继续陪孩子打写功课的仗。

  这条探索之路如此漫长,就在攀上四十岁的山头,我找到了能真正表现内心丰富情感的最佳方式,也发现户外写生非常适合爱好旅行的我。确定水彩写生是我灵魂中的创作媒材后,便开始一连串的意外发现,先是遇到王杰老师的写生书,里面传授了很实用的绘画技巧;接着发现了速写艺术家Urban Sketchers的作品,原来速写可以这么快意洒脱。看似毫无关连但却会成为之后迸发火焰的触媒,我就这样一步步跟着前辈的脚步,增进自己的技法。

  一趟旅行,让我为自己定下了行脚写生的老乡之旅。

  二○一三年暑假,我带着孩子去台东自助行,一位好友带我们深入部落,说了好多故事,触发了我想走出台北深入各乡间角落的想法。当时,媒体正关注着各种老屋拆迁、都市更新的议题,游行抗争的画面冲击我的思绪,除了这样硬碰硬的抵抗,有没有其他方式表达诉求?不上街游行的我,有没有其他办法表达对乡土的关怀?我想留住这些「台湾味」,用我自己的方式。

  「妳只会画画,那就画吧!」隐士在我耳边说话了……

  四十三岁,我开始我的小旅行,一站一站,用脚去感受,用眼睛去感动,一笔一笔画下这些老屋、老站、老乡土。原以为一年可以走完整个花东,没想到一年过去了,我还在走,还要继续往前走。

  发表这本书,心里尽是忐忑不安。论画技,实在有太多高人前辈,论文笔,亦不如人满腹经纶博学多闻。我有什么值得人驻足﹖或许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中年大婶,也好大胆「敢作梦」的热情与执行力。路是走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梦想是做出来的。这里面纪录了走画这一年来的所见所感,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追求创作的成长,尝试摸索不同的表现,从一开始的生涩自许蜕变出更有深度的表现。希望能透过我的画,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发现台湾的美,也重新看见自己的另一个可能性。

图书试读

花莲‧好事会发生
 
周六在花莲铁道园区有「花莲好事集」是一个在地的农夫市集,强调对环境友善,提供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的平台,离我住宿的地方不远,决定快马加鞭走过去。
 
从志耕农到铁道园区这一带,刚好是花莲的老旧社区,会经过沟仔尾及一些老店,知名的庙口红茶也在这一带。沟仔尾其实是个大排水沟,因旧花莲火车站就在附近,日治时期以来即商家林立,小吃、茶室、戏院甚至许多烟花柳巷声色场所都在这一带,因铁路改道车站搬迁而使这一带日渐没落。这里曾经是许多花莲人的回忆,但是因花莲市政府计画回填水沟拆除旧桥而再度引起花莲人对它的重视。当我走到市集已经满满都是人了,很多摊子的商品已经所剩无几,看到有机香蕉的摊贩,香蕉控的我毫不犹豫抓了一串结帐。啊?才四十五元?还多送一根!乡下的物价果然人道多了,真是太甘心啦。马上把它扒光光吃下肚,扎实滑顺的口感立刻给了我满满的能量。
 
市集里的摊商与客人好像都很熟稔似的,彼此会亲切的打招唿,摊商之间讨论着明天要跑哪个市集、要去谁家聚会……花莲吸引了许多同样热爱慢活步调的异乡人、本地人及原住民,借由各种市集聚会,交流彼此的才艺文化,也凝聚了小人物的创意与感情。
 
现场有素人歌手清新的歌唱表演,小孩们自在地东奔西跑。我在写生的过程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跑来跟我聊天,一脸天真的问我:「画好了要送给谁?」「我可不可以一起画?」我掏了笔纸,他就在一旁涂鸦。还有一位也很热爱绘画的泰雅族石雕家,跟我分享自己的创作。泰雅大哥十分热情,一直去拿市集里的「彩色米寿司」来给我吃,真是太享受了,画画还有人在旁餵食。
 
忙着聊天和被餵食,心情愉悦加上不专心,一幅铁道市集的写生,竟然到大家都收摊了才匆匆画完。这幅画里,有的可是满满的花莲人的热情呢。
 
我继续留在铁道文化园区,园区里的建筑原是日治时期的办公厅舍,四合院式的建筑,正厅屋顶还有西式的塔楼,在日治时期此处为「铁道部花莲港出张所」,位阶等同于当时台湾东部的小交通部。后来经过整修,改建成现在这个样子。原本是花莲的旧火车站,曾经有过一段风光繁华,北回铁路通车后车站西移至现今的位置,这一带就渐渐没落了。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