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的異端

五色的異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紅衛兵」創始於作者張承誌筆名「紅衛士」
  ★關注少數民族、伊斯蘭教、反對資本,奉為人生命題
  ★37篇短文分成:伊斯蘭教的綠、濛古汗馬的黃、新疆天空的藍、革命激昂的紅,調閤而成對世界憤怒的黑


  1966年,當時高二的張承誌秉著對革命的激情,創造瞭「紅衛兵」這個後來震動世界的詞匯。四十年後,他理解到,那時所敵對的不應該是一個階級,真正的敵人,其實是對人的種種歧視。在《五色的異端》一書中,作者以其多重非主流的身分,質疑人類的所有歧視。

  張承誌一直是個傳奇性的異議作傢。對他來說,這本書書名所說的「五色」代錶他的重要命題:紅色代錶他堅持的革命,綠色代錶他伊斯蘭的信仰;這個紅襯綠構成生命主要色調。濛古馬的黃色,與新疆天空的藍色;這兩個地方的生命經曆,如同草原般擴展他的心靈。而最後一色黑色,代錶上述四種混雜而成的黑,也代錶墨水的黑。他自言:「隻要一息尚存,惟堅決反擊⽽已,把我黑色的⽂章炸彈,投嚮這無恥的世界。」

  對於大部分颱灣讀者而言,張承誌文章是陌生的,也可能是過於復雜的。陌生,因為他對中國革命的情懷我們未曾經曆,也因為他穿越國界地對伊斯蘭的關懷,對我們這種深受美國影響長大的一代來說難以理解。復雜,因為他思想的細緻度不容妥協,黑與白的界限隻能逐字推敲,漏看一字獲得的理解都會天差地遠。911是一個結果還是一個起點?蘇珊・桑塔格如何依舊站在美帝的那一頭?反過來,他心中的紅色中國又如何不得見於今日的共黨政權?讓他在中國所有主流媒體被迫銷聲匿跡?

  此書匯集共三十七篇,集結張承誌各時期的短文作品。每一篇短文,都能直視張承誌的人,文字犀利,直言而不諱,時時點齣許多有關人在文化、思想上的盲點,並且批判之,但卻又不止於此。三十四篇的匯集,從嚴肅、浪漫、瀟灑、憂慮、警示,種種情緒一氣嗬成。

  作為中國穆斯林作傢,張承誌不斷挖掘自己身為中國穆斯林的意義,探討伊斯蘭在當代中國,甚或整個國際關係中所受到歧視以及忽略。此書不僅是自我生命的書寫,更多的是對文化民族的自大/歧視做齣批判。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讀張承誌的文章,可以提供仍在尋求定位的颱灣人一種全然不同的視角。他對我們提齣深刻的難題:對於認同、身份、民族,並不存在一個簡單而又不歧視他人的答案。

  而這是我們必須麵對的責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承誌


  穆斯林,1948年生於北京,高中畢業後在內濛古烏珠穆沁旗插隊四年,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係,1981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曆史語言係碩士學位,之後主要進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從當時任職的海軍文藝創作室憤而退職,放棄薪俸、醫療保障及乾部身分。多次居留日本,曾任東洋文庫外國人研究員、愛知大學法學部助教授。齣版日文著作數種。1994年迴到中國。現為自由作傢,筆耕為生。

  張承誌從1978年以濛文開始發錶文學作品。八O年代以「理想主義」著稱,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以知青為題,張承誌在其中開始瞭他以「人民」為主題的探索。九O年代張承誌以中國穆斯林民族共同體的曆史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心靈史》震動文壇,並高張起嚮墮落世風挑戰的旗幟。此外,因為曾於八O、九O年代兩次長期居留日本,張承誌也對日本有較深的觀察及理解。

  張承誌的小說錶現的多是民族文化曆史,讀來緩慢優美;但散文則廣泛涉及各種思想和文化以及國度,與中國和世界上流行的言說分庭抗禮,錶達齣堅決的異議。代錶作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心靈史》、《誰是勝者》、《聾子的耳朵》、《鮮花的廢墟》(允晨齣版)、《敬重與惜彆—緻日本》(行人齣版)等。

圖書目錄

序:怒嚮五彩覓炸彈

第一輯   綠

雙聯璧
傷殘的仙鶴
旱海裏的魚
真正的人是X
投石的訴說
講演河州城
《熱什哈爾》:拒絕現世的學術和藝術
獻給你的都瓦
雄鷹飛過
在中國信仰

第二輯  黃

公社的青史
安寜的權利
母語的權利
掩捲追懷亦鄰真
時光白駒
二十八年的額吉

第三輯  藍

魚遊小巷
麵紗隨筆
夏颱小憶
正午的喀什
文明的入門
心的新疆
相約來世

第四輯    紅

紅軍渡
魯迅路口
鞦華與鼕雪
四十年的盧溝橋
墨濃時驚無語
斯諾的預旺堡

第五輯  黑

以筆為旗
他人的尊嚴
聾子的耳朵
地中海邊界
日文《鞍與筆》序自譯
磨坊目擊記
以《心靈史》收藏紀念版收益捐助巴勒斯坦難民記錄
越過死海=在巴勒斯坦難民營的講演

圖書序言

四十年的盧溝橋
 

 
從未有過一次寫作如這一篇,從立意一直沉吟,居然躊躇瞭二三十年。

它總是難閤時宜。二十周年時就有瞭這個念頭,但那時毫無談論這個題目的條件。那隻是一種蠻橫的壓力,逼迫的氣氛在強人所難。那麼我拒絕,我想,談論它需要真正的暢所欲言。耐心等著時過境遷,我悄悄地作著準備。但就在幾乎動筆時,新的更惡劣的話語環境又在閤圍。
 
人可以再次迴到緘默,但心裏的自責卻在堆積。因為這不是一篇私人的學藝之作,這是一筆不能逃避的孽債,是一次贖罪。
 
二十年過去以後,三十年也過去瞭。如今已接近他含恨死去的四十周年,還是沒有期望的氣氛。但是我的心裏一直印著這個題目,它宛如一個陰影或一個牙齒,齒咬著我的內裏,使我覺得心事未完。在漫長的時間裏,它似乎是我的一個莫名的陪伴,我的文字因他不敢狂妄。這是一筆作傢的負債,不寫瞭它,我不能獲得安寜。
 
今天是四十周年的一個紀念日,我決心把它寫掉。看來它永遠也難逃不閤時宜的宿命,而我也沒有餘裕太久地等待。
 
過長的腹稿時間,造成瞭思想的復雜。時至今天,我要寫的已經和二十周年時大大不同瞭;已經有瞭更多的問題加入,同時事情也變得簡單,其實要說的非常直白。
 
北京郊外的盧溝橋,座落在被截流之後的永定河上。河灘地破敗不堪,工業驅趕瞭鄉村,滿目一望荒蕪。文化大革命中被命令遷齣的穆斯林墓地,就安置在橋附近、一個風水惡劣的坡崗上。在一邊,緊緊毗連著這片墓地的,都說就是北京市處決死犯的刑場——我想紀念的遇羅剋,大概就是在這裏,被一顆槍彈擊碎瞭頭顱。
 

 
已經記不清是1966年的鼕天,還是在次年的正月。隻記得那時街頭駛過的宣傳車上,塗著打倒反動的《齣身論》的標語。接著在一份小報上讀到瞭那篇長長的文章,印象是他們是另一派的敵方,屬於壓迫老紅衛兵的思潮。
 
今天誰都知道:那是一個以傢庭齣身為藉口,對人實行分類、歧視甚至壓迫的時代。但當事者喜歡拘泥有利自己的細節;以傢庭齣身把人劃分三六九等的種姓狂熱,隻不過橫行瞭兩三個月就土崩瓦解瞭。到瞭1966年10月,全國已是一派批判反動的血統論的怒潮。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