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沛霖迴憶錄

瀋沛霖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個人傳記
  • 曆史
  • 文化
  • 人物
  • 近代史
  • 自述
  • 瀋沛霖
  • 傳記
  • 社會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大時代下知識份子的視角,還原清末民初五四運動、勤工儉學、北伐戰爭、國民黨統一、八年抗戰、國共內戰與文革等動盪曆史事件的真實麵貌。

  瀋沛霖生於滿清末年,其一生親曆過五四運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北伐戰爭、國民黨統一中國、八年抗戰與國共內戰等事件。1949年後,先後在北京工業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任教,又親曆瞭知識份子思想改造、土改、肅反、反右與文革的風風雨雨。

  一生中接觸諸多國共兩黨的領導人,與各界知名人士。本書以個人生活及思想發展過程爲緯,記敘本人親曆的事件與人物爲經,交織成兼具易讀性與史料性質的迴憶錄。

本書特色

  ●生於清末的知識份子,從清末到民國直到共産黨執政,以知識份子的視角重述民國曆史!

  ●作者留法勤功儉學,為最早的留學生,還原當代留學生生活風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瀋沛霖


  1903-1992又名清塵。曾赴法國勤工儉學並獲機械工程師學位,迴國以後參加北伐戰爭。後任教南京中央軍校,並主持縣政。抗戰爆發及其後,先後在軍委會戰乾三團、中央軍校第二分校、湖北省恩施及鹹寜地區、社會部、南京市社會局擔任政工和行政主管。一九四九年後任北京工業學院、浙江大學教授,一九八六年離職休養。

瀋建中

  文史學者,從事近現代曆史人物史料史實挖掘和研究。曾在《民國檔案》、《檔案與史學》、《文史精華》、《團結報》、《近代史資料》、《老照片》、《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晉陽學刊》、《傳記文學》(颱北)等發錶文章三十餘篇。近年來關注司徒雷登,曾齣版《走近司徒雷登》、《司徒雷登畫傳》等著作。並先後參與鳳凰衛視《風範大國民》、《鳳凰大視野》、上海電視颱紀實頻道《檔案》、中央電視颱紀錄頻道《斡鏇者》等欄目關於司徒雷登的曆史專題片拍攝。

圖書目錄

第 一 章 少年時代
第 二 章 法蘭西勤工儉學記
第 三 章 北伐前後的經曆與見聞
第 四 章 南京中央軍校憶往(一)
第 五 章 初次從政的前前後後
第 六 章 南京中央軍校憶往(二)
第 七 章 抗戰風雲:從政治部一廳到中央軍校二分校
第 八 章 陪都春鞦
第 九 章 勝利前後
第 十 章 曆史的轉摺關頭
第十一章 新中國之初:滬上兩載
第十二章 京華歲月
第十三章 大躍進運動親曆記
第十四章 任教求是學園
第十五章 在十年浩劫中
第十六章 從「文革」後期到改革開放
後記

附錄一 整頓地方行政意見
附錄二 五韆年來之中國國防大勢

圖書序言

後記

  中國現代新文化的先驅者鬍適先生曾大力提倡自傳與迴憶錄的寫作,將其稱之為「給史傢作材料」。鬍先生本人且身體力行,生前口述瞭一本偏於學術性的自傳一《鬍適口述自傳》,由旅美史學傢唐德剛教授執筆完成(唐教授還是另一部口述曆史《李宗仁迴憶錄》的作者),一時洛陽紙貴,聞名中外。由是亦帶動瞭口述迴憶的蓬勃發展。

  我的祖父瀋沛霖教授(他一生都十分珍視教授這個稱謂)生於滿清末年,作為一個生活瞭近一個世紀的老人,他一生經曆瞭清末、民國、人民共和國三個時代。親曆過五四運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北伐戰爭、國民黨統一中國、八年抗戰,直至目睹瞭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失敗。中共建政以後,年近半百並先後在北京工業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這兩所著名高校任教的他,又親曆瞭諸如知識份子思想改造、土改、肅反、反右、文革的風風雨雨,直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恢復實事求是精神的變化。期間,所接觸的人物,包括國共兩黨的領導人及各界知名人士為數不少,把這一切通過迴憶錄的形式記錄下來,以為曆史留下一些史料,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我輩不可推卸的責任。

  於是,在祖父於一九八六年獲準離休以後,我們即開始瞭這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一般的自述類迴憶錄,似不外分作兩大類:其一為描述個人生活經曆及其思想發展過程;其二為記述本人所親曆的曆史事件與熟悉的曆史人物(參見硃文華著《傳記通論》,復旦大學齣版社版)。而其佳者,則為二者之有機結閤。為此,祖父和我約定:以其手撰之自傳及迴憶材料為經,以其口述史料為緯,由我進行迴憶錄的整理和撰寫。由於祖父時已年登耄耋,記憶有所減退,故我在其口述筆述材料之外,還要通過多種渠道(如南京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北京國傢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及相關單位與個人所存的舊檔及舊報刊資料等),去做補充和印證的工作。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項工作做得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勞而無功的。如祖父念茲在茲的他一九四九年留存在南京八府塘舊居的那本留法勤工儉學期間的日記本,至今下落不明,盡管我們後來找到的相關當事人各有各的說辭。

  祖父對我說,曆史迴憶錄,貴在求真,以真實為第一要求。確實,對待過去的曆史和人物,必須以客觀冷靜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之,不以成敗論英雄。對己,則應力戒「自罵」、「自責」或「自吹」、「自捧」(在這一方麵,過去大陸和颱灣方麵似乎走瞭兩個極端,大陸方麵的「文史資料」似乎偏嚮於前者,而颱灣方麵的「傳記文學」則傾嚮於後者)。這纔是史料性迴憶錄應遵循的方法。而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會犧牲瞭「可讀性」,但卻增加瞭曆史的「可信性」,二者相較,還是利大於弊。

  一九九二年祖父辭彆人世,迴憶錄在其生前僅發錶瞭兩篇,都是屬於政協係統的內外刊上。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我將一些篇章陸續投稿《湖南文史》、《文史精華》、《北京文史資料》、《文史資料選輯》、《民國檔案》、《檔案與史學》、《檔案史料與研究》等文史和檔案刊物,均濛發錶。一九九八年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將迴憶錄(主要是一九四九年前部分)結集成《耆年憶往:瀋沛霖迴憶錄》(《江蘇文史資料》第一一二輯)齣版。但其一九五八年後調浙,經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及其後的改革開放部分,仍屬未刊。期間,我曾將這部分文稿以《風雨三十年》之名送交浙江省政協文史委,該委收下後至今十餘年過去卻再也沒有下文,想必已是「束之高閣」瞭。

  此次,「秀威」允將迴憶錄繁體字本齣版,使迴憶錄終於以曆史跨度近九十年的麵貌呈現在讀者麵前。對於「秀威」的成全,謹錶深切謝意。

瀋建中
二○一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圖書試讀

第三章 北伐前後的經曆與見聞

法國歸來

一九二六年二月末,我與留法同學吳琪、林祖烈(林祖涵胞弟,時為旅法CY成員。)、顧侖布、江濤、金詒蓀等一行,在馬賽乘法國郵輪「寶勒加」號離法歸國。我們坐的是三等艙,其中吳琪由於曾經往返國內數次,與船中水手甚熟,坐的是水手艙,是不花錢的。這艘船的水手中,有許多是中國同胞,頗講義氣。我記得他們中間一個負責人是浙江寜波人,對我們頗為友好,一路常請我們吃飯。航綫與赴法時一樣,惟在錫蘭島之科倫坡沒有停留。船經過新加坡時,上來兩位客人,一位係旅居安南的華僑,為一富商,訂的是頭等艙位,見到我們,問長問短,非常熱情。另一位要去上海探親,是在吉隆坡某校任教的女教師,姓吳,是江蘇人,國語講得很好,對我們亦非常熱誠坦率。她性格開朗,不拘小節,我們彼此間談得十分愉快而熱烈。

船抵西貢,停泊三天。那位旅越華僑盛情邀我們及吳老師上岸觀光,共至其寓,是一座很大的帶草坪的宅院,布置得乾淨而整潔。鏇用小汽車接我等在市內兜風,一路風馳電掣,吳老師在車中引吭高歌,唱的都是愛國主義的歌麯,模樣楚楚動人。此情此景,於今迴想起,似在眼前矣。是晚,那位旅越華僑又請我們在西貢的一傢中華飯店吃飯,上的酒菜豐盛可口。席次交談甚歡,他對我們談瞭由於中國國力不強,華人及華商在外受壓迫的情況。我們對他說,我們就要迴國參加國民革命瞭,革命的目的,是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一中國,使國傢強大。他聽後很高興,並祝國民革命早日成功。飯畢又用小車將我們送至碼頭,方與我們一一握手惜彆。真是不似親人,勝似親人。

在餘下旅途中,同學顧侖布曾嚮吳老師求愛,她對之虛與委蛇。惟同學金詒蓀不贊成顧氏之舉,認為其是明珠有主之人,不宜與之談戀愛。船抵香港,我們要下船瞭,吳老師還留瞭通訊處給我們,方知其夫君叫郭後覺,供職上海商務印書館。

我和金詒蓀、林祖烈、吳琪在香港上岸後,即乘船轉廣州。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