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因為我已經走到這樣的境界瞭。」
自罹患前列腺癌以來,荒木經惟的人生便宣告走嚮新的階段。盡管治療期間他仍拍攝不輟,長久陪伴的CHIRO卻先一步離世,使荒木在喪父、喪母、喪妻之後,失去世上唯一的陪伴,成瞭孤身一人。
然而,病痛與孤獨對這位創作者並非隻是剝奪。就著本書中八十九幀捕捉畢生愛與情的照片,荒木經惟重新訴說每幅影像所凝結的當下,以及潛遊於景框內外的情感與記憶。因為罹患瞭癌癥,纔更瞭解死於同一種癌癥的父親。過去總是拍下陽子的陰暗錶情,因為那是令男人不安的,女性魅力的極緻。
過往的攝影觀,以及拍攝死亡的意義,也在本書中獲得重新審視。荒木藉著劄戈斯基的「鏡與窗」理論說明,他的攝影如何拍下街道與人物,又如何反映齣渴望入鏡的自己。CHIRO的逝世則讓荒木再度遇上捕捉臨終容顔的機會,也讓他思索「捕捉生命臨終的掙紮究竟是怎麼一迴事」。
正如同這位攝影傢不斷改變、覆寫過去的話語,我們對於他與他的影像的認知,也總是一再修正。自創作《遺作 空2》《CHIRO 愛死》以來,荒木影像中的生與死愈發緊密交纏,若我們渴望得知眼前這個捕捉生/死/愛手法更加凝鍊的荒木經惟從何而來,以及他未來的去嚮,便無法跳過這本揭示他如何「走到這樣的境界」的,荒木經惟私小說。
私小說‧寫真私語 「拍攝死前一刻總伴隨某種莫名的罪惡感。不禁讓人思考,捕捉生命臨終的掙紮究竟是怎麼一迴事?又不是在戰場上拍照,對於捕捉這樣的時刻……我感到很猶豫。」
「照片本身便足以錶達一切。有些照片確實『呈現瞭些什麼』,你要說這樣的照片是『好照片』倒也不是,但這些照片每一張都有『我』的存在」
「看到這樣的照片就會明白,所謂攝影,就是在自己存在的地方、生活的場所拍下照片。如果到瞭新的地方,就在新地方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