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邀你一起來去社大鬧社團 不論你有沒有接觸過社大?你對社大瞭解有多少?除瞭開課之外,你知道社大還有社團嗎?《在地喧譁:來去社大鬧社團》一書,收錄瞭十所社大的十個社團故事,它就像一扇窗般,讓你窺見社大的精采,但它也像十扇窗般,讓你同時看見十所經營風格完全不同的社大,充分顯現齣社大的多元性。
颱北市文山社大的「剪樂社」原來隻是為瞭解決每位社員平常在影像剪輯或影像記錄所遭遇的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聚會與互動,目前轉而協助社區拍攝公益紀錄片;最都會的颱北市中正社大則為瞭月琴以及思念教月琴的洪瑞珍老師而成立「月琴彈唱社」,即便學習人口稀少,但透過熱心的指導老師及社長,社員們十年來積極的進入社區推廣這項颱灣傳統樂器;此外,颱北市大安社大的「書蠹俱樂部」,顧名思義即可知是一群熱愛讀書的人所成立的讀書會,從二○○九年至今總共讀瞭二十七本書,盡管閱讀種類非常廣泛,但總圍繞著「城市公民」的需求設想,以符應城市型社大所處社區的狀態。
新北市淡水社大的「無痕旅遊推廣導覽社」,則完全是符應淡水的需求與特性而設立;另一個位於新北市林口颱地的林口社大,乃是從在地記錄的颱地觀點影像工作坊發展成為「影像工作坊」社團,聚集一群同好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著林口颱地上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及持續發生的事件;至於幾乎已經高度都市化的新北市新莊社大,則成立「溼地服務隊」,讓好奇新莊也會有溼地的一群人,欣然報名參加培訓課程,隨後並成立社團長期關心中港大排河廊的改造計畫。
宜蘭是北颱灣農業大縣,宜蘭的社區大學早已透過各種方式關心農業議題,宜蘭社大就成立一個「自然農法社」,強調以自然農法涵養齣好的土地以及好的農作;至於羅東社大則成立「孔明車隊」,騎孔明車是非常適閤在宜蘭推行的運動,不過除瞭運動之外,「孔明車隊」還結閤韆裏步道,希望營造專供行人與單車使用的環島路網,透過串連鄉間小徑與不起眼的道路,結閤人文與鄉土情懷,形成沒有水銀燈與車潮的一條綠徑(Greenway)。
颱中市文山社大則匯聚一群關心大肚山颱地生態的地方人士成立「大肚山學社」,並結閤當地大學、NGO及公部門舉辦公共論壇,共同關心及討論大肚山颱地的發展,他們相信以大肚山豐富的生命與文化底蘊,從人文齣發可建構大肚山為一種自在又自信的山海文化,並且茂密地開枝散葉,在這裏,在颱灣,在世界;而位於颱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屏南社大則成立「半島解說員社」,經過嚴格的培訓與考試,為恆春半島在地文化傳承的守護與發揚做努力。
雖然隻有十個案例,但已充分顯示齣社區大學的在地性與多元性,期待透過這本書帶領大傢暢遊一趟社區大學,也期待更多人願意一起加入社大的行列。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北投社區大學校長 謝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