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柏林:100 个你一定要知道的关键品味

明日柏林:100 个你一定要知道的关键品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柏林
  • 德国
  • 旅行
  • 文化
  • 生活方式
  • 品味
  • 城市指南
  • 艺术
  • 设计
  • 美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0个你一定要知道的关键品味

  《商业周刊》《alive》记者、摄影团队,亲赴世界各大城市深度採访,
  综合艺术、时尚、美食、建筑、设计,让你用品味知识环游全世界。

  明日设计在柏林
  柏林,是全球设计师最想住的城市,
  是建筑大师必要征服的地方。
  各方的创作力聚集,让它成为全球文创力最火红的城市,
  它一点都不Boring。
  世界最贵的笔、最准的表、最先进的车,
  有什么共同的祕密?
  那就是百年来潜藏在德国民族性里的基因。

  ◎世界级城市品味

  你的第一本文化入门书

  轻巧质佳的品味知识书,图文搭配深入浅出,由《商业周刊》《alive》记者、摄影大成本制作团队,亲自远赴世界各大城市,深度採访回来的第一手报导,是台湾出版业少见的投资着作。

  从十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挖掘出最有品味、最迷人的100个关键品味,领域包含城市印象 Image、艺术 Art、时尚 Fashion、美食 Gourmet、建筑 Architecture、设计Design及逛游Travel等,搭配精美照片,深度及广度都超越坊间人文旅游书刊,极具收藏价值。

本书特色

  明日设计品味


  1.13个明日经典、4大设计思潮、17个时尚败家热点指南。
  2.坊间多以旅游指南书为主,专门谈一个城市多面向文化的只有本书。
  3.华人首创系统化品味书,第一本将艺术、时尚、美食、建筑、设计等生活面向知识系统化的专书,蕴含丰富扎实的知识量,值得珍藏!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明日柏林:100 个你一定要知道的关键品味》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一个详尽且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预览,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 《迷踪:失落文明的最后印记》 一卷跨越时空的史诗,一次直击人类文明根源的探寻。 导言:当历史的帷幕缓缓落下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声音被时间洪流吞噬,一些辉煌在史书的夹缝中黯淡。我们习惯于将目光聚焦于已知的帝国兴衰、科技突破,却常常忽略那些在时间坐标上错位、仿佛从未存在过的伟大文明。 《迷踪:失落文明的最后印记》并非一部传统的历史教科书,它是一次深入地质深处、穿透考古迷雾的探险。本书的核心是对七个在主流历史叙事中被边缘化或完全抹除的“幽灵文明”的系统性重构和深度剖析。作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兼独立探险家埃利亚斯·凡斯博士,耗费三十年光阴,足迹遍布安第斯山脉的雨林深处、撒哈拉腹地的沙海之下,以及南太平洋无人问津的火山岛链。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呈现了这些文明留下的物理遗迹,更试图还原他们的哲学思想、社会结构,以及最终导致他们神秘消亡的内在驱动力。它挑战了我们对“进步”和“文明定义”的既有认知,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在地球上的演化轨迹。 --- 第一部分:地脉之下的回响——被遗忘的早期智慧 本书首先将读者带入一个比苏美尔更古老、比埃及更神秘的史前时代。 一、亚特兰蒂斯的回声:欧罗巴大陆的蓝色巨人 我们不谈神话,只论证据。凡斯博士追溯了爱琴海与大西洋交界处一系列独特的海底构造和沉积物样本。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一个在公元前一万年就已发展出复杂水利和天文系统的海岸文明——“欧罗巴人”。他们的建筑风格中,体现了对潮汐能的精妙掌握,其陶器上的符号体系,似乎与后世的线性文字有着惊人的同源性。本书将详细展示首次发掘出的、刻有复杂星图的玄武岩圆盘,并阐述这些星图如何颠覆了我们对当时天文学水平的认知。 二、昆仑秘境:青藏高原上的“天人合一”国度 聚焦于青藏高原的古冰川融化区域,本书揭示了一批具有高度精神化特征的遗址。这个被称为“雪山之子”的族群,似乎将全部精力投入于内省与环境和谐共存。他们的社会结构扁平,没有明显的军事或王权痕迹,却留下了巨型石阵,其排列精准地对应了冬至与夏至的日出角度。本书将探讨他们的生态智慧,以及一种被推测为“集体意识场”的社会组织形式。他们的消失,可能与一次突发的剧烈地质变动有关,而非战争或衰败。 --- 第二部分:沙漠与丛林中的哲思——技术的悖论 中段聚焦于那些在极端环境中发展出独特生存哲学的文明,它们展示了技术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复杂张力。 三、尼姆罗德的幻影:美索不达米亚东部的“效率至上”帝国 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早期支流流域,曾有一个高度注重“资源优化”的社会。他们没有宏伟的金字塔,取而代之的是庞大且精密的灌溉网络和早期形式的“数据存储”系统——使用编码的粘土棱镜记录物料流动。本书详细分析了这些棱镜上记载的生产效率表格,揭示了他们如何精确管理数百万人口的口粮,以及这种对效率的极端追求如何最终导致了系统的脆弱性。 四、玛雅失落的南方:雨林中的“时间管理者”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文明广为人知,但凡斯博士将目光投向了其南方丛林深处,一个被洪水和植被掩盖的附属文明。这个群体似乎将时间的概念推向了极致,他们不仅仅是历法计算者,更是社会节奏的制定者。他们的城市规划严格遵循特定的时间周期,任何偏离都会被视为对宇宙秩序的破坏。书中有大量的图版展示了他们对“微小时间单位”的测量工具,这些工具的精度远超后世千年。 --- 第三部分:海洋的界限与文明的终结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海洋边界上发展,并最终被海洋吞噬或遗弃的文明。 五、太平洋的织网者:波利尼西亚群岛的航海矩阵 我们通常认为波利尼西亚的航行是基于经验的,但本书通过对岛屿间遗传物质和特定语言结构的比对,重建了一个可能早于已知波利尼西亚扩散的“海洋先驱者”网络。他们的导航依赖于对洋流、水温和特定海鸟迁徙路径的复杂认知,形成了一个跨越数千公里的“活地图”。他们如何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建造了可以持续航行数月的独木舟?本书提供了基于现代流体力学的新解释。 六、北境的冰雪工匠:西伯利亚永冻土下的冶金术 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融化区,发现了大量被冰封保存的金属制品。这些青铜合金的成分异常稳定,其熔炼温度和脱氧工艺远超同期欧洲或亚洲的水平。这个被称为“冰霜之民”的部落,似乎掌握了在极低温环境下进行冶金的独特技术。他们的艺术品融合了动物骨骼与这种特殊金属,形成了既残酷又迷人的美学风格。他们的衰落,似乎与气候的突然变暖有关,导致他们赖以生存的冰层环境被破坏。 七、亚特兰蒂斯之上:直布罗陀的守门人 本书的压轴部分,对“大西洋文明”的最后据点进行了推测性的还原。凡斯博士结合了深海声纳数据和地质断层分析,描绘了一个位于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拥有先进能源储备的城邦。他们并非神话中的水晶宫殿,而是一个高度依赖地热能的、具有极强防御体系的枢纽。他们的最终命运,可能是为了应对某种未知的全球性灾难,而主动选择的“系统关闭”——一种基于集体意志的自我流放或封存。 --- 结语:我们是如何选择被铭记的? 《迷踪》的终极目的,不在于建立一套新的时间线,而在于提供一种反思的视角:我们现有的“主流历史”是否过度美化了我们自己的选择?每一个失落的文明,都曾代表着一种不同的可能性——一种对技术、对精神、对社群的独特诠释。 凡斯博士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辅以令人信服的现场考察记录和跨学科的论证,带领读者走过这些被遗忘的角落。这本书是一次对人类想象力的挑战,它提醒我们,伟大的文明并非只有一条成功之路,而我们所处的时代,也绝非历史的终点。 翻开本书,你将不再用同一双眼睛看待脚下的土地,因为大地深处,埋藏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丰富、更矛盾的人类故事。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城市的记忆
编辑手记

 柏林围墙之外
名人谈柏林
 许益谦
 冯亚敏
 王焜生
 孙尚绮
 陈思宏
 马丁‧路德‧金

城市印象 Image
一座创意之城
01明日柏林
创意四大态度
02简洁
03实用
04奔放
05自由
三大创作面相
06既精又简的好设计
07勇于实验从本质改变
08好设计必须懂得反省
六个城市小幽默
09强人亲嘴
10狂人纪念碑
11戈巴契夫破墙
12超人倒头栽
13小绿人红绿灯
14柏林熊

设计Design
一位设计之神
15兰姆斯
设计十诫
16创新
17实用
18美感
19不言自明
20不浮夸
21诚实
22坚固耐用
23坚持细节
24环保
25设计意图少
一个设计启发
26包浩斯学校
包浩斯三堂课
27形随机能
28忠于材质
29少即是多
一个文创基地
30 Betahaus
一大未来设计展
31 DMY
三位新锐设计师
32艾斯林格
33马克‧布朗
34很多爱团队
六大工艺美学
35朗格表
36万宝龙钢笔
37 Burmester音响
38 ic! Berlin眼镜
39 WMF厨具
40宾士车
三个设计好点子
41巴塞隆纳椅
42折地图
43兰姆斯时钟

建筑 Architecture
一大建筑精神
44革命力
四大反省建筑
45犹太博物馆
46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园
47恐怖地形图纪念馆
48纳粹迫害同性恋纪念碑
三栋绿建筑
49德国国会大厦
50新国家艺廊
51柏林火车总站
一大音乐殿堂
52柏林爱乐音乐厅
柏林爱乐音乐厅三特色
53碗状大厅
54葡萄园座位
55飘云反射板
三栋大师建筑
56德国柏林荷兰大使馆
57德意志历史博物馆
58德意志银行大楼

艺术 Art
一股艺术新潮流
59新当代艺术的冒险
七大公共艺术
60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
61分子男人
62断鍊
63巨型铁雕塑
64大分裂之卵:蝴蝶
65滚动的马匹
66绊脚石

美食 Gourmet
三样经典肉料理
67德国猪脚
68柏林肉丸
69德式香肠
两大香肠名店
70西柏林 Curry 36
71东柏林 Konnopke'sImbiss
两款可口小点
72柏林甜甜圈
73咸卷面包
一款道地酒饮
74柏林白啤酒

逛游 Travel
一大艺术活动
75柏林灯光节
九个好玩场子
76哈克雪庭院
77跳蚤市场
78 Andreas Murkudis山本耀司也爱
79 Gestalten Space复合设计书店
80 Showraum回收设计小店
81 MYKITA手工眼镜
82 Modulor玩材料
83 Berghain 世界最强夜店
84 Ku'damm 101 Hotel 设计旅店
四间特色博物馆
85汉堡火车站现代艺术馆
86新博物馆
87东德博物馆
88德国咖哩香肠博物馆
十二处经典必逛
89查理检查哨  
90和解小教堂  
91柏林围墙
92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93菩提树下大街
94世界钟
95电视塔
96柏林大教堂
97 布兰登堡门
98博物馆岛
99洪堡大学
100国家图书馆

图书序言

导读

编辑手记

柏林围墙之外


  去想到柏林,你想到什么?

  我们做了个非正式的调查,最多的答案,就是柏林围墙(Berlin Wall)。第二多的答案?没有!虽然这个城市的名字对台湾人不陌生,这个城市对大家却非常陌生,以致于想到它,除了围墙,就再也想不起什么了。

  《alive 城市品味书》为什么选柏林?在未出刊前,即便整个商周集团内部,都有许多人问了这个问题。没有巴黎的精品、没有伦敦皇室的加持、没有京都悠久的历史,为什么是柏林?

  一切,要从一位全球顶尖品味的代表人说起。创办《壁纸》(Wallpaper)、现任文化时尚杂志《单眼镜》(Monocle)总编辑泰勒.布鲁(Tyler Brule),接受品味书访问时,丢了一个问题给我们:「为何不去柏林呢?现在设计界、时尚圈都往柏林跑,那里有很多事情在发生。」

  柏林,吸引了全世界热爱创意的人,即使在最沉重的柏林围墙边,也充满了对明日的想像。它是目前全球设计师最想住的城市;是建筑大师必要征服的地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採买圣地。

  柏林,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会带给大家什么意外的惊喜与领略?就请大家跟着我们走一趟吧。

图书试读

摘录1 - 城市印象 Image
 
明日柏林,全球设计师最想住的城市
 
「Berlin,boring?」有人这么开玩笑,但知名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听到你这么说,一定大大不同意。
 
前柏林市长沃维莱特(Klaus Wowereit)曾说:「柏林贫穷,却性感(Wirsindzwar arm, abertrotzdem sex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2006 年所选出世界第一座设计之都,就是柏林。目前世界最大的「新锐设计概念展」(DMY),也在柏林。全世界最活跃、最有价值的跳蚤市场;最奔放、最具分量的艺廊,现在,都在柏林。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在柏林落脚,代表德国参加 2013 年的威尼斯建筑展。日本艺术家村上隆,近年以发掘、提携新艺术家为乐,他也去了柏林,还在这里开了日本海外目前唯一一家「左甚蛾狼」(HidariZingaro)画廊,准备和柏林艺术家打成一片。
 
近 20 年的柏林,就像个大磁铁,吸引了国际的设计人才前往定居、开设公司。2000 年至 2010 年,这里的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增加 43%;反观 20 世纪的设计人才大磁铁,伦敦,同期增加幅度大约是 13%。
 
日本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近来每年至少会在柏林花 1 个礼拜,私下探访、找寻柏林现在最有趣的新设计。《单眼镜》总编辑布鲁办公室会客区柜子里,蒐藏着来自柏林跳蚤市场的旧东德杯具,更不讳言伦敦被比下去了,「创意人才都往柏林跑了。我上个礼拜才从那里回来……」他说。
 
摘录2 –设计Design
 
兰姆斯,定义美丽:简洁不花稍
 
「当我还是个男孩,我父母买了台神奇的榨汁机:百灵牌榨汁机。身为不爱喝果汁的孩子,我至今清清楚楚记得那款榨汁机。它是白的,冰凉而重。表面完美、醒目、纯净,比例完美、协调而轻松……没有一个部分被隐藏或被强调。轻瞄一眼,你立刻知道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这段赞美,来自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埃维。他 40 年来最崇拜的设计者,也就是这台果汁机背后的灵魂人物―兰姆斯。
 
兰姆斯在德国百灵公司设计长达 40 年,直至 1995 年。百灵在60 到 80 年代叱咤风云,全球每个家庭都有百灵的收音机、刮胡刀、吹风机、时钟或咖啡机。这些低调却实在存于世界各角落,你习以为常的家电「长相」,都来自兰姆斯。可以说,他的设计也就是 80 年后世界所有先进家电品牌,飞利浦(Philips)、索尼(Sony)、卡西欧(Casio)许多产品的原型,甚至影响到苹果电脑公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信息量的丰富,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城市的方式。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习惯于以“景点”和“历史事件”来衡量我对一个城市的了解程度,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引导我将关注点转移到“品味”上。这些“品味”,它们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艺术表达的倾向,一种对社会议题的独特视角,甚至是某种不易察觉的社区文化。作者在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为我揭开柏林的一层面纱,让我看到隐藏在其表面之下的,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城市肌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深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去探讨历史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柏林,以及那些过去的痕迹是如何体现在当下的“品味”中。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解柏林,不仅仅是记住它的名字和地标,更是要去理解它背后那些多元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力量,去感受那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独属于柏林的“味道”。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愉悦的学习过程,它让我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悄然地提升了我对城市文化的感知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之独特,着实令人耳目一新。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柏林的了解还算不错,至少能说出几个著名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止步于表面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柏林这座城市的“灵魂”——那些塑造了其独特个性和生活方式的“关键品味”。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的方式,去解构和呈现这些品味,它们可能是艺术、设计、音乐、时尚,也可能是某种生活态度或社会现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品味罗列出来,而是通过极其细腻的笔触,去描绘它们如何在柏林的土壤中孕育、生长,以及如何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充满时代印记的元素时,那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当下变化的敏锐洞察。它不回避柏林曾经的伤痛,但更着力于展现这座城市如何从历史的废墟中涅槃重生,并以更加开放、包容、前卫的姿态拥抱未来。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理解柏林,不只是了解它的过去,更是要去感受它在当下不断涌现的新生力量,以及那些正在被创造和定义的,属于未来的“品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对柏林“隔靴搔痒”的旁观者,而更像是一个能够深入其中、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参与者”。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又像是一位贴心的朋友,用一种极其个人化却又充满洞察力的方式,带领我深入了解了柏林这座城市。它没有那种宏大叙事的架子,也没有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分享了作者在柏林生活中所体悟到的那些“关键品味”。这些品味,可能是一些关于设计、艺术、音乐的独到见解,也可能是对当地人生活习惯、社交方式的细致观察,甚至是一些关于城市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它总能在看似平常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这本书让我觉得,了解柏林,不仅仅是记住它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它如何将过去与现在巧妙地融合,如何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生命力。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生动、更加鲜活的柏林,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性的未来之城。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觉得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有“品味”的柏林观察者,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这座城市每一次细微的呼吸和变化。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关于柏林的介绍类书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了,我担心这本书也会是那种千篇一律、流水账式的介绍。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品味”之处,恰恰在于它对“不寻常”事物的关注。它没有去刻意介绍那些已经被无数媒体报道过的“必去景点”,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更能体现柏林独特性和生命力的“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一家充满个性的独立设计师店铺,一个隐藏在老建筑中的艺术工作室,或者是一场不为人知的地下音乐演出。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去呈现这些“关键品味”,让你感受到柏林并非只有宏大的叙事,更有无数细小的、闪烁着独特光芒的瞬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反主流”文化的描绘,它没有批判,也没有赞美,只是平静地展示,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元的柏林。这本书让我觉得,了解一个城市,不应该是去寻找它的“标签”,而应该是去感受它内在的“脉搏”,去发现那些与众不同、却又深深根植于这座城市基因中的“味道”。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柏林这座城市全新维度的认知!作为一个对欧洲城市文化一直充满好奇,但又觉得信息零散、难以把握重点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它没有落入俗套地罗列景点,而是以一种极为精妙的方式,将柏林深厚的历史底蕴、前卫的艺术思潮、以及充满活力的当下生活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读这本书,我仿佛真的踏上了柏林的大街小巷,与当地人交流,感受他们的生活节奏,品味他们的独特审美。它让我明白,了解一个城市,不只是看它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要去理解支撑起这些地标背后的文化基因,以及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尾、不易被察觉却又至关重要的“品味”。那些被称之为“关键品味”的东西,它们可能是一杯咖啡的烘焙方式,一家独立书店的选书哲学,一个街头涂鸦的创作理念,抑或是某个建筑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的描述,将这些“品味”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我尤其喜欢它那种“于细微处见真章”的笔触,仿佛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在柏林生活了多年的资深“玩家”,他的每一个建议,每一次推荐,都带着一种天然的、不造作的自信和热情,让你愿意跟随他的指引,去探索那些真正能触动灵魂的柏林瞬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