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酷妈的育儿大探险:我这样和孩子玩科学!启动孩子的发现力和思考力,把每一天都变成最好玩的生活实验

科学酷妈的育儿大探险:我这样和孩子玩科学!启动孩子的发现力和思考力,把每一天都变成最好玩的生活实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ynn Brunelle
图书标签:
  • 科学育儿
  • 亲子互动
  • 科学实验
  • 儿童教育
  • 发现力
  • 思考力
  • 生活实验
  • STEAM教育
  • 早教
  • 育儿经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打结的骨头、飞舞的回纹针、会转弯的水流、让人弹高高的蹦床……
这些都是科学施展的神奇魔法!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而生活就是最大的实验室,
我们陪伴孩子重新认识这个活生生的真实世界,
打开他们对自己、对知识的惊喜视野

 
  ★收录〈亲子共玩科学DIY
  ★美国独立出版人图书奖教养类金奖
  ★亚马逊书店读者四星半佳评推荐

  ◎孩子不小心把磁铁吞下去了?别慌,让科学把这个经验从惊恐变有趣吧!
  ◎孩子挑食怎么办?那就来讲一个「食物都是吃阳光长大」的故事吧!
  ◎「马麻,小贝比是怎么生出来的?」喔噢,这个问题……终于来了是吧?
  ◎停电了能做什么好玩的事?一起来做个柠檬电池让灯泡发亮!
  ◎万圣节想玩些捣蛋的游戏?动动脑筋就能做出可以吃的假血和尖叫的气球!

  琳恩•布鲁奈尔是艾美奖科普节目《比尔教科学》的编剧,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探究的狂热。
  在当了妈之后,面对育儿生活的全新考验、还有两个儿子的满腹好奇,
  琳恩发现,她的「科学好朋友」也总能帮助自己化解窘境、闯关成功或是制造乐趣,
  更启发了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与观察力,学会思考问题、面对挑战!

  这本书就是琳恩和孩子们的生活实验记录,这些知识平易近人、鲜活有趣,
  也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科学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还能成为父母的教养好帮手!

  从父母最常面对的孩子挑食、生病、对身体好奇、手足争宠;
  生活中会遭遇的玩火、停电、误吞磁铁;到接纳孩子的过动,讨论毒品诱惑与生死议题……
  在幽默温馨的亲子故事中,我们看到琳恩如何结合「理性科学脑」和「感性妈妈脑」,
  将生活事件转变成机会教育,一方面陪伴孩子探索生物、化学、物理的新鲜知识,
  也在对话互动中培养孩子的生活态度与认知,增进彼此的亲密联系,
  章末收录的科学小实验,更是亲子共玩的理想游戏、也是体验学习的最佳管道。

  科学是让平凡之物发光的星尘,看得越多、探得越深,光芒就越闪亮。
  每一天,孩子想着的每一个「为什么」、「如果」,或是「我想知道」,
  都会让他们的感觉变得敏锐,更懂得探求知识并体会箇中喜悦。

  琳恩的真诚分享,使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科学教育,
  并从中获得许多引导孩子、陪伴孩子的灵感与指引、感动与共鸣。
  科学不困难也不无聊,它其实很生活、很好玩,最重要的是——很酷!

本书特色

  科学教育的重新定义与认知

  以别开生面的角度切入,借由熟悉的教养情境引领父母认识科学与生活的连结,彰显科学教育并非只是熟记理论、操作实验,更应着重培养孩子多方探索思考的生活与智识能力。

  父母与师长的实用引导指南
  援引日常生活比喻来解说科学原理,并提供DIY实验点子,不仅可供父母参考学习,享受亲子同玩共学的乐趣,也可为各级科教老师的备课教学提供灵感与建议。

  幽默又感性的亲子生活书写
  在科学知识的理性探索之外,也保有亲子互动的感性分享,笔触轻快风趣而让人耳目一新、深感共鸣,兼具知识性与可读性。

佳评推荐

  孙维新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湾大学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
  李伟文  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
  陈亮杰  点子研究社科学团队召集人
  洪淑青(Selena) 亲子教养作家
  张美兰(小熊妈) 亲子教养作家
  彭菊仙  亲子教养作家
  赵介亭  绿豆粉圆爸、展赋教育文创执行长
  何莉芳  台中市福科国中理化老师、「zfangの科学小玩意」部落格作者
  薛纪纲(小兵) 公视科普节目「流言追追追」主持人

  本书以幽默又真实感人的笔触,让每个大人重新体会,科学原本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平时遭遇的问题所发展出来的思考方式、以及透过观察与尝试后的心得。更棒的是,作者还贴心地提供了许多跟孩子一起玩科学的方法,生物物理化学不再是教室里背诵的知识与不知所云的定律,而是令人兴奋与赞叹的神奇探险。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若是我们愿意学习作者陪伴孩子的方法,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进亲子之间互动的亲密感。——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 李伟文

  作者面对孩子的各种疑问耗费心思,不只在言语上细心且耐心地创意引导,同时借由亲身实作,让孩子有体验、讨论与自我思考的机会。而自我思考,便是孩子创造出最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重要步骤;经由不断地思考、经验,孩子也会自我修正。由于动机与结果都是属于孩子的,学习当然就变得有趣。经由作者列举的切身经验,必能带给父母师长一些引导孩子的崭新idea。  ——点子研究社科学团队召集人  陈亮杰

  身为母亲,作者也会遇到各种教养状况,但情绪过后的她往往一转念,就能借此机会教育。这本书提醒我们,或许除了慌乱与防堵,亲子间更可以理性地面对问题,而非一味採取保护政策,让孩子无法接近问题核心。这些千载难逢的学习动机,如果加以正面带领,将可提高孩子未来冷静处事的能力。这是一本结合了理性与感性的教养好书,相当迷人,而我正着迷其中。  ——亲子教养作家 洪淑青(Selena)

  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作者用很生活化的对白,引导一个个与科学有关的议题,如:环保绿活如何实行?食物从哪里来?男女生外表与思考的差异?如何处理头蝨?如何面对过动症?如何生火烤棉花糖……有许多议题都非常亲切、熟悉,读着读着常让人莞尔一笑。这次阅读是一趟很棒的独特旅程,喜欢科学的家长们,可不要错过这本在生活中学科学的好书。 ——亲子教养作家 张美兰(小熊妈)

  这是一本幽默风趣的育儿日记,也是一本实用有趣的科学手记。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生活对话,读来真让人心有同感;而从每篇日记延伸而出的科学活动,更是充满创意与惊喜,原来在家就能和孩子一起进行科学实验!跟着《科学酷妈的育儿大冒险》,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好奇、一起探索、一起冒险吧!  ——绿豆粉圆爸、展赋教育文创执行长  赵介亭

  这本书没有文诌诌的教养理论、也没有硬梆梆的科学知识,反而有许多别开生面的对话与做法。孩子本来就是天生的科学家,父母要给孩子的不是答案,而是陪伴、引导、互动!最棒的亲子科学教育,是伴随孩子乐在当下,陪着孩子去找答案,跟孩子讨论、听听他怎么说,这就是探索的历程,主体还是亲子互动,至于发现科学、学到知识——那是额外的收获!──台中市福科国中理化老师  何莉芳

  好奇心是探索科学的最佳动力。只要带着好奇心与求知欲,许多事情就变得有趣,科学也变得没有距离。对我来说,科学像是空气,也许不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它其实无所不在。所以,请各位爸妈随着这本书,带着轻松的心,和孩子一起大口、大口地唿吸这股空气吧!——公视科普节目「流言追追追」主持人 薛纪纲 (小兵)

  本书处处指引出如何把亲子教养生活中最尴尬、难堪的一面,转化成宝贵的机会教育时刻,更是一位母亲从家人身上感受到爱、喜悦、信任与呵护的永恆见证。布鲁奈尔能够重新看待自己的世界,甚至知道如何传达给孩子的那份本事,让人耳目一新、又满怀感动喜悦。太棒了!──《我在雨中等你》作者 贾斯.史坦

  本书带领读者展开一场朝气蓬勃的旅程,将身为人母的喜忧和「天生科学控」的乐趣巧妙结合。布鲁奈尔以科学家探究细节的热切眼光和善解父母的敏锐耳朶,让日常的家庭生活宛如被妆点了魔法般兴味盎然。──《出版者週刊》
 
  琳恩热爱当妈、也热爱科学。她述说着一个个故事,分享如何引导孩子探索自己身边──也是我们週遭这个世界的无穷惊奇。琳恩的科学丰富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保住了她的理智清醒,这本书也能提供给你一样的帮助。──科学教育家、《比尔教科学》主持人 比尔.奈
科学酷妈的育儿大探险:我这样和孩子玩科学!启动孩子的发现力和思考力,把每一天都变成最好玩的生活实验 一本为所有渴望点燃孩子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父母准备的实用指南。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为什么?”的连环拷问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者不自觉地将教育局限于枯燥的课本和标准化的测试。我们深知,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孩子主动探索和亲身实践的过程中。 本书,《科学酷妈的育儿大探险:我这样和孩子玩科学!启动孩子的发现力和思考力,把每一天都变成最好玩的生活实验》,正是为了打破这种“教条式”的育儿困境而诞生的。它不是一本深奥的科学理论教科书,而是一本充满乐趣、实用性极强的“生活实验手册”和“思维训练营”。 我们的核心理念是:科学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大学课堂内容,而是植根于日常观察、质疑、假设和验证的思维方式。 每一个家庭,每一间厨房、客厅乃至后院,都是绝佳的科学实验室。 发现之旅的起点:重塑父母的科学观 许多家长可能认为自己不具备科学背景,无法“教”孩子科学。本书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心理障碍。我们强调,父母的角色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共同探索的伙伴。 我们将引导父母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为什么肥皂水能洗净油污?为什么冰块融化后体积会变小?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激发父母自身的求知欲,从而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探索的热情传递给孩子。 玩转厨房:变废为宝的家庭实验室 厨房,这个家庭的中心地带,是进行初级科学实验的黄金场所。在这里,我们不追求昂贵或复杂的设备,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触手可及的材料:面粉、鸡蛋、食用油、小苏打、醋等。 本书将详细介绍一系列围绕家庭日常食材展开的实验,例如: “食物的奇妙变化”系列: 探究酵母菌如何让面包膨胀、不同酸碱度如何影响蔬菜的颜色(如紫甘蓝汁作为天然pH指示剂),以及制作“火山爆发”般的小苏打苏打水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安全有趣,更能直观地展示化学反应的魅力。 “流体动力学初体验”: 利用水和油,演示密度差异和表面张力的概念。孩子们会亲手操作,观察油滴如何在水中形成迷人的球状,或者尝试制作简易的彩虹分层饮品(仅为演示密度原理,非鼓励饮用)。 “物理魔术箱”: 探索简单的杠杆原理、滑轮系统。用筷子和橡皮筋搭建一个迷你起重机,让孩子理解力的传递和机械优势。 每一个实验都配有清晰的步骤、所需的材料清单、安全提示,以及最重要的——“问问孩子”环节,引导父母提出开放式问题,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复述操作步骤。 户外观测:将自然界变成思考的课堂 科学的魅力不仅限于室内。当我们走出家门,大自然就是一本最生动、最宏大的教科书。本书鼓励父母带领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户外观察活动,将“散步”升级为“科学探险”。 户外探险模块将涵盖: 1. 天气与气候的日常记录: 如何自制简易雨量计和风向标。不仅仅是记录数字,而是引导孩子建立“长期数据记录”的习惯,并尝试找出天气变化之间的关联性。 2. 植物的生命周期观察日志: 挑选一颗种子(比如豆子),在不同的光照和水分条件下进行对比种植。孩子需要每天记录生长高度、叶片颜色,并对“哪种环境最好”做出自己的初步结论。这教会他们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3. 光影游戏的几何学: 记录一天中太阳角度的变化,制作影子钟。孩子们会发现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从而对时间和角度产生直观的理解。 培养“科学家思维”:超越“是什么”,探究“为什么” 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着力培养的不是知识的广度,而是思维的深度。我们致力于将孩子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问题发现者和解决方案的探索者。 我们引入了“科学探究循环”的简化模型,应用于日常育儿场景: 观察与提问: 孩子对某一现象感到好奇时,引导他们清晰地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以及想要知道什么。 形成假设(猜测): 鼓励孩子大胆猜测答案,无论多么幼稚或离谱,关键在于“提出一个可以被检验的观点”。 设计实验(验证): 如何设计一个公平的实验来证明或推翻这个猜测?这需要控制变量——这是科学思维的核心技能之一。 分析结果与修正: 实验结果不如预期?太棒了!这说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引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新的假设。 例如,当孩子问“为什么我的玩具船会沉下去,而橡皮鸭子会浮起来?”时,我们不会直接给出“密度”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船的形状、材料的重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最终让他们自己得出“空气占据的空间”或“材料的轻重”与浮沉的关系。 打造一个鼓励犯错的家庭环境 科学的进步往往建立在无数次的失败尝试之上。本书特别强调,在家庭科学实验中,“失败”不是终点,而是宝贵的数据点。父母需要营造一个安全、宽容的环境,让孩子敢于尝试、敢于犯错、敢于提出非主流的想法。当我们赞扬孩子“你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固定这个积木塔,这很棒!”时,我们赞扬的是他们的探索精神,而非仅仅是最终结果的成功。 《科学酷妈的育儿大探险》提供了一整套将日常生活碎片转化为有意义学习机会的工具和心法。它承诺的不是培养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而是培养出终身受用的、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强大解决问题能力的现代公民。每一次简单的家庭实验,都是对孩子未来潜能的一次有力投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每一天都变成一场激动人心的发现之旅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琳恩
•布鲁奈尔Lynn Brunelle

  美国知名科学教育节目《比尔教科学》(Bill Nye, the Science Guy)编剧,并因此四度荣获电视艾美奖,同时也是作家、编辑与插画家。布鲁奈尔曾是中小学的科学和美术教师,有二十年以上的写作资历,着有四十多本科学教育和亲子教养书籍,作品曾数度赢得美国「父母严选书奖」,《科学酷妈的育儿大探险》则获得2015年美国「独立出版人图书奖」教养类金奖。她也曾参与蓝灯书屋、国家地理杂志、探索频道和迪士尼公司的出版与制作企划,文章散见于各大儿童与亲子杂志。她目前与先生、孩子、一屋子的狗猫鱼和路过的各种野生动物,定居在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岛屿上。

  更多科学酷妈的创意妙点子,请看这里!
  本书网站 www.mamagonegeek.com
  作者网站 lynnbrunelle.com

译者简介

毕馨云

  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曾任科普书编辑十多年,现为自由译者、文字工作者、业余交响乐团团员。译有《这才是数学》(经济新潮社)。
  Email: xinyun.biz@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最坚毅不拔的队员

1.你的叶绿素冒出来了——环保绿活很容易吗?
【亲子共玩DIY】碎叶子T恤

2.等一下,我吃的是什么?——食物从哪里来?
【亲子共玩DIY】追溯食物的源头╱种出披萨酱

3.给你看我的——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同?
【亲子共玩DIY】可洗可吃的身体彩绘颜料

4.我真不想这么说,但你有一点点胖耶——哪些东西会浮起来?
【亲子共玩DIY】浮浮沉沉的酱油包

5.大家都有蜥蜴脑——你为什么会生气?
【亲子共玩DIY】马赛克树蜥

6.好吧,来玩火——火到底是什么东西?
【亲子共玩DIY】把火生起来╱烤棉花糖夹心饼

7.柠檬里的铜板——停电的时候能做什么?
【亲子共玩DIY】柠檬电子钟

8.磁性时刻——吞下了磁铁会发生什么事?
【亲子共玩DIY】重金属大餐╱飞舞回纹针

9.年度好妈妈——你怎么知道有没有骨折?
【亲子共玩DIY】为骨头打个结

10.如果妳搞砸了怎么办?——血液为什么会自己干?
【亲子共玩DIY】平衡蜻蜓

11.鼻子吹笛,胳肢窝放屁——声音是怎么来的?
【亲子共玩DIY】看见声音╱用胳肢窝制造屁声╱吸管双簧管

12.头蝨妈妈——感染了头蝨应该要保密吗?
【亲子共玩DIY】果酱瓶饲育箱

13.失控的临界点——人为什么会生病?
【亲子共玩DIY】自己养细菌

14.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男生和女生的大脑不一样吗?
【亲子共玩DIY】枕边日记

15.婴儿话题——小贝比是怎么生出来的?
【亲子共玩DIY】豆子汤DNA╱手作综合冰淇淋

16.阳光与自由自在——为什么会有汗臭味?
【亲子共玩DIY】美味可口的自制体香剂

17.我想握紧你的手——人为什么会相亲相爱呢?
【亲子共玩DIY】让水流转弯╱捡纸器╱泡泡驾驭者

18.闪亮亮的变装武士——这是固体还是液体?
【亲子共玩DIY】古怪的流沙╱尖叫鬼气球╱软黏土╱假血

19.记忆建筑师——每片雪花都是不一样的六角形?
【亲子共玩DIY】收集雪花╱保存雪花╱手作硼砂雪花╱剪出六角形纸雪花

20.真的有圣诞老人吗?——为什么我们会记忆或遗忘?
【亲子共玩DIY】多功能回忆指偶

21.每个人都会有点怪——如何与过动症共处?
【亲子共玩DIY】一心多用

22.美酒佳餚——毒品和酒精会如何改变大脑?
【亲子共玩DIY】连结线路

23.本垒板上的牛顿——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亲子共玩DIY】戈德堡机械装置

24.灵魂之光——人死掉以后会去哪里?
【亲子共玩DIY】光舞风铃

25.吸收跳跃的能量——蹦床为什么能让你跳高高?
【亲子共玩DIY】超级弹跳球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前言

最坚毅不拔的队员
 
科学是让平凡之物发光的星尘,看得越多、探得越深,光芒就越闪亮。
在我把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放进教养时,我和孩子都开始有了改变。
每一天,孩子们都会想着一个「为什么」、「如果」,或是「我想知道」。
这让他们的感觉变得敏锐,更懂得探求知识并体会箇中喜悦,
同时也打开了他们对自己、对世界的视野。
 
要升上四年级的那年夏天,我发现自己真实的一面:我是个怪咖。我是个知识控。
 
我在那时已经迷上科学了吗?才没有。至少我不这么认为。科学很讨厌,每个人都这么觉得,大家都这么说。在我看来,科学很乏味。科学不过就是学校里那些无趣的实验器材,还有软木塞、鹅卵石,以及「什么东西会浮起来?」之类的问题。所以这还用说嘛,九岁时的我可不喜欢科学。但我是怪咖吗?绝对是。而且那年夏天我学到的人生第一门课,至今仍然受用,将来我还希望能传承给自己的孩子。
 
从小一到中学,每年夏天来临时,我就准备前往卡恰营(Camp Ketcha)参加夏令营。这彷彿是个仪式,我的许多第一次也在这里发生。
 
那年夏天就跟往年一样,我们满怀期待地跳下巴士。放暑假了!我们把背包堆成一堆,绕着旗竿围成一个大圈圈。我们全都穿上蓝色短裤、以及胸前印着深蓝色松树和CAMP KETCHA字样的白色T恤,头上则戴着蓝色渔夫帽,以防被缅因州的阳光晒伤。我们唱歌、升旗、捱过早上的精神喊话和布达事项,然后就解散自由活动。大家在原野上跑跳、在茶色的池塘里游泳、编绳结和做纸雕,或是在马厩里消磨时间。
 
马厩!
 
我们每一天的时间都切割成几大段,而我最期待的就是与马共处的时光。我好爱马厩里的每一匹马。史派瑟有古铜色的浑圆腹部,很适合无鞍骑马。罗珀是赭红色的粗鲁家伙,牠喜欢吃红萝卜;如果你没有骑过马,牠会趁你不注意就突然跑了起来。蒂波是又高又瘦的棕色母马,牠的额头上有块白色的菱形。
 
每天的每一个小时,我都会明确地让辅导员知道我和马有约,提醒他们别忘了我要去骑马。我对马的狂热全营队皆知。当我不断逼问:「到底还要多久我才能去上马术课?」辅导员都在暗笑,彼此交换白眼,以为我没注意到。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在職場上打拼,回家還要兼顧家庭的職業婦女,我總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尤其是在陪伴孩子這件事情上。平常下班後,最常聽到的就是「媽媽,我好無聊喔!」或是「媽媽,這個是什麼?」每次被問到,我都覺得有點詞窮,而且有時候只是隨口回答,孩子也聽不太懂。我一直很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方式,讓我在忙碌之餘,也能夠高品質地陪伴孩子,而且讓他們覺得有趣、有收穫。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根本是為我這種媽媽量身打造的吧!」「科學酷媽」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活力和智慧,而且「我這樣和孩子玩科學!」更是直擊我心。我一直覺得,科學不應該是冰冷、遙遠的東西,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甚至是親子互動中的催化劑。這本書提到的「啟動孩子的發現力和思考力」,聽起來就讓人充滿期待。我希望我的孩子不只是一個被動的接收者,更能主動去探索、去提問,甚至去尋找答案。把每一天都變成「最好玩的生活實驗」,這句話真的太有魔力了!它讓我看到,即使是平凡的日子,也能充滿驚喜和學習的機會。我已經想像到,週末不用再花錢去各種遊樂場所,而是和孩子一起在家裡,運用書中的方法,享受一段段充滿樂趣的科學時光。這本書絕對會是我的育兒救星,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與孩子連結的樂趣和意義。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那種活潑、繽紛的色調,加上「科學酷媽」這個親切的名字,立刻就吸引了我。我平常就喜歡關注一些育兒類的書籍,尤其是那種能真正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並且能激發孩子潛能的。這本書的主題「我這樣和孩子玩科學!」聽起來就充滿了實用性和趣味性,它打破了我對科學的刻板印象,讓我覺得科學並非是高高在上、難以觸取的學問,而是可以融入到日常親子互動中的一種有趣遊戲。書中提到的「啟動孩子的發現力和思考力」,這點尤其讓我感到共鳴。現在的孩子,很多時候都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而缺乏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具備這種能力,能夠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心,並且學會如何去尋找答案,而不是僅僅滿足於現成的答案。把「每一天都變成最好玩的生活實驗」,這句話簡直太有感染力了!它描繪了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樂趣的育兒畫面,讓我迫不及待想嘗試。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具體的實驗方法和引導技巧,讓我在家中也能輕鬆地和孩子一起進行有趣的科學探索,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更能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翻開這本書,開始我們的「育兒大探險」了!

评分

說實話,我對「科學」一直有點距離感,總覺得那是需要很高深的知識才能玩得轉的東西。我平常比較喜歡帶孩子接觸一些藝術、音樂或是閱讀類的活動,總覺得那些比較溫和、容易上手。但每次看到其他媽媽分享她們跟孩子玩一些簡單的科學小實驗,我都會有點羨慕。孩子們那種驚奇的眼神、興奮的表情,是我平常比較少能在家裡看到的。所以,當我在網路上看到這本《科學酷媽的育兒大探險》的介紹時,我真的被它的「玩科學」這個概念給吸引住了。我一直以為科學實驗都要在實驗室裡,要用很多專業的器材,結果這本書卻強調「把每一天都變成最好玩的生活實驗」,這讓我感覺科學好像也沒有那麼遙不可及。而且「啟動孩子的發現力和思考力」,這句話真的非常重要。我一直覺得,現今的教育太強調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的探索和思考。如果能透過玩科學,讓孩子學會觀察、學會假設、學會驗證,那種學習的樂趣和收穫,絕對是課本無法給予的。我真的很想試試看,能不能透過這本書,讓我的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枯燥的科目。我對書中會介紹哪些利用生活中的簡單材料就可以進行的實驗感到非常好奇,也期待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引導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給答案。這本書應該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育兒大門。

评分

身為一個對自家孩子教育問題總是特別敏感的父親,我常常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孩子不僅學業有成,更能培養出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近,我注意到市面上出現了一本讓我非常感興趣的書籍,叫做《科學酷媽的育兒大探險:我這樣和孩子玩科學!》。光是書名,就已經充滿了吸引力,特別是「育兒大探險」和「最好玩的生活實驗」這些詞語,讓我立刻聯想到親子之間充滿樂趣與探索的互動時光。我一直認為,科學教育不應該僅止於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更應該是透過親身實踐,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實驗精神和邏輯思維。這本書強調「啟動孩子的發現力和思考力」,這正是現今教育最需要加強的部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擁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提出疑問,並且有勇氣去尋找答案,而不是安於現狀。書中所描述的「把每一天都變成最好玩的生活實驗」,讓我覺得即使是平凡的日子,也能充滿驚喜和學習的機會。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具體、易於操作的科學實驗方法,讓我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中,利用隨手可得的材料,進行各種有趣的科學探索。這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更能讓他們在玩樂中培養出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同時也能增進我們父子之間的感情。我認為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把開啟孩子無限潛能的鑰匙。

评分

天哪,我終於等到這本書了!我平常就超喜歡在網路上追蹤一些有趣的親子科學實驗,看到「科學酷媽」的名字就覺得超親切,因為我平常關注的社群就常常分享她的點子,真的都是那種「哇,原來這麼簡單就能讓孩子嗨起來!」的等級。平常最頭痛的就是週末不知道要帶小孩去哪,或是光在家裡玩玩具,孩子一下子就膩了。但自從我看到這本書的預告,我真的每天都在倒數!光是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育兒大探險」、「最好玩的生活實驗」,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育兒目標嗎?我一直覺得,與其死記硬背課本知識,不如讓孩子在玩樂中自己去探索、去發現。這本書就像是我的育兒攻略本,而且還是那種超有創意、不落俗套的攻略。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跟我的小寶貝一起動手做實驗了,像是書裡提到的那些利用家中隨手可得的材料就能變出神奇科學原理的點子,聽起來就超吸引人!我最怕那種要買一堆哩哩摳摳、或是準備時間超長的實驗,這本書光是聽介紹就感覺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而且還能啟發孩子的觀察力和思考力,這真的是太、太、太重要了!現在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填鴨式的知識,而是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本書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契機。我已經把書的資訊分享給好多媽媽朋友了,大家都在敲碗等著入手,這絕對是我今年最期待的育兒聖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