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自我與心靈的對話。
移動讓人瞭解世界的不同,孤獨叫人認識自己的內心。
一次好的旅行,是使世界更美好的一場修行。 旅人踏上路途,可會幻想自己是個孤獨的修行者?在獨自上路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與自己獨處,或靜或動,或放聲高歌,或任思緒恣意縱橫。
透過責任旅者的行腳,我們看見旅行的另一種可能。
旅行二十二個月,走過四十餘個國傢和地區,旅者用文字寫下遠方人們的生活、記錄另一個國傢的榮辱:從華沙到紐倫堡,走訪二戰帶給歐陸的曆史傷口;進入戰火蔓延的巴爾乾半島,恐懼與轟炸遺跡隨處可見。比鄰美國的墨西哥,是懷抱美國夢的偷渡者所必經的中途站;中美的巴拿馬則是一部活生生的華人移民血淚史。來到古巴,探訪切‧格瓦拉的革命之路;走進祕魯,在馬丘比丘之前思考文明的興衰如潮汐。
繼《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中林輝從亞洲走到中東,看過世界的希望與苦難後,他接著來到瞭歐洲和中南美洲。看過去,也看現在;看彆人,也看自己。玄妙的旅程似要告訴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越深,越有可能將善念化為行動。
理解世間的苦難,奉獻一己之力改變世界,旅行也是修行。
名人推薦語 瀋旭暉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
全球研究課程主任、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作傢
專文導讀 Toby 旅行作傢
雪兒 Cher 旅人
溫士凱Danny Wen 美學旅遊作傢暨廣播主持人
廖蕓婕 跨國自由記者
振筆贊譽 段慧琳 作傢/主持人
馬傢輝 作傢
張鐵誌 文化評論傢
張翠容 獨立記者
唯色 詩人/作傢
船橋彰 旅行文學作者
黃於洋 《路過》作者
藍白拖 背包旅人
共感推薦
推薦文 我想林輝找尋的是一種真實,他不是娛樂版上的旅行資訊,反而是告訴你,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好與苦難總是並列,種種並非不好隻是攤開來講,最終的真實還是需要每個閱讀者去敞開心胸思索。 ──Toby
林輝的可貴處,在於他會到香港人不太會去的地方,與那些地方對話,認識他們的故事,不時與香港作比較與聯想,實踐旅行的意義。 ──瀋旭暉
林輝,以旅行為修行,但是,倒過來看,修行何嘗不也像旅行?領悟人皆過客,眾生平等,不管何時,無論何地,最重要的是喜樂自在。林輝替旅行和修行作齣瞭年輕示範,不可不看。──馬傢輝
林輝仍在路上,且愈發嚮內,走嚮人性的深處,而不止於每個地點或國度的不同,以究竟苦難與和平的意義,因為這與每一個生命相關,為此總是奉獻一己之力,踐行「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這一初衷。於是,將旅行視為修行的他,如同西藏的朝聖者,虔信、慈悲而堅定。──唯色
我常說香港有個「社運旅人」真好,用不同的眼界去詮釋世界的姿態,明白穿梭時光的過往,旅行不隻是走齣自己的故事,更是讓更多曆史真相能展示在世人麵前,即使你看見的是痛的、恨的,都好過虛華繁榮的旅途美好。── 雪兒 Cher
林輝的旅程呈現瞭旅行最原始的樣貌,相遇與學習,有與人最單純美好的相遇,有我們不得不瞭解的曆史,用著來自東亞背景的人的眼光,加上樸實與精確的文字,完整又細膩地呈現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過程。── 黃於洋
透過林輝在他鄉的故事,你會發現,旅行可以像一個「魔術方塊」般,你一扭轉,它就變成瞭上韆不同的圖案。最後,你轉著轉著,它還可以迴到最原始的那一個方塊。──溫士凱
在民間團體和社會運動齣身的林輝,卻在旅行中逐漸擴展。除瞭看到自己,也看到彆人。因為「世界公民」能夠關心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人事物,纔是一種真正的纔能。─褚士瑩
總有少數的一些人,像林輝,奮不顧身嚮真心嚮往的信念投身瞭去,無論這世界待己如何。那樣的無畏,彷彿是旅途走走停停中反覆取捨的過程中養成,他人看來瘋狂或危險的,換個角度倒是種自在瞭。─廖蕓婕
(依姓氏筆畫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