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中国

沉默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ean François Billeter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毕来德分析指出的中国的沉默,就是中国人依然活在其中的,许多人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总体社会氛围...是在现实的重压与诱惑之下,那样一种弥散开来的对历史与真相的漠然,更准确地说恐怕已是一种弄假成真的遗忘,一种系统化、有组织的失忆,其后果则是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片浑噩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充斥着散沙般的无奈与汲汲营营的自得。

  因缘际会,这本小书的中文译本首先是要在台湾出版。毕先生信中声明:「书中所讲仅止于北京政权,而非中华民国。」那么,在台湾看中国的沉默又意味着什么呢?

  台湾近年来不少人爱讲「中国因素」。这本小书的一个启发可能在于,今天我们在台湾谈论中国因素的时候,是否也能意识到台湾身上的中国因素?包括某些台湾独立主张者们身上的中国因素?因为这本书所揭示的一个重要的「中国」现象是,在一个压制个性、排挤差异,推重统一、强制和谐的社会当中,冲突的协调机制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被垄断、被潜规则化;而加之以宗法文明源远流长的深层次社会分断结构,一个透明开放的公共精神世界便愈发难以形成。毕来德讲的是中国,但台湾又何尝不是如此?

  台湾版特别收录:

  2012年5月21日于巴黎法兰西人文与政治科学院讲座「政治哲学角度下看中国的过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毕来德(Jean François Billeter,1939年-)


  瑞士中国思想史学者,日内瓦大学退休教授。1987年日内瓦大学成立中国研究部门,毕来德获聘为第一位教席教授,并带领该部门直到1999年退休,其后转移重心于写作上。

  毕来德主张打破中国在本质上的他异性(l’altérité foncière)这个迷思, 「 ……跳脱这种回圈思维,由反向思考,假定人类共同经验中存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然后由此出发,试图去理解我们研究的现实中国,并尽可能以最直接的方式来认知现实…… 」。

  其《庄子四讲》(Leçons sur Tchouang-tseu, Editions Allia, Paris, 2002),《庄子研究》(Études sur Tchouang-tseu, Editions Allia, Paris, 2004)正是这种学思态度的体现。2010新修订版的《论中国书法及其深层基础》(Essai sur l'art chinois de l'écriture et ses fondements, Editions Allia, Paris, 2010 )更是借由探索歧异间的共同基础以使得理解成为可能。而于2000年出版的《沉默的中国》(Chine trois fois muette, Editions Allia, 2000, 2006)及2006年出版的《驳于连》(Contre François Jullien, Editions Allia , 2006)更是从宏观角度批判中国研究的问题,皆引起热烈讨论。

  繁体中文版《庄子四讲》由联经出版。《沉默的中国》与《驳于连》则由无境文化出版。

译者简介

宋刚


  译有萧沆《解体概要》、毕来德《庄子四讲》等。

图书目录

译者绪言

法文再版序

沉默的中国:论当代历史与中国

引子
I. 连锁反应
II. 中国个案
III. 三重沉默
IV. 结论

论中国历史:以斯宾诺莎为出发点

斯宾诺莎的观念∣中国个案∣中国的一体化是怎样完成的∣奠基时刻∣长久特征∣权力观∣两个世界∣谋略取代政治∣总体论述∣中国在当代∣当前的混乱∣第一种视角∣权力的问题∣文化的问题∣第二个视角∣结语

版本註记

台湾版特别收录 :
政治哲学角度下看中国的过去(2012年5月21日于巴黎法兰西人文与政治科学院讲座)

图书序言

III. 三重沉默

这些就是我认为要理解中国当前的处境,必须先说清楚的历史事实。这样也才可能解释我所谓的中国的沉默。准确地说,应该是三重沉默:因为我们听不到它谈它的现在、它晚近的历史、还有它整体上的过去。

先说它的现在。这层沉默是政权禁止公开讨论领导者及其亲属、他们行使的权力、以及政权的性质所导致的。的确,八十年代的平面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曾经出现过丰富的资讯,开始揭露弊案,分析某些社会问题,唿应民众的不满。可是,太过勇敢的记者最后总是会被整肃。而最缺的也并不是资讯,而是对社会整体面临的根本问题进行开放的讨论。对新闻的控制最为有害的效果不是隐藏了某些真相,而是阻止了中国人就已知的事实表达意见,加以分析,得出结论。还记得新闻自由和反腐斗争,乃是1989年民主运动首要的诉求,许多记者还曾率先游行抗争。前此一年,曾经发生过一件引起全国许多人关注的大事。中共当政以来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有一部电视连续纪录片开启了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的帝制历史及其未来的深刻论辩。整场讨论其实还相当节制,却引起了举国民众强烈的关注,说明这样的论辩在中国有多么缺乏_。

可以肯定的是,当有一天中国公民,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能对他们国家的事务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就会发生一种根本的变化。我永远记得1998年四月在日内瓦大学座无虚席的大礼堂里,魏京生发言的时候,自己感受到的激动心情。我不是为他的到来,也不是为他所说的内容而感动,感动我的是他在那两个多小时里,面对公众,安静而清楚地回答别人向他提出的问题,其中许多还是远道而来听他发言的众多的中国同胞所提。那天晚上我们听到了,倒不是「中国」的声音(la voix de la Chine)──这样说没有意义──,而是一些中国人的声音(des voix chinoises)。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