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去全世界:轮椅少年的环游世界大探险

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去全世界:轮椅少年的环游世界大探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lbert Casals
图书标签:
  • 冒险
  • 旅行
  • 励志
  • 轮椅
  • 残疾人
  • 环游世界
  • 少年
  • 成长
  • 勇气
  • 梦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四颗轮子,二十欧元,划轮椅穿梭全世界……
他十五岁开始环游世界,搭便车、睡公园或海边,
离家时只有二十欧元,就能在国外度过几个月,甚至半年,
他说:「拥有幸福并不会太难,实践你心里真正想做的事,
想就做,不想那就不要,生命真的很单纯。」

  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如果连未满十八岁的轮椅少年,都能勇于实践自己的梦想,你还在等什么?

  艾博凯萨尔斯,五岁被诊断罹患血癌,八岁之后的人生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他没有放弃环游世界的梦想,开启了欧洲、东南亚、东北亚等冒险旅程。

  他睡过沙滩、公园、地铁站、教堂,在马来西亚的女子高中被一百五十位少女包围,空服员在飞机上用异样眼光接待他,在比利时的高速公路被警察逮捕,在日本遇到数不清的麻烦与灾难。

  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你:「也许让别人(你的朋友、社会、父母、世界、运气)来决定自己该怎么生活很容易,但那也很无聊。一定要永远活在自己梦想的生活中,因为当你放弃梦想的那天,生命也失去了价值。」

  艾博的幸福哲学:
  ●要得到幸福,只须记得,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让自己以及别人幸福地生活下去。其实,得到幸福是超级简单的:只要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你的幸福就在你自己的手上,不会是别人身上……你确定想让幸福从手中熘走吗?
  ●人们所谓幸福的「美好」常常是根据社会大众的想法与观念来定义的,竟然没有人对这样根深柢固的想法感到奇怪。
  ●我们都忘了只有自己才知道我们要的幸福是什么,其他人、其他事情,一点价值都没有。
  ●幸福必须要与别人有关系,我们需要爱,也需要被爱……以及,我们也需要自由。
  ●幸福主义不代表着用自我主义来审视自己的生命。这完全不对!别人的幸福也会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幸福。
  ●幸福是笑,是说话,是思考,是活着……这样子,我们就会幸福,因为我们就是为此而活在世上的。

  《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去全世界:轮椅少年的环游世界大探险2》
  这一次,艾博即将探索谜样的南美洲与非洲:
  哥伦比亚、厄瓜多、祕鲁、巴拿马、摩洛哥、塞内加尔、甘比亚与几内亚比索……

  大田出版,2016年4月即将上市!

感动推荐

  「我特别喜欢艾博凯萨尔斯在旅程中的生命堆叠,他说他的故事不是旅行,而是生命的转换,在不同的城市里,他遇见了不同的人们,随机与他们一起旅行、成长,流转在不同的生活中,借由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故事来转换自己的生命。」──作家、中文媒体驻印度特派记者  印度尤
远方的回响:在不被定义的疆域中寻找自我 第一部分:风的低语与钢铁的足迹 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在地图上模糊不清的边陲地带,总有故事在等待被倾听。这不是一个关于征服的故事,而是一场与世界温柔而坚韧的对话。 本书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关于“移动”的全新定义。主人公,一个名叫李维(化名)的年轻人,他的世界观并非由四面墙壁所界定,而是由他每天所接触到的路面、阳光的角度以及遇到的陌生人的眼神所构建。他的交通工具不是飞机或豪华游轮,而是一件陪伴他度过人生大部分时间的、经过无数次改良与修补的机械装置——轮椅。 李维的旅程始于一个极其私密却又普遍的愿望:去看看世界究竟是什么颜色。这种渴望并非源于对异国情调的盲目追逐,而是对自身局限性的一种积极反抗。他深知,世俗的眼光常常将他视为“被照顾者”或“受限者”,但他要用行动证明,限制只存在于想象的边界之内。 故事的开篇,我们跟随李维穿越他居住的城市,那里的无障碍设施如同散落的棋子,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早期的篇章聚焦于琐碎而真实的挑战:坡道的角度、公共交通的复杂性、以及在文化差异中如何用最基础的肢体语言和真诚的微笑来打破沟通的壁垒。 第二部分:跨越纬度的文化碰撞 随着旅程的深入,地理的坐标开始快速更迭。李维没有选择最容易抵达的旅游热点,而是钟情于那些被主流旅游指南遗漏的古老村落和工业遗址。 在南亚的古老山脉中,故事笔触转向了适应性与精神力量的展现。他描述了当地人如何用最原始的方式帮助他攀越那些似乎没有尽头的石阶。在那些没有电力的夜晚,通过星空和篝火,李维与当地的长老们分享关于“行走”的哲学。当地的智慧让他意识到,真正的“到达”并非抵达物理终点,而是在旅途中与环境达成的和谐共振。这里的章节充满了感官的细节:泥土的气息、香料的浓烈、以及清晨薄雾中寺庙传来的悠远钟声。 转至欧洲的工业腹地,叙事风格变得更为沉静和反思。他探访了那些因全球化进程而衰败的矿区小镇。在这里,他遇到的挑战不再是物理障碍,而是社会和经济的萧条。他遇到了许多同样感到“被遗忘”的群体,无论是失去了生计的工人,还是固守传统的艺术家。李维发现,残疾的身份只是他众多身份中的一个侧面;在这些地方,人们更关心的是生存的尊严和历史的重量。他通过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为这些即将消失的社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印记。 第三部分:人性的光芒与意外的连接 本书最动人心魄的部分,在于对“人”的刻画。李维的旅程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它是一串由无数善意和偶然连接而成的链条。 书中详细描绘了“助推者”的角色。这些人可能是偶然相遇的背包客,可能是心软的餐馆老板,也可能是某个偏远地区唯一的机械师。他们提供的帮助有时是实际的——修理破损的轮胎,或是在暴雨中提供一个安全的夜晚;但更多时候,他们的帮助是一种精神上的肯定——他们对待李维的方式,完全没有将他视为一个“病人”或“需要帮助的人”,而是视为一个平等的、正在进行伟大事业的同行者。 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片段发生在北非的一座沙漠边缘小城。李维的设备在一个意想不到的零部件上出现了故障。当地人无法提供替换零件,但一位年迈的金属工匠,凭借着祖传的手艺和对机械结构近乎本能的理解,用手边的废弃材料,精心打造了一个功能完全吻合的新部件。这次经历,让李维深刻理解到,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植根于人类最朴素的动手精神,与资源多寡无关。 第四部分:内在的地图与回归的意义 随着旅程的尾声渐近,叙事视角逐渐从外部世界转向了李维的内心世界。他不再专注于“我能去哪里”,而是开始思考“我已经成为了谁”。 穿越了无数时区、经历了语言的转换和文化的冲击后,他发现自己对“家”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家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地理坐标,而是一种由过往经历、所爱之人以及对自身能力的确认所构筑的内在空间。 他分享了在面对极端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过程。有几次,旅途的艰辛几乎让他想要放弃——恶劣的天气、莫名的疾病、或是连续遭遇的冷漠与不公。但正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形象,以及他自己为了到达下一个路口而付出的努力,成为他重新站立起来的力量。他学会了如何识别和接受自己的脆弱性,并将这种脆弱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同理心。 这本书最终不是关于轮椅上的旅行,而是关于视野的拓展。 它探讨了我们如何构建自己与世界的连接,如何看待自身的限制,以及如何用勇气去重塑他人对“可能”的定义。李维的故事,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无障碍通道”或“障碍”时,应有的态度与选择。这是一部关于坚持、关于发现、关于在广阔天地间找到自己独特位置的宏大叙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艾博‧凯萨尔斯 Albert Casals


  于1990年出于巴塞隆纳。五岁罹患单核细胞白血病,虽然八岁从医院回到家里,但却需要在轮椅上渡过余生。十五岁开始独自旅行全世界。目前与父母以及妹妹住在巴塞隆纳附近的一座叫埃斯帕雷格拉的小镇上生活。

  2009年出版了第一本书《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去全世界》,描写他如何自助旅行,如何搭便车旅行,如何不花钱旅行,并且如何从中实践生命的幸福哲学。
  2010年出版第二本书《Sin frontera》,汇集了他到南美洲、非洲与日本的旅行与体验。

  2013年他的旅行纪录片《Món petit》正式上映,故事内容为他从家门口,直到纽西兰的东岬为止的一段三万公里的旅程。

  他也是STEP BY STEP基金会的形象大使,致力于协助嵴髓损伤的病人复健活动。

译者简介

谢琬浈


  毕业于西班牙巴塞隆纳自治大学中—西翻译所,目前于中兴、海洋等大学担任西班牙语教学工作。

  翻译作品:《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个人着作:《西班牙北部美丽城镇:朝圣之路的行脚旅行》

图书目录

2‧ 推荐序
6‧ 导读
14‧ 前言

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去欧洲
义大利与希腊˙二○○六年夏天

20‧ 第一「步」
22‧ 米兰
28‧ 威尼斯
36‧ 拿坡里
46‧ 罗马
56‧ 圣托里尼岛
69‧ 伊奥斯岛、阿莫尔戈斯岛、雅典、伊萨基岛
78‧ 佛罗伦斯

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去东南亚
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二○○七年夏天

92‧ 新视野
95‧ 曼谷
106‧ 披披群岛、普吉市、甲米府、奥南湾、通塞湾
117‧ 清迈、清莱
127‧ 新加坡
137‧ 马来西亚:吉隆坡、刁曼岛、麻六甲

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去欧洲
德国、比利时、法国和苏格兰˙二○○七年夏天

148‧ 来一趟「轮椅便车」
151‧ 法兰克福
161‧ 比利时
201‧ 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丹地、亚伯丁、印威内斯

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去东北亚
日本˙二○○七年圣诞节
186‧ 大旅行前的最后一趟小旅行
188‧ 东京
198‧ 小田原市、挂川、静冈县、广岛市
211‧ 松山市

尾声
221‧ 所谓「幸福主义」
228‧ 我的父母怎么想?
232‧ 感谢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他的故事不是旅行,而是生命的转换


  翻开书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串熟悉的数字,一九九○,那是我和艾博凯萨尔斯的第一个连结,我们是在同一年诞生的,都一样喜欢旅行、冒险并向往自由,或许许多人都拥有这样的特质,但艾博凯萨尔斯给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从那台不停滚动的轮椅上,一位理应因为坐姿较低而视线较低,却因为他的灵魂而有了更高视野的男孩,说着故事。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被这本书吸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艾博凯萨尔斯的行动不便,我们好奇,这样一个被「困」在轮椅上,和我们「不一样」的男孩是如何旅行的?但艾博凯萨尔斯却在他一个又一个的旅行故事,打翻了我们对他的想像,让我们相信他的轮椅和一般人的双脚没有不同,他的奔跑与我们的奔跑无异,他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一样,他的疯狂甚至超越了我们的疯狂。

  有趣的是,在艾博凯萨尔斯旅行的途中,他的麻烦往往是来自于「不相信」他的人,认为一个坐着轮椅的男孩就是需要别人照顾,一定得与父母同行,甚至连上下车都得苦苦哀求说服,这其实暴露出了障碍者最难跨过的一道关卡──来自旁人的过度关心、过度焦虑以及过度照顾,这才是他们在身体以及精神上移动的最大阻挠,和艾博凯萨尔斯一样有着身体限制的人们,不应该因为这样的限制而被套上重重的枷锁,但这种「不相信」也更衬托了艾博凯萨尔斯的「相信」,他相信意念,也相信幸运,而他也确实被幸运之神眷顾,被他自己眷顾。

  或许十五岁、环游世界和坐轮椅就已经足以称为疯狂举动,但艾博凯萨尔斯不仅如此,我深深着迷于他对金钱的洒脱,他不需要钱也不觉得钱重要,每次看见他一再地发誓绝不要为吃饭、住宿、交通付出一毛钱时,都会期待他那如火光般的新想法。艾博凯萨尔斯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他的独特热情与毫不设限,总能吸引人们请他吃饭并接待他,如果没有遇到人,他就随兴地睡公园、睡荒岛、拿过期车票闯关、免费上船,以各种省钱方法继续走下去,有些是离经叛道的,有些甚至不符道德,但这都是另一波惊奇的来源。

  我特别喜欢艾博凯萨尔斯在旅程中的生命堆叠,他说他的故事不是旅行,而是生命的转换,在不同的城市里,他遇见了不同的人们,随机与他们一起旅行、成长,流转在不同的生活中,借由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故事来转换自己的生命,那是旅行最迷人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好友张苡絃,她倡导「人助旅行」,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文化交流才最为迷人与真实,而艾博凯萨尔斯正是这个理念的执行者,延展出最美丽也最无可预知,充满人味的旅程。

  艾博凯萨尔斯十五岁时出发旅行,他的文字记述读来有些稚嫩、天真并夹杂着一些碎念似的小细节,他如实地记录着自己的想法,在经历每一段故事后毫不犹豫地推翻了原先的自己,坦白到有点像是在自言自语的风格,反而让人像是把耳朵贴在艾博凯萨尔斯的嘴巴旁,过于亲密地听着他的呢喃。

  每天的预算三欧元,十八岁勇闯超过二十五个国家,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在艾博凯萨尔斯文字中,我们跟着他一起打破框架。

作家、中文媒体驻印度特派记者  印度尤

作者序言

  我要讲一段故事,关于一名出生于一九九○年七月十八日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诞生得比预期的快,这不是说他是早产儿的意思,只是说他在妈妈赶到医院前,因为太想要看看这个世界,就迫不及待地跑出来了。

  老实讲,我就是那名小男孩,因为太喜欢新事物和新朋友,才会开启之后一连串冒险故事。不过,所有的故事都有个开始,如果要把事情交代清楚,最好也是从头开始。

  我不太记得何时开始喜欢探险,或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最早的印象大概是从五、六岁时,我就已经懂得存长大后的旅游基金;和父母亲去郊游,也会自动消失一会儿,跑去寻找「密径」;在餐厅吃饭,吃饱后就会跑到别桌,认识新朋友,所以每次回到爸妈身边,一定会向他们介绍自己结交的新朋友。

  不过,也是在同一段时间里,我的生命发生了几件不幸的事情,其中一件足以让我在「名人堂」赢得一席之位,那就是我五岁的时候得了血癌。这也导致我八岁之后的人生都得坐在轮椅上生活。

  就算如此,我活下来了,从血癌中倖存下来了。或许,我为了活下来经历过许多的冒险,像是努力逃离死亡隧道,或是奋力地阻止自己在「失血」这类事情中离开人世。每次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忍不住自问:我没得到血癌就会比较幸福吗?我这么喜欢旅行,现在还做得到吗?我所期待的未来会如同我想的一样吗?

  这些问题我永远也无法回答,因此,也不能断定罹患血癌或坐轮椅的人生是幸还是不幸。

  病好了之后,我回到自己的家中。家里位在巴塞隆纳附近的一个叫埃斯帕雷格拉镇上,在那里我平静地度过每一天,直到十四岁的某个早晨,我想要去旅行的欲望爆发了。

  当然,你会说十四岁还太年轻,但我不禁想要问你:「你一生当中,有多少个梦想让你等了十四年,你还觉得自己太早去实现它!」

  不过,我是个幸运的家伙(我的生命里有大量的幸运相随,这之后在书里会提到),我爸妈很认真看待我的愿望,他们从没想过要把我关在病房里,阻止我十四年来一直在做的旅行计画,相反地,我爸带我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旅行,让我学习自助旅行的基本生存技能,像是让人用刀子指着是危险的,游客服务中心是很好的地方,睡在教堂里可以不用付钱,坐火车前要先问火车在第几月台。

  这几堂青涩如橄榄绿般的课程效果还不错,因为隔年,我便开始旅行了,而且也遵守家里的唯一要求:平安回家。

  现在我十八岁,去过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丹麦、希腊、英国、义大利、波斯尼亚、马来西亚、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泰国、新加坡、日本、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祕鲁、厄瓜多、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等二十五个以上的国家。不过,我还想拜访更多地方,这个夏天计画去非洲四个月,然后到东亚地区旅行。

  其实,到过这么多地方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比较让人吓一跳的是我旅行的方式:独自旅行。没有家人、朋友,或任何人的陪伴,就只有我自己、我的背包和轮椅,而且轮椅根本不麻烦,情况可能跟你想像的不同(我之后在书里会提到)。旅行的费用都是我自己的钱,应该猜得到我也没多少钱能用。最惨的情况就是每天预算只有三欧元,这全都花在吃饭上面……当然,这是我能顺利睡在沙滩、公园、地铁站或是教堂里,免去付住宿费状况下的三欧元。

  老实讲,我也不算是真的一个人旅行。我每到一个新地方,就会认识当地人,

  他们也会带我认识城市,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也让我愈加喜欢旅行了。

  每一个人都有旅行的理由:有人为了切断与原本生活的连结;有些为了品尝异国美食;有人要去参观自己感兴趣的博物馆;有人去拜访亲朋好友等……而我旅行的理由,就是认识不同的人。只要有人问我旅行的事情,我首先回答的就是在那里我所认识的人,因为是「人」让我有动力去旅行,而不是风景。

  所以,我的旅行故事全都围绕在人身上。

  不过,现在我要停笔了,这样我们才有许多时间和页面来讲故事。

  我会从第一次单独旅行开始讲起。

图书试读

「第一步」

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一个十五岁,坐在轮椅上的男孩靠自己认识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冒险……

第一天开始旅行的感觉,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非常清楚:紧张,紧张死了。虽然知道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认识不同国家的人,想要经历不同的冒险,可是我没有类似的经验,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践,就连到底能不能做到都不敢确定。

当时我的旅行知识,全都来自爸妈教我的旅行基本「训练」,而且全部内容只限定在求生练习,像是知道如何搭帐篷,如何在背包里准备所需要的物品,还有寻找吃饭、住宿或买票的地点等等一般的基本常识。然后,我和爸爸到布鲁塞尔旅行,把这些技能实际应用一次。

至于其他的事,就只有靠我,一个十五岁,坐在轮椅上的男孩自己去认识了。

所以,我常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犯了一些错误,例如:付了几晚住宿费,买了火

车通联票(妈呀!我竟然为了转乘付钱……我保证今生不会再这么做了)。

不过,整体而言,这一次的旅程过得还满不错的。

米兰

我跨出家门,迈向我要的生活,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了。这种绝对的自由,让人产生已经不存在于地球上的感觉。


说真的,第一次旅行心里感觉满奇怪的。自己花了那么长时间准备,心情也一直很兴奋,脑中不停幻想自己可能经历的冒险,内心总是迫不及待想要快点开始,然后,真的成行了,心里却感到空虚,就像一直透过门眼看世界的外人……一瞬间发现自己要开门,跨入那个世界里了。

我跨出家门,迈向我要的生活,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了。也许大家第一个念头浮现的是终于不用被管了,没人管你几点吃饭,或几点上床睡觉了。不过,实际上,不单单是没有父母而已,而是身旁真的没有人了,不管是此时此刻,还是未来的三十天,都没有人可以影响你的决定或改变你的路线,甚至也没有人会叫你的名字,这种绝对的自由,让人产生已经不存在于地球上的感觉。

不过,事情总是看自己用何种角度解读,反过来想,我也因为这趟旅行学习到许多经验,像是如果我现在必须搭火车到义大利,我知道在火车上哪个位置可以远离火车制造的噪音,舒服睡觉的地方:离开座位,远离车窗,塞到车箱最后一排后面的空间,然后打开睡袋,直接躺平睡觉就可以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二:**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有点低潮的时期,觉得生活好像进入了一个瓶颈,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下了。读完之后,我真的觉得整个人都亮了起来!书里描绘的那个少年,虽然面临着身体上的挑战,但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简直是太鼓舞人心了。他不是坐在家里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去拥抱世界。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真的很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欢书里一些描写他如何克服困难的细节,那种智慧和毅力,不是那种硬碰硬的倔强,而是一种巧妙地利用现有条件,去化解阻碍的方式。这让我反思,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事情很难,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对的方法?这本书就像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挑战,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即使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也多了一些勇气,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想要去尝试一些一直不敢做的事情。

评分

**评价四:** 我通常不太会主动去读这类型的励志书籍,总觉得它们有时会过于空泛,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讲述了一个具体的人物故事。我被这个标题所吸引,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毫不妥协的决心。我想象着,一个少年,带着他的轮椅,踏上了未知的旅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画面。我好奇的是,他在旅途中会遇到哪些文化冲击?会有哪些因为语言不通而产生的误会?又会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真诚的心去沟通?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一场伟大的旅行,更在于它展现了一个个体如何超越身体的局限,去拥抱整个世界。它鼓励我们,即使拥有不完美的身体,也依然可以拥有完整的灵魂和广阔的人生。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更多细节性的描写,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的旅程,感受到他的喜悦、他的汗水、他的每一次小小的胜利。

评分

**评价一:** 我是在某个假日偶然翻到这本书的,当时被那个充满力量的书名深深吸引。《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去全世界:轮椅少年的环游世界大探险》,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立刻联想到无数的画面,有挑战、有勇气、有梦想。我本身就对旅行充满热情,总觉得生活就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被框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所以,当我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坐着轮椅的少年,却能打破身体的限制,去探索广阔的世界,我立刻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有我想看的东西。它不仅仅是关于旅行,更是关于一种精神,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我常常觉得,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可能”,有的是客观条件,有的是自己内心的设限。而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提醒着我,只要心怀梦想,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即便是最遥远的远方,也并非遥不可及。我特别好奇,他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人?会经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书里的风景一定很美,但更吸引我的是他内心的风景,那种在旅途中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评分

**评价五:**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恰恰在于那种“没有人可以阻止”的信念。这不仅仅是对外界的宣告,更是对自己内心最深切的肯定。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强大的力量,往往来自于他内心坚定的信念。而这本书里的少年,正是将这种信念付诸于行动的最佳典范。我非常想知道,他在旅途中,是如何处理那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的?那些突如其来的困难,是如何被他一一化解的?书中所描绘的风景一定很美,但更吸引我的是他内心世界的成长和蜕变。他一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去发现隐藏在每一个角落的善意和美好。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勇气、关于坚持、关于如何活出生命意义的教科书。它提醒着我,无论遇到什么阻碍,只要内心有一盏不灭的灯火,我们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最终抵达心中的远方。

评分

**评价三:**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标题设计得非常成功,一眼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旅行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的延伸。而当这个体验的主角是一个坐着轮椅的少年时,这种“打破界限”的意义就更加深远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身体的限制并不能禁锢心灵的自由和对世界的渴望。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他如何计划行程、如何与当地人交流、以及如何在异国他乡解决各种突发状况的描写。我想象着,他一定遇到了很多热心肠的人,也可能遇到一些不理解甚至阻碍他的人,但最终,他用自己的坚持和魅力,征服了这一切。这本书不仅仅是给那些行动不便的朋友们看的,更像是给所有对生活感到疲惫、感到迷茫的人们的一剂良药。它提醒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要放弃追寻梦想的权利,都要相信,只要我们愿意迈出那一步,世界就会向我们敞开怀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