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的缪思

左手的缪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诗文双璧」的余光中,以右手,向诗的缪思不断燃香,左手也在案头笔耕散文。他所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
 
  余光中在台湾文学的丰盛耕耘及重要性,放眼现代文坛,少见能出其右者,《左手的缪思》更成为他散文的代名词。陈芳明说:「他笔下挥洒成形的恢宏气象,既是个人丰饶生命的投影,也是当代历史魂魄的缩影。」他学贯中西,以文为论,有丰富的知识,将夹叙夹议的文章,写得说理透彻、深入浅出;有璀璨的文采,评述一代文学家或艺术家,均能点出其神魂气魄,比喻鲜活、精采易读。
 
  他挥洒诗人的感性,「感情用事」的篇章读来洒脱浪漫。〈记佛洛斯特〉中一张与美国诗坛巨擘的泛黄合照,纪念东西方两大诗人交会时互换的光亮。当他初闻佛洛斯特「挟有十九世纪风沙」的声音,竟热泪盈眶,尽显对文学大师的孺慕之情,犹如今日文青仰望余光中这颗恆星。
 
  他具备学者的理性,认为写文应有知性作为感性的嵴梁。他用畅达的文笔与清明的分析,评论艾略特、安格尔,介绍梵谷、毕卡索,综论各种画风流派,深究个人生命史的演变,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理与艺术性竟能完美交融。看诗人论诗分外好看,作者本身诗艺超群,评价影响二十世纪的大诗人时,更能引领我们一窥创作门道的虚实。

  第一篇短文〈勐虎与蔷薇〉,暗示他知性与感性兼备的文风,既如勐虎般阳刚,也有蔷薇的阴柔。以他在本书揭露的散文美学,来检视他历年的文集,无一不符合标准,彷彿实现了遥远的时空承诺,也预见了未来的创作成就。

本书特色

  ★余光中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缪思》初版于1963年,书名成为台湾文学史中的一个典故。
  ★余光中用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虽自谦散文是副产,但书中收录了知性与感性兼具、令人赞叹的美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余光中

  一生从事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诗风与文风的多变、多产、多样,盱衡同辈晚辈,几乎少有匹敌者。从旧世纪到新世纪,对现代文学影响既深且远,遍及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曾在美国教书四年,并在台、港各大学担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学院院长,曾获香港中文大学及台湾政治大学之荣誉博士。先后荣获「南京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国立中山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之贡献奖、第三十四届行政院文化奖、第十三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等。现为国立中山大学荣休教授。

  着有诗集《白玉苦瓜》、《藕神》、《太阳点名》等;散文集《逍遥游》、《听听那冷雨》、《青铜一梦》、《粉丝与知音》等;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举杯向天笑》等;翻译《理想丈夫》、《温夫人的扇子》、《不要紧的女人》、《老人和大海》、《梵谷传》、《济慈名着译述》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大系》(一)、(二)、《秋之颂》等,合计七十种以上。

图书目录

自序    

记佛洛斯特
艾略特的时代
舞与舞者
莎翁非马罗
中国的良心——胡适
美国诗坛顽童康明思
死亡,你不要骄傲
缪思的侦探
简介四位诗人
梵谷——现代艺术的殉道者
毕卡索——现代艺术的魔术师
现代绘画的欣赏
朴素的五月
石城之行
塔阿尔湖
重游马尼拉
书斋‧书灾
勐虎和蔷薇

后记

图书序言

生活就是哲学

今天清晨起来,阳光柔和,微风拂面。你顺着人行道,往学校或公司的方向走,忽然看见前面一位老太太摔跌。这时你毫不犹豫地趋前将她扶起,还问她受伤没有。

你为什么这么做?这个问题值得想一想,不要轻易回答:「因为我觉得应该」,或者「因为我高兴」。

前几天的一个清晨,天色昏暗,风强雨骤,你在同一条人行道上也瞥见有人摔跌,但是却自顾?着伞走过去了。为什么同样是你,却有两种相反的待人态度?

难道是天气影响你的心情,心情再决定你的行为?仔细反省一下,似乎不是如此单纯。人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信念做为预设。譬如,当我帮助别人时,我心中相信:人与人应该互相扶持,人类形成一个大家庭,人生是有意义的,别人会在我需要时伸出援手。反之,当我拒绝帮助别人时,我心中相信:人与人各自孤立,人类并无共同关怀,人生难免老死,我也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

问题是:你有时乐于助人,有时又拒绝助人,难道是在心中同时接受两套相反的信念?如果是的话,你又如何认定自己是「一个人」呢?你怎能期望别人了解你?甚至,你了解自己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觉得好奇,想要进一步探索答案,那么你就走上哲学之途了。哲学是用比较系统的方式去思考人生的现象,然后为人生的种种抉择提供指引。为了找到指引,你可以参考古今中外哲人智士的心得,也可以由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着手,看看自己心中究竟潜存着那些互不相容的信念,进而予以疏导、整理、融合,使其显示统一的立场。这种「化隐为显」的工作,是哲学上关键的第一步。哲学之有益于人生,也由此开始。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确立自己心中的基本信念之后,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就可以免许许多不必要的困惑、徬徨、挣扎、挫折。气候不能再影响我们,因为我们心中自有温暖的阳光;环境不能再干扰我们,因为我们心中自有坚定的主张。我们可以开始活出真正的自我,不仅内外如一、表里一致,而且始终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