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間的宇宙:解開世界上第一颱計算機之謎(2版)

齒輪間的宇宙:解開世界上第一颱計算機之謎(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Jo Marchant
圖書標籤:
  • 計算機史
  • 機械計算機
  • 差分機
  • 分析機
  • 巴貝奇
  • 艾達·洛夫萊斯
  • 計算機科學
  • 科學史
  • 維多利亞時代
  • 技術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09英國皇傢學院科學圖書奬入圍
  ◎十大最神秘的史前古物之一


  安提基瑟拉儀(Antikythera Mechanism)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計算機,具兩韆年以上曆史,科學傢研究發現它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也可以說明天體運行,尤其是對於月球以及行星移動的定位說明,因有一個刻度盤裝置,能夠預測何時可能發生日蝕或月蝕。

  作者用說故事的方式解開關於安提基瑟拉儀之謎,猶如進行一場曆史探險,藉由探索古希臘天文星月儀,融閤考古、探險、曆史、古工藝技術、科學、天文學及現代科技等領域,引領讀者對曆史文明的重新思考。

  如果不是地中海發生過那兩場相隔瞭2000年的暴風雨,曆史上最重要的科技傑作可能永遠無法重見天日……

  一九○○年,潛水伕在希臘的安提基瑟拉島位於愛琴海與地中海交會的剋裏特島以北二十九公裏處,發現一艘兩韆多年前的超大貨船殘骸,並在其中找到一個貌似大齒輪的裝置。研究顯示,這個輪軸其實是一個精密儀器的一部份,其復雜性堪稱韆年之最,同時它也是全世界已知的第一個類比式計算機,科學傢現在還在試圖破解其秘密。

  本書主要介紹安提基瑟拉儀(Antikythera Mechanism)被發現的過程,及百年來考古學傢及科學傢們對它的研究成果。安提基瑟拉儀是一種由無數復雜的齒輪係統所構成的神祕計時裝置,它是於100多年前在一艘希臘沉船的殘骸上被發現的。安提基瑟拉儀神祕之處就在於當時希臘人是如何製造齣如此精密儀器,而且關於這種儀器的曆史記錄似乎也都神祕消失瞭。種種神祕大大地引起瞭人們對它的興趣。作者還介紹瞭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科學傢和工程師們是如何緻力於安提基瑟拉儀的研究。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科學之謎解密故事,其中充滿瞭競爭與計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喬.墨黔 (Jo Marchant)


  科學記者及作傢,曾擔任科學雜誌編輯,現為新科學人雜誌編輯。

  2006年科學研究團隊發錶瞭對Antikythera Mechanism的最新研究成果,當時擔任科學雜誌編輯的作者前往採訪,對這神奇古老儀器的原理及製造深覺不可思議,也想瞭解其消失原因及重新被發現的過程,於是開始採訪搜集相關資料,花瞭兩年時間完成此書。

譯者簡介

蔡易儒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係畢業,英國新堡大學口筆譯研究所。從事多國語言翻譯專案管理工作數年,現旅居英國,為專業翻譯工作者。譯有《神秘學全書》(閤譯)等。翻譯是灌溉我生命的泉源,文字是我唯一的依歸。

李明芝

  畢業於颱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曾就讀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傢庭與兒童生態學係博士班。熱愛閱讀、興趣廣泛,愛好自由與文學創作,決定脫離單一學術生涯,朝多元生活邁進。目前專職翻譯、寫作及享受旅行、生活。譯有《第一次當媽媽就上手》(信誼基金齣版社)、《演化的力量》(博雅書屋齣版社)、《雙麵好萊塢》(博雅書屋齣版社)、《進入你的感官世界》(聯經齣版公司)、《發展心裏學》(學富文化齣版社),以及親子、心理相關之文章和會議摘要,另著有數篇短篇小說和遊記。

圖書目錄

序文
第一章 海底謎屍
第二章 不可思議的發現
第三章 龐培的戰利品
第四章 改寫曆史
第五章 浩大的重建工程
第六章 盒中之月
第七章 機械工房
第八章 新團隊新夥伴
第九章 絕妙點子
第十章 敘拉古城的老叟 
結語
緻謝
圖片齣處說明
齣處暨延伸閱讀

圖書序言


  
  雅典國立考古學博物館一隅,有件狀似突兀的展覽品;看上去與偌大展示廳中所擺放的其他古希臘雕像、瓶飾迥然不同。三塊狀似發黴綠紙闆的盤狀物,正小心翼翼地懸架於玻璃展示櫃中。
  
  原為金屬材質的內部構造擠壓成一團,淺綠色的錫曆經長年氧化已佈滿銹蝕,成瞭深藍綠色的氯化銅,不難看齣這古物已深埋於海底長達兩韆年之久。
  
  若再靠近一點觀看,便能發現箇中奧妙。物品的輪廓在層層沉積物覆蓋之下仍然依稀可見:原來,是一片大輪盤,及一小塊覆蓋著厚殼但刻度精細的圓形刻度盤,上頭還綴滿鎸刻銘文。透過X射綫影像可以得知,旁邊還暗藏著不知名的物品。年代久遠的鈣化錶殼下,精巧的齒輪雖然大小不一,但卻彼此咬閤;三角狀的鋸齒緊緊接閤,彷彿隨時就會喀喀一聲,突然轉動起來。整颱儀器的設計既簡單又現代化,看來與一般鬧鍾的內部構造沒有兩樣。
  
  這,就是安提基瑟拉計算機(Antikythera mechanism)。據目前所知,儀器碎片中至少有三十組齒輪,這些殘骸的錶麵刻滿瞭密密麻麻的銘文。於公元一九○一年,由一艘古代沉船打撈齣土,為現今世上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古物之一;據瞭解,以當時的科技技術而言,不可能齣現這樣復雜精細的儀器。雖然歐洲在文藝復興時期便已發展齣精密的天文鍾,但在近韆年內,還找不到任何能與之匹敵的類似儀器。
  
  博物館內林立陳列著各式雕像,古代的船難殘骸價值連城,它們美麗絕倫、壯觀奪目,每件藝術單品都讓人對希臘雕刻傢的手藝激賞、贊嘆不已。然而,獨獨這件古樸的物品獨樹一幟。縱使其錶麵因沉浸海底兩韆年之久,早已變得晦暗無光、殘破不堪;但這件文物本身所傳達的創意,及展現齣的工藝技術,卻徹底顛覆瞭世人對古希臘人及其能力的既定印象,甚至引發一股延續百年的解謎熱潮。
  
  它究竟是什麼呢?是誰製造瞭這颱儀器呢?為何這等高度精密復雜的技術在崛起之後,卻被世人遺忘如此之久?有一群人,自一九○一年起便全心投入安提基瑟拉計算機的相關研究,矢誌解開背後所隱藏的謎題;凡接觸、見識過此謎團奧妙的人,無不為之醉心著迷。雖然當中許多人無法活著等到真相大白的那天,但他們每個人都曾為此竭盡心力,而這本書,就是他們的故事。
  
  若不是康多士船長跟他那群吃苦耐勞的海綿採集工,安提基瑟拉計算機的碎片至今仍將靜靜躺在深海海底,仍由海水銹蝕。當時,他們一發現海底的沉船殘骸,便不顧一切、冒著生命危險打撈沉船上的古物;然而,部份潛水人員卻在這項前所未見、大膽無畏的冒險行動中不幸壯烈犧牲。
  

圖書試讀

第一章 海底謎屍
 
我本應早已安然返抵傢鄉,然而事情並非如預期般順利。在行經馬利亞角時,船隻經不住海浪、潮流、北風的連番襲擊,被迫轉嚮,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我們隻得改而繞行基瑟拉島。接下來九天,海上波濤洶湧,我們與無情的狂風奮力周鏇抵抗。直到第十天纔找到一座小島得以靠岸,島上的居民為食蓮者,香氣怡人的蓮花果實是他們唯一的食物來源。─荷馬《奧德賽》
 
對古希臘人來說,海洋是世界的中心。雖然我們無法用實體國界將地圖上的某個區域劃分為古「希臘」所在地,但希臘人憑藉著共通的語言與文化,彼此凝聚相係,保有瞭獨特的民族性,影響遍及整個地中海區域。約於公元八世紀,荷馬在世之時,阿提卡、波奧蒂亞、拉哥尼亞、阿凱亞等古城邦的希臘講者踏遍許多遙遠的國度,北至馬其頓、色雷斯,愛琴海諸島、安那托利亞,東至小亞細亞沿岸,南至埃及、利比亞,西至義大利、西西裏島、法國。要在這些廣泛分散的拓居地之間往返,水路是唯一可行的交通方式。幾韆年來,不單單希臘,與其勢均力敵的文明古國如埃及、腓尼基、後期齣現的羅馬等,其船隻都曾在地中海域內來往穿梭。船上的乘客除瞭移民之外,還包括士兵、奴隸、外交官、商賈等人。運載的貨物通常是榖物、酒、橄欖油等日常必需品,作為禮品或貿易之用;除此之外,世界各地的珍稀奢侈品也在貨物之列,譬如利比亞的鴕鳥蛋、埃及的黃金與象牙、阿富汗的青金石。有些貿易商人甚至帶來北歐的琥珀項鍊、塞浦路斯的銅,鑄造成當時極為搶手的銅製武器、盔甲、雕像。
 
在這片水世界的中央,群山聳立的半島便是現今所知的希臘。東邊的愛琴海域內島嶼星羅棋布,西邊海域遼闊淼茫,為瞭往返其間,船長必須像奧德賽(Odysseus)一樣,領著船駛過半島南端馬利亞角與剋裏特島之間詭譎多變、風狂雨暴的航道,因為這也是他們唯一的航道。
 
距荷馬史詩流傳於世已近三韆年,這條航道的險惡程度仍不亞當年。《奧德賽》
 
(Odyssey)風糜百餘代人後,又齣現瞭另一名希臘水手,試圖在返迴愛琴海小島榭米的途中,穿越馬利亞角。於是,他們遭遇瞭跟奧德賽同樣的命運,颶風將船隻吹往另一個方嚮,一場屬於他們的史詩冒險,就此展開。

用戶評價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的標題《齒輪間的宇宙:解開世界上第一颱電腦之謎(2版)》就覺得超有意思!我對老派的機械玩意兒一嚮充滿好奇,總覺得那些用金屬和齒輪組成的複雜結構,背後一定藏著一段令人驚嘆的工程智慧。特別是「世界上第一颱電腦」,這簡直是科幻小說裡纔會齣現的名詞,但如果它真的存在,那它長什麼樣子?又是什麼樣的腦袋瓜能想齣這麼超前的概念?書名裡的「齒輪間的宇宙」讓我聯想到,每一個轉動的齒輪,每一個卡榫的咬閤,都像是一個小小的宇宙,精密地運轉著,共同推動著那個時代最前沿的計算能力。我尤其期待書中會如何描繪那段歷史,那些發明傢們是如何在缺乏現有技術支援的情況下,一步步構建齣這項劃時代的發明。我猜想,那不僅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人類對於邏輯、運算和智能的一次偉大探索。從書名就已經勾勒齣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畫麵,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這「宇宙」究竟有多麼浩瀚,又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細節。

评分

這本《齒輪間的宇宙:解開世界上第一颱電腦之謎(2版)》光聽名字就讓人熱血沸騰!我一直覺得,現代科技的發展,很多根源都埋藏在過去那些看似笨拙卻充滿智慧的發明裡。第一颱電腦,光是想像它的體積和運作方式,就覺得是個巨大的挑戰。書名裡的「齒輪間的宇宙」這個比喻實在太貼切瞭,我想象著無數精密加工的齒輪,互相咬閤、轉動,如同星辰般在一個封閉的機械體係內運行,而這個體係承載的,卻是人類最初對於「計算」這個概念的極緻追求。我很好奇,在那樣一個時代,材料的限製、加工的精度、以及當時科學傢們的思維模式,究竟是如何被突破的?書中會不會描繪齣當時的實驗室場景?那些為瞭剋服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而徹夜不眠的身影?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細膩地呈現齣那種蓽路藍縷、開創先河的艱辛與喜悅,讓讀者能夠深刻體會到,每一個偉大發明的背後,都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血汗與堅持,這也是「解開謎團」最吸引人的地方。

评分

「齒輪間的宇宙:解開世界上第一颱電腦之謎(2版)」這個書名,瞬間就勾起瞭我對早期科技史的興趣。我一直認為,瞭解歷史上的偉大發明,特別是像第一颱電腦這樣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成就,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當前科技的演進脈絡。書名中的「齒輪間的宇宙」這句話,充滿詩意又極具想像力,它暗示著在那些複雜的機械結構之中,蘊含著一個龐大而精密的計算世界。我好奇的是,這個「第一颱電腦」究竟是如何被定義的?它與我們現在所知的電腦有著多大的差異?又是哪些關鍵的技術突破,纔使得它能夠被稱為「電腦」?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其設計原理,甚至可能還會介紹一些當時關鍵的技術人物,以及他們所麵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畢竟,解開「謎團」本身就是一件引人入勝的事情,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個充滿齒輪、槓桿和計算的奇妙世界。

评分

「齒輪間的宇宙:解開世界上第一颱電腦之謎(2版)」這個書名,讓我想像著一段關於早期計算機發展的傳奇故事。我一直覺得,那些充滿機械感的發明,比我們現在的電子產品更有「生命力」,因為你能看到每一個部件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書名裡的「齒輪間的宇宙」這個詞,非常精準地描繪齣瞭早期電腦的物理形態,它暗示著無數精密齒輪的運動,共同構築瞭一個運算的世界。我對那個時代的技術背景很感興趣,在那樣一個缺乏現代計算工具和理論的環境下,是怎樣的洞見和堅持,纔能孕育齣「第一颱電腦」的概念?書中是否會探討當時的社會需求,以及這項發明對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我期待能從中一窺那段充滿挑戰與創新的歷史,瞭解那些工程師們是如何在「齒輪」這個物理框架內,構建齣一個「宇宙」般複雜而強大的計算機。

评分

《齒輪間的宇宙:解開世界上第一颱電腦之謎(2版)》,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探索的吸引力。我一直對那些將複雜概念簡化成物理機械原理的發明充滿敬意,而「第一颱電腦」的誕生,無疑是人類智慧的一大飛躍。書名中的「齒輪間的宇宙」這個比喻,讓我聯想到在那些密密麻麻的齒輪和傳動裝置中,似乎隱藏著一個超越時代的邏輯運算體係,它如同一個微縮的宇宙,精準而有條理地運轉著。我很想知道,在那個沒有電子元件的年代,人們是如何通過純粹的機械原理來實現複雜的計算和數據處理的?書中會不會揭示一些不為人知的設計細節,或是當時科學傢們的獨特思考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深入瞭解這項偉大發明的技術層麵,同時也能感受到那種在極端限製下,人類創造力的無限可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