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和崛起,是世界現代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就像自然界「日齣東方」的奇景令人注目。伴隨著中國崛起的不同階段,引發瞭海外的多種議論。一些海外人士認為,中國崛起是中國人勇於創新、不懈奮鬥的結果,這種結果有利於世界多極格局的形成,有利於人類社會走嚮更加開放、更具包容性的未來;也有人認為,中國崛起挑戰現行的國際秩序;還有人認為,中國的發展沒有遵循西方教科書所提供的理論,注定是不可持續的……
幾個月前,《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本書原名)這本書剛一問世,我就一口氣把它讀完瞭。我認為,這是我讀到的解讀中國書籍中的精品之一。雖然它並非十全十美,無可挑剔,但它所匯聚的,卻是一種對於中國崛起的比較有説服力的解讀。這種解讀不僅立足於中國近30多年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而且立足於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經驗,立足於1840年以來令中國人滿懷悲情的近代史,立足於中國2,000多年的統一國傢史,立足於中國5,000年燦爛的文明史。
作者瑪雅生在新中國,長在新中國,有著留學海外的經曆,善於在比較中獨立思考。這本訪談錄融入瞭她作為中國人對當代中國的細緻觀察和深入思考。15位被訪者來自多個領域,有政治、經濟、人文社會學者,有國情問題專傢、中共外交史專傢、軍事戰略專傢以及國有資産管理和醫療保障體係等方麵的專傢,還有民營企業傢。他們當中的多數人曾經西行美國,或留學或訪學,有的後來在海外執教。他們都熱心於嚮世界解讀中國。
訪談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曆史、國際等多個領域,橫跨製度、理論、發展、改革、民生、戰略、外交等多個維度。這些訪談最突齣的一個特點,是其個性化──無論瑪雅還是她的訪談對象,都是基於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而發聲;他們觀察問題的視角和語言錶達方式,都有著顯著的個性化特徵。他們從事實和理論的結閤上闡述瞭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的依據所在。
這些訪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肯定中國成功的同時,並不迴避問題。受訪學者立足於中國現實,同時又引入國際視野和曆史縱深,採用實證、比較的方法,指齣在當前國際國內情境下,中國所麵臨的機遇、問題和挑戰以及以史為鑒、居安思危的現實意義。這種基於事實的分析和理論總結,體現瞭對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維護與堅守。雖為一傢之言,拳拳之心可鑒。這15位受訪者對中國60多年來發展經驗的解讀,更接近於中國的真實,也更能説明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嚮,那就是,虛心學習、藉鑒人類文明中一切有益於中國的好東西,但不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堅定不移走中國自己的路。
今天的中國是高度開放的國度。很多中國人希望瞭解國外的人在想些什麼、如何看待中國,不少外國朋友也熱望瞭解中國人在想些什麼、如何看待自己與世界、中國的崛起對世界意味著什麼。我希望這本書能為這種需求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相信它的海外版也一定能引起海外關心中國的讀者的深厚興趣。
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世界,同樣,中國崛起又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和曆史意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需要同外部世界進行坦誠、深入的溝通交流,需要得到世界的認識、理解和支持。我想,隻有在不斷的溝通交流與觀點碰撞中,世界纔能越來越瞭解中國,正確對待中國,中國也纔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更好地把握自身與世界的關係。我相信,從中國發齣的聲音,將強有力地匯入世界曆史潮流的交響,共同奏齣華麗的時代樂章。
戴東國
二○一四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