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國是訪談錄

當代中國國是訪談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國情
  • 訪談錄
  • 當代中國
  • 政治
  • 社會
  • 經濟
  • 文化
  • 改革開放
  • 時事政治
  • 政策研究
  • 中國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作者透過訪問十多位當代學者專傢,對「中國道路」問題進行瞭分析解讀。藉著總結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本書分析中國在今天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地位以及麵對的機遇和挑戰,從而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嚮和中國將為世界所作的貢獻,並從事實和理論層麵闡述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的依據所在。訪談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曆史、國際等多個領域,橫跨製度、理論、發展、改革、民生、戰略、外交等多個維度,是全麵理解當代中國發展經驗和方嚮的重要讀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瑪雅


  生於南京,長於北京,籍貫湖南。當過兵,當過國傢公務員。1990年赴澳大利亞學習英文,1992年轉赴美國留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2002年加盟鳳凰傳媒集團,任《鳳凰週刊》副主編、執行主編,現為鳳凰衛視齣版中心主筆。著有《戰略高度──中國思想界訪談錄》、《當代中國思想界國是訪談錄》(海外版)、《親曆美利堅——傢庭寫真、社會繪本、政治影像》、《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主編《聚焦當代中國價值觀》、《人民共和國六十年與中國模式》、《美國的邏輯——意識形態與內政外交》、《美國的邏輯,中國可否復製?》(海外版),在美國齣版英文論著《中國民主轉型中的國傢與社會》(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s Democratic Transition, Routledge, New York)。

圖書目錄

01  發展篇
中國之路:人民共和國的現代化之路──專訪鬍鞍鋼
中國發展模式及其理論體係構建──專訪林毅夫
挺起中國工業的脊樑──專訪高梁
中國的強國夢隻能靠我們自己來實現──專訪嚮文波
中國醫療改革世紀大突破──專訪李玲
 
02  戰略篇
經天緯地大文章:新中國60年外交的戰略考量──專訪章百傢
21世紀中國戰略大視野──專訪喬良
世紀島爭中的中國海洋戰略──專訪羅援
「後美國時代」的世界格局與中國戰略──專訪王湘穗
 
03  製度篇
中國崛起的規模效應和世界意義──專訪張維為
中國模式與中國未來30年──專訪潘維
中國大陸興起背後的製度優勢──專訪硃雲漢
 
04  思想篇
中國的治國理念與政道思維傳統──專訪王紹光
世界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的中國學派──專訪潘維
百年復興:關於中國共産黨「天命」的對話──專訪曹錦清
中國夢:從民族救亡到民族復興──專訪金一南
 
後記
我們為什麼唱響中國

圖書序言



  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和崛起,是世界現代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就像自然界「日齣東方」的奇景令人注目。伴隨著中國崛起的不同階段,引發瞭海外的多種議論。一些海外人士認為,中國崛起是中國人勇於創新、不懈奮鬥的結果,這種結果有利於世界多極格局的形成,有利於人類社會走嚮更加開放、更具包容性的未來;也有人認為,中國崛起挑戰現行的國際秩序;還有人認為,中國的發展沒有遵循西方教科書所提供的理論,注定是不可持續的……

  幾個月前,《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本書原名)這本書剛一問世,我就一口氣把它讀完瞭。我認為,這是我讀到的解讀中國書籍中的精品之一。雖然它並非十全十美,無可挑剔,但它所匯聚的,卻是一種對於中國崛起的比較有説服力的解讀。這種解讀不僅立足於中國近30多年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而且立足於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經驗,立足於1840年以來令中國人滿懷悲情的近代史,立足於中國2,000多年的統一國傢史,立足於中國5,000年燦爛的文明史。

  作者瑪雅生在新中國,長在新中國,有著留學海外的經曆,善於在比較中獨立思考。這本訪談錄融入瞭她作為中國人對當代中國的細緻觀察和深入思考。15位被訪者來自多個領域,有政治、經濟、人文社會學者,有國情問題專傢、中共外交史專傢、軍事戰略專傢以及國有資産管理和醫療保障體係等方麵的專傢,還有民營企業傢。他們當中的多數人曾經西行美國,或留學或訪學,有的後來在海外執教。他們都熱心於嚮世界解讀中國。

  訪談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曆史、國際等多個領域,橫跨製度、理論、發展、改革、民生、戰略、外交等多個維度。這些訪談最突齣的一個特點,是其個性化──無論瑪雅還是她的訪談對象,都是基於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而發聲;他們觀察問題的視角和語言錶達方式,都有著顯著的個性化特徵。他們從事實和理論的結閤上闡述瞭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的依據所在。

  這些訪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肯定中國成功的同時,並不迴避問題。受訪學者立足於中國現實,同時又引入國際視野和曆史縱深,採用實證、比較的方法,指齣在當前國際國內情境下,中國所麵臨的機遇、問題和挑戰以及以史為鑒、居安思危的現實意義。這種基於事實的分析和理論總結,體現瞭對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維護與堅守。雖為一傢之言,拳拳之心可鑒。這15位受訪者對中國60多年來發展經驗的解讀,更接近於中國的真實,也更能説明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嚮,那就是,虛心學習、藉鑒人類文明中一切有益於中國的好東西,但不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堅定不移走中國自己的路。

  今天的中國是高度開放的國度。很多中國人希望瞭解國外的人在想些什麼、如何看待中國,不少外國朋友也熱望瞭解中國人在想些什麼、如何看待自己與世界、中國的崛起對世界意味著什麼。我希望這本書能為這種需求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相信它的海外版也一定能引起海外關心中國的讀者的深厚興趣。

  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世界,同樣,中國崛起又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和曆史意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需要同外部世界進行坦誠、深入的溝通交流,需要得到世界的認識、理解和支持。我想,隻有在不斷的溝通交流與觀點碰撞中,世界纔能越來越瞭解中國,正確對待中國,中國也纔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更好地把握自身與世界的關係。我相信,從中國發齣的聲音,將強有力地匯入世界曆史潮流的交響,共同奏齣華麗的時代樂章。
 
戴東國
二○一四年八月

圖書試讀

Chapter 1  發展篇
 
中國之路:人民共和國的現代化之路
   
曆史綿綿不斷,民族生生不息。
   
在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曆史中,中國共産黨創造性地完成瞭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實現瞭中國曆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始瞭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曆史徵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産黨找到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賦予瞭民族復興新的強大生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齣燦爛的前景。
   
在這個繼往開來的曆程中,有一條既不同於前人,也不同於他人,既是史上,也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中國之路。這條中國之路,是中國共産黨的集體創新,也是中國人民的集體創新,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書寫自己的現代化之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這條社會主義的中國之路,我們稱之為「人間正道」。
 
專訪鬍鞍鋼
 
訪談嘉賓:鬍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政治經濟史論(1949 — 1976)》《2030中國:邁嚮共同富裕》《中國道路與中國夢想》等。
 
時間:2012年10月
地點:北京
 
毛澤東、鄧小平是中國之路的開創者和倡導者
 
瑪雅:在新中國成立60年之際,你寫瞭《中國之路(1949-2009)》一文。提齣中國之路這個命題,是要迴答什麼問題?
 
鬍鞍鋼:我們提齣中國之路這個命題是要迴答三個問題:第一,有沒有中國之路這樣一條道路?第二,中國之路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形成的?它的曆史動因和發展軌跡是什麼?第三,未來的中國之路走嚮哪裏?又如何繼續走齣一條嶄新之路?這三個問題,縱觀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曆史,中國之路的開創者和領導者們一直都在試圖迴答這些問題。
 
中國之路這個命題是由毛澤東首先提齣的。他在1956年的《論十大關係》中,以蘇聯經驗為鑒戒,總結新中國七年來的發展經驗,提齣瞭適閤當時國情的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綫基本思想。這是毛澤東力圖突破蘇聯模式,走齣中國自己道路的初步探索。這說明毛澤東是有自主性、自覺性的。毛澤東指齣:「照抄彆國的經驗是要吃虧的,照抄是一定會上當的。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