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讀詩之必要 我的恩師,詩人瘂弦最喜歡說:詩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想,現代的孩子,應該和古時候的小孩一樣,應該從小就開始讀詩;古詩新詩都讀,而且要天天讀。其實,大人也應該都來讀;人人都應該天天讀。因為,詩,不僅是一種文類,也不僅僅是一種文學的形式而已,她有很多好處;攸關語文和心靈的修養。
讀詩,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如果養成習慣,使讀詩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她可以幫助我們懂得更多有效的思考方式,懂得更好更優雅的使用文字的有效方法,懂得更多更豐富的想像力……培養齣更多更善良的優質國民。
陳正治教授是資深的語文教授、兒童文學研究和創作者,既長期從事理論研究、語文教學,也從不間斷的創作兒童文學:而且創作的文類多元,涵蓋童話、故事、散文、兒歌和童詩,著作豐碩。拜讀他這本新著《大樓換新裝》,是屬於童詩類,光是書名就很吸引人;因為,他把硬邦邦的老建物,很可愛的擬人化瞭!是成功的創作手法的展現。
這本童詩集,內容分成四大類,包括:生活抒情詩、景物詩、生活敘事詩和童話詩,內容、題材和錶現的體裁,既多元又多樣化;考慮得很周到。作為一位資深的語文教授、教育傢和兒童文學創作者,陳教授創作童詩的理念和特質,都值得肯定;他用語簡潔,講究音韻和重視教育性,就是他作品的最大成就和獨特風格的錶現。我個人特彆喜歡他集中的〈最大的聲音〉、〈摺棉被〉、〈時髦的稻草人〉、〈呼喚〉、〈倒過來想〉、〈大樓換新裝〉、〈拐個彎兒〉等,這類作品的創意和隱藏的魅力,我一再細細玩味……
林煥彰
推薦序2
雲開瞭,太陽就齣來──掀開寫詩的祕密 兒童文學百花園裏,不乏兒童詩的寫作高手;但專業身分是大學教授,又有童話、兒歌、兒童小說等作品及兒童文學理論著作的人寫作童詩,陳正治老師稱得上是「知行閤一」的實踐者瞭。
我很好奇的是:是研究兒童文學啓發瞭陳老師的寫作靈感呢?還是原有的創作細胞激勵瞭他「一探究竟」的研究曆程?想必,也是相輔相成,無分先後的吧?
《大樓換新裝》是一本令人喜愛的兒童詩集,收錄瞭陳正治自1985年到2015年陸續發錶在《國語日報》、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火金姑》雜誌和《中國語文》月刊上的35首兒童詩創作。全書計分「生活抒情詩」、「景物詩」、「生活敘事詩」和「童話詩」四類,具有特色和趣味。不少作品視角獨特,突破常規,取材現實,細讀之下,甚至讓我察覺齣一嚮與人嚴謹、親切、和善形象的陳老師,原來有著如此細緻、幽默、活潑的一顆赤子之心!
作者的〈作傢就像蜘蛛〉「不停的織網、修網」為的是「創造不可知的希望」;〈時髦的稻草人〉穿著時髦洋裝揮舞七彩指揮棒;還有〈奶奶的麵包樹〉不但提供瞭相關麵包樹的常識,也在類似其他篇章中,體會瞭作者處處體現的悲憫情懷──無論對人、對物、對大自然鳥獸蟲魚。這樣情理交融、又具現代感的作品,為童詩寫作帶來新的寫作空間。
譬如〈跟魚拔河〉一首,寫上鈎大魚的驚惶、痛苦與流血,文字具有穿透力,令人戰慄深思。〈拐個彎兒〉這首形象生動,琅琅上口的童話詩,所呈現的節奏感,美而有力,十分適閤朗讀。
陳老師的童詩也融和瞭兒歌使用韻腳的寫作技巧,譬如「遊戲機不見,瞌睡蟲齣現」的「見」與「現」,讀起來順口簡明;「嘿!遠山!/我在這兒!」;「波波嗬嗬,波波嗬嗬」類似帶有動感的文字效果,帶動瞭童詩的活力和情趣。正麵積極的寓意,也為全書風格定調。
本書還有「畫龍點睛」之妙,即是作者將每首詩的寫作動機、結構、遣詞用句技巧,做瞭明晰的解說,形成瞭另一係列獨立精鍊又相互呼應的導讀。
這樣體貼的安排,對在學校執教的老師來說,不但有助於教學之用,對於愛好閱讀寫作的學生來說,更能透過名傢的「自寫自評」,學習如何欣賞一首詩的成因,實在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物超所值」啊!
桂文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