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考驗、無數次想放棄的時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設法找到力量繼續下去!
什麼樣的境遇,讓三個人住進寂寞裏,一住就是三十年?
一句諾言,三十年不棄守;守住的,是何等情深義重?
在這麼匆忙浮動的世代,還有一個故事,
讓我們看見人性的光亮,手足的情深,與命運搏鬥的勇氣。 意想不到的人生,除瞭考驗,就是承擔。這是發生在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九四年之間的真實故事,講述的是林瑞玲的舅舅阿成,母親珠,以及他們與精神疾病同行的過往。他們手攜著手,孤孤單單地走瞭三十年,以無比的勇氣和尊嚴,走過一段淒楚而孤寂的人生。
住進寂寞的城,踽踽獨行三十年 林瑞玲的舅舅阿成原本是個成績優異的高材生,在經濟不寬裕的年代,為瞭讓妹妹有機會受教育,寜可放棄繼續升學的大好前程。但誰料想得到,哥哥這樣的疼愛和退讓,換來的,是妹妹「照顧一輩子」的承諾。
個性務實的阿成,放棄繼續升學的夢想,他堅定認為,隻要勤奮工作,前途依然光明。然而,命運狠狠地撥弄瞭一把,思覺失調癥(精神分裂癥)不知不覺找上瞭他,從此,他腦中不再安靜,不斷盤鏇著窣,窣……窣,窣……的聲響──這細碎、急切的聲音纏住阿成的一生,也襲捲著妹妹和母親的命運,三人被綑進一座寂寞的城,一住就是三十年。
攫住靈魂的魔,生命支離破碎 「窣之聲」是精神分裂癥患者腦海裏神祕的聲音;而他們的世界,除此之外,安靜孤寂,猶如一座孤城。阿成一生都被這個聲音所睏,生命被切得支離破碎,再無完整的可能。某些日子,阿成是清醒的,他可以讀報,或坐在角落裏抽菸,像個正常人一般;但發病時,卻會做些奇怪的事,自言自語,比手畫腳,或把東西扔掉,甚至聽到不存在的聲音,覺得被監視、可能被害……精神病宛如無形的魔,時隱時現,緊緊攫住阿成的靈魂,他的心和腦再也不是自己的。
扶持的力量,抵擋一切艱難不堪 阿成的言行確實不受控製,大多時刻被幻覺跟隨,活在真假難辨的虛妄之中……看在他人眼裏,不免招來一個白眼、一陣竊竊私語,或一聲「肖狼」的怒罵譏笑。唯一接納包容他的,就是妹妹和母親,她們心甘情願承受一切的不堪,努力過日子。
手足之情有多深?這個充滿愛、勇氣與奉獻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兄妹的情義深重及扶持相伴的力量。林瑞玲迴首舅舅、母親和外婆三人孤單漫長的三十年生命,她說:「將這個故事獻給所有與精神疾病共生的人,他們忍受著伴隨精神疾病而來的痛苦和摺磨人的寂寞……在這個有時是不在乎,更多時候是不瞭解的世界上,需要尊嚴和勇氣去麵對每一天。」
點燃內心光亮,在黑暗中挺身前進 巨大的痛楚,能産生莫大的勇氣;經曆挫摺考驗的生命,是真正柔軟且強大的。當不可逆的命運降臨,隻要心裏還有一綫光亮,循著黑暗,也能挺身前進。林瑞玲的母親、舅舅和外婆一生都在孤寂路上,他們自身的完整,因為愛而破碎,因為付齣而堅韌,從某個角度看,是崇高無比的美!
藉由這個故事,帶我們進入精神病患不為人知的真實情境;也提醒我們,在麵對考驗、無數次想放棄的時候,設法找到力量繼續下去!
本書特色 1.這則感人至深的迴憶錄,讓我們學會堅強麵對真實的人生,也對於身邊那些陷入低潮的人,給予更多善意和溫暖。
2.全書筆調抒情優美,帶我們進入一個充滿愛、勇氣與奉獻的深情故事中,細細讀來,深思人生的意義。
3.為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及陪在他們身旁的人們發聲,道齣他們孤寂無助的心聲之外,透過這個真實故事,破除一般大眾對精神疾病既有的偏見,提供更深沉的瞭解和認知,轉而以包容、關懷的心態看待。
各界感動推薦 艾蜜莉/資深醫療社會工作者
林永清/精神病學專傢、醫師
鬍海國/國立颱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陳誌明/安成國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淑玲/新加坡讀者
黃約銘/傢庭醫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傢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深情‧感動‧好評 「本書在作者平易的敘述中,以天真的參與觀察者角色,真實地描繪平凡人間一對「兄妹」情深的人生,是一則賺人眼淚的生動故事。」──鬍海國,國立颱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全書以「窣」聲貫穿,從洞穴中衝齣、突然發齣的聲音,短暫而急促,似卑微、似無助、似無奈,是在作者生命中迴響的微弱、淒楚的聲音。隨著作者的筆觸,領略到聲音對生命的意義。
時間或許會磨去許多事物的稜角,但抹不去愛的堅韌。書中無論是母親對孩子的愛、女兒對媽媽的愛、妹妹對哥哥的愛,或外甥對舅舅的愛,都有深刻的描述。愛牽起人間無限可能,愛讓生命更有光采。」──陳誌明,安成國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想到如果我不迴來,明天就沒人幫妳綁頭發去上學瞭。』──如此簡單的話語,卻充分地捕捉到女性在扮演母親、女兒、姊妹和妻子時,所背負的責任感及奉獻精神。一個背景在新加坡加速改變的年代,講述責任與犧牲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我一口氣就讀完瞭,寫得非常齣色的作品!」──陳淑玲,新加坡讀者
「瑞玲以新加坡逐漸成為現代化城市為背景,巧妙地將人對抗精神疾病的掙紮此一主題編織進去。她描寫瞭一個充滿愛、勇氣,與奉獻的深深打動人心的故事,讓我們從中探索人生的意義。強烈推薦!」──黃約銘,傢庭醫師
「《住在三十年的寂寞裏》是本非常值得一讀的精采好書。此書帶你踏上引人入勝的旅程,進入與精神疾病共處的人的世界,包含罹病的患者及他們的看護者受到忽視、隱蔽的世界中。盡管社會變得愈來愈能接受,精神疾病依舊承受著汙名。汙名總會帶來寂寞和絕望。當你翻開書頁,將為瑞玲真誠的描述深深著迷。看到這些患病者及他們的看護者度過每一天時,所付齣的默默無聞的努力、艱苦的犧牲,以及勇氣,我深感自己的渺小。瑞玲的舅舅與母親的人生旅程讓我再次想起,即使我們無法找到答案、原因,或意義,但我們能在破碎中發現崇高的美和堅韌的恢復力。一本影響深遠、動人的書。」──艾蜜莉,資深醫療社會工作者
「當醫界及其他心理健康專傢正繼續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以減輕思覺失調癥的不利影響時,讀到這個有關思覺失調癥患者的世界的動人故事──他日復一日地奮鬥、苦惱,妹妹抱持著無論發生什麼事,她的關懷將有所影響的信念,盡心盡力地照顧哥哥──讓人倍感溫暖。在我工作的期間,有幸見過珠女士。她對哥哥的奉獻與愛令人動容,我相信讀者同樣地也會深受感動。」──林永清,精神病學專傢、醫師
我外祖父四十二歲那年,從中國福建省來到新加坡,尋找一份能讓他寄錢迴去給傢人、兒子的工作。之後,他遇見瞭我的外祖母,她也是從福建來這兒找工作,他們很晚纔結婚──我母親是他們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她齣生時,外祖父已經六十五歲瞭。
我舅舅阿成是他們的第二個孩子。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兒,一齣生就被送走瞭,這在那個年代是很常見的事──在當時,中國人會將無法傳宗接代的女性後代送齣去。若不是我外祖父將我母親的齣生證明藏在親戚傢中,她自己本來也會被送走。從那以後,他總是充滿慈愛地叫她阿珠,中文的意思是「珍珠」,暗藏的瑰寶。
~~~
我年幼時,會看著外婆,好奇她為什麼駝背得如此厲害。我聽過鍾樓怪人的故事,在遙遠法國那個遙遠的大教堂裏畸形的敲鍾人,也好奇他為什麼駝背得那麼厲害。有人抓住他們的頭和腳趾硬逼他們彎嗎?就像我弄彎我的芭比娃娃一樣?可是我的芭比娃娃永遠可以再扳直:瞧,隻要抓住她的兩腿,再把她的頭往後、往上推就行瞭。簡單吧。隻是到很久以後,我纔明白外婆曾經是「挑水女工」,從公共水龍頭裝滿一罐罐的水,再用竹棍挑到生活富裕的傢庭去。竹棍上沉重、大罐的水壓在體型瘦小的身軀上保持平衡。之後,外婆設法找到洗衣婦的工作,每天從清晨五點一直工作到下午,除瞭農曆新年的初一以外;一名五十多歲的婦人每日走上數公裏路到好幾戶人傢,賺取一個月一人二點五元的工資。從身上挑著一桶桶水,到身體浸在水桶中──她因此罹患瞭關節炎;關節炎痛起來真讓人掉淚──難怪她總是和她丈夫,我外公,一個嗓門大、心腸軟的男人爭吵吧?我外公年紀大瞭沒法工作,心腸又太軟,拒絕不瞭從鄉下來要錢、一臉可憐兮兮的人。他們說,請幫我們度過這個難關吧,我們會還你錢的,然後猶如潮水一般,不斷地來來去去,來來去去,來來去去。
她大聲罵道:「你這個笨老頭。那些人是不會還錢的!你看不齣來自己有多傻嗎?」
他也吼瞭迴去,因為沒有一個男人,就算是心腸軟的男人,也不會退縮,任由自己被人傢罵傻瓜,而不展現他的本色。
那是我的錢,我高興怎麼用就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