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以憐憫看待過去
我的父親是誰並不要緊,要緊的是我記得他是什麼樣的人。
──安.瑟剋頓,《詩人故事》〈一趟小旅程〉
(Anne Sexton, “A Small Journal,” The Poet’s Story)
真希望我的人生有「重來」的按鈕。
要是當初就明白現在纔懂的事就好瞭!要是當初閉嘴就好瞭!我為什麼做瞭那件事?為什麼說瞭那句話?為什麼想要那樣東西?不過,我也明白,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是因為我走過的人生旅程。這趟旅程不隻包括「真想再來一遍」的美好部分,也包括醜惡的部分。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我當然希望能大幅改變我的故事,特彆是我有些掙紮和失敗,傷瞭傢人朋友的心。
但是,神也活在他們的故事裏,所以,當我鬆開手、任由恩典環繞我,我惟一的選擇就是從中學習,重新開始。迴顧之後,就邁步嚮前。我的那些錯誤、勝利、挑戰、悲傷,都是我的故事,如果把我的人生忘掉,我就無法嚮前邁步,無法成為我本該成為的女人。我必須迴顧,也邀請你來迴顧。有時候,我們得迴顧人生旅程,纔能繼續嚮前邁進,聽起來好像很奇怪,卻是事實。
五歲和四十歲和四十九歲
這座營捨已經不再開放給客人住,幾間小木屋都給瞭美國登山社(American Alpine Clumbers Club)使用。屋況維護得不是很好,粗獷的美感不再,反而陳舊荒蕪──這也是我的心不時會有的感覺。我走到營區盡頭去找兒時住過的小屋。小屋就在那兒,當年在小屋裏歡度的時光真真確確。我停下腳步,如果就是這裏、就是這間小屋,那麼後麵應該有一條溪流吧。我既期待又怕失望,走到屋後。河水滔滔。這個季節下水不安全,不過,河就在那裏──奔放、清澈、乾淨,激流沖過石頭。
母親過世瞭;母親還活著。
母親走瞭;母親還在。
我四十九歲,我三歲,我七歲,我二十二歲。
有時,我心裏會響起一道迴聲,訴說真相:我會永遠活著,我與我的現在、未來、過去連在一起。你也是。這一生的每一刻、每一歲,都跟著我們,在我們裏麵。
變老有一點很棒,就是活過的年年歲歲都在,不曾失去。
──麥德琳.蘭歌(Madeleine L’Engle)
放學迴傢以後,我通常閑坐在電視前麵看《萬事通爸爸》(Father Knows Best)、《淘金記》(The Rifleman)等等。我現在還記得四十年前的廣告歌怎麼唱。我記得學校很少齣功課啊。天啊,時代真是不同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