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以怜悯看待过去
我的父亲是谁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记得他是什么样的人。
──安.瑟克顿,《诗人故事》〈一趟小旅程〉
(Anne Sexton, “A Small Journal,” The Poet’s Story)
真希望我的人生有「重来」的按钮。
要是当初就明白现在才懂的事就好了!要是当初闭嘴就好了!我为什么做了那件事?为什么说了那句话?为什么想要那样东西?不过,我也明白,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是因为我走过的人生旅程。这趟旅程不只包括「真想再来一遍」的美好部分,也包括丑恶的部分。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我当然希望能大幅改变我的故事,特别是我有些挣扎和失败,伤了家人朋友的心。
但是,神也活在他们的故事里,所以,当我松开手、任由恩典环绕我,我惟一的选择就是从中学习,重新开始。回顾之后,就迈步向前。我的那些错误、胜利、挑战、悲伤,都是我的故事,如果把我的人生忘掉,我就无法向前迈步,无法成为我本该成为的女人。我必须回顾,也邀请你来回顾。有时候,我们得回顾人生旅程,才能继续向前迈进,听起来好像很奇怪,却是事实。
五岁和四十岁和四十九岁
这座营舍已经不再开放给客人住,几间小木屋都给了美国登山社(American Alpine Clumbers Club)使用。屋况维护得不是很好,粗犷的美感不再,反而陈旧荒芜──这也是我的心不时会有的感觉。我走到营区尽头去找儿时住过的小屋。小屋就在那儿,当年在小屋里欢度的时光真真确确。我停下脚步,如果就是这里、就是这间小屋,那么后面应该有一条溪流吧。我既期待又怕失望,走到屋后。河水滔滔。这个季节下水不安全,不过,河就在那里──奔放、清澈、干净,激流沖过石头。
母亲过世了;母亲还活着。
母亲走了;母亲还在。
我四十九岁,我三岁,我七岁,我二十二岁。
有时,我心里会响起一道回声,诉说真相:我会永远活着,我与我的现在、未来、过去连在一起。你也是。这一生的每一刻、每一岁,都跟着我们,在我们里面。
变老有一点很棒,就是活过的年年岁岁都在,不曾失去。
──麦德琳.兰歌(Madeleine L’Engle)
放学回家以后,我通常闲坐在电视前面看《万事通爸爸》(Father Knows Best)、《淘金记》(The Rifleman)等等。我现在还记得四十年前的广告歌怎么唱。我记得学校很少出功课啊。天啊,时代真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