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第三版)

工程伦理(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工程伦理
  • 伦理学
  • 工程教育
  • 职业道德
  • 案例分析
  • 道德决策
  • 责任
  • 工程实践
  • 科技伦理
  • 专业伦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由主编陈洸艟老师召集了在工程学及伦理学领域中的专业人士、教授一同编写。全书涵盖层面广泛,包含了伦理学、工程专业、智慧财产权、环保、职安、情绪管理、心理、法律等等,希望有助于培养恆定健康的全人工程师。

  全书共计17章,第1章到第3章概述伦理学与工程伦理学;第4章到第7章以土木建筑实务为例,从具体案例来阐述工程伦理以及工程师的议题管理、危机管理;第8章到第11章则延伸探讨环境伦理、资讯与网路伦理、职业安全与卫生伦理、智慧财产权等与工程相关的伦理议题;第12章到第14章则从生活层面来探讨工程师的爱情伦理、服务学习及压力与情绪管理,减低意外风险;第15章探讨工程伦理的相关法律;第16章阐述风险意外及工程师的安全与责任;第17章引导读者认识工程师在职场中应有的自我要求,以及品德规范。

  本书的编排方式是为了让老师及学生可利用个案的检讨,进行分析、讨论,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依照案例议题可以进行现况描述、讨论所牵涉到的法规条款,以及寻求解决的方案。

  第三版除了依最新的法令修订相关内容之外,也将书中的个案及实例全数更新,将八仙乐园粉尘爆炸事件等近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列入书中加以探讨。此外,第三版新增第17章【工程师职场的自我要求与品德规范】,阐述工程师该有的责任及态度,旨在引导学生读者进入职场后能顺利接轨。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符合时势,能让读者掌握最新的资讯,实为本科工程学系的学生、教师们的首选教材。
《现代工程技术与社会责任:伦理维度透视》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工程技术发展背景下,工程师所面临的复杂伦理困境、社会责任以及职业道德构建的内在逻辑。全书围绕“技术、社会、个体”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展开,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刻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工程伦理分析框架。我们摒弃了将伦理视为技术外在约束的传统观念,转而强调伦理是工程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和创新源泉。 第一部分:工程伦理的理论基石与历史演进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工程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范畴,探讨了工程师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的独特角色。我们追溯了工程伦理思想的起源,从早期的行会规范到现代基于权利和义务的道德哲学基础。重点分析了功利主义、道义论(义务论)和美德伦理学在工程决策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1.1 技术的本质与伦理的界限: 剖析技术中立性假说的谬误,强调技术本身蕴含的价值预设。探讨技术风险的认知、评估与管理,并引入了“预防原则”在不确定性情境下的应用。 1.2 工程师的职业身份与契约精神: 详细阐述工程师作为专业人士对公众安全和福祉负有的信托责任。分析了专业性、自主权与问责制之间的动态平衡,构建了现代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宪章。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伦理多元性: 考察跨国工程项目中的文化差异、法律冲突以及不同社会对风险和公平的接受度差异,提出全球工程伦理治理的必要性与路径。 第二部分:核心伦理困境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聚焦于工程实践中最具挑战性的具体伦理场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模型构建,指导读者形成批判性思维。 2.1 安全、风险与可接受性标准: 深入研究工程失败的根本原因,区分偶然事故与系统性失误。讨论如何量化和沟通工程风险,以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确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所涉及的道德权衡。案例涵盖基础设施倒塌、医疗设备故障等重大事件的伦理溯源。 2.2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工程: 探讨工程活动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分析“代际公平”原则在资源开发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绿色设计理念如何从伦理层面驱动技术创新,并审视工业污染的责任归属问题。 2.3 知识产权、信息共享与创新激励: 在知识经济时代,解析专利制度、商业保密与学术公开之间的伦理张力。讨论数据所有权、算法偏见(Bias)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的体现,以及工程师在处理敏感信息时的保密义务。 2.4 利益冲突与职业诚信: 识别工程决策中常见的利益冲突类型(如经济诱惑、上级压力),并建立一套系统的利益冲突披露与管理机制。强调研究诚信和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在科学与工程中的基石地位。 第三部分:工程决策的伦理方法论与实践工具 本部分致力于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决策工具箱,帮助工程师在面对模糊不清的伦理难题时,能够系统地推导出最优的道德行动方案。 3.1 伦理决策模型的应用: 介绍并比较“权利分析法”、“最佳利益分析法”和“道德共同体会议法”等多种决策工具。强调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包容性和可辩护性。 3.2 系统性思维在伦理评估中的作用: 引导读者超越单一技术环节的伦理考量,将技术视为一个复杂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析技术扩散路径对社会结构、就业市场和权力分配产生的间接伦理后果。 3.3 组织文化与伦理领导力: 探讨企业文化如何塑造或扭曲个体的道德行为。论述高层管理者在构建“吹哨人保护机制”(Whistleblower Protection)和倡导道德勇气方面的关键作用。强调伦理规范应内化为组织流程,而非仅仅停留在文件层面。 3.4 技术评估与社会对话: 阐述前瞻性技术评估(Prospective Technology Assessment, PTA)的伦理维度,提倡在技术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引入公众参与和利益相关者协商。确保新技术的发展路径符合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观。 结论:面向未来的工程师:审慎的创造者 本书最终回归到对未来工程师角色的期许上:他们不仅是问题的解决者,更是社会价值的塑造者。通过对工程伦理的深刻反思与持续学习,工程师能够将技术能力与高尚的道德追求相结合,确保人类的进步是审慎的、包容的、并且最终有利于全人类福祉的。本书旨在成为工程师、技术管理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的必备参考读物。

著者信息

主编者简介

陈洸艟 博士


  ˙明新科技大学 自然科学教学中心 与 休闲事业管理系 副教授

执行编辑者简介

陈宗沛 监察院调查官


  ˙台科大 前营管硕士
  ˙司法官训练所 法制班
  ˙台大土木系 营管博士班

张祖华 主任

  ˙明新科技大学 工学院 电子系
  ˙明新科技大学 研发处 校友联络中心主任

张东文 博士候选人

  ˙明新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教学中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 博士班进修

编着者简介

张东文 博士候选人


  ˙明新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教学中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 博士班进修

陈鸿辉 博士

  ˙明新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环境资源管理系 副教授

陈丰山 博士候选人

  ˙新竹生医科技公司 董事长

谢金源 博士

  ˙明新科技大学 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明新科技大学 前进修部主任

张祖华 主任

  ˙明新科技大学 工学院-电子系
  ˙研发处校友联络中心主任

林贤春 主任

  ˙台北市立师范学院 军训室主任
  ˙现任台北市东山高中 学务主任

吴烘森 博士

  ˙英国雪菲尔大学 士木学博士
  ˙明新科技大学 土环系 兼任助理教授
  ˙明教科技大学 校友总会会长

张荣正 博士

  ˙明新科技大学 工学院-资讯工程系主任

陶明政 硕士

  ˙明新科技大学 资讯管理系 硕士

陈泰岳 博士候选人

  ˙明新科技大学 电子系兼任讲师
  ˙中国文化大学 地学研究所博士班
  ˙现任花莲县海星中学教师

赖安国 律师

  ˙巨群国际专利商标法律事务所 负责人

周世珍 博士

  ˙明新科技大学 社会科学教学中心

陈洸艟 博士

  ˙明新科技大学 自然科学教中心 与 休闲事业管理系 副教授

叶祥洵 硕士

  ˙台湾师范大学 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研究所 硕士
  ˙明新科技大学 学务处 服务学习中心

邱筱琪 博士

  ˙台湾师范大学 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研究所 博士
  ˙明新科技大学 学务处 服务学习中心 主任

汪慧瑜 主任

  ˙万能科技大学 学务处 学生辅导中心 主任
  ˙政治大学 教育学研究所 博士

黎淑慧 主任

  ˙明新科技大学 多元族群文化中心 主任

孙永芳 主任

  ˙明新科技大学 自然科学教学中心 前主任、副教授

古素铮 硕士

  ˙明新科技大学 自然科学教学中心 兼任讲师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导论
1.1 前言
1.2 为何要研究工程伦理
1.3 工程伦理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

Chapter 02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2.1 伦理学概述
2.2 伦理学的意涵
2.3 伦理学的分类
2.4 伦理学的相关问题
2.5 伦理学说概述
2.6 道德与价值
2.7 道德与法律

Chapter 03 工程伦理学
3.1 工程师是一种专业
3.1 「工程伦理」是一种专业伦理
3.3 工程伦理的意义

Chapter 04 工程伦理(土木建筑实务篇)
4.1 土木工程师伦理守则
4.2 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伦理
4.3 工程案例剖析

Chapter 05 工程伦理个案
5.1 个案简介
5.2 个案发表的指导方针
5.3 建议的讨论要点
5.4 相关当事人的角色
5.5 天线举吊的力学分析
5.6 本例的伦理课题讨论要点
5.7 团队设计的分析
5.8 个案的伦理课题—讨论与说明

Chapter 06 工程师议题管理
6.1 议题管理
6.2 危机处理

Chapter 07 危机管理
7.1 危机管理如何应用于工程层面
7.2 危机的意义
7.3 危机的特性
7.4 危机的成因
7.5 危机的类型
7.6 危机管理的意义
7.7 危机管理的阶段
7.8 危机管理的任务
7.9 真实案例
7.10 结论

Chapter 08 环境伦理
8.1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8.2 造成环境破坏的问题与衍生影响
8.3 环境保护伦理与策略
8.4 永续发展

Chapter 09 资讯与网路伦理
9.1 绪论
9.2 资讯伦理
9.3 资讯伦理守则
9.4 资讯安全
9.5 资讯安全产品
9.6 资讯素养
9.7 结论

Chapter 10 职业安全与卫生伦理
10.1 职业安全卫生之起源
10.2 工业安全基本概念
10.3 工业卫生的工作
10.4 如何激发参与安全卫生工作
10.5 工业安全与卫生电气安全
10.6 实例探讨
10.7 菸害与职场安全卫生关系
10.8 职业安全卫生标示设置准则

Chapter 11 工程伦理(智慧财产权篇)
11.1 智慧财产权概述
11.2 专利权
11.3 着作权
11.4 营业秘密
11.5 工程伦理与智慧财产权事例分析

Chapter 12 工程师的爱情伦理
12.1 家人关系
12.2 职场人际关系

Chapter 13 服务学习
13.1 服务学习意义
13.2 服务学习的功能
13.3 服务课程的重要性
13.4 服务学习的类型
13.5 有效服务学习方案实施原则
13.6 服务学习方案设计
13.7 服务学习方案的评量

Chapter 14 压力与情绪管理
14.1 恼人的情绪
14.2 情绪的迷思
14.3 情绪管理
14.4 压力的威胁
14.5 压力的性质与来源
14.6 压力的影响
14.7 压力调适的方法

Chapter 15 工程伦理之相关法律探讨
15.1 前言
15.2 工程伦理之义
15.3 工程牵扯之法律议题
15.4 结论

Chapter 16 风险意外及工程师的安全与责任
16.1 风险的定义
16.2 风险的存在、产生
16.3 意外的定义
16.4 灾害
16.5 与职业灾害相关之劳工保险条例
16.6 失能给付及给付标准
16.7 死亡给付及给付标准
16.8 工程师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6.9 工程师的责任
16.10 心肺复甦术(CPR)之认知与应用

Chapter 17 工程师的职场自我要求
17.1 工程师的品德自我要求(品德规范)
17.2 工程师的服务规范
17.3 工程师的自我期许
17.4 工程师的压力与纾解、沟通方法及领导能力
17.5 工程师面试应注意之相关事宜
17.6 职场礼仪
17.7 一个优质公司对员工的服务规范
17.8 职场生涯成功的法宝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這本《工程倫理(第三版)》充滿了好奇,特別是書中對於「工程師的聲譽與公信力」的探討。工程師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其專業能力和道德操守直接影響著公眾對工程行業的信任。一旦出現工程事故或倫理失範,不僅會損害個人聲譽,更會動搖整個行業的公信力。本書能否深入剖析哪些行為會損害工程師的聲譽,以及工程師應該如何主動維護自己的專業形象和公信力?我希望能從書中學到一些關於如何建立良好職業聲譽的原則,以及在面對質疑和批評時,如何以負責任的態度進行回應。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關乎整個工程行業的未來發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指引,讓我們在追求技術卓越的同時,也能贏得社會的尊重和信任。

评分

這本《工程倫理(第三版)》的出現,對於身處快速變革時代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劑及時雨。我特別想深入了解書中關於「工程師在應對環境危機中的倫理角色」的部分。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工程師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設計的建築、交通系統、能源設施,都對環境產生著深遠影響。本書能否闡述工程師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應對環境危機方面的倫理責任?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工程實踐中融入環保理念、採取綠色工程技術的具體方法和案例。這不僅是為了響應全球環保號召,更是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存福祉。我希望這本書能啟發我,在未來的工程工作中,能夠更加關注環境保護,並將其視為工程師的職責所在。

评分

天啊,我手上這本《工程倫理(第三版)》實在是太厚實了,沉甸甸的,光是拿在手裡就有一種踏實感。翻開第一頁,還沒開始細讀,就被滿滿的文字量給震撼到了。據說這本書的作者可是業界翹楚,研究領域涵蓋了工程倫理的方方面面,從最基礎的道德準則到最新的科技倫理挑戰,無所不包。我特別關注的是其中對於「工程師的社會責任」的探討,現代社會的建設離不開工程師的辛勤付出,然而,伴隨而來的潛在風險和倫理困境也日益嚴峻。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指引,讓我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不忘初心,將公眾安全和環境保護置於首位?我對此充滿了期待。特別是書中提到的幾個案例,像是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對當地社區的影響,以及在新興科技應用(例如人工智能、基因編輯)中可能引發的倫理爭議,都讓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更像是一場引人深思的對話,引導讀者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工程倫理的複雜性。我想,對於正在工程領域學習或工作的每一位專業人士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不言而喻。它不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責任的啟迪。我期待著能從中學到更多,並將這些寶貴的洞見應用到未來的實踐中。

评分

這本《工程倫理(第三版)》的外觀設計就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厚實的書頁和精緻的排版,都讓人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我最期待的是書中關於「新興科技與倫理挑戰」的章節。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科技的飛速發展,許多過去我們無法想像的倫理問題正在不斷湧現。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在發生不可避免的事故時,應該如何判定責任?人工智能在招聘、信貸等領域的應用,會不會加劇社會的不公?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又將如何影響人類的未來?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個前瞻性的視角,讓我們提前意識到這些潛在的倫理風險,並思考如何建立相應的規範和監管機制?我希望能從書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預防和應對這些新型倫理困境的啟示。這不僅關乎工程師個人的道德修養,更關乎整個社會的福祉。我想,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引導我們思考,如何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保持人性的光輝和道德的底線。

评分

我對這本《工程倫理(第三版)》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尤其是它在「全球化工程與跨文化倫理」方面的論述。如今的工程項目越來越趨於國際化,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程師需要緊密合作。然而,各地的法律法規、道德觀念、價值體系可能存在巨大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建立一個共同的倫理框架,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又能尊重當地文化和價值觀,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跨文化溝通和協作的原則,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倫理敏感點,並避免因此產生的衝突?我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跨文化環境下成功解決工程倫理方面的爭議。這對於在國際工程領域發展的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極為寶貴的經驗。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拓展視野,提升在複雜的國際工程項目中處理倫理問題的能力。

评分

收到這本《工程倫理(第三版)》的過程中,我一直對其中關於「工程失敗的倫理反思」的內容充滿期待。歷史上,無數的工程失敗案例都伴隨著嚴重的倫理問題,例如設計缺陷、監管不力、信息不透明等等。這些失敗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奪走了無數寶貴的生命。本書能否通過對這些經典案例的深入分析,幫助我們吸取教訓,從根本上杜絕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我希望書中能引導讀者思考,在工程項目的每一個環節,從設計、施工到運營,都應該建立哪些倫理預警機制?這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反思,更是對未來工程實踐的嚴肅警示。我相信,通過對工程失敗的深刻反思,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工程倫理的重要性,並將其融入到工程師的血液之中。

评分

這本《工程倫理(第三版)》的內容深度和廣度,讓我感到非常驚喜。我特別關注其中關於「工程師的持續專業發展與倫理責任」的討論。工程技術日新月異,工程師如果不能持續學習和更新知識,很容易就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甚至因為缺乏相關知識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本書能否強調工程師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並將其與倫理責任聯繫起來?例如,當一項新的技術出現,工程師是否有責任去了解其潛在的倫理影響,並在應用時謹慎行事?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指導工程師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確保自己在技術能力和倫理認知上都能不斷進步。這本書不僅僅是傳授一套固定的倫理準則,更重要的是培養工程師終身學習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我想,這才是對工程師最長遠的幫助。

评分

收到這本《工程倫理(第三版)》的那一刻,我腦海裡立刻浮現了大學時期上工程倫理課的情景。那時候,老師總是強調「安全第一,品質至上」,但對於「倫理」的具體內涵,有時卻覺得有些模糊。這本書的出現,恰好填補了我一直以來的知識空白。我對書中探討的「工程師的專業判斷與價值取捨」部分尤其感興趣。畢竟,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面臨技術可行性、經濟效益和倫理考量之間的權衡。有時候,為了節省成本而犧牲一些安全標準,或者為了趕工期而忽略潛在的環境影響,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本書能否提供一些有效的分析框架和決策模型,幫助我們在複雜的局面下做出更明智、更負責任的選擇?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這些倫理困境的根源,並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當面臨來自客戶或管理層的壓力,要求在不符合倫理原則的情況下推進項目時,工程師該如何堅持自己的立場?這部分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將是我評價這本書的關鍵。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平衡個人職業操守與現實工作壓力,並在工程實踐中踐行更高的倫理標準。

评分

我對這本《工程倫理(第三版)》的內容感到非常好奇,特別是書中是否深入探討了「工程師的個人道德與職場倫理的衝突」。在現實工作中,工程師可能會面臨一些與個人道德信念相悖的要求,例如在專案中為了節省成本而不得不使用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材料,或者在評估過程中為了迎合上級而犧牲客觀性。這些情況都可能讓工程師陷入兩難境地。本書能否提供一些處理這些衝突的策略和原則?我希望書中能夠強調工程師在面對這些情況時,如何堅守原則,如何尋求替代方案,以及如何在必要時尋求外部支持。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工程倫理的教科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有良知、有擔當的工程師的指南。我期待能夠從中學到如何在複雜的職場環境中,保持個人的道德操守,並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评分

從書名《工程倫理(第三版)》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力求與時俱進的著作。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工程項目中的利益相關者分析與溝通」的論述。一個大型工程項目,往往牽涉到眾多利益相關者,包括項目發起人、投資者、建築工人、最終使用者,甚至包括周邊的居民和環境。如何平衡這些不同群體的利益,如何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並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他們的訴求,這對工程師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本書能否提供一些系統性的方法和工具,幫助工程師識別和分析利益相關者,並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我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如何處理利益衝突、化解矛盾的實操性建議。這對於確保工程項目的成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