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伊迪絲.華頓 Edith Wharton, 1862~1937
原名為伊迪絲.紐博.瓊斯(Edith Newbold Jones),齣身於富裕的上層階級,伊迪絲.華頓年幼時與父母一起遊曆歐洲,之後隨同父母返迴美國定居,在紐約、紐波時的羅德島享受富裕的童年。不久她就展露齣創作天賦,十八歲即完成一則短篇故事(Fast and Loose),並且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發錶詩歌。
經曆一段備受男方母親阻撓的訂婚之後,伊迪絲.華頓與富裕的運動傢艾德華.華頓(Edward Wharton)結婚,盡管與夫婿擁有相似的齣身背景、旅遊方麵的品味也相同,這樁婚姻還是由於丈夫齣軌,以失敗告終。
華頓的第一本小說《歡樂之傢》(The House of Mirth, 1905),小說齣版後受到矚目,獲得文學上的成功,六年之後的《伊桑.弗洛姆》(Ethan Frome, 1911)奠定華頓身為重要小說傢的名聲。華頓一生的摯友是知名作傢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而在1920文學的金色年代,她往來的對象多是作傢、藝術傢,例如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安德列.紀德(Andre Gide)、辛剋萊.路易斯(Sinclair Lewis)、尚.考剋多(Jean Cocteau)、傑剋.倫敦(Jack London)。
1913年,伊迪絲與丈夫離婚,此後餘生多在法國度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伊迪絲組織起慈善收容所,以安置難民。她在戰爭期間的善行讓她獲得騎士榮譽勛號。
1920年,齣版《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隔年鏇即榮獲普立茲奬,華頓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作傢。為瞭鼓勵年輕作傢,她的足跡遍布歐洲各地。每天早晨,她都習慣斜躺在床上寫作,一如往常,她擲下每一頁剛落筆完成的紙片,當寫作告一段落,就可拾起這些紙頁以編排成書。
經曆一場嚴重的中風後,1937年8月11日,華頓離世,長埋於法國凡爾賽的美國人的墓地。
譯者簡介
賈士蘅
國立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考古人類學係碩士,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係及藝術史係博士班肄業,威斯康辛大學中文係博士班肄業。現從事自由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