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练习题

空间练习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每一次搬家,感受空间的情绪;
从旅行和老房子,寻找空间原始的美感;
从共同相处的人,理解需要的空间;
从一起生活的猫,分享空间的温暖……

  龎铫改造一间20年屋龄的老房子,作为生活空间的居住基地。
  改造后的老屋等于是自己生活美学的大集合。
  她说自己不是室内设计师,是画家,
  所以她将空间想像一张画布,在这张立体画布上,展开对视觉的各种想像……
  她痛快改造空间,再一一把空间原来的光线呈现出来。
  她说,灯是空间的眼睛。感觉灯亮了,空间张开眼睛,有了生命。
  她让猫孩子们有个专属的吧台,因为牠们也是空间的一分子。
  第一次的黑,太黑容易反光;第二次的黑,太灰压不住红色的马赛克;
  第三次的黑,才找到了理想的平衡点……她承认让设计师抓狂了。
  室内设计并不是不断添加东西才叫「有设计」「有做」,
  因为家要「布置」,而不是「装潢」或「装修」。
  练习看与想,练习分享,练习选择,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练习,也是人与空间的练习。

推荐

  苹果日报‧商业周刊alive‧时尚家居HOUSE STYLE  媒体专访

  设计师潘昭桦‧建筑师林渊源‧设计师毛家骏‧《庞铫敲敲门》节目导演林豫锦  特别专文推荐


  她的「空间美感」是藏在血液中的。__设计师潘昭桦

  龎铫这本书像午后三点刚烤好的吐司,微焦的慢拍雷鬼味道加上一咪咪的橘子酱,搭配咖啡刚刚好。__建筑师林渊源

  和龎铫对谈,我们都对「生活中的许多过程和仪式应该持续存在」有所共鸣。__设计师毛家骏

  龎铫是个慢熟但恆温的人,一旦开启她的信任,就像掉进爱丽丝的梦游仙境……__《庞铫敲敲门》节目导演林豫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龎铫


  人,是个体,如同一个「点」,而人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交织错落形成了不同的「线」,居家空间就像能呈现这种关系的「面」。
  当我们加入了个人的喜好、故事、生活形态等,如同注入了更多的肌理质感,再经过时间的酝酿,空间像个有机体,逐渐形成了一个有人味和温度的家。
  这,就是我对空间的想像。 -龎铫

  艺术家。

  生于北京,童年生活于香港,现定居台北。

  其绘画作品以复合媒材、黑白灰和金属色为主,讲究画面的空间结构和平衡,呈现绘画里最纯粹的本质精神。

  常展出于台湾、上海、北京和香港等地。

  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和台湾国父纪念馆等典藏。

  现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生活中,曾意外和 TLC频道合作主持「龎铫敲敲门」节目,走访台湾各地具有特色而又有趣的空间,和採访建筑师与设计师们。其节目入围两次金钟奖最佳综合类节目,个人也于2010年荣获第45届金钟奖最佳综合类主持人奖。

  获奖:
  1999年 第13 届南瀛美展「南瀛奖」(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0年 第45届金钟奖最佳综合类主持人奖
  2013年 第9届光华龙腾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奖

图书目录

018【作者序】空间,有传递情感的魔力

壹:看与想的练习
029 游戏般的迁徙生活__美感与空间经验的累积
035 视觉的流动__在旅行中学习观看
041 我的立体画布__空间
053 独爱老房子__刻划时间与温度
061 大破大立__那是一件痛快的事
069 减法哲学__用简单的样貌呈现质感

贰:唿吸与光线的练习
079 留白与唿吸__开放式的格局规划
087 色彩的运用__大面积协调,小面积对比
097 巧用马赛克__手感的特质
105 绿意盎然__一方唿吸的小天地
111 让窗台说故事__另一种风景

参:空间分享的练习
119 为家人布置__空间中的人味
127 大钟与时间__设计师的梦在我的墙上
131 家有毛孩__出生前就结下的缘分

肆:物件选择的练习
141 空间中的眼睛__点亮灯具
151 一面墙的想像__从这儿开始
159 混搭的乐趣__乱中有序
167 老件与铁件__美丽的点和线
179 家有艺术品__情感的交流

伍:我们这样想
189【话美感‧玩空间】龎铫X潘昭桦X庄培园
215【看看聊聊‧老物件】龎铫X毛家骏

图书序言

1.美感与空间经验的累积__游戏般的迁徙生活

有些丢掉了,有些带走。

到另一个空间,

这些物件又重新组合起来,

呈现新的样貌,

和新的城市、新的空间

发生不同的连结与情感。

搬家和迁徙,从小便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出生在北京,六岁时随父母迁居香港,十三岁再搬到台湾定居….不断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让孩童的我因此对空间的感受不会太木讷。另一方面,也让我对空间怀有一种「大破大立」的感情,不只是不害怕迁移,而是更喜欢拆除和重建一个空间的过程。

每个人对空间的感觉都不一样。有些人对空间很依赖、眷恋,舍不得搬家,而我时常搬家,舍不得的心情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探索和好玩的新鲜感。为了搬家而打包,这个行为本身也有种趣味。收拾东西的过程,就像检验这段时间的生活记忆。有些丢掉了,有些带走,到另一个空间,这些物件又重新组合起来,呈现新的样貌,和新的城市、新的空间发生不同的连结与情感。对我来说,这些都是自然的,值得期待的经验。

度过大半童年时光的香港,在印象中,是个热闹繁华的城市。香港的住宅空间都很小,但公共空间在英国的规划下,形成了一种中西融合、新旧交错的市容,既有商业大楼,也有街角的阿婆报摊,落差很大,但走两步就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这种多元、丰富的城市感觉,某种程度也为我塑造了思想的活泼性。

不能说香港生活直接影响我的美感养成,但,有个经验倒是值得一提。十三岁时到台湾,进了中学读书,最大的感觉是:台湾是个风尘仆仆而封闭的地方,跟香港的多元反差很大。在香港念书时,穿耳洞、戴手环,校服是英式的,女生穿小碎花衬衫配呢制格子连身小裙,男生穿深蓝色西装和呢外套,但台湾学生不只不准戴耳环,还得剪很丑的西瓜头,制服的颜色、尺寸更是丑到不行,要不是合身到别扭,就是非常松垮。真不懂为什么非得把学生弄得很丑,难道这样学生才会乖乖念书吗?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空间,人把自己打扮好,才会有自信,并从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美感。

不管是北京、香港或台湾,家里的空间都不大。北京的家最小,就一个房间,一张大床。还记得爸爸的学生来时,会把画摊在床上和地上,年幼的我就在床上爬来爬去,看到的都是作品。回想起来,艺术之于我,并不是父母给了怎样的教育或潜移默化,而是一种更自然的、因为生活其中而被环境「薰」成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