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之眼

台东之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东
  • 旅行
  • 摄影
  • 风光
  • 人文
  • 台湾
  • 自然
  • 慢生活
  • 风景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捕捉观光旅游指南以外的
素颜台东

  对于在台北都会区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作者杨维晟来说,一切从简的台东生活并未有任何不适应,反而如鱼得水,宛如鰕虎鱼苗找到正确的溯河方向,尽管逆流而上却甘之如饴。

  生活看似平静却仍有高低起伏,是其创作的最佳灵感来源,近四年的台东生活,渐渐堆叠出一种厚度与态度。

  生活在台东,观察或创作的重点不再只是侷限于自然生态,其足迹开始扩及台东各部落与农村,原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像一块块拼图被拼凑起来之后,台东的样貌愈来愈清晰完整,就像是某月圆之夜,金色月光照耀在镜子般的海面。

  台东真正的灵魂展现在原住民文化、农渔业、自然生态,以及开发程度尚属轻微的天然地形地貌,本书的观点将让读者了解到观光浪潮之外的真实台东。

  观光旅游不过是台东的「附加价值」,因此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台东的观光旅游指南,而是透过作者的心与摄影镜头所呈现出来的台东。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星河漂流记》的图书简介,内容详细,力求自然流畅: --- 《星河漂流记》图书简介 作者: 陈墨 出版社: 远航文化 装帧: 精装,附赠星空观测指南 页数: 680页 浩瀚宇宙中的孤寂回响 《星河漂流记》并非一部宏大的太空史诗,而是一曲献给孤独灵魂的挽歌。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描摹了人类在面对无垠宇宙时,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恐惧、渴望与挣扎。故事的主人公,艾尔文·霍尔姆斯,是一位天赋异禀却被放逐的星际导航员,他被选中执行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驾驶一艘老旧的、名为“漫游者号”的单人探测船,穿越被称为“虚空之墙”的引力不稳定区域,抵达已知星系边缘的一颗信号源。 然而,任务开始的第三个月,一次突如其来的微型黑洞脉冲彻底摧毁了“漫游者号”的主通讯系统和跃迁引擎。艾尔文,这位曾经在无数星图上游刃有余的舵手,瞬间变成了一粒漂浮在银河系旋臂边缘的尘埃。他不再是探索者,而是一个被遗忘的遗骸,漂流在人类文明的尽头。 生存的艺术与时间的哲学 本书的核心张力,在于对“绝对孤立”状态下人类心智的深刻剖析。艾尔文的旅程不再受制于既定的航线图,而是沦为一场关于“时间”与“资源”的残酷计算。 物质的匮乏: 船上仅存的冷冻营养剂、循环水系统和氧气再生装置,都成了艾尔文必须日夜紧盯的生命线。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艾尔文如何将每一粒多余的螺丝钉、每一滴回收的水,都视为无价之宝。他与机械的对话,从最初的命令式,逐渐演变成了类似于信仰仪式的交流。他与“漫游者号”的AI核心“忒修斯”之间的互动,也从程序化的报告,进化成了对存在意义的哲学辩论。 精神的坍塌与重建: 更令人震撼的是,艾尔文在漫长的漂流中,必须面对一个没有反馈、没有观众的世界。他开始通过重建虚拟环境来维持理智。他不是在躲避现实,而是在用过去的回忆——那些温暖的故乡景象、逝去爱人的音容笑貌——搭建一座精神避难所。然而,当这些记忆的碎片开始与冰冷的现实数据混淆时,界限变得模糊,读者开始质疑:艾尔文所经历的,究竟是真实的时间流逝,还是他自己构建的幻象? 陈墨的叙事手法极为高明,他将物理学的严谨性与心理学的晦涩感完美结合。书中穿插了大量艾尔文对量子力学、时间膨胀效应的喃喃自语,这些专业术语不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他试图用来锚定自己存在感的工具。每一次成功修复一个电路,每一次巧妙地利用微弱的引力弹弓效应改变航向,都充满了令人屏息的紧张感。 偶遇与错失的文明 在漂流的第五个地球年,艾尔文意外捕获到一个微弱、极度扭曲的信号。这信号来自一片被星图标记为“禁区”的星云——那里充满了高能辐射,被认为是宇宙垃圾的聚集地。 这个信号引导他发现了一艘非人类文明的残骸。这艘外星飞船比“漫游者号”古老得多,它似乎在数百万年前就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艾尔文冒着生命危险登船探索。他没有发现任何活着的生物,但船上的记录日志,以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几何图形和声波频率记录着他们的历史。 这次相遇,极大地冲击了艾尔文的世界观。他意识到,人类的孤独并非独一无二,在时间的洪流中,无数文明都曾在相似的终点留下过印记。但他最终未能破译这失落文明的核心信息,只能带着一堆无法理解的残骸数据继续前行。这种“差之毫厘”的接触,比彻底的空白更令人心碎。 对“终点”的重新定义 随着故事的推进,艾尔文终于到达了最初设定的信号源——一个巨大的、正在缓慢消亡的类星体。然而,预期的复杂信息或生命迹象并未出现,只有一个由奇特晶体构成的巨大结构,它似乎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吸收周围的时空能量。 艾尔文意识到,他所追寻的“目标”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时间陷阱,一个宇宙尺度的自然现象,而非某个文明的灯塔。这种徒劳无功的抵达,是对人类探索精神的最终考验。 在接近零的资源和近乎无限的等待中,艾尔文做出了一个极端的选择。他不再试图返回,而是将自己和“漫游者号”的剩余能源,用于向宇宙深处发送一个信号——一个用他毕生所学、用他所有残留的希望和绝望编译而成的信息包。这个信息包极其冗长,其中包含着他对家园的记忆、他对孤独的理解,以及对那失落文明的敬意。 结语 《星河漂流记》的结尾是开放且令人回味的。它没有提供一个英雄凯旋的结局,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死亡宣告。它将艾尔文置于一个永恒的、等待被发现的状态。 这本书探讨的不是如何征服宇宙,而是如何在宇宙的尺度下,找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广阔,不在于星辰的数量,而在于心智的深度。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在迷途中寻找意义的探索者的作品,它将带你进入宇宙中最深沉的黑暗,让你感受到最微弱却最坚韧的人性之光。 推荐阅读人群: 喜爱硬科幻、哲学思辨文学的读者,以及对生存心理学、时间概念有浓厚兴趣的探险爱好者。阅读此书,你将体验一次精神上的超光速旅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维晟


  自然生态作家、观察家,着有『河口野学堂』、『昆虫记中记』、『赏虫365天』、『当单眼爱上复眼』等13本自然生态书籍。为了记录东部自然生态,2012年从台北都会区移居台东潜心创作,2014年以『河口野学堂』一书获得金鼎奖肯定,同年入籍台东并兼营木一边民宿,期望透过生活,将影像与文字的触角深入台东,为这片土地留下动人篇章。『台东之眼』(远见天下文化出版)是2016年最新力作。

  部落格:lionyang64.pixnet.net/blog(台东。自用。)
 

图书目录

作者序 4
前言  不作白日梦也非冒险王 6
 
Chapter 1  野地之眼 12
月出太平洋 16
恶浪之上 20
羽翼的重量 24
迷雾之森 26
国庆日下午的棒球赛 30
水圳与她所承载之生命 34
野溪旁的深肚交流 38
生命必须承受的远行 40
无声佔领东海岸 46
烟燻色翅膀 48
分与酿   52
紫色春泥 54
披着猫皮的猎人 56
舌尖上的自然生态 60
没有樱花钩吻鲑 66
曾是太平洋的蓝 68
鲨鱼丧礼 72
彷彿捞尽整座海洋的未来 78
160元与2元 82
美丽湾前的僵持战 88
悠闲一散 92
那山那泉那蝶 96
 
Chapter 2   庄稼之勤 102
美好收割天 106
不只很慢 112
蝗虫爆炸事件 116
地景密码 122
 
Chapter 3   部落之声 130
百浪来了 134
年祭前的一场聊天 138
花环的季节 140
大王的困惑 146
都是小米惹的祸 152
笑颜 160
不再漂流 166
风与灵魂之声 170
音乐不寂寞 172
 
Chapter 4   无言之景 178

从怀念驶向纪念 182
另一面风景,如何 186
未完成就别完成 190
黑武士降临 196
一片名为傲慢的镜子 200
灰色棋局 202
 
Chapter 5  常民之语 204
咀嚼真滋味 208
食,在台东 212
学习啜饮一口文化 214
浪上哲思 216
以工艺刻划生活 220
不只是座教堂 224
山谷里的年夜饭 230
踢到宝   234
生活诗集 236
元宵节前夕的震撼教育 238
甦醒的老虎 242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为什么不留在台东?」我很想用这句话,回应朋友们的疑问。

  这几年耳边常有朋友以好奇或羡慕的口气问我:「移民台东要有很大的勇气吧?」我倒不这么认为,第一,我不是个很有勇气的人,若是有,十年前早已移居台东;第二,把台东说得很遥远似的,心远,哪里都远;第三,我只是把多数人想做的事,如移居生活或退休,提前去实现罢了。

  我曾在2013年出版的『河口野学堂』书中提到:「对一个在台北都会区生活三十多年的人来说,一切从简的台东生活并未有任何不适应,反而如鱼得水,如鰕虎鱼苗找到正确的溯河方向,尽管逆流而上却甘之如饴,等着我的目的地是甘美之泉?还是荒芜沙漠?我不得而知。」

  彼时我正在抉择是否要铁了心,抛弃原先租屋的台东 Long Stay生活,转而置产落地生根。幸运地,我找到一栋适合的住屋,支持我成为台东人的决定,生活与心境都定下来后,更坚定逆流而上等着我的,是处甘美之泉。

  台东面临广阔的太平洋,我也期待写作面相如大海般宽广,但灵感可不是偶尔袭来的勐烈巨浪,那太不切实际了,灵感反而像是平静无波的海面,看似平静却仍有高低起伏,生活,才是最佳的灵感来源,近四年的台东生活,就渐渐堆叠出一种厚度与态度。

  身为作家,我相当关心书市中任何关于台东的书籍,但我察觉到这些书籍皆着重于观光旅游面相(政府出版品除外),殊不知,观光旅游只是台东的「附加价值」,台东真正的灵魂展现在原住民文化、农渔业、自然生态,以及开发程度尚属轻微的天然地形地貌。

  观光旅游这面大旗,往往一不小心就变为摧毁万物的大鎚,看看东海岸一票等着过关的开发案就知道,而南回公路拓宽工程也已开始破坏台东引以为傲的海岸线。这一切,都是为了观光。

  基于私心,以及一个自然生态作家的职责,我想为真实的台东留下更多元的纪录,为此,我的观点不该侷限于自然生态,足迹开始扩及台东各部落与农村,这些原只是我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当它们像一块块拼图被拼凑起来后,样貌愈来愈清晰完整,着手撰写『台东之眼』一书也变得明朗,就像某月圆之夜,金色月光照耀在镜子般海面,那种感动岂能我一人独享,我唯有戮力透过此书,才能让更多读者了解到观光浪潮之外的真实台东。

  所以,我更要留在台东啰!
 
杨维晟

 

图书试读

迷雾之森
 
「每天都在看这座山,怎么样一生也要爬上一次啊!」已迈入中年尾声的同行友人,来自台东利嘉部落的卑南族大哥,语重心长说出这番话。的确,位于台东市北方不远处的都兰山,硬是在山势不高的海岸山脉中拔尖而起,无论从海岸或纵谷,甚或从台东市一直到太麻里,都看得到都兰山金字塔般的山容。
 
高耸的地标往往成为神圣象征,世居台东的阿美族与卑南族就视都兰山为圣山,登临都兰山就对台东人有很大的意义,我这个新台东人不爬都兰山说不过去,我也找不出理由拒绝卑南族友人们的登山邀约。出发前我们一行人谈笑风生,并揶揄一位用赖床当理由放我们鸽子的友人,直到数个小时后我拖着疲惫双腿下山,才发现最睿智的人原来是赖床的朋友。
 
累,我只能用这个字来形容这天陡上又陡下的折腾之路,更别说在气候相对干燥的台东,都兰山步道竟以潮湿面容迎接我们,步道湿滑又多树根阻碍,地面上还有不断引颈期盼的吸血蚂蝗大军,多亏了牠们,让我一路精神紧绷,驱赶早起之后久久不散的浓浓睡意,每个人一路上皆不忘当个低头族,不时查看裤管或鞋内是否有不速之客「得来速(吸)」,若已被蚂蝗吸上,还得想办法拔掉牠。一定是恼人的蚂蝗,我开始抱怨这趟旅程,抱怨路太陡太滑,抱怨一路上都是树林遮挡而没有风景可赏,抱怨没几只动物现身让我回去好夸耀一番。
 
途中经过一块写着「普悠玛」的大石头,这是处祭台,几个卑南族部落每年还会有族人与拉罕(祭司)到此祭拜祖灵,当下我感受不到灵气,因疲累想在此掉头下山走人,可大伙没有折返打算,膝盖有些肿胀的我只好继续硬着头皮撑下去。
 
三个半小时后终于抵达长满树林而没有展望的山头,明明从山下望去高耸挺拔的都兰山,怎么身处其中反而心头有点闷,或许是期望太高,期望登都兰山而小天下,实际上,低海拔山林若能躲过人类伐木与开垦,以阔叶林为主的林相理当茂密繁盛,各类植物无不欣欣向荣,哪会有空隙让你我目光轻易穿透。
 
想想释怀不少,下山脚步转为轻盈,我开始转而欣赏稜线旁一棵棵姿态万千的树木,树干无一处不覆盖满苔藓、地衣与蕨类,偶尔飘来一阵云雾,眼前树林转为若隐若现,彷彿置身一个失去色彩,低饱和度的泼墨山水画。这场笼罩山顶的云雾似乎急着向我解释,都兰山终年潮湿的由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台东之眼》是一本极具画面感的书。每一次翻开,都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世界。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细腻得如同高清的摄影作品,让人身临其境。我可以想象出太平洋湛蓝的海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可以感受到海岸边高耸的椰树,在海风中摇曳生姿;我可以嗅到山林中潮湿的泥土气息,以及野花绽放的芬芳。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故事性。或许是某个转角遇见的一位当地居民,他的眼神里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又或是某个小镇弥漫的市井气息,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韵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被过度商业化浪潮所忽略的、依然保有原始淳朴的台东。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也让我对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评分

《台东之眼》无疑是一次令人惊喜的阅读体验。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作深沉的哲理,却以一种极其真诚、质朴的语言,打动了我的内心。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深深吸引,他们或许平凡,或许普通,但在作者的笔下,却都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故事。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持,他们的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他们与自然的深刻连接,那种尊重与敬畏,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力量,往往蕴藏在平凡之中;真正的智慧,往往来自于最原始的土地。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充满生命力的台东,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自我的对话。

评分

《台东之眼》,光是这个名字就足够吊人胃口。我一直对台东这个地方充满好奇,它不像西海岸那般喧嚣,却有一种独特而深沉的魅力。我总觉得,台东的眼睛里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藏着太平洋温柔的低语,藏着山林深处的古老传说,藏着原住民千百年来与土地对话的智慧。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怀揣着一种期待,希望它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那个我想象中的、甚至是远超我预期的台东。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里的阳光、海风、泥土的气息,去聆听那里的声音,去理解那里的灵魂。这本书或许会带我走进一间隐匿在山间的小屋,品尝一杯手工烘焙的咖啡,听主人娓娓道来他与这片土地的情感羁绊;又或许会引领我走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去探寻一处鲜为人知的瀑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或者,它会让我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夜市,品味最地道的台湾小吃,感受人间烟火的温暖。无论内容如何,我坚信,它一定会让我对“台东”这两个字,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阅读《台东之眼》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受到强烈的冲击,然而,当掩卷之后,我才惊觉,它已悄悄地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关于对生活的热爱,关于对土地的眷恋,关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我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过于匆忙,是否忽略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台东,在书中,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世无争,却又内心丰盈的状态。我渴望能够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台东之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细微美好,去感受生命的力量。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渴望,也给我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评分

读罢《台东之眼》,心中涌起一股久久不能平息的感动。它并非那种惊天动地的故事,也不是宏大叙事的史诗,而是像一位老友,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默默地为你递上一杯温热的茶,让你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细节的捕捉,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微小之处,在作者的笔下却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或许是海边漂浮着的一片落叶,或许是屋檐下筑巢的一只燕子,又或许是街角一位阿嬷脸上深刻的皱纹,这些都构成了台东最真实、最动人的画卷。它没有刻意去渲染,也没有过度的抒情,只是以一种极其朴实、真挚的笔触,勾勒出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我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咸湿气息,感受到阳光透过指缝洒下的温暖。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点滴美好,也让我对“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