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4 穿越时空的来信

14-14 穿越时空的来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aul Beorn, Silène Edgar
图书标签:
  • 穿越
  • 时空
  • 书信
  • 爱情
  • 奇幻
  • 冒险
  • 历史
  • 悬疑
  • 治愈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即使相隔百年,因着坚定的友谊,时空将不再是距离。
  ★荣获法国儿童文学不朽奖、Prix Gulli 青少年小说大奖
  ★简直就是法国版《穿条纹衣的男孩》+《解忧杂货店》
  ★折口附赠精美明信片一张。

 
  阿德里安和哈德里安都是十三岁的男孩,都住在法国北部,他们烦恼的事也都一样:学校、家庭、女朋友……唯一不同的是:阿德里安生活在二○一四年,而哈德里安则生活在一九一四年的。

  借由神祕的邮筒,两人开始互相通信,分享生活中的小祕密,展开了一段跨越百年时空的友谊。

  书信中充满了令人莞薾的「代沟」。对生活在百年前的哈德里安来说,电子邮件、篮球鞋、电话号码、健保局、药局都是令人无法理解的词汇,但并不影响他和阿德里安的友情。他们互相鼓励、扶持,彼此信任。

  当阿德里安得知哈德里安生活在一九一四年,很快的惊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在好友的世界爆发,他必须赶紧警告信箱另一头的哈德里安早点离家避难……

  阿德里安来得及拯救好友的性命吗?哈德里安会选择相信、逃过一劫吗?两人的通信是否会因此中断……

  故事巧妙的以魔法元素,将两个不同世纪的青少年并陈。他们的生活迥异,但面对的困难却如此相似。不管世代如何交替,青少年希望得到的关注和肯定,是一样的。因为以一九一四年为故事背景,也让青少年读者对战争的残酷,以及近代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得奖记录

  ★法国儿童文学不朽奖
  ★法国Prix Gulli青少年小说大奖

名家推荐

  李家同∣清华大学荣誉教授
  李苑芳∣猫头鹰亲子教育协会创办人
  杜明城∣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张子樟∣前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陈木城∣作家及第九届儿童文学学会理事长
  陈培瑜∣凯风卡玛儿童书店创办人
  黄秋芳∣作家及「黄秋芳创作坊」负责人
  蔡幸珍∣新北市书香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
  蔡明洒∣朗朗小书房创办人
  谢佩芬∣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真情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序)

书评

  世界上有许多孩子,他们看起来必须被大人决定他们生命的样貌,但只要有机会,孩子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方法,其实总是能够做得比大人还好!书里的孩子是这样,我相信我们身边的许多孩子,亦然。──陈培瑜∣凯风卡玛儿童书店创办人

  Grand Tour,华灿的壮游,是文艺复兴后流行于欧洲贵族间透过旅行跋涉,以高度意志彻底执行的成年仪式。直到现代,慢慢发展出在阶段升学后的开学前、或毕业后工作前所进行的长期旅行,Gap Year,做为一种强烈刻蚀的「成长印记」。在本书中,我们不仅看见意志的Grand Tour,更看见跳接时间的Gap Year。更让我们深思,从十三岁开始,我们是不是有能力全面承担起考验和挑战?还是,我们会习惯一次一次往后延,迟至所有的梦想和冒险都遗落在流光河中?──黄秋芳∣作家及「黄秋芳创作坊」负责人

  本书搭上穿越时空的热潮,借由书信的往返,精采演绎两个男孩之间横跨百年的友情,也让读者一窥青春期男孩的生活样貌与内心世界。它为苦闷的青少年发声,是伴随男孩成长的好礼物!──蔡幸珍∣新北市书香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

  这本青少年的成长故事,交织了历史、友谊、奇幻元素及青少年时期的困惑。荣获2014年Prix Gulli青少年小说大奖,当之无愧!──电视週刊

  本书诉说了今昔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转折、普遍而持久的情感,以及青少年所面临的问题。──巴黎人报/法国今日报

  一个绝妙构想带我们进入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个爱与友谊的动人故事。──回声月刊

  优雅且富诗意的故事,提供读者对20世纪初的日常生活,细腻且有说服力的想像。──奇幻萤幕月刊

  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週年的感人肺腑小说。──青少年偶像杂志

  一部以纪念战争结束所有战事的出色小说。──说不完的故事网站

  本书很适合10岁以上的孩子阅读。故事从战事发生前开始,透过孩子的眼光,叙述影响他一生的悲惨岁月,是一本触动人心的成长小说。──西南日报

  两个相隔百年的生活写照,令人感动、引人入胜。──尼斯早报/瓦尔早报

  年轻读者将会发现这个美丽的故事,教他们更多关于这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巴黎广告週刊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保罗‧贝欧恩(Paul Beorn)


  写过三部奇幻小说,其中包括二○一二年出版的《最后的完人》 (Les Derniers Parfaits),获得二○一三年想像大奖决赛资格。二○一四年推出青少年小说《在那一天》(Le Jour où...),与另一部专为「十岁以上」读者而写的小说《驱鬼猎人俱乐部》(Le Club des chasseurs de fantômes)。近期作品有《第七位魔法战士》(Le Septième Guerrier-mage)、《追捕吃人妖》(Un ogre en cavale)。

  个人网站:www.babelio.com/auteur/Paul-Beorn/106728

席莲娜‧艾德嘉(Silène Edgar)

  是法文老师,她以中学教师为对象,架设了「Callioprofs」网站,本着同样的初衷,也为《Niourk》和《Sauvage》撰写阅读教材。同时,她也是Jasmin出版社青少年科幻小说三部曲《Moana》的作者。二○一四年针对九至十二岁少年推出历史小说《疯狂庄园》(Le Manoir en folie);二○一五年,费时五年完成的力作《阿黛儿与玛歌皇后的婚礼》(Adèle et les noces de la reine Margot)终于问世。近期作品是青少年历史小说《被偷走的信》(Les Lettres volées),描述法国十七世纪书信作家塞维涅夫人之女的故事。

  个人网站:www.imaginales.fr/silene-edgar/

译者简介

陈太乙

  国立中央大学法文系毕业,法国Tours大学法国现代文学硕士,法国Grenoble第三大学法语外语教学硕士暨语言学博士候选人。曾任中学及大学法文讲师。喜欢阅读,快乐翻译。译有《哈德良回忆录》、《王者,席丹》、《欧赫贝奇幻地志学》系列、《我死了,但什么也没学到》、《最后的巨人》、《女力设计100年》、《拇指男孩的祕密日记》、《飞移关卡》、《云王国三部曲》等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阿德里安的墓园约会
第二章  哈德里安的墓园约会
第三章  阿德里安吹嘘的信
第四章  哈德里安意外的信
第五章  阿德里安惨澹的开学日
第六章  哈德里安倒楣的一天
第七章  阿德里安倒楣的一天
第八章  哈德里安更换合作伙伴
第九章  阿德里安凸槌的告白
第十章  阿德里安疗癒的画
第十一章  阿德里安的半个告白
第十二章  哈德里安的困惑
第十三章  阿德里安的困惑
第十四章  我的好友,你在哪里?
第十五章  一百年前的战役
第十六章  一百年后的报纸
第十七章  是你救了我
第十八章  为什么你们都不相信
第十九章  药局里的闹剧
第二十章  来自未来的药
第二十一章  从百年前的战区脱困
第二十二章  最后一封信
第二十三章  英雄换人当

图书序言

赏析与导读

看见十三岁孩子的另一种样貌

蔡明洒(刘恋文化基金会附属猫头鹰图书馆前馆长、朗朗小书房创办人)
   
  当十三岁的加拿大男孩魁格・柯柏格为了亲身了解童工境遇而花了七个星期的时间游历南亚,回国后,一位电台主持人告诉听众,他觉得魁格「不正常」,因为他认为十三岁的男孩子不应该会关心人权或童工等问题。这让我们不得不问,在一般人心目中,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有所谓的「正常」模样吗?那又「应该」是何等样貌?

  十三岁的孩子正值生理发育由儿童过渡到成人的「青春期」阶段,根据维基百科的记载,这时期的孩子「情绪多变不稳定、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留意自我形象,心理会出现反叛情绪;一些青少年会对性幻想或好奇,或渴望恋爱。」所以「特别需要正确的指导和教育。」这段描述,恰恰反应了先进国家多数成人心目中,对十三岁孩子的理解与想像。

  然而,青春期孩子样貌的形塑,可以单一的以生理因素来解释吗?不同时空的少年呈显出来的特质是否一致?孩子的样貌,是否恰如女性主义运动先躯西蒙波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女性(儿童)之所以为女性(儿童)并非单纯的生理构成使然,一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社会的价值与期许。笔者认为,这正是本书意图带领读者去面对和思考的一大问题。
   
  《14-14穿越时空的来信》以引人遐想的「墓园」作为开场,然而出乎预料的是,让人直觉联想到死亡的墓园,在这里非但不是结束,无有惊惧,反而成了认识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作者以魔法之名让两个相隔一百年的十三岁男孩书信往返,互吐心事交换祕密。也让阅读本书的读者穿梭在两个回异的时空,得以同时窥探分处于一九一四年与二○一四年,两位十三岁男孩的世界与心灵,随着行文的细腻铺陈,两人之间的差别愈行突显。

  一九一四年那个世界的人们,可能因为一场对我们来说只需要多喝水、多休息,严重者服用抗生素就能痊癒的感冒而失去了宝贵性命;那个世界的孩子,多数人责无旁贷的参与了家中成人维持生活所需的大量体力劳动;那个世界,多数十二、十三岁的孩子不但必须分担家计,选择就业,甚至有些人已进入婚嫁建立家庭的行列;那个世界的孩子,身处在与自然、土地声息相通的农业社会;那个世界的孩子没有脸书,没有电脑,甚至连电话都还不普及。

  然而,彼时欧洲探险家们的足迹已遍及世界各大洲,世界的基本面貌多在人类知识的掌握之中,加以工业革命之后,各种改善人类生活的机器设备陆续推陈出新,人们对于新世界充满了无比的好奇与想望。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法国作家朱勒・凡尔纳在十九世纪后期写出了多部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如《环游世界八十天》、《海底两万里》等充满无限想像的着作,而为世人尊称为科幻小说之父。本书的小主人翁哈德里安即受其影响,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说出:「我想学机械设计,制造现代化的机器,像朱勒・凡尔纳的小说里那种!自动汽车!」

  让我们将视角带回二○一四年,上个世纪哈德里安在信中热切的问到:「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住在一栋大房子里吗?到处都有汽车吗?飞机呢?……你能把自己隐形起来吗?看过火星人吗?」身处这个年代的我们,原该无比喜悦的面对这一百年后的美梦成真,享受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丰裕物质与便利生活。然而一百年前的人所未曾想到的是,十三岁孩子面临的问题却有增无减:父母离异,家人散居遥远异地关系疏离,孩子投注大量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却换来了薄弱的学习动机;多数的孩子被过度呵护,因为他们被视为或自视为能力不足的一群,不被期许的结果是,许多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虚拟的网路世界,远离真实生活。诚如十三岁的魁格所观察:「儿童的所有事都被安排好了,大部分的时间只与同龄的同侪团体在一起,很少有机会负起责任、培养社会良心,也很少能从与成年人的互动中学习。他们经由媒体学着当消费者,从自己所拥有的电子玩具或所穿的名牌当中建立形象……他们每天看到暴力与受虐的新闻,但被告以太年轻,无能为力。他们被塑造成被动的旁观者。」道破了当代孩子所面临的真实困境。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许多先见之士尝试改变这样的困境,真实世界的魁格成立了「国际解放儿童组织」,帮助了世界各地弱势儿童。本书作者不愧为学校老师,看到潜藏孩子内在的生之勇气。二十一世纪的阿德里安,虽然身处充满挫折与无力感的生活中,却透过帮助他人找到了自我价值的认同,建立起自信。究竟他是怎么办到的?他又如何克服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相信这个集魔幻与写实于一身的故事,会让阅读本书的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惊喜,看见青春年少的另一种可能面貌。

图书试读

第一章   阿德里安的墓园约会
 
二○一四年一月一日
 
墓园,是最理想的约会地点,不是吗?现在这个时候,连个猫影也没有,也不会有人来打扰。阿德里安嘴里衔着花束,施展练过几百次的身手,攀上铁栅门,翻到围墙内。他一面打着哆嗦,一面爬上斜坡;每走一步,球鞋就在雪地上磨出嘎吱嘎吱声响。真是蠢毙了!他应该穿雪靴才对。
 
一支支十字架顶端隐隐穿破浓雾,四周一片假日早晨的寂静。雕像大多残缺不全,但对阿德里安来说,这里是全世界最美的地方。他朝着一座被青苔吞没大半的漂亮女性石雕微笑,愉悦的挥手,也朝在军人公墓区安息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十位法国士兵一一招唿。他们的名字他全熟记在心。
 
以前跟玛莉咏在一起的时候,这里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场。他们在坟墓间捉迷藏,认得每条小径、每座裂开的石碑、每个勋章。每个星期三下午,他们总约在大丝柏的树荫下见面。有时玩僵尸游戏,有时扮吸血鬼——玛莉咏最爱一边大声尖叫,一边被他追着跑。墓园中央有一座纯白的小礼拜堂,有一天阿德里安就在那儿向她求婚。她哈哈大笑,拍手说:「好。」
 
好吧,那时他们才五岁半,而现在都已经十三岁了。不过这种事她不可能忘记吧!
 
今天是这个崭新一年的一月一日,二○一四年。这也是许下所有新愿望的好时机。如果不选一个像这样的日子下定决心,那他就没救了。总之,他的妹妹艾洛伊丝是这么说的。好几个星期以来,她一直鼓励他勇往直前。「假如你爱她,为什么不告诉她?」
 
当然啦,对六岁的小孩来说,这道理看起来简单明了,等她十三岁的时候就会知道:人长大之后,事情变得复杂许多。
 
不下千次了,他估算自己成功的机率,细数收集了几个月的各种小线索,当成宝贝一样,每晚睡前在心里默念。
 
首先,她一直喜欢班上成绩好的男生,而阿德里安考试都得高分。第二,去年她曾紧挨着他一起跳舞,而且还对他说,假如所有男生都跟他一样,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第三,上个星期六在电影院里,她握住了他的手。就是这个动作,让他鼓起勇气要在今天告白。
 
他看了看手表:九点半。他早到了半个小时。等待真是件可怕的事。为了不让自己烦躁焦急到挂,他决定去他们偏爱的几座坟上绕一圈。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