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
真正的文学美味 这是一本典型的「成长小说」。整篇故事的铺陈完全合乎神话大师坎伯(Joseph Campbell,1904~1987)在其名着《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中对故事里英雄(主角)冒险过程的诠释。作者奈特莉‧芭比特没有刻意卖弄技巧,她按部就班,遵循自己的叙述准则。读者细读后会恍然大悟。主角盖伦的成长之旅确实按照坎伯书中的顺序:先是启程(departure, 英雄受到召唤,踏上追寻之路);接着启蒙(initiation, 英雄在冒险途上遭遇无数考验,以及不同事件的点化);最后回归(return, 英雄带着在路途上获得的知识和力量后返家)。
然而叙述顺序是呆板的,作者如何在她虚拟的主角整个冒险旅途中加枝添叶,使得作品本身变得活泼有趣,吸引读者一拿起书,就爱不释手,作者的功力就完全展露无疑了。
全书由十二岁男孩盖伦担任叙述者。透过他的双眼和思路,读者进入了一个虽单纯却趣味盎然的美好世界。作者不慌不忙,先简单介绍盖伦的身世,紧接着抛出「寻找美味」的主轴。养父首相狄克利深知孩子必须走出家门,才能蜕变成大人。他便借由这个主轴,让盖伦出外旅行,见识自己国土上所有善良单纯的百姓和令人惊艶的景色。这时候作者便能够充分展示超凡的描绘功夫。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整片国土景色的刻划,甚至于盖伦面对不利情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毫不保留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书坏人不多。盖伦在旅途中,发现自己的国家由于民意调查美味一事,即将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内战,而主导者王后的哥哥何姆勒正是他最大的敌人。尽管作者没有刻意强调,但读者依旧可以领悟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成为这本成长小说的主要涵义。
作者在「序曲」中,先提到小矮人、树精、美人鱼、风,以及美人鱼拥有的哨子。然后在盖伦的旅途中,安排这些角色与物品一一出现,协助盖伦拯救自己面临解体的国家。哨子是关键,吟游诗人的出现帮他解决了美人鱼日思夜想的哨子问题。故事的头尾都照顾到了,小读者的种种悬念都不再是困扰。
有趣的是,盖伦在第一城鎭的鎭长家过夜时,分享了镇长讲给女儿梅莉听的童话故事。镇长不相信女儿见过树精,强调它只是童话故事的人物,不应该迷信。鎭长的想法証明成人的想像力早已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现实生活的压力而萎缩消失了。
作者创造了一个非常容易了解的世界:这是一个住了愚蠢但可爱的凡人和少许性情暴躁的童话生物世界。书写面面俱到,十分完美,从华丽典雅的散文体和与生俱来的诗歌吟唱,到角色那些奇怪但十分合适的名字,都足以証明作者的细腻的与用心。
这本小说内含一些有分量的主题:冲突的险峻、大多数人对真正重要之事的盲目,甚至于作者在她的杰作《永远的狄家》发展出的不朽与永恆的议题都在其中,然而并没有令人感觉沉重。孩子会喜爱这本异想天开的童话,而成人会品尝寓言式的细微差异。
整篇故事幽默有趣,情节奇特,不落俗套。角色很有创意,易懂易信。神话角色也与常人过着类似的生活,但各自亦有不同之处。小读者会发现盖伦的一举一动最能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为他们走出家门,告诉他们成长之旅中可能会面临那些不可预测的困难,同时也提出解决的方式。
《寻找美味》确实是那种会提醒读者,文学为什么会出现的好书。
张子樟/青少年文学阅读推广人
导读2
寻找美味 寻找想像力 比起寻找美味,这更是一个寻找文字想像力的故事。
在故事的序曲中,作者即以美丽的文字,带领读者想像曾经的美丽地球:「太古时代的大地万物,全都住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把那里维持得相当美丽。层层山峦间住着小矮人;森林中住着树精;湖泊里住着美人鱼,当然,空中还有飞来飞去的风。」然而,这一切早已被世人遗忘,只有在故事与诗歌中被提到而已。人们不再相信他们的存在,除了「小孩」或是「心怀不轨的坏人」,唯独他们拥有足够的想像力,承认世上可能真有比司空见惯的奇观,更为不可思议的神奇事物。
在这儿,我们看见作者十分精准地点出:「小孩」,以及特别是「心怀不轨的坏人」所拥有的想像力,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想像力」确实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带领孩子的心灵驰骋飞翔;也可以让「心怀不轨的坏人」利用它制造纷扰、挑唆动乱。
故事开始于内战即将爆发,「大家将忘了微笑,春天不知不觉过去也无人留意!渐渐绽放的小花只会遭人践踏,鸟儿鸣唱,人们却一概充耳不闻。」人们不再关注这些美好,原因居然是来自首相的编写字典工程……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坚持,于是一场大战开打在即。
「听起来不像内战嘛,只是愚蠢而已。」十二岁的国王特使盖伦,一语道出重点。
「当然愚蠢,不过许多严重的大事都是愚蠢的小事引起的。」睿智的首相也一语道尽人类社会诸多纷扰的源头。
那么麻烦,拿掉「美味」不行吗?「我做不到,如果要编一本像样的字典,就不能拿掉任何一个字。」首相自有他编纂辞典的坚持。
如同《启航吧,编舟计画》所阐述的辞典编辑精神:「词汇拥有力量,不是为了带来伤害,而是为了守护、传达,是一种想要和别人联系、分享的力量。一旦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开始探索自己的心,留意周围人们的心意和想法。」因此,为了寻求共识,首相要盖伦出使各地,去普查王国人民对「美味」一词的看法。此外,首相更期望的是,趁着盖伦年纪还轻,不容易心灰意冷,能够到处走一走,看看世界真实的面貌。
可以想见,不同的地区、形形色色的人民,对「美味」看法各有不同,像是吟游诗人,就交代盖伦:「世上最美味的食物,就是在四月清晨的果园里啃冷掉的烤鸡腿,身边有个朋友和你一起分享,还有一条棕色大狗帮忙清理剩菜残羹。你得一字不漏写下来,因为每个字都很重要。」盖伦越调查越迷惑了,究竟正解为何?人们又该如何达成共识?
这真是一个读来处处惊喜的故事,优美的文字、奇幻的传说、对语汇的定义与想像力,令人会心一笑!
许慧贞/花莲市明义国小阅读推动教师、花莲县新象绘本馆馆长
译者的悄悄话
原来如此的中英文角色对照表 读完《寻找美味》,您可能会发现作者芭比特的文字描绘细腻,意象鲜明。但您可能不知道她在成为作家之前,已经是知名的插画家了。这本书虽是芭比特的处女作,却可清楚看出其作品的两大特色:一是童话故事的元素,如美人鱼,小矮人,树精,风等等;二是她善于利用文字的多重意涵,写出美丽、有趣、意味深长的故事。本书中每一个人物乃至于动物的名字,都是芭比特根据角色的身分、特质、个性刻意挑选的字,字义还可以延展引申,完全无法直译,只能音译。作者的创意流失于译文,从来都是译者的无奈,也是读者的无奈。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特别设计了这份中英文角色对照表,让您了解作者的巧思,希望您阅读《寻找美味》时更能心神领会,趣味盎然。
小美人鱼雅蒂丝──因为失去哨子钥匙而激动(ardent)落泪千百年不停的Ardis。
狄克利──应该专心研究法令 (DeCree) ,却忙着编写新字典的首相。
范盖伦──治好首相狄克利失眠症的「小小疗癒者」(Vaungaylen),后来成为国王的信差,前往王国内四个城镇查访民意。
何姆勒──国王的大舅子,心硬如铁、心肠狠毒如毒芹(Hemlock),觊觎国王妹夫的王位。
未完……详细请翻阅作品末页
译者/赵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