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制手艺

土制手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土制漫画家笔下,漫游手艺星光路
土制漫画×传统手艺土制手艺
 
  2013年书展我们出版了《土制香港》一书,邀请了十位土制漫画家画他们眼中的香港。2016年,我们再次找来十七位插画师,以「传统手艺」为题,用画笔记录渐趋式微的传统手工艺,包括:狮头扎作、茶粿制作、港式奶茶、墓碑雕刻……等等,每位插画师会用自己的视点去描绘,他们各有自己的风格演绎。
   
  每一种传统手工艺也是一门专业的艺术,存在价值毋庸置疑。手工艺包含了手造工艺的传承与改良,这跟时代发展与社会转变有环环紧扣的关系。每门独有的手艺在时代巨轮滚践下,终究会以何种方式苦撑/坚持/挺立/持守/传承/重构/融合/开辟,有待思索。十七位插画师以对每种传统手工艺的认识而后深入了解,透过他们独特的视点切入,再利用文字及插画为载体,描画记录这一时一地的一门艺术,情感真摰,细腻动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Coney Leung


  九○后香港人。毕业于洛杉矶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插画设计系。曾为Olympus Camera、字花、AsiaArtPacific等制作插画。作品曾入选Society of Illustrator New York、3x3等插画比赛。崇尚简单真实自然,慢生活。用细腻的方式绘画似实而虚的空间场景。喜欢把日常生活和旅途中的小发现,悄悄地藏在画作里。透过画表达一些想法,一种生活态度,听了一首歌的感动,甚至只是对一个单字的联想。作品网站:coneyleung.com

Dirty Paper

  由立和强于二○一○年组成,作品围绕回忆、自身经历或身边种种荒诞的事情,透过绘画呈现。曾于奥沙画廊举办展览《过去式》(2013),作品由画廊及私人收藏。

Katie Ying

  视觉艺术家,在香港成长。在二○一○年开始至今,她绘画了多个系列的绘画作品,是表达个人思绪和对生活的感受,探索个人内在情感,无论净洁或沉重的画意,都是作者每一面的自己。除了艺术性的绘画创作,Katie是多元创作人,从事插画和设计工作。二○一五年与电影迷创立电影音乐主题艺术团队Animovie。Animovie是虚拟影音店的名称,作品主要围绕Mr Bear及其他一众店员,透过他们的画作重新演绎各种电影、音乐及生活感受。作品网站:katieying.com

Kila Cheung

  生于香港,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 他热爱运用绘画、雕塑媒体来创作,作品常见于本地杂志,于二○一三年开始持续与玩具品牌How2work合作推出艺术玩具系列《小明》,于二○一五年推出自己首本图文小志《小明》。他认为人应该不要太成熟,要保持好奇心,有勇气反叛,有时间发梦。作品网站:www.kilacheung.com

李香兰

  于香港下禾輋乡村长大,从小与昆虫和猫狗为伴,夏天与萤火虫一起睡觉。李香兰喜欢观察人和听故事,她的画风自由奔放,乱中有序,擅长以豪迈线条捕捉当下的状态。出版绘本包括《上‧下禾輋》(2009)、《寻人启事上‧下册》(2012)。出道七年间举办过五次个人画展,作品题材环绕大自然和城市的关系,也希望借此拉近彼此距离。同时,是艺术导师的李香兰,热衷和小朋友到处写生作画,深信学习欣赏小事物,是奠定心灵成长的基石。现积极投入社区创作,以艺术和这城市共同进退。facebook专页:李香兰生活研究房

Miloza Ma

  现为插画师及角色设计师,也专注将插画及角色设计塑造成立体人偶,是位多元化创作人。沉迷宇宙及新时代学说,从而启发出新的形态和概念灵感。现希望透过作品进一步表达对宇宙观和灵魂的未知境界。

Paul Lung

  生于七十年代,成长于中上环,绘画是一生人的兴趣,主要喜欢写实派风格。但写实画平均每幅需时二、三十天去完成,因此平日爱用速写去记下日常事。一直深信任何人都可以绘画,没有天份不天份,只有投入与不投入;亦没有美与不美,只有喜欢与不喜欢。「绘画给予我很多很多,无论日间工作或生活有多大压力,能回家画一画,所有烦恼都消失殆尽。绘画不需要比较,但可以欣赏学习别人的作品,因每一幅画都应该先为自己的快乐而画,那样每一幅画都会注入自己对事对人对物的感情记忆。」facebook专页:paullungart

Pen So

  土生土长的香港插画家和平面设计师,曾参与多本小说插画和漫画工作。荣获第七届原创漫画新星大赛――绘本组冠军及第三届漫画研集营优胜奖项。曾举办《本土回忆》个人画展,个人作品包括:《香港灾难》、《轨魂》、《魅醒》等,参与书本有《漫画大师班作品集》、《宅时代》、《黑漫画》等。

毕奇

  半个童年在香港渡过,半个童年在加拿大渡过,在两个不同的文化里成长影响了她在创作上对存在价值和归属感的探索。毕业于加拿大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Design,随后回港发展。毕奇现为一位自由艺术创作人,品牌「Pookie」创办人。毕奇的作品多是带着两面――善与恶,爱与恐惧,画作徘徊在可爱与黑暗之间,画作围绕着表达心灵和情感上的探索。作品网站:www.hellopucky.com

Sisi Li

  香港长大,现识自由插画师,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喜欢手绘插图。刚毕业时,从事平面设计师的工作,几年后有幸投身自己较感兴趣的插画师行业,并在插画师李秋明的指导下,从事商业插画工作。参与包括伟格及中粮等包装插画,以及廸士尼、稻香和亮视点等广告插画项目。现在英国工作假期中,在中西文化冲击下,一点一点了解自己,发现和磨炼个人风格。她擅长以水彩绘画迥异的人物,表达生活中领悟到的意趣。

Smile Maker

  香港本地艺术团队――Smile Maker,相信艺术能令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运用城市的墙壁去传递讯息、一份正能量,甚至一个微笑。

叶伟青

  生于首个地球人登月之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主修插画。在设计行打滚没过多少个年头便转职电脑游戏界,负责美指工作。二○○○年加入意马动画工作室担任创作总监,参与作品包括电视动画剧集《时空冒险记》、Father of the Pride,以及动画电影《忍者龟》及《阿童木》。二○一○年加入梦马工作室,主编《武道狂之诗》漫画版至今。现职自由创作人,主力漫画、概念设计及插画工作。

009

  插画家,漫画家,自小喜爱文化艺术,其作品深受日本及欧洲等地影响,作品风格处于真实与幻想之间,独特而且流露出温暖的感觉。009于多个不同媒体发表其连载作品,当中包括AM730及Milk等,并已出版多本009系列绘本。近年,举办了多个画展,同时与不同品牌合作推出产品。

陋室五月Heidi Yu

  自幼喜爱画动物和动漫画。初中开始参加同人展,在二次创作与原创之间两边走。为「黑色世外桃源」创办人,又名「黑桃」。现正从事平面设计和插画工作。近年喜欢研究神祕学,一边寻找灵感,一边探索世界。
 
陋室五月Steven Choi

  土生土长香港插画家,自幼喜欢作画,自学研习以不同风格创作。中学毕业后从事平面设计及广告工作逾十载,四年前起逐渐活跃于插画界,着有Pi the Wanderer(二○一二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参展作)、Zu & Pi及同系列之相关插画。定期于本地、日、台、海外等参与不同展览,务求多作新尝试。

高声

  毕业于明爱白英奇平面设计学系,就业后发现自己对设计的「敏感度」不足,于是放弃。立志成为漫画家,兑现小时候「我的志愿」的承诺。脸似月球表面,内里缺乏自信,充满负能量,但认为香港漫画生机处处。

林祥焜

  集漫画家丶音乐人丶平面设计艺术家丶玩具设计师丶时装设计师丶分镜绘图师、专栏作家及节目主持等多个身份于一身,是香港土生土长的一代流行文化中坚分子。一九九四年出版了首本个人漫画作品《不够水准》,紧接出版的《菓酱》及《超人先生》更是林祥焜的代表作。二○一六年林祥焜正式加入香港跨媒体创意团队野士创工,成为美术总监,创作涉及漫画、VR游戏、产品、短片及电影等多样企划,全力于跨媒体世界发展。现正为野士创工举行的漫画大赛「HERO野士漫画大赏」进行制作,及担任大会指定评审。

Lokz Phoenix

  香港插画师,钟情裸体及大自然之物,喜以水彩作画。现居巴黎。www.lokzphoenix.com
 

图书目录

前言

Part 1 味
港式奶茶
三个女人蒸茶粿
「长做长有」的荳品厂
CROISSANT的故事
 
Part 2 画.印
纹身
广彩
手写胶牌
招牌师傅
快乐的活版印刷
SCREEN PRINT的故事

Part 3 纫
线面妈妈
旗袍
花钮
绣花鞋
 
Part 4 扎.织
狮头扎作
鬼王扎作
纸祭品
陈师傅的风筝
渔民乐
 
Part 5 奉.雕
神像镜业
潮式糖塔
麻雀雕刻
郭记木器雕刻
莫问苍生
 
Part 6 档
街头修表
面粉公仔师傅
吹糖波
 
Part 7 创
香港FIGURE之父
手造鼓师傅
皮革手作人
栽种生命树
 
着者简介

图书序言

前言
 
土制漫画 × 香港 土制香港
   
二○一三年,我们出版了《土制香港》,当时邀请了十位土制插画师描绘诠释他们眼中的香港。他们的视线游走于今昔,以锐利的眼光描画这城这地的图谱,有着眼于当下的潮流文化,有寻情于传统的街巷小舖,有落力于虚拟的城市规划,亦有忆想已消失的城市况味……流离的方向成为了深入细味的引章,原来这里是可以这样阅读的。
 
土制漫画 × 传统手艺 土制手艺
   
二○一六年,我们再次找来十多位土制插画师,以画笔记录渐趋式微的传统手工艺。何谓之传统,乃其拥有历史文化的厚度,而手工艺则包含了手造工艺的传承与改良,这跟时代发展与社会转变有环环紧扣的关系。
   
香港曾经是一个渔港,渔民以出海捕鱼为生,而有关捕鱼的配套工业亦曾蓬勃发展,其中的渔网编织,当时每家渔民会就着捕鱼方式而改良渔网的编织方法,故各门各家也有独特的织网特色。这对现代人而言,实在难以想像。时移世易,从前的香港渔民已很难依靠捕鱼为生,他们大多已转行,子女并没继承而另谋发展。现在,他们会尽绵力在推广渔民的历史文化上用心。
   
搓蔴雀,是中国人传统的联谊社交活动,每逢家庭聚会例必有蔴雀恭候。从前,家中就有三副手雕蔴雀备用。书中访问的湄姐,就是一间手雕蔴雀舖的第二代接班人,她也是现时香港仅存的几位手雕蔴雀师傅之一。这间位于唐楼楼梯底的蔴雀舖,最早时,是以前舖后居的格局存在,但这种生活环境在不久后已成绝唱。环顾社会现况,湄姐表示现已没有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因为这项工作费神耗心。再者,现代生活逼人,从事这门工艺也令人忧心能否应付生活。「如果你说我们这一行要发扬光大,其实很困难,希望做得一年得一年。」她明言。
   
旗袍能展示女性的体态美,曾经是一代人的时装。当年上海有很多旗袍师傅来了香港,为客人量身订制旧上海的旗袍款式。那年头市道兴旺,师傅也十分风光;但现在,旗袍已不是生活的日常,多只在隆重场合或重要宴会才穿上。随着时代推演,师傅可以如何回应时代的需要?有师傅会选择在传统的手工艺上,注入多元新颖的物料拼配,在款式上改良及加入创意;并与新晋设计师crossover,在崭新的意念与传统的手艺之间游刃,另辟新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