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闽南语概论

图解闽南语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闽南语
  • 方言
  • 语言学
  • 闽南文化
  • 图解
  • 入门
  • 学习
  • 文化
  • 地域文化
  • 中国方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读就懂的语言学入门知识
  ◎简明文字搭配清晰图表,观念、方法完整
  ◎分别从历时与共时两面向,详述闽南语的特点

 
  本书分为「闽南语研究的观念与方法」、「闽南语的语言特点」、「闽南语的比较」三大篇章,以闽南语为标的物,从语言学的入门知识开展,分别从闽南语的形成过程,闽南语的共时音系,闽南语的历史层次特征,以及闽南语、国语的横向比较等不同的语言学角度,剖析闽南语的结构与研究成果。亦从汉语史的发展脉络,详述闽南语与古汉语的关系与语言分化的关键,以及闽南语在潮汕、琼雷、台湾、南洋等处的流播,并分析各处闽南腔调的特征与异同。

  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搭配精确清晰的图表,论述「音韵学」、「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语言学门的相关概念,可作为「闽南语」、「汉语方言学」、「音韵学概论」等课程之入门读本或指定教材。
图解闽南语概论 一、 内容概述与定位 《图解闽南语概论》旨在为零基础或初学者提供一套系统、直观、易懂的闽南语入门指南。本书摒弃了传统语言学著作的艰深理论,转而采用“图解”这一核心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插图、表格、情景对话示例,将闽南语复杂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进行可视化呈现。本书定位为兴趣入门与实用交际手册的结合体,力求让学习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闽南语的基本发音规律、日常会话能力,并初步建立起对闽南语文化生态的认知。 二、 详尽的章节结构与内容侧重 本书内容共分为六大部分,层层递进,确保学习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第一部分:闽南语的“面貌”——文化背景与语音基础 本部分首先追溯闽南语的历史渊源和地理分布,解释其与中古汉语的关系,为学习者建立宏观认知。 1. 历史溯源与方言地图: 简述闽南语(Hokkien/Minnan)在福建、台湾、东南亚的传播脉络。 2. 核心语音系统解析: 这是本书的基石。重点图解闽南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调系统(七个/八个声调): 采用形象化的“声调走势图”和“音高标记”,对比普通话的四声,直观展示如“高平、高升、中降”等调类。 复韵母与鼻化韵: 详细描绘口型变化图,解释鼻化韵(如 -m, -n, -ng 尾音)的发音位置。 入声的残存与处理: 专门讨论入声字在不同地区(如泉州、厦门、台湾)的不同处理方式,并标注常用入声字示例。 第二部分:形声会意——汉字与罗马字标注 本部分致力于解决初学者“看不懂、听不懂”的鸿沟,实现书写与口语的对接。 1. 闽南语罗马拼音系统(TLPA/POJ/新的拼音方案): 对比介绍目前主流的几种拉丁化方案,选取一种易于初学者掌握的标注方式作为主线,并附录常用对照表。 2. “音”与“形”的对应: 选取大量常用字,用图表清晰展示:(汉字)→(罗马拼音)→(标准发音)→(普通话意义)。特别关注闽南语中保留的古音字(如“箸”读作 tī,“喙”读作 tshuì)及其对应的现代汉字写法。 3. 特殊变调规则图解: 闽南语中存在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如“我爱汝”的声调变化)。本书用颜色编码和箭头指示,清晰标注出变调的触发条件和结果。 第三部分:词汇的日常应用与文化内涵 词汇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融入生活场景。 1. 高频生活词汇库: 分类整理,包括家庭成员称谓(如“阿爸”、“阿娘”、“阿姊”)、时间概念、方位词等。 2. 量词与数词的特殊用法: 图解闽南语特有的量词(如“爿”、“喙”、“跤”),并以漫画形式展示其使用场景。 3. 文化特有词汇聚焦: 深入解析无法直接翻译的文化词汇,如“缘投”(帅气)、“潲水”(厨余饭菜)、“共款”(一样),解释其社会文化背景。 第四部分:构建语序——基础语法结构解析 本部分以句子结构为核心,讲解闽南语区别于普通话的语法特点。 1. SVO/VSO 语序的灵活性: 解释闽南语在特定强调下语序的调整,并通过“骨架图”展示主谓宾结构。 2. 否定与疑问句的构建: 详细图解否定词(如 bô / m̄)的位置,以及疑问词(如 -ma, bô, sī bô)在句末或句中的放置规则。 3. 时态与体貌标记: 解释如何使用 kah, liáu, ē 等助词来表达完成、将来、进行等状态,并配上时态轴线图。 第五部分:情景会话与即学即用 实战演练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1. 基础问候与寒暄(附带场景图): 如图解在市场买菜、问路、拜访亲友等场景的完整对话流程。 2. 日常交际中的敬语与谦辞: 强调闽南语中对长辈或陌生人的得体表达方式。 3. 常用俚语与谚语速查表: 收集了十条最常用的闽南语谚语,并附上其文化寓意解析,帮助学习者快速融入当地交流氛围。 第六部分:发音校准与资源推荐 1. 常见发音误区自测表: 针对普通话学习者易犯的错误(如 t/t', k/k' 的送气差异,以及区分 ts 和 s),提供对比练习音频(指引)。 2. 资源导引: 推荐权威的词典、在线资源和影视剧推荐,以便学习者进行后续的自主学习与沉浸式训练。 三、 本书的独有特色与优势 可视化学习路径: 最大的特点在于“图解”,所有抽象的语音、语法点均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形,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 兼顾地域差异: 本书在标注罗马字时,会特别指出厦门话(鹭微)与台湾话(台语)在个别发音或词汇上的细微差别,使读者对闽南语的整体面貌有更全面的认识。 文化融入教学: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本书通过介绍闽南语相关的节庆习俗、饮食文化等,让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的同时,也深入理解使用这门语言的人群的生活方式。 高效检索系统: 书后附带详尽的汉字索引和罗马字索引,方便学习者进行快速查阅和复习。 本书适合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希望探究汉语音韵演变、或计划前往闽南文化区(如福建省南部、台湾地区、东南亚闽南裔社区)进行商务或旅游交流的读者。它将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闽南语学习“地图”和“工具箱”。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筱琪


  学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
  中央研究院语言所博士后研究员

  现职:
  东海大学中文系专任助理教授

  研究专长:
  闽南语、汉语方言学、声韵学、汉语史、历史语言学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闽南语研究的观念与方法
 
第一章 闽南语研究的背景知识
1-1 语言和方言
1-2 汉语和汉语方言
1-3 汉语方言的分区一
1-4 汉语方言的分区二
1-5 汉语方言的分化模式
1-6 汉语方言的形成:上古
1-7 汉语方言的形成:中古
1-8 汉语方言的形成:近代
 
第二章 闽南语的形成
2-1 闽南语的性质
2-2 闽南语的形成:先秦两汉   
2-3 闽南语的形成:六朝
2-4 闽南语的形成:唐五代
2-5 闽南语的形成:宋元明
2-6 闽南语的流播:潮汕
2-7 闽南语的流播:雷琼
2-8 闽南语的流播:台湾
2-9 闽南语的流播:南洋
2-10 闽南语的流播:飞地
 
第三章 研究闽南语的方法
3-1 田野调查法
3-2 进行田野调查:事前准备
3-3 进行田野调查:注意事项
3-4 闽南语田野调查工作坊
3-5 闽南语韵书
3-6 闽南语辞典一
3-7 闽南语辞典二
3-8 闽南语文献:《荔镜记》
3-9 闽南语数位典藏计画
 
第四章 闽南语的语言学知识
4-1 语音的产生方式
4-2 辅音的发音
4-3 元音的发音
4-4 声调的发音
4-5 音「类」
4-6 分音
4-7 辨认音位的方法 
4-8 音位化的处理原则一
4-9 音位化的处理原则二
4-10 音位操作的弹性空间
4-11 结构
4-12 音韵系统

第二篇 闽南语的语言特点
 
第五章 闽南语的共时音系
5-1 闽南语的声母
5-2 声母分析一
5-3 声母分析二
5-4 声母分析三
5-5 闽南语的韵母
5-6 韵母分析一
5-7 韵母分析二
5-8 韵母分析三
5-9 韵母分析四
5-10 韵母分析五
5-11 韵母分析六
5-12 韵母分析七
5-13 韵母分析八
5-14 闽南语的声调
5-15 声调分析一
5-16 声调分析二
 
第六章 闽南语的连读变调
6-1 一般性前字变调
6-2 阴平调的连读规则分析
6-3 阳平调的连读规则分析
6-4 阴上调的连读规则分析
6-5 阴去调的连读规则分析
6-6 阳去调的连读规则分析
6-7 阴入调的连读规则分析
6-8 阳入调的连读规则分析
6-9 小称词尾前字变调

第七章 闽南语的语言层次
7-1 文读与白读
7-2 声母的层次对应
7-3 韵母的层次对应一
7-4 韵母的层次对应二
7-5 韵母的层次对应三
7-6 声调的层次对应

第三篇 闽南语的比较
 
第八章 闽南语与国语的对应
8-1 闽南音系与国语音系的声母比较
8-2 闽南音系与国语音系的韵母比较
8-3 闽南音系与国语音系的声调比较
8-4 声母的对应一
8-5 声母的对应二
8-6 声母的对应三
8-7 声母的对应四
8-8 韵母的对应一
8-9 韵母的对应二
8-10 韵母的对应三
8-11 韵母的对应四
8-12 韵母的对应五
8-13 韵母的对应六
8-14 韵母的对应七
8-15 韵母的对应八
8-16 韵母的对应九
8-17 韵母的对应十
8-18 声调的对应一
8-19 声调的对应二
 
第九章 闽南语的腔调
9-1 闽南语的腔调种类
9-2 泉州闽南话
9-3 漳州闽南话
9-4 厦门闽南话
9-5 潮汕闽南话
9-6 雷州闽南话
9-7 海南闽南话
9-8 新加坡闽南话
9-9 台湾普通腔
9-10 台湾特色地方腔一
9-11 台湾特色地方腔二

图书序言



从闽南语开始入手语言学研究吧!


  闽南语是我们的亲密母语,亦是教育部乡土语言课程的指定语种。除了口语使用外,我们还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深入剖析闽南语的音韵、层次与词汇特点。
  
  闽南语成形的核心区在大陆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厦门一带,经历先秦两汉时代的酝酿,六朝、唐五代的发展,至宋元明时代定型后,闽南语走出福建省,向南散播至潮汕平原,台湾岛,并横越广东、广西,向西流播至雷州半岛与海南岛,晚近更散播至南洋新马地带。
  
  本书分为「闽南语研究的观念与方法」、「闽南语的语言特点」、「闽南语的比较」三大篇章,以闽南语为标的物,论述与闽南语研究相关的各种语言学知识。第3章「研究闽南语的方法」针对语言学初学者设计,从语言的田野调查准备工作、语音转写的音标符号、闽南历代韵书、辞典,以及中央研究院语言数位典藏计画等,依序说明各项闽南语研究的专门知识、注意事项与可用工具,读者不需事先研读艰涩的语言学书籍,即可轻松入手。
  
  闽南语的研究可大分为共时音系描述与历史语言层次剖析两类。闽南共时音系的首要特点是大量的「鼻化韵母」以及严格且复杂的「连读变调」,这两个语言特征都是国语(或说华语)所没有的。鼻化韵母是指发音时从肺部唿出的气流同时通过口腔与鼻腔所形成的韵母,例如闽南语「钱」」、「天」、「扁」等字的韵母读音。连读变调则是指声调单字调的调值与连读时的声调调值不同,例如闽南「花」单字调读hue55,若置于词汇首字位置,如「花店」一词,此时的「花」字读音为hue33;又如「好」单字调读ho53,若置于词汇首字位置,如「好心」一词,此时的「好」字读音为ho55。
  
  闽南语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是复杂的历史语言层次,也就是所谓的「文白异读」现象。闽南语的形成区域位于今日的福建省,远离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核心,历朝历代的北方政经文化力量,将一波波的北方语言层输入南方的闽语系统中,并逐渐沉积融合至闽南音系内,形成各个不同时代来源的语言层。这种语言层次积累的现象早先因「语用形式」差异被研究者关注,例如「三」一般做量词时读sa,而词汇「三国演义」中之「三」则读sam,第一种读音sa属于「白读音」,一般多用于口语音之中,而第二种读音sam属于「文读音」,一般用于读书或文言词汇之上。
  
  本书的另一项特点是详细介绍了几种当前闽南语着作中使用的音标符号,国际通用的语言学标音符号为「国际音标」,简称IPA,不过教育部于民国95年另外公布了「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订制另一套音标体系供国中小国民教育之乡土教材使用。本书第8章罗列「国际音标」、「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的符号对应,并于相关处补充相近或相同读音的注音符号,以供读者学习与查阅。本书不仅针对台湾地区的读者,不使用注音符号的内地、港、澳读者,亦可以本教材来学习闽南语研究的相关知识。

图书试读

第一篇 闽南语研究的观念与方法

第1章 闽南语研究的背景知识

1-1 语言和方言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社会约定俗成后形成的稳定沟通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系统与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来说,语言的概念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面向切入。讨论语言问题可分别由这三个小类着手,并依照系统特征分析个别的语言问题。

(二)方言是语言的变体
  
「方言」是某种特定语言的「地区性变体」。若某个语言的通行范围广泛,久而久之,不同的社群将形成自身特有的区域特征,这些区域特征若扩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展为语言底下的一个地区方言。
  
也就是说,「方言」隶属于「语言」之下,与该语言共享大致相同的语言法则,但却具备了在地社群的地域文化甚至族群认同标志。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图解闽南语概论》的价值远不止于语言学习本身,它更是关于“理解”和“传承”的一份努力。这本书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或者容易产生误解的语言现象时,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它不会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对比、举例、甚至是历史考证的方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同音词、近音词的辨析,以及对一些古语词在现代闽南语中的保留和演变的介绍。它让我明白,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深入剖析,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区分和使用这些词汇,更对语言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的图解在这一点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抽象的语言概念具象化,让理解过程更加直观和高效。我常常会停下来,仔细品味书中的某个图解和配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闽南语的热爱和尊重。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怎么说”,更是教我“为什么这么说”,以及“如何更好地去理解”。

评分

我对《图解闽南语概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在词汇部分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一本“概论”,它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闽南语词汇。更重要的是,它非常注重词汇的来源和演变,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探究语言背后故事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吸引力了。书中不仅列出了词汇,还常常会追溯它的渊源,比如某个词语是受了什么语言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怎样的演变,这些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简练的文字呈现出来。我记得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讲解了闽南语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从饮食、服饰到建筑、习俗,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并且每介绍一个词,都会配上相关的图像,让我在学习词汇的同时,也对闽南地区的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种“词汇+文化+图像”的模式,让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有趣,也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在了解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我之前也看过一些词汇书,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书一样,将词汇的“形”、“音”、“义”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都如此有机地结合起来。

评分

这本书在文化背景的融入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图解闽南语概论》绝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语言教材,它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图景。书中在讲解某些词语或表达方式时,都会巧妙地穿插与之相关的民俗、历史、地理甚至文学典故。我记得有一次,书中介绍了一个关于“海”的词汇,紧接着就配上了一幅描绘闽南渔民出海捕鱼场景的插画,并简要介绍了闽南地区海洋文化的重要地位。这种将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的做法,让我觉得学习闽南语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体验。我不再是孤立地记忆一些发音和词汇,而是能理解这些语言元素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书中对于一些节日习俗、传统建筑、地方戏曲等方面的介绍,也让我对闽南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我发现,很多闽南语的表达方式,都深深地烙印着当地人的生活智慧和情感世界,通过学习这些语言,我仿佛也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评分

我想强调的是,《图解闽南语概论》这本书在“实操性”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并非一本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术著作,而是真正地为学习者提供了可行的学习路径和方法。书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例句,都是精心挑选且贴近实际生活场景的,我可以直接模仿和运用。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些发音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这样的自学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我常常会尝试着跟着书中的句子,用我自己的发音去朗读,并对照书中的描述来纠正自己的不足。书中在讲解某些词汇的用法时,还会给出一些实际对话的模拟,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词语在交流中的应用。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我“知道”,更是教会我“做到”。它让我觉得,学习闽南语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我已经开始尝试在生活中,用一些学到的简单的闽南语短语和句子,来与我认识的闽南朋友交流,虽然有时还会出错,但他们都能理解,并且给予鼓励,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读《图解闽南语概论》之前,我对闽南语的了解可谓是“一知半解”,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我只知道它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方言,但具体怎么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却是一无所知。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学的向导,带着我这个初学者,一步步踏上了闽南语的学习之旅。它从最基础的发音开始,循序渐进,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吃力。比如,书中对每个声母、韵母的发音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并且配上了发音部位的图示,让我能清楚地知道舌头、嘴唇应该放在什么位置,这对于我这种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者来说,太重要了!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图示和拼音去读,发现比我之前自己摸索要准确多了。而且,书中的例子非常贴近生活,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显得空洞,而是充满了实用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闽南语的语音特点的介绍,比如那些声调的变化、鼻音的运用等等,这些都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注意到的,也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闽南语独特的魅力。我感觉这本书真的把闽南语的“形”、“音”、“义”都考虑到了,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慢慢找到感觉,建立起对闽南语的初步认知。

评分

《图解闽南语概论》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极具匠心,它为我带来了非常流畅和愉悦的阅读体验。我特别喜欢它的留白设计,使得每一页的内容都显得疏朗有致,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和压抑。文字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而那些精心设计的插图,更是点缀在文字之间,不仅没有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反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原本可能抽象的语言概念,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书中在讲解复杂概念时,会运用不同的颜色、框线或者小图标来区分和强调,这使得信息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方便我快速抓住核心内容。而且,我发现书中在引用例句时,还会对其中的一些特殊词汇或语法点进行标注和解释,这种细致入微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不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障碍。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版式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学习需求,让人在翻阅过程中,感受到一种专业和用心的态度。

评分

这本《图解闽南语概论》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语法部分的讲解。很多人学习方言,往往只停留在词汇和简单的日常对话层面,但要真正理解一门语言,语法是绕不开的坎。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用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术语来轰炸读者,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句,结合图示,来展示闽南语独特的语序和语法结构。比如,它会对比闽南语和普通话的句子结构差异,用图解的方式清晰地展示词语的顺序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意义上的细微差别。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句子听起来会觉得“怪怪的”,原来是因为语法的不同。更难得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一些闽南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比如“补语”的用法,一些助词的妙用等等,这些都是在普通话中不太常见,但却能让闽南语表达更精准、更生动的要素。通过图文并茂的解释,我不再觉得这些语法点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它们在实际语境中的作用。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闽南语的语法系统是如此的精妙,也让我更加佩服那些能够自如运用这门语言的人。

评分

这本《图解闽南语概论》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闽南语充满好奇,尤其是在看到一些闽南地区的影视作品或者听到当地的乡音时,那种独特的韵味总能深深吸引我。但苦于没有系统学习的途径,一直停留在碎片化的认知阶段。这次偶然翻开这本书,简直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首先,它的“图解”方式就非常直观,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插图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对闽南语词汇、语法甚至语音现象的生动诠释。比如,书中在讲解某个声母的读音时,会配上一幅相关的图画,让你在看到图的同时,脑海中也浮现出准确的发音口型;在解释某个词语的用法时,会通过生动的场景插画来展示,让你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种“图文并茂”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语言知识变得鲜活有趣,也更容易被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不是简单堆砌图片,而是将图片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习体验。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看文字或者听音频,更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也让我对闽南语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这本书,一步步探索闽南语的奥秘。

评分

《图解闽南语概论》这本书在语言的“趣味性”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这对于我这样希望轻松学习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吸引力。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一些俚语、俗语和歇后语的讲解。这些充满了生活智慧和地方特色的表达方式,往往带有强烈的画面感和幽默感。书中通过生动的插画和简洁的解释,将这些看似“费解”的表达,变得通俗易懂,并且让我能体会到其中的妙趣。我记得有一个歇后语,书中的图解简直太形象了,让我一眼就看懂了它的意思,并且忍不住跟着书中的例句笑出声来。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学习闽南语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享受。它让我看到了闽南语活泼、生动、充满智慧的一面,也让我对这门语言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常常会把书中学习到的这些有趣的表达,讲给身边的朋友听,也让他们感受到闽南语的魅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语言学习书,除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出的“感觉”。《图解闽南语概论》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在教授语言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对闽南文化的深情。书中的文字不乏温情和细腻,配上的插图更是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让人仿佛能闻到海风的味道,听到古厝的低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闽南语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和传承这门语言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小故事、某个地方特色、或者某种情感表达,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闽南语,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沟通工具,更是在走进一个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世界。它让我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与闽南这片土地,与这门语言,都有了更深的连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