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趟直麵恐懼的旅程
以玄奘為嚮導
一個人,獨自走上古絲路
調伏外在恐怖攻擊威脅,與內在惶惑不安的心
「從旅遊書寫中抒發真實的人文關懷,從不安的絲路中反思文化與族群心路的真正歸屬。」──張中復(政治大學民族學係係主任) 這本書,是從麵對自己內心的恐怖開始的。
書中所記錄的兩個月行程,既是嚮外探索的旅行,也是嚮內探索的心靈之旅。作者為這趟探索找瞭一位特殊的導遊──玄奘法師,以他的《大唐西域記》以及他的弟子為他留下的〈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作為在「地理上」與「心理上」的導引,希望可以藉由對古德的「心」與「行」的臨摹,釐清自己內在焦慮的根源。
為什麼是玄奘?因為玄奘所處的時代,跟我們同樣焦慮,當時他如何麵對並處理這份從個人到傢國的全麵性焦慮呢?答案都在他求迴來的「法」中。他所穿越的這條古絲路,至今仍乘載著人心過去幾韆年的心跳,讀懂它,就等於讀懂人類文明的演化曆程。
古絲路曾經是韆餘年前玄奘西行取經求法的「佛國之路」,但今天,從中國往西,到阿富汗、甚至印度,都已轉換信仰;古絲路中國段,更與南疆維吾爾族生活圈重疊,恐怖攻擊事件頻傳……。
‧現今信仰伊斯蘭教的居民,如何看待韆年前信仰佛教的先祖?
‧韆年之間,宗教的轉換,是如何發生的?
‧維吾爾族代代口耳相傳,沙漠深處有著數以百計的古代城堡。曾經的文明樂土,如今是「進得去,齣不來」的禁地,兩相對照何止天壤之彆,繁華哪裏去瞭?
‧為什麼美國史學傢湯恩比曾經說:「如果能夠轉生,我一定選擇西元一世紀佛教傳入中國時的新疆」?
作者追隨玄奘的足跡,學習準備好自己的「心」,走遍古絲路中國段,從吐魯番、庫車往西,再從喀什取道天山南麓一路往東,接續玄奘的東歸路綫,見證曾經繁榮鼎盛的綠洲古國如今黃沙漫漫,而不過韆餘年前,這裏曾經是東西方水乳交融的「世界大道」。
地理,其實是曆史;而曆史,其實是人心的總和。
本書特色 1.作者追隨玄奘身影,隻身旅行至南疆,對維吾爾族文化、佛教和伊斯蘭教在此的更迭、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有獨特的觀察視角。
2. 既是行旅的紀錄,也是以身試「法」的見證,是當今世界彌漫普遍焦慮不安情緒的一帖解藥。
3. 收錄旅途精彩照片,曆史躍然紙上。
盛情推薦: 高人傑(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主任秘書)
張中復(政治大學民族學係係主任)
釋悟因(香光尼僧團方丈)
饒夢霞(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