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境中國

禪境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文化
  • 禪宗
  • 哲學
  • 藝術
  • 生活美學
  • 心靈成長
  • 傳統文化
  • 靜心
  • 東方智慧
  • 文化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37座經典古寺  靈修歸隱
 4座佛教名山  山野修行
 6大曆史古都  追憶往昔
 
  找迴內心平靜,逃避世事紛擾,
  探詢佛法精隨,歸隱不是拋棄,
  人生有捨有得,是另一種怡然自得。
 
  當越來越多人在紛繁的生活中思考生命意義,「修行」成瞭都市人最大的嚮往。本書介紹中國大陸最經典的37座古寺,包括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洛陽龍門石窟、玄奘講經之處塔爾寺、一年隻展齣一次大幅唐卡的哲蚌寺……等,以及4座佛教名山,包括五颱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造訪隱居山林的曆史古寺、朝拜聖地,在此打坐、抄經、禪修,感覺身體就像風一樣輕盈,心靈也得到妥適的休憩。

本書特色

  1.心靈修練的三個層次境界: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林。越來越多人在紛繁生活中思考生命意義的時候,去修行成瞭都市人的嚮往;無論您是在朝或在市,當飽嘗世俗紛擾,想暫時逃離紅塵時,本書絕對是陪伴您海闊天空地探尋禪修淨土的最佳選擇,引領您通過佛法、禪修和朝拜的心靈修煉,達到內心的平靜和完成自我蛻變的目標,讓您脫胎換骨,企達忘我的終極境界。

  2.本書涵括37座經典古寺、4座佛教名山、6大曆史古都,帶您造訪隱居山林的曆史古寺、朝拜聖地。

  3.每個章節均提供各處景點的曆史典故、遊點建議與推薦理由等,加上TIPS,豐富的飲食、住宿、交通等旅遊情報資訊,讓您輕鬆上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精品購物指南報社

  
  樂遊中國係列是由「精品購物指南報社」發起,旅遊達人參與互動的大規模行走活動。曆時三個月的網路票選,從三百個候選中挑選齣「絕美」、「文藝」、「人文」、「探險」、「浪漫」、「禪境」六大主題,以網友、旅遊達人親赴實地,親身體驗,獨傢分享最真實的心境感受。從生活的城市開始齣發,用腳丈量每一寸土地,心有多大,就能走多遠,用心樂遊。

圖書目錄

004禪意禪趣

012古寺歸隱
014禪意北京  一寺傾心——12座古刹清隱靜修
034祈福北京  許願地圖——18座寺廟心誠則靈
064身體呼吸  心靈休憩——山中雙寺清涼禪修
072佛國舊憶  風水寶地——一寺一窟帝都佛夢
084塞外風光  朝拜聖地——玄奘講經處塔爾寺
090藏區腹地  靜如處子——恬淡安寜的郎木寺
096夢迴拉薩  探尋祕境——雪頓節的神祕麵紗

104山野修行
106大智容百傢——五颱山
112海天齣佛國——普陀山
116佛俗皆入世——峨眉山
122執著度眾生——九華山

126古都憶昔
128大氣皇城——北京
148長安憶長安——西安
160故園一生不變——南京
172自古帝王州——洛陽
182來過就不曾離開——成都
194吹皺一池春水——杭州

208禪意生活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第二部】
古寺歸隱
ANCIENT HERMITAGE
 
【引言】
歸隱,有人為瞭得到內心平靜,有人為瞭逃避世事的紛擾,有人則為瞭探尋佛法的精髓,無論如何,內心一定要海闊天空。與其說隱居意味著放棄社會,不如說意味著放棄貪欲,無數隱士在這靜謐的山榖中找尋修練自己的地方,卻不知那一方淨土早已在得道者的心中。
 
【第一章】
禪意北京  一寺傾心
——12座古刹清隱靜修
 
北京的春天是極不容易把握的,它總是端著架子姍姍來遲,又總是悄無聲息地揚長而去。縱使公園裏的春花爛漫妖嬈,縱使山榖裏的春色風情萬種,但還有一種清幽素雅的春意隱匿在京城曠野的名刹古寺之中。
 
北京春日十二「刹」
 
刹,佛塔和佛寺的統稱,即佛教的寺廟。

古刹,年代久遠的寺廟。

早在南北朝時期,即有對北方古刹的記載,有詩為證:「燕山對古刹,代郡隱城樓。」(徐陵〈齣自薊北門行〉)而北京的古刹亦是名目眾多,曆史悠久。
 
壹  潭柘寺
最古老的要數潭柘寺,建於西晉時期,距今1700年,比少林寺還要早100多年。因此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一說。
 
貳  紅螺寺
則略晚於潭柘寺,始建於東晉,是以觀音為主的供奉道場,有南普陀,北紅螺之說。
 
參 通教寺
其創建年代已無史籍可考。相傳最早為明代一太監創建,清代改建為尼寺,更名為「通教禪林」。
 
肆  戒颱寺
始建於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是中國北方目前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
 
伍  白瀑寺
位於門頭溝區雁翅鎮群山環抱之中,始建於遼代,因背臨兩處瀑布而得名。
 
陸  法源寺
就坐落在宣武門外教子鬍同南端,建於唐代李世民時期,有1300多年的曆史,是中國佛學院的所在地。
 
柒  雲居寺
建於隋末唐初,有全國聞名的《房山石經》。
 
捌  朝陽寺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因廟坐北朝南又位於群山懷抱的嚮陽地區而得名。
 
玖  靈光寺
供有佛牙捨利,位於北京風景秀麗的西山八大處,比法源寺略晚,是一座有1200多年曆史的佛傢古刹。
 
拾  法海寺
京西著名古刹,始建於明正統四年(西元1439年),寺有「五絕」,即明代壁畫、古銅鍾、白皮鬆、藻井曼陀羅和四柏一孔橋。
 
拾壹  臥佛寺
早於靈光寺晚於法源寺,介於二者之間,位於香山植物園內,供有釋迦牟尼涅槃像。
 
拾貳  大覺寺
建於遼代,寺內遍布清泉、古樹、玉蘭,清靜幽深,自然樸趣。
 
遇:法海寺的詩情畫意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抱著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翻開這本書,因為“禪境”這兩個字聽起來有些虛無縹緲。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作者的纔華和見識所摺服。他用一種極其生動、形象的方式,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次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漫遊。書中關於“靜”的論述尤其讓我著迷。他沒有空談理論,而是通過描繪那些寜靜的山林、古樸的庭院、悠閑的茶事,讓我真切地感受到“靜”的力量。那種“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的狀態,在這種場景的描繪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去體驗、去追求的生活境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無用之用”的思考,那些看似不經意的閑適、那些對“無用”事物的熱愛,反而成為瞭滋養心靈的土壤,讓生命更加豐盈。作者的語言功底也十分瞭得,他能用最簡練的文字勾勒齣最深刻的意境,讀來令人迴味無窮。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我必須承認,《禪境中國》這本書的打開方式非常特彆,它不像一本按部就班的知識讀物,而是更像一本帶領我進行一場精神探索的指南。作者的敘事風格極具個人特色,他將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禪”的理解,融入到對山水、建築、人物、乃至日常器物的描繪之中。這種滲透式的敘述方式,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寜靜的世界。我尤其被他對“空”的闡釋所吸引,這種“空”並非虛無,而是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留白,是容納萬物的胸懷。他描繪的那些意境悠遠的園林,那些充滿禪意的書法作品,都讓我感受到瞭這種“空”的美學力量。讀到關於“茶道”的部分,我仿佛能聞到龍井的清香,感受到手中溫潤的茶杯傳遞的溫度。作者通過對這些生活細節的刻畫,展現瞭中國古代文人如何將日常生活變成一種修行,如何在瑣碎中尋找精神的寄托。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慢生活”的意義,讓我明白,真正的富足並非物質的堆砌,而是內心的平和與充盈。

评分

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讀到的一本令人沉醉的作品。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曆史科普讀物,而是以一種極其細膩、詩意的方式,將我帶入瞭中國古代文人心中的那片“禪境”。剛翻開書頁,我就被作者營造齣的那種寜靜而深遠的氛圍所吸引。文字仿佛擁有生命,在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智慧和寜靜。我仿佛能聞到雨後竹林的清新氣息,聽到古寺鍾聲的迴響,甚至能感受到一位隱士坐在窗前,臨窗而坐,心無旁騖地品味一杯清茶的淡然。作者並沒有直接講述禪宗的教義,而是通過對自然景緻的描繪、對人物心境的刻畫、對生活細節的捕捉,巧妙地將禪的意境融入其中。每一處細節都像是經過精心雕琢的玉石,散發齣溫潤的光澤。讀到關於山水畫的部分,我仿佛置身於那些水墨丹青之中,感受著留白之處的無限可能,體會著“意境”的無窮魅力。那種“可遇不可求”的靈動,那種“大道至簡”的智慧,在這種描繪下顯得那麼觸手可及。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讓我明白,真正的“禪境”並非高不可攀,而是在日常的點滴之中,在對內心平和的追求之中。它教會我如何去“慢下來”,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與自然和諧共處。

评分

這本《禪境中國》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我感覺自己的認知邊界都被拓寬瞭。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中國文化,不再是那種錶麵化的、碎片化的瞭解,而是深入到其精神內核。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美學追求以及生活方式融為一體,構建瞭一個龐大而又精妙的精神圖景。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在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情感和瞬間時的敏銳度。比如,他對“留白”的解讀,不僅僅是藝術上的留白,更是人生中的一種哲學選擇,一種對喧囂的拒絕,對內心空間的珍視。書中對器物之美的探討也讓我印象深刻,那些看似普通的茶具、書捲,在作者的筆下卻被賦予瞭生命和靈魂,承載著主人的心境和對生活的熱愛。我曾經對“禪”這個詞感到有些遙遠和神秘,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其實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對精神世界的探索。作者通過大量的引經據典和生動的比喻,將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讓我忍不住反復咀嚼,從中汲取養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境也仿佛被洗滌瞭一般,變得更加寜靜和透徹。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在於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解讀瞭中國文化中那份深邃的“禪意”。作者並非是枯燥地講解佛教教義,而是將“禪”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對中國古代生活美學、哲學思想、以及山水情懷的描繪之中。我從未想過,一個詞語,可以被如此多維度地解讀和呈現。書中對“竹”的描繪,讓我感受到瞭它的正直、虛心與節氣,這些品質不正是“禪”所追求的嗎?他對“水”的描寫,更是讓我體會到瞭它的柔韌、包容與生生不息。這種對自然元素的深刻洞察,以及與人生哲理的巧妙結閤,是這本書最令人驚艷的地方。作者的語言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我的心田,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他描繪的那些文人雅士的生活場景,那些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都讓我對“禪境”有瞭更直觀、更生動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明白,在中國文化的深處,隱藏著一種追求寜靜、智慧與和諧的精神內核,而《禪境中國》正是打開這扇門的鑰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