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境中国

禅境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化
  • 禅宗
  • 哲学
  • 艺术
  • 生活美学
  • 心灵成长
  • 传统文化
  • 静心
  • 东方智慧
  • 文化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37座经典古寺  灵修归隐
 4座佛教名山  山野修行
 6大历史古都  追忆往昔
 
  找回内心平静,逃避世事纷扰,
  探询佛法精随,归隐不是抛弃,
  人生有舍有得,是另一种怡然自得。
 
  当越来越多人在纷繁的生活中思考生命意义,「修行」成了都市人最大的向往。本书介绍中国大陆最经典的37座古寺,包括中国第一古剎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玄奘讲经之处塔尔寺、一年只展出一次大幅唐卡的哲蚌寺……等,以及4座佛教名山,包括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造访隐居山林的历史古寺、朝拜圣地,在此打坐、抄经、禅修,感觉身体就像风一样轻盈,心灵也得到妥适的休憩。

本书特色

  1.心灵修练的三个层次境界: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越来越多人在纷繁生活中思考生命意义的时候,去修行成了都市人的向往;无论您是在朝或在市,当饱尝世俗纷扰,想暂时逃离红尘时,本书绝对是陪伴您海阔天空地探寻禅修净土的最佳选择,引领您通过佛法、禅修和朝拜的心灵修炼,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完成自我蜕变的目标,让您脱胎换骨,企达忘我的终极境界。

  2.本书涵括37座经典古寺、4座佛教名山、6大历史古都,带您造访隐居山林的历史古寺、朝拜圣地。

  3.每个章节均提供各处景点的历史典故、游点建议与推荐理由等,加上TIPS,丰富的饮食、住宿、交通等旅游情报资讯,让您轻松上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精品购物指南报社

  
  乐游中国系列是由「精品购物指南报社」发起,旅游达人参与互动的大规模行走活动。历时三个月的网路票选,从三百个候选中挑选出「绝美」、「文艺」、「人文」、「探险」、「浪漫」、「禅境」六大主题,以网友、旅游达人亲赴实地,亲身体验,独家分享最真实的心境感受。从生活的城市开始出发,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心有多大,就能走多远,用心乐游。

图书目录

004禅意禅趣

012古寺归隐
014禅意北京  一寺倾心——12座古刹清隐静修
034祈福北京  许愿地图——18座寺庙心诚则灵
064身体唿吸  心灵休憩——山中双寺清凉禅修
072佛国旧忆  风水宝地——一寺一窟帝都佛梦
084塞外风光  朝拜圣地——玄奘讲经处塔尔寺
090藏区腹地  静如处子——恬淡安宁的郎木寺
096梦回拉萨  探寻祕境——雪顿节的神祕面纱

104山野修行
106大智容百家——五台山
112海天出佛国——普陀山
116佛俗皆入世——峨眉山
122执着度众生——九华山

126古都忆昔
128大气皇城——北京
148长安忆长安——西安
160故园一生不变——南京
172自古帝王州——洛阳
182来过就不曾离开——成都
194吹皱一池春水——杭州

208禅意生活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二部】
古寺归隐
ANCIENT HERMITAGE
 
【引言】
归隐,有人为了得到内心平静,有人为了逃避世事的纷扰,有人则为了探寻佛法的精髓,无论如何,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与其说隐居意味着放弃社会,不如说意味着放弃贪欲,无数隐士在这静谧的山谷中找寻修练自己的地方,却不知那一方净土早已在得道者的心中。
 
【第一章】
禅意北京  一寺倾心
——12座古刹清隐静修
 
北京的春天是极不容易把握的,它总是端着架子姗姗来迟,又总是悄无声息地扬长而去。纵使公园里的春花烂漫妖娆,纵使山谷里的春色风情万种,但还有一种清幽素雅的春意隐匿在京城旷野的名刹古寺之中。
 
北京春日十二「刹」
 
刹,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

古刹,年代久远的寺庙。

早在南北朝时期,即有对北方古刹的记载,有诗为证:「燕山对古刹,代郡隐城楼。」(徐陵〈出自蓟北门行〉)而北京的古刹亦是名目众多,历史悠久。
 
壹  潭柘寺
最古老的要数潭柘寺,建于西晋时期,距今1700年,比少林寺还要早100多年。因此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说。
 
贰  红螺寺
则略晚于潭柘寺,始建于东晋,是以观音为主的供奉道场,有南普陀,北红螺之说。
 
参 通教寺
其创建年代已无史籍可考。相传最早为明代一太监创建,清代改建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
 
肆  戒台寺
始建于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是中国北方目前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
 
伍  白瀑寺
位于门头沟区雁翅镇群山环抱之中,始建于辽代,因背临两处瀑布而得名。
 
陆  法源寺
就坐落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建于唐代李世民时期,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
 
柒  云居寺
建于隋末唐初,有全国闻名的《房山石经》。
 
捌  朝阳寺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庙坐北朝南又位于群山怀抱的向阳地区而得名。
 
玖  灵光寺
供有佛牙舍利,位于北京风景秀丽的西山八大处,比法源寺略晚,是一座有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
 
拾  法海寺
京西着名古刹,始建于明正统四年(西元1439年),寺有「五绝」,即明代壁画、古铜钟、白皮松、藻井曼陀罗和四柏一孔桥。
 
拾壹  卧佛寺
早于灵光寺晚于法源寺,介于二者之间,位于香山植物园内,供有释迦牟尼涅槃像。
 
拾贰  大觉寺
建于辽代,寺内遍布清泉、古树、玉兰,清静幽深,自然朴趣。
 
遇:法海寺的诗情画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禅境中国》这本书的打开方式非常特别,它不像一本按部就班的知识读物,而是更像一本带领我进行一场精神探索的指南。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具个人特色,他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禅”的理解,融入到对山水、建筑、人物、乃至日常器物的描绘之中。这种渗透式的叙述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宁静的世界。我尤其被他对“空”的阐释所吸引,这种“空”并非虚无,而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留白,是容纳万物的胸怀。他描绘的那些意境悠远的园林,那些充满禅意的书法作品,都让我感受到了这种“空”的美学力量。读到关于“茶道”的部分,我仿佛能闻到龙井的清香,感受到手中温润的茶杯传递的温度。作者通过对这些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如何将日常生活变成一种修行,如何在琐碎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慢生活”的意义,让我明白,真正的富足并非物质的堆砌,而是内心的平和与充盈。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翻开这本书,因为“禅境”这两个字听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作者的才华和见识所折服。他用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漫游。书中关于“静”的论述尤其让我着迷。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描绘那些宁静的山林、古朴的庭院、悠闲的茶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静”的力量。那种“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的状态,在这种场景的描绘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去体验、去追求的生活境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无用之用”的思考,那些看似不经意的闲适、那些对“无用”事物的热爱,反而成为了滋养心灵的土壤,让生命更加丰盈。作者的语言功底也十分了得,他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勾勒出最深刻的意境,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令人沉醉的作品。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历史科普读物,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腻、诗意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的那片“禅境”。刚翻开书页,我就被作者营造出的那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所吸引。文字仿佛拥有生命,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智慧和宁静。我仿佛能闻到雨后竹林的清新气息,听到古寺钟声的回响,甚至能感受到一位隐士坐在窗前,临窗而坐,心无旁骛地品味一杯清茶的淡然。作者并没有直接讲述禅宗的教义,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绘、对人物心境的刻画、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巧妙地将禅的意境融入其中。每一处细节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玉石,散发出温润的光泽。读到关于山水画的部分,我仿佛置身于那些水墨丹青之中,感受着留白之处的无限可能,体会着“意境”的无穷魅力。那种“可遇不可求”的灵动,那种“大道至简”的智慧,在这种描绘下显得那么触手可及。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让我明白,真正的“禅境”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在日常的点滴之中,在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之中。它教会我如何去“慢下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与自然和谐共处。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于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解读了中国文化中那份深邃的“禅意”。作者并非是枯燥地讲解佛教教义,而是将“禅”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对中国古代生活美学、哲学思想、以及山水情怀的描绘之中。我从未想过,一个词语,可以被如此多维度地解读和呈现。书中对“竹”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它的正直、虚心与节气,这些品质不正是“禅”所追求的吗?他对“水”的描写,更是让我体会到了它的柔韧、包容与生生不息。这种对自然元素的深刻洞察,以及与人生哲理的巧妙结合,是这本书最令人惊艳的地方。作者的语言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他描绘的那些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那些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都让我对“禅境”有了更直观、更生动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在中国文化的深处,隐藏着一种追求宁静、智慧与和谐的精神内核,而《禅境中国》正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评分

这本《禅境中国》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都被拓宽了。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文化,不再是那种表面化的、碎片化的了解,而是深入到其精神内核。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以及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又精妙的精神图景。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在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和瞬间时的敏锐度。比如,他对“留白”的解读,不仅仅是艺术上的留白,更是人生中的一种哲学选择,一种对喧嚣的拒绝,对内心空间的珍视。书中对器物之美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那些看似普通的茶具、书卷,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承载着主人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我曾经对“禅”这个词感到有些遥远和神秘,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作者通过大量的引经据典和生动的比喻,将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让我忍不住反复咀嚼,从中汲取养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境也仿佛被洗涤了一般,变得更加宁静和透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