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技的全球史

老科技的全球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David Edgerton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全球史來看,隻有老科技纔能真正觸及全球視野,不然若隻談創新和發明,那麼就隻能侷限在特定的城市或國傢。從科技史的角度來看,衡量科技最重要的不是多新穎,而是如何被使用,科技的發展並不是新取代舊的進步史,老科技的影響力,比我們知道的要精彩許多。

  這是部二十世紀的全球科技史,但卻是一部不尋常的科技史。

  大多數科技史的寫法,通常把焦點放在重要的發明與創新,乃至以此作為敘事的架構。然而,這本書並未特彆提到盤尼西林發現的日期或電腦是誰發明的,書末也沒有附上「二十世紀重大科技發明時間年錶」。書中並未詳述萊特兄弟如何研發與試飛曆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倒是在插圖中提到,萊特經營的腳踏車店是當時相當典型的小型作坊(workshop)。

  書中不談超音速噴射機、衛星發射或登月計劃等二十世紀著名的科技裏程碑,卻用相當的篇幅談鐵皮屋、拼裝船和拼裝車、肥料農藥、屠宰場等一般科技史根本不會觸及的主題。

  此外,作者還告訴我們,緻力研發與使用新進武器科技的國傢,不見得會贏得戰爭;二次世界大戰火炮與步槍所殺死的人數,要遠大於轟炸機與原子彈;一個國傢投入科技研發的經費多少,與其經濟成長率不見得有正相關;擁有昂貴精密的高科技武器係統,不見得能戰勝科技水準落後的敵人。這樣的情況牴觸瞭許多人對科技的認知與常識,但曆史充斥著這樣的例子,統計數字也顯示如此,究竟這是怎麼迴事?

  會對人類社會産生重大影響的科技,必然是使用相當廣泛的科技;一項科技要能獲得相當廣泛的使用,距離其發明必然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然而,大多數的科技史研究乃至通俗文化都把焦點放在發明、創新以及新科技早期的應用,這使得我們對於科技與社會的關係以及科技在曆史上如何發揮作用,理解有所偏差。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英語世界裏科技幾乎等同於發明。這種混淆對於理解科技沒有幫助,也對理解發明造成負麵影響。我們並沒有關於發明的曆史,相對地,我們擁有的是某些後來成功的科技之發明史,這點就使得理解有瞭偏差。然而,我們所擁有的發明史本身就是以創新為中心,它把焦點放在發明本身的某些新麵嚮,強調發明本身齣現的變化,而不是那些不變的部分。

名人推薦

  作者採用無比細緻的平衡報導,將科技與社會變遷的樣貌以充滿洞見的方式呈現,這是傳統觀點做不到的。——《獨立報》

  我可以拿這本書,往那些科技怪客、電腦怪咖、熱愛新事物的未來學傢的頭殼敲下去,來個當頭棒喝。——Simon Jenkins(專欄作傢)

  我喜歡這本會挑戰刻闆觀點的書。麵對這個不斷拋棄舊事物、隻管追求新事物的世界,我想要慶祝這本書的誕生。——《星期日泰晤士報》

  作者的創新之處在於聚焦在我們真正在使用的科技,而不是那些可能稍縱即逝、卻號稱全新的科技事物。——《每日郵報》

  充滿原創性的引人注目之作,切閤當下的需求。——《自然》

  新玩意很吸引人,但它們有什麼重要性?作者讓我們看見被忽略的科技,這些科技纔真正影響多數人的生活。——《新聞週刊》

  打破成見,挑戰以創新為中心的科技觀。——《Icon雜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大衛・艾傑頓David Edgerton


  英國國王學院「漢斯‧勞興講座教授」(Hans Rausing Professor),創辦該校的「科學史、科技史與醫學史中心」(Centr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緻力挑戰傳統的科技史觀,常在雜誌、媒體發錶文章。著有England and the Aeroplane: Militarism, Modernity and Machine、Britain’s War Machine: Weapons, Resources and Experts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譯者簡介

李尚仁


  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科學史科技史與醫學史中心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奬,著有《帝國的醫師》(第二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奬)。譯有《歐洲醫療五百年》《科倫醫師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導論
 
第一章    重要性
在曆史上保險套是否比飛機還重要?我們都知道科技對二十世紀的曆史影響重大,但到底如何衡量科技的重要性?
 
第二章    時間
許多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技是在一九○○年之前就發明創造齣來的。在這些科技當中,有些在二十世紀沒落,有些則否。這些科技的重要性不該被低估。
 
第三章    生産
雖然農業就業人口減少,但産齣卻增加;屠宰動物通常被歸類為製造業,而非農業。為什麼會如此?也許傢戶是個很好的討論起點。
 
第四章    保養
一九五○年代汽車工業帶來對「自動化」的恐慌,人們想到工作機會的消失,但是要讓自動化機器能夠運作,必須大量增加保養的人工,結果能節省的人工所剩無幾……
第五章    國族
 
創新並不等於經濟成長,蘇聯和日本這兩個國傢在二十世紀其研發支齣都很高,但日本的經濟卻陷入長期停滯,蘇聯更是貧窮,為什麼?
 
第六章    戰爭
一般人理解毒氣、雷達和原子彈是二十世紀戰爭勝負的關鍵,這幅圖像非常誤導。其實,兩次大戰中靠的主要仍是步槍、火炮、坦剋和飛機,甚至馬匹。
 
第七章    殺戮
二十世紀是謀殺的世紀。文明化過程並沒有減少殺戮,我們隻是將殺戮排除到公共場閤之外,無論處決罪犯或殺雞皆然。
 
第八章    發明
以過去的標準來看,現在並不是一個激進創新的時代。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過去顯得特彆具有發明力。我們隻要想想在一八九○年到一九一○年的二十年間齣現瞭許多明顯的新産品,像是X光、汽車、飛行、電影與無綫電,這些科技今天仍在持續擴張。
 
結論
緻謝
作者重要著作選輯
註釋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