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颱灣最會說故事的科學傢、「吳大猷科普奬」常勝軍
徐明達史詩級科普钜作《科學的故事》首部麯,從天空開始──
他擅長將科學的知識說到人人都懂、寫到人人都入迷,將豐沛的專業思維帶入我們的生活。暌違多年,他終於在退休之際開始執筆,寫作這部科學的史詩計劃。繼《病毒的故事》、《細菌的世界》之後,這一次徐明達教授為普羅大眾帶來更詳實、更細膩的科普著作《科學的故事》,為所有曾經對科學有興趣卻不得其門而入讀者,完整說明科學與現代文明的萌發和由來。《科學的故事》為一係列科普套書,首部麯《科學的序麯:觀天象》從古代天文學切入,闡述人類如何從身邊的自然現象開始,在漫長的觀測、紀錄、推理過程中纍積起現代科學的基礎,並且從中衍伸齣現代文明世界中的各種知識體係。
「現在科學也和人文分成兩個世界,互不往來,這實在很可惜,因為科學思想的原動力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感性,這個感性就是來自一個人對事物的深切感受纍積而成的,這是人文和科學的共同語言和基礎。隻有透過這種摸索纍積的感性,纔會有偉大的人文或科學的創作……感性是科學的靈魂,而理性是科學的肉體,我們必須兼顧這兩方麵的發展,纔能讓人類文明繼續嚮前邁進。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從科學思想及伴隨的人文曆史的發展角度來討論現代科學的觀念是如何慢慢建立起來的。」──徐明達
徐教授在《科學的序麯:觀天象》一書中從感性的靈魂齣發,以理性觀點細述古代人類是怎麼從天文現象的觀測經驗中,建立起科學研究的觀念及方法,從而也豐富瞭人類的宗教、哲學、神話、文學、音律等人文領域的發展。不僅梳整天文史與科學之間的來龍去脈,更透過眾多的曆史器物、文獻、建築、傳說等紀錄,以人類的文明活動足跡呼應科學史的發韌,並從中比較古今中外天文學的發展走嚮。
【古代天文學小故事】 韆年來,天空承接瞭一代代人的注視。多少人曾經仰望星空,寫齣最重要的故事、曆法、神話、算式。我們無法生活在空中,生命卻確確實實地因天空而意趣無窮。這些故事,你可知道?
●第一位提齣地球自轉概念的阿耶波多,西元499年寫齣Aryabhatiya時纔23歲。他算齣來的自轉時間和現在我們所知的隻差0.02秒;比開蔔勒早1200年預言瞭行星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甚至用沒有人知道的方法算齣瞭π和地球周長,和現值隻差70英裏。
●埃及神話中荷魯斯(Horus)和塞斯(Seth)相爭王位,塞斯把荷魯斯的左眼挖齣,是月亮在每月初消失的原因。而托特(Thoth)帶領十四位神祇修復,每個月第十五天,月亮就圓滿瞭。
●古代蘇美人認為七是個神祕的數字,也是最早把七天當作一星期的民族。但因為「七」這個數字無法用當時的六十進位處理,發展齣六天休息一天的安息日製度,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使用。
●七還有個神祕的數學特質,就是不管用什麼有理數去除,都會齣現142857這六個數字的循環;也就是,七之後接的一定是一,安息日之後一定會有開始。
●許多動物都是趁著月光齣來找東西吃,滿月時尤其活躍。獵人、漁夫因此在夜間受月亮指引,也用月亮位置來估算時間;月亮對漁獵時期的人類來說可說是相當重要。希臘神話中的阿緹米絲(Artemis)就同時是月神、狩獵神和生殖神。
●日神崇拜都和鳥圖騰有密切的關係,可能是因為蛋黃看起來和太陽有幾分神似,且鳥在天空中飛行,彷彿太陽的同類。中國古代五帝之一的少昊是太陽神,圖騰便是鳥。山東日照地區,古代也是「鳥夷」部族所在地。
名人推薦 《科學的故事》首部麯,隆重登場
中研院副院長王瑜、前清華大學物理係教授倪維鬥
專文推薦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Pansci泛科學網總編輯鄭國威
專業推薦的科普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