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湾最会说故事的科学家、「吴大猷科普奖」常胜军
徐明达史诗级科普鉅作《科学的故事》首部曲,从天空开始──
他擅长将科学的知识说到人人都懂、写到人人都入迷,将丰沛的专业思维带入我们的生活。暌违多年,他终于在退休之际开始执笔,写作这部科学的史诗计划。继《病毒的故事》、《细菌的世界》之后,这一次徐明达教授为普罗大众带来更详实、更细腻的科普着作《科学的故事》,为所有曾经对科学有兴趣却不得其门而入读者,完整说明科学与现代文明的萌发和由来。《科学的故事》为一系列科普套书,首部曲《科学的序曲:观天象》从古代天文学切入,阐述人类如何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开始,在漫长的观测、纪录、推理过程中累积起现代科学的基础,并且从中衍伸出现代文明世界中的各种知识体系。
「现在科学也和人文分成两个世界,互不往来,这实在很可惜,因为科学思想的原动力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感性,这个感性就是来自一个人对事物的深切感受累积而成的,这是人文和科学的共同语言和基础。只有透过这种摸索累积的感性,才会有伟大的人文或科学的创作……感性是科学的灵魂,而理性是科学的肉体,我们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发展,才能让人类文明继续向前迈进。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从科学思想及伴随的人文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讨论现代科学的观念是如何慢慢建立起来的。」──徐明达
徐教授在《科学的序曲:观天象》一书中从感性的灵魂出发,以理性观点细述古代人类是怎么从天文现象的观测经验中,建立起科学研究的观念及方法,从而也丰富了人类的宗教、哲学、神话、文学、音律等人文领域的发展。不仅梳整天文史与科学之间的来龙去脉,更透过众多的历史器物、文献、建筑、传说等纪录,以人类的文明活动足迹唿应科学史的发韧,并从中比较古今中外天文学的发展走向。
【古代天文学小故事】 千年来,天空承接了一代代人的注视。多少人曾经仰望星空,写出最重要的故事、历法、神话、算式。我们无法生活在空中,生命却确确实实地因天空而意趣无穷。这些故事,你可知道?
●第一位提出地球自转概念的阿耶波多,西元499年写出Aryabhatiya时才23岁。他算出来的自转时间和现在我们所知的只差0.02秒;比开卜勒早1200年预言了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甚至用没有人知道的方法算出了π和地球周长,和现值只差70英里。
●埃及神话中荷鲁斯(Horus)和塞斯(Seth)相争王位,塞斯把荷鲁斯的左眼挖出,是月亮在每月初消失的原因。而托特(Thoth)带领十四位神祇修复,每个月第十五天,月亮就圆满了。
●古代苏美人认为七是个神祕的数字,也是最早把七天当作一星期的民族。但因为「七」这个数字无法用当时的六十进位处理,发展出六天休息一天的安息日制度,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使用。
●七还有个神祕的数学特质,就是不管用什么有理数去除,都会出现142857这六个数字的循环;也就是,七之后接的一定是一,安息日之后一定会有开始。
●许多动物都是趁着月光出来找东西吃,满月时尤其活跃。猎人、渔夫因此在夜间受月亮指引,也用月亮位置来估算时间;月亮对渔猎时期的人类来说可说是相当重要。希腊神话中的阿缇米丝(Artemis)就同时是月神、狩猎神和生殖神。
●日神崇拜都和鸟图腾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因为蛋黄看起来和太阳有几分神似,且鸟在天空中飞行,彷彿太阳的同类。中国古代五帝之一的少昊是太阳神,图腾便是鸟。山东日照地区,古代也是「鸟夷」部族所在地。
名人推荐 《科学的故事》首部曲,隆重登场
中研院副院长王瑜、前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倪维斗
专文推荐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Pansci泛科学网总编辑郑国威
专业推荐的科普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