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技的全球史

老科技的全球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avid Edgert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全球史来看,只有老科技才能真正触及全球视野,不然若只谈创新和发明,那么就只能侷限在特定的城市或国家。从科技史的角度来看,衡量科技最重要的不是多新颖,而是如何被使用,科技的发展并不是新取代旧的进步史,老科技的影响力,比我们知道的要精彩许多。

  这是部二十世纪的全球科技史,但却是一部不寻常的科技史。

  大多数科技史的写法,通常把焦点放在重要的发明与创新,乃至以此作为叙事的架构。然而,这本书并未特别提到盘尼西林发现的日期或电脑是谁发明的,书末也没有附上「二十世纪重大科技发明时间年表」。书中并未详述莱特兄弟如何研发与试飞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倒是在插图中提到,莱特经营的脚踏车店是当时相当典型的小型作坊(workshop)。

  书中不谈超音速喷射机、卫星发射或登月计划等二十世纪着名的科技里程碑,却用相当的篇幅谈铁皮屋、拼装船和拼装车、肥料农药、屠宰场等一般科技史根本不会触及的主题。

  此外,作者还告诉我们,致力研发与使用新进武器科技的国家,不见得会赢得战争;二次世界大战火炮与步枪所杀死的人数,要远大于轰炸机与原子弹;一个国家投入科技研发的经费多少,与其经济成长率不见得有正相关;拥有昂贵精密的高科技武器系统,不见得能战胜科技水准落后的敌人。这样的情况牴触了许多人对科技的认知与常识,但历史充斥着这样的例子,统计数字也显示如此,究竟这是怎么回事?

  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必然是使用相当广泛的科技;一项科技要能获得相当广泛的使用,距离其发明必然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然而,大多数的科技史研究乃至通俗文化都把焦点放在发明、创新以及新科技早期的应用,这使得我们对于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技在历史上如何发挥作用,理解有所偏差。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英语世界里科技几乎等同于发明。这种混淆对于理解科技没有帮助,也对理解发明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并没有关于发明的历史,相对地,我们拥有的是某些后来成功的科技之发明史,这点就使得理解有了偏差。然而,我们所拥有的发明史本身就是以创新为中心,它把焦点放在发明本身的某些新面向,强调发明本身出现的变化,而不是那些不变的部分。

名人推荐

  作者採用无比细致的平衡报导,将科技与社会变迁的样貌以充满洞见的方式呈现,这是传统观点做不到的。——《独立报》

  我可以拿这本书,往那些科技怪客、电脑怪咖、热爱新事物的未来学家的头壳敲下去,来个当头棒喝。——Simon Jenkins(专栏作家)

  我喜欢这本会挑战刻板观点的书。面对这个不断抛弃旧事物、只管追求新事物的世界,我想要庆祝这本书的诞生。——《星期日泰晤士报》

  作者的创新之处在于聚焦在我们真正在使用的科技,而不是那些可能稍纵即逝、却号称全新的科技事物。——《每日邮报》

  充满原创性的引人注目之作,切合当下的需求。——《自然》

  新玩意很吸引人,但它们有什么重要性?作者让我们看见被忽略的科技,这些科技才真正影响多数人的生活。——《新闻週刊》

  打破成见,挑战以创新为中心的科技观。——《Icon杂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大卫・艾杰顿David Edgerton


  英国国王学院「汉斯‧劳兴讲座教授」(Hans Rausing Professor),创办该校的「科学史、科技史与医学史中心」(Centr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致力挑战传统的科技史观,常在杂志、媒体发表文章。着有England and the Aeroplane: Militarism, Modernity and Machine、Britain’s War Machine: Weapons, Resources and Experts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译者简介

李尚仁


  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科学史科技史与医学史中心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着作奖,着有《帝国的医师》(第二届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译有《欧洲医疗五百年》《科伦医师吐真言:医学争议教我们的二三事》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导论
 
第一章    重要性
在历史上保险套是否比飞机还重要?我们都知道科技对二十世纪的历史影响重大,但到底如何衡量科技的重要性?
 
第二章    时间
许多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是在一九○○年之前就发明创造出来的。在这些科技当中,有些在二十世纪没落,有些则否。这些科技的重要性不该被低估。
 
第三章    生产
虽然农业就业人口减少,但产出却增加;屠宰动物通常被归类为制造业,而非农业。为什么会如此?也许家户是个很好的讨论起点。
 
第四章    保养
一九五○年代汽车工业带来对「自动化」的恐慌,人们想到工作机会的消失,但是要让自动化机器能够运作,必须大量增加保养的人工,结果能节省的人工所剩无几……
第五章    国族
 
创新并不等于经济成长,苏联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在二十世纪其研发支出都很高,但日本的经济却陷入长期停滞,苏联更是贫穷,为什么?
 
第六章    战争
一般人理解毒气、雷达和原子弹是二十世纪战争胜负的关键,这幅图像非常误导。其实,两次大战中靠的主要仍是步枪、火炮、坦克和飞机,甚至马匹。
 
第七章    杀戮
二十世纪是谋杀的世纪。文明化过程并没有减少杀戮,我们只是将杀戮排除到公共场合之外,无论处决罪犯或杀鸡皆然。
 
第八章    发明
以过去的标准来看,现在并不是一个激进创新的时代。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过去显得特别具有发明力。我们只要想想在一八九○年到一九一○年的二十年间出现了许多明显的新产品,像是X光、汽车、飞行、电影与无线电,这些科技今天仍在持续扩张。
 
结论
致谢
作者重要着作选辑
註释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