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科学人文25周年十大经典套书

天下文化科学人文25周年十大经典套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混沌》

  蝴蝶效应的起源,与量子力学、相对论并列最伟大的物理发现。

  极具张力、扣人心弦……描述科学转变面貌的过程,十足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书评》

  《混沌》记录了一门新科学的诞生,这门新科学描述的正是我们日常所见的世界:云如何变幻?烟如何消散?风雨如何肆暴?读了它,你不会再用旧眼睛看这世界。── 《旧金山纪事报》

  知名科普作家葛雷易克初试啼声的第一本科普书,一推出便大受好评,至今有二十五种以上的语言版本,全球销量超过百万。葛雷易克带领我们穿梭这场动人心魄的科学革命,也许,《混沌》就是拨动你知识生涯的那一只蝴蝶翅膀!

  《週期表》

  有史以来最动人的科学作品

  阅读片刻,我即欣然沉浸在《週期表》的书页中。本书毫无冗赘,文字美妙又精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娄

  引领我们通往这位当代天才作家的心灵世界。──义大利作家卡尔维诺

  读来抚慰人心、沉淀心灵,甚至又带有飞跃的想像力。──《纽约时报书评》

  书中以各种元素暗喻不同人生阶段的际遇,每一章节都浓缩了作者一部分的生命。用氩的惰性,回忆家族亲人的安逸个性;用氢的活泼,思念少年时期令人兴奋的启蒙实验;与心仪同学重逢的有机磷分析,则让他沉淀了同窗不同路的酸苦情愫;以及遭关进集中营时,偷取铈来换得在惨澹奴工生活中足以苟活的面包……

  《理性之梦》

  科学哲学最经典之作

  既有丰富的科学与哲学内涵,又表现出浓厚的自传和轶闻色彩……── 《纽约时报书评》

  着名物理学家裴杰斯,再次展现化繁为简的独特功力,把一页页复杂难懂的科学文献,变成一篇篇简洁隽永的散文。── 《美国出版人週刊》

  想探讨知识的本质?聊聊心智与肉体如何连结?想知道「科学」到底是什么?你都可以在本书找到答案。在裴杰斯的带领下,我们剖析笛卡儿的心与物,跃过牛顿的肩膀,穿越爱因斯坦的时空,棋战涂林的人工智慧,与达赖喇嘛一同沉思……

  《爱因斯坦的办公室给了谁》

  曾经是诺贝尔奖得主云集的高研院,
  有可能培育出下一个爱因斯坦吗?
  获《纽约时报书评》推选为年度重要科学书

  爱因斯坦用相对论,为人类敲开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这位物理大师告别人世时,除了留下无限惆怅,也遗下曾经充满他睿智哲思的办公室。

  这间传奇办公室,位于普林斯顿乡间的高研院。这座研究院曾让数论大师哥德尔、电脑之父冯诺伊曼、原子弹之父欧本海默等人,聚集在此钻研新知、穷究宇宙。没有高研院群雄,人类知识的疆域不知得退几里路。作者瑞吉斯亲访高研院,记录大师群像,让活生生的历史跃然纸上。他也开启了想像:究竟高研院的新一代人才,能否展现大师的光芒?

  《宇宙波澜》

  科学大师戴森最想流传千古的着作,
  台湾新世代最迫切需要的视界与思维。

  ★第一届吴大猷科学普及着作奖「翻译类银签奖」

  《宇宙波澜》是戴森最出名的着作,他把科学生活比作个人灵魂的航程,写下了科学工作五十年的回忆,浪漫而生动的记述了,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着名科学家,如原子弹之父欧本海默、科学顽童费曼、美国氢弹之父泰勒等人的风范与成就。他也描述了核能反应炉、遗传工程以及太空探索的研发历程与争议,对科技发展与人类前途传达了深刻的省思。

  《大师说化学》

  化学到底是什么?
  化学家都在干嘛?
  我们要怎么才能享用化学的好处,
  而不受化学所伤?
  认识化学,就从这本书开始!

  当代文明的许多成就少不了化学的贡献,但许多灾祸也跟化学息息相关。化学就像刀的两刃,能克敌,亦能行恶,现代人虽享用化学的好处,却打心底厌恶化学。然而生活在现代科技社会,不论愿不愿意,我们终究要面对化学。

  我们对化学有好多疑问:化学的灾难要怎么避免?要怎么使用化学而不被化学所伤?化学到底是什么?化学家到底在干嘛?《大师说化学》中,化学大师霍夫曼为我们一一解惑。

  《大自然的猎人》

  第一届吴大猷科学普及着作奖「佳作奖」

  「大部分的小孩都有一段对甲虫着迷的过去,但我从来没有从那个阶段脱离。」──威尔森

  有哪位世界级科学家,拿过报导文学的最高荣誉「普立兹奖」,而且还拿了两次?谁拥有「社会生物学之父」、「生物多样性之父」的双料尊称?谁能号称全球研究蚂蚁的泰斗?有谁能与明仁天皇一边闲话家常,一边讨论分类学?有谁能坐着边听老师讲课、边捉苍蝇,平均每分钟活捉一只?

  答案是威尔森。

  这位传奇生物学家,在六十六岁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写下了《大自然的猎人》。从与一只水母邂逅开始,他带领读者进入充满魅力的大自然中。从小时候被鱼刺瞎眼睛,到高中毕业差点没有大学可念,再到学术生涯高峰时却被误解成种族主义者,威尔森娓娓道来,我们彷彿参与了他一生中每个重要时刻。《大自然的猎人》充满浓郁的散文韵味、自然野趣、机敏和深刻思想。他并以自身经验鼓励青年学子,勇敢追求自我生涯!

  《演化之舞》

  达尔文也不知道的演化故事,
  你我都是细菌共生的生命奇蹟!

  提到「演化」,你的脑中是不是浮现出猿猴转变成人,或是鱼长出脚爬上陆地的画面?其实,我们都错看了演化舞台上的主角。

  细菌,才是主宰地球生命演化的关键。

  本书是回顾生命演化的时光机,带领我们回到创世之初,看充满岩浆的炙热不毛大地,如何冷却成浩瀚的原始海洋;而最早的无生命物质,又如何生成有秩序的生命结构?《演化之舞》让我们看见细菌如何引领地球的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微生物到我们。这支演化之舞,舞出了超过四十亿年,至今仍不间断的生命舞曲。

  《瘟疫与人》

  病菌,是塑造人类历史的推手,
  枪砲、钢铁也挡不住这股力量!

  麦克尼尔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至本世纪前半,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形塑不同文明的特色。《瘟疫与人》为读者揭示一幕幕条分缕析、鉅细靡遗的传染病与文明交融史。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否能靠着现代公共卫生技术,而让文明不再受传染病影响呢?《瘟疫与人》一书中有最好的解答!

  《肝炎圣战》

  第一届吴大猷科学普及着作奖「金签奖」
  一段我们绝不能忘的历史。

  历史的共同记忆,一直都是国家无形的财产,二十世纪台湾人成就了打败B型肝炎的圣战,《肝炎圣战》一书则将这场战役的历史与共同记忆,化作隽永的文字,进入新一代读者的心中。我郑重推荐给各位读者。──陈建仁,中研院院士、中华民国第十四届副总统。

  《肝炎圣战》一方面能把人与事处理得非常细腻生动,另一方面,却又能掌握精深的科学知识,把学理部分铺陈得条理分明,硬是把这架构庞杂、牵连众多学门和机构的肝炎研究与防治故事,处理得趣味盎然,让内行人看了亲切,外行人看了入迷,真正是一部兼顾趣味与知识的科普佳作。──吴成文,中研院院士、前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葛雷易克James Gleick

  哈佛大学毕业,全球知名科普作家。曾任普林斯顿大学麦格罗杰出讲师(McGraw Distinguished Lecturer)、《美国最佳科普选集》首位编辑。任职于《纽约时报》时,因撰写霍夫史达特、费根鲍及曼德博等着名科学家之报导,转而成为科学记者。他专精报导科学与科技的最新概念,善于用细腻、生动的文字来解说科学。

  《混沌》出版后,即全球热销,「蝴蝶效应」也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至今已翻译成二十五种以上的语言,并获得普立兹奖与美国国家非文学类书奖决选。葛雷易克另着有描写费曼的《天才》(Genius),以及《牛顿》(Isaac Newton)等畅销书,皆入围普立兹奖决选。最新着作《资讯:一段历史、一个理论、一股洪流》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科普书奖。

  他的部落格「Bits in the Ether」(around.com)有许多评论科学与科技时事的文章,看法犀利、笔触独到。

李维Primo Levi

  犹太裔义大利人,1919年生于义大利的杜林。从小着迷于化学实验,1941年自杜林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李维加入反法西斯组织,但不幸被纳粹逮捕,随后送进举世闻名的奥兹维兹集中营,也就是他口中的「地狱」。

  二战结束,李维是集中营少数倖存者之一,他把集中营里的悲惨记忆,化作文字,以小说、散文、诗呈现在世人面前。李维不因他化学上的专业而令写作有闷塞之感,反而因自地狱走过一遭而拥有独特的人文关怀,再加上掺揉化学上的隐喻,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风格。

  其着作受同时期文学大师推崇,如义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娄等人。《週期表》以化学元素暗喻其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化为脑海中的奇思幻想,是公认的最佳代表作品。

裴杰斯Heinz R. Pagels

  美国着名物理学家兼科学作家。曾任洛克斐勒大学副教授、纽约科学院的执行董事兼执行长。

  除了科学家的身分,裴杰斯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心人权议题;也曾任纽约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评议委员,企图使科学与人文不再有隔阂。

  裴杰斯有种天赋,能用简单语言解释艰涩概念。着作包括《宇宙密码》(The Cosmic Code)、《完美对称》(Perfect Symmetry),皆获科学界一致赞赏。《理性之梦》则将科学讨论带往更高层次,除了预言复杂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也讨论了分道扬镳的科学与哲学,如何才能重新融合。

  裴杰斯于1998年夏天,在前往阿斯本物理中心的路上遭遇山难,英年早逝,但其留世的《理性之梦》,仍继续影响我们的思想,成为不朽之作。

瑞吉斯Ed Regis

  美国着名畅销作家,纽约大学哲学博士,曾任霍华德大学哲学副教授。

  瑞吉斯擅长描写人类与科技碰撞后产生的火花,主题包含了科学哲学、人工智慧、生物伦理、奈米科技与科学史,他用独特的哲学思维重新思考人类科技的演进。《爱因斯坦的办公室给了谁?》是瑞吉斯初试啼声之作,他亲自造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发掘史料、访谈研究员,记录了院内在二十世纪的辉煌历史,画下了这座诺贝尔奖殿堂的动人面貌。

  瑞吉斯的作品散见于各大报章杂志,如《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哈泼杂志》(Harper's Magazine)、《连线》(Wired)。最新着作为《巨兽:兴登堡号的殒落与病态科技的崛起》(Monsters: The Hindenburg Disaster and the Birth of Pathological Technology)。

戴森Freeman J. Dyson

  全球知名科学家、科学作家,现为普林斯顿高研院名誉教授。

  戴森为量子电动力学第一代巨擘,二十九岁即成为普林斯顿高研院教授。曾协助设计TRIGA反应炉、猎户座太空船,也受美国政府邀请担任国防部、航太总署、裁军署等单位的顾问;积极参与公众事务,对于全球暖化、军备裁减、禁绝核武等议题皆有建树。他延伸构想的「戴森球」概念,影响了全世界的科幻作品。即使高龄,但仍不减热忱,他在八十九岁与同事共同发表的赛局理论新解,为赛局研究注入了活水。

  戴森一生优游于数学、物理、核能工程、天文、生命科学等领域,志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不仅是极为优秀的科学大师,更是关心人类命运,向往无限宇宙的睿智哲人。

霍夫曼Roald Hoffmann

  1937年生于波兰的犹太家庭。四岁时,父亲遭纳粹处死,霍夫曼与母亲侥倖逃到乡下,躲到校舍阁楼中渡过风声鹤唳的童年,1944年夏才重获自由。1949年随母亲移民美国。

  霍夫曼在纽约念中学期间,曾获得西屋科学奖。1955年成为美国公民,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1962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物理博士学位。1965年起,任教于康乃尔大学化学系。

  霍夫曼因为与有机化学大师伍德沃得(R.B.Woodward)共同发现分子轨域对称性守恆定律,于1981年和日本的化学教授福井谦一共同获颁诺贝尔化学奖。霍夫曼在化学界光芒万丈,受誉为「化学界的毕卡索」,他脚踩有机化学及无机化学两大领域,游刃有余,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1973年的有机化学奖及1982年的无机化学奖;1990年更获颁该学会最高荣誉的普利斯特利奖章(Priestley Medal)。

  霍夫曼亦是诗人,曾出版两本诗集;本书是他写的第一本散文集。他颇热中于为社会大众引介正确的化学观念,曾经制播两套电视节目「化学的世界」与「分子世界」。1996年5月,霍夫曼曾受邀访台,做过八场公开演讲,造成极大轰动。

威尔森 Edward O. Wilson

    1929年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罕。1949年毕业于阿拉巴马大学,1955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执教。1996年退休,现为哈佛大学名誉教授、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荣誉馆长。

  威尔森是美国当今生物理论、分类学家翘楚,196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还荣获过全世界最高的环境生物学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Crafoord Prize)。1996年,威尔森获《时代》杂志评定为影响当代最巨的二十五位美国人之一。他与麦克亚瑟(Robert MacArthur)提出的「岛屿生物地理学」,是生物系学生必读的理论,也让各国政府的保育政策更完备;他倡导的「生物多样性」,从二十世纪开始大幅影响生物保育的方向;他的「亲生命性」概念,更是让人类反思自己在全球生物圈的立场。威尔森非常擅长着述,他以《论人性》及《蚂蚁》二本着作,两度获得普立兹奖。他的《社会生物学》更是大胆的以生物学角度,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曾引起社会喧然大波。

  威尔森目前与妻子定居于麻州列星顿。

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

  1938年出生于芝加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生物学博士。曾任波士顿大学生物学教授、麻州大学杰出教授、美国航太总署行星生物计画共同主持人。马古利斯以研究真核生物的演化,备受推崇。她发表过上百篇学术论文及十余本着作。1983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她学术生涯最出名的成就,即是大力推动「内共生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多细胞生物的起源,来自于单细胞生物的彼此合作、共生,并各自发挥所长,最终成为具有不同功能胞器的真核细胞。马古利斯的《演化之舞》,把内共生理论从学界带到世人面前,是她的科普代表作。马古利斯2011年逝世,享寿七十三岁。

萨根Dorion Sagan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与马古利斯之子,美国着名科学作家,着有二十余本作品,写作议题围绕在生物学、科学哲学与人类文化,作品翻译成十三国语言。他与纽约大学生物系教授沃克(Tyler Volk)合着的作品《死亡与性》(Death and Sex),获得2010年纽约书展非小说类首奖。个人网站为dorionsagan.wordpress.com。

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

  1947年于康乃尔大学博士毕业后,即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教职生涯长达四十年。麦克尼尔的史学着作产量丰富,目前翻译成繁体中文的作品有《世界史》、《威尼斯共和国的故事》、《欧洲历史的塑造》、与儿子劳勃・麦克尼尔(Robert McNeill)合着的作品《文明之网》,以及《瘟疫与人》。

  麦克尼尔向来擅长以分析眼光,细数宏大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他的《西方的兴起》曾荣获196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瘟疫与人》是麦克尼尔融合流行病学史与人类文明史的代表作,受这种新史观影响的着名作品,即有《枪砲、病菌与钢铁》。

  麦克尼尔于1996年获颁欧洲重要的奖项──伊拉斯谟奖(Erasmus Prize),以表彰他在世界史上的贡献;2009年荣获美国人文奖章。麦克尼尔于2016年7月8日逝世,享寿九十八岁。

杨玉龄

  辅仁大学生物系毕业。曾任《牛顿》杂志副总编辑、《天下》杂志资深文稿编辑。目前为自由撰稿人,专事科学书籍翻译、写作。

  着作《肝炎圣战》(与罗时成合着)荣获第一届吴大猷科普创作首奖金签奖、《台湾蛇毒传奇》(与罗时成合着)获行政院新闻局第二届小太阳奖。

  译作《生物圈的未来》获第二届吴大猷科普译作首奖金签奖、《消失的汤匙》获第六届吴大猷科普译作银签奖、《大自然的猎人》获第一届吴大猷科普译作佳作奖、《小提琴家的大姆指》获第七届吴大猷科普译作佳作奖、《雁鹅与劳伦兹》获中国大陆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三等奖。另着有《一代医人杜聪明》;译有《基因圣战》、《大脑开窍手册》、《儿脑开窍手册》、《奇蹟》、《幻觉》等数十册(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罗时成

  生于苗栗,成长于台北。小学就读幸安国小,初中与高中就读成功中学。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毕业后曾任民权国中生物教师;后至美国威斯康新大学苏必略分校攻读硕士,并于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获得生物科学博士学位。

  1980回国后,担任阳明医学院副教授(1980-1986)、之后任教授(1986-2003)、微生物科主任和微免所所长(1987-1991)及学务长(2001-2003)。现为长庚大学生物医学系教授,以线虫模式探讨核仁大小之调控和人类蚕豆症、糖尿病之代谢途径,学术专长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病毒学。

  志趣在从事研究工作及科学教育,曾任《科学月刊》总编辑、理事长,现任《科学月刊》董事;曾主持公共电视「为什么」大众科学节目(1986-1988);也曾担任国科会生物处学门召集人及研究计画审查委员,并荣获教育部特优教师奖及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与杨玉龄合着《台湾蛇毒传奇》、《肝炎圣战》(天下文化出版),主编《流感病毒变变变》(台湾商务出版)。

审订者简介

储三阳


  台湾大学化工系毕业,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化学博士。曾任美国西北大学、莱斯大学等校化学系研究员、康乃尔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专长物理化学、量子化学。

程树德

  出生于高雄,成长于花莲。少年时代即着迷于分子生物学之重大发现,憧憬能对生命科学有所贡献。台湾大学动物系毕业后,即负笈美国哈佛大学,获细胞及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波士顿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已从阳明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退休,专研分子遗传学及演化生物学。业余嗜好为社会改革及创作,译作有《达尔文大震撼》、《猫熊的大拇指》及《科学革命的结构》(与傅大为等合译)等。

陈建仁

  出生于香蕉王国的高雄县旗山镇,在家排行老七,个性爽朗、乐观,喜欢大自然。毕业于台湾大学动物系、公共卫生研究所硕士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研究所博士班,专攻人类遗传及遗传流行病学。曾任台湾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流行病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行政院卫生署署长、行政院国科会主委、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现为中华民国第14届副总统。曾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教育部国家讲座、中央研究院院士、总统科学奖、世界科学院院士、行政院杰出科技贡献奖等。在国际着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六百余篇,着有《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等书。

译者简介

林和


  出生于上海,三个月后即为红尘席卷,横渡黑水沟。国语实小、建国中学、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大气、行星、物理海洋学系博士,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究员。

  现为台大大气系名誉教授,专长流体力学、紊流;天下文化「科学人文」丛书总策画,「季节风」出版社创办人。

牟中原

  出生于台湾基隆,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博士。曾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台湾大学教授、天下文化「科学人文」书系策划者之一。曾获世界科学院「化学奖」。

  研究领域包括、奈米材料、界面化学、催化等。着有学术研究论文约四百篇、专着《原住民教育》《物理化学实验》;译作有《理性之梦》、《氢弹之父︰沙卡洛夫回忆录1921~1967》、《人权斗士︰沙卡洛夫回忆录1968~1989》、《週期表》。

梁仲贤

  出生于新竹,成功大学化学系毕业、清华大学化学硕士、台湾大学化学博士。曾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核能研究所研究员。

邱显正

  成功大学电机系毕业、交通大学光电工程研究所硕士、美国密西根大学超高速雷射光学实验室研究。曾任国防部统一通信指挥部工程官、大华技术学院讲师、中研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助理。1997年自中华福音神学院道学硕士毕业后,任教会传道,2000年起加入中华威克理夫翻译会,从事少数民族圣经翻译、识字教育、医疗服务及社区营造等工程。另译有《宇宙波澜》。

吕慧娟

  台湾大学农化系毕业,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生化硕士。曾任台大化学系研究助理、密西根州大生化系助教、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助理、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助理研究员。目前专事儿童科学教育工作。

王文祥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研究所博士,专长为火山定年,以及砾石层剪力强度及边坡稳定度之研究。地质技师,曾任日大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着有《阳明山火山的故事》。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