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五年,首部结合财经与哲学的鉅着
关于金融巨鳄吞噬财富的思维、手段与其他……
这些费解的谜题,只有一位哲学家能够回答!
索罗斯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投资者,但他却称唿自己是一名「失败的哲学家」。
如果你在一九六九年投资他的量子基金一千美元,
那么到了一九九五年,你的筹码会变成两百万美元。
这个惊人的数字,对于索罗斯而言,最有价值的地方并不是昭告天下他有投资奇才,
而是告诉大家,他的哲学思维能够赚钱。
简单来讲,赚钱,只是索罗斯弘扬他哲学思维的工具。
华人世界解读索罗斯投资哲学第一人,
带你直达「金融巨鳄如何坐拥巨富」的核心。
本书作者,台大哲学系教授苑举正强调:
「我是一个读哲学的人,我解读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只有一个动机,
就是告诉世人,哲学可以回答所有与人相关的问题,其中当然也包含赚钱这件事情!」
想要理解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最关键的核心理念───就是负面思考。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他们的想法离不开三项原则──归纳经验、排除风险、追求完美。
索罗斯不但反对这三项原则,还发明了一套「反射理论」,说明这三者都是严重的谬误。
对于所有正面的想法、完美的知识,以及乐观的盼望,索罗斯都赋予它们负面的评价,并指出传统经济学上的理论与模型,就是市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泡沫与崩盘的主因。
有趣的是,这些泡沫对索罗斯而言,是极其肥沃的……
因为,如果不能够把赚钱的道理,建立在他人的谬误之上,怎么会有赚钱的机会呢?
从犹太难民到千亿富豪,本书缜密地呈现
影响索罗斯一生──投资决策的哲学底蕴
横跨索罗斯六个思想养成时期的致富脉络:
胆识之培育│知识之建构│常识之确立│见识之发扬│赏识之对象│意识之成熟
索罗斯的人生可以简称为「一」、「二」、「三」。
一,是他有一个伴随一生的理念,也就是后来发展成为反射理论的可错论(Fallibilism);二,是影响他一生的两位重要人物,第一位是他的父亲,第二位是他在伦敦政经学院遇见的卡尔‧波普;三,是他一生中做过最重要的三件事。首先是他的投资理财,其次是他对于开放社会的认同,最后是他对于慈善事业的坚持。一加二加三等于六,刚好构成本书的六个章节。
这六个章节,按照一个八十六岁之龄的人来讲(本书于二○一六年出版),可以分为:少年、青年、成年、壮年、老年以及余年,合计共六个时期。这六个时期分别体现了其人生中意志力的养成,可以相对应在六种能力之中,包括:胆识、知识、常识、见识、赏识与意识。这六种能力都是思维上所展现的力量,可以决定一个人在面对各种情境时,应当要採取的行动。
少年时期的索罗斯,十四岁时目睹纳粹的侵略,培育了他面对生死的胆识;青年时期,索罗斯辗转抵达伦敦,在伦敦政经学院就学于哲学大师波普的门下,从事科学哲学的研究;成年时期的索罗斯,依据以往学习的经验,确立「认知一切信念都会出错」的常识;到了壮年时期,他充分发扬了见识能力,对市场有洞见,对投资有一套特殊的理解;老年时期,从市场中撷取一切经验的索罗斯,开始赏识开放社会的价值,并且尽可能地解释「为什么社会应该维持开放」;现在,索罗斯在余年实践他的道德意识,企图以他所赚取的金钱,决定什么人需要帮助。
这六点,分别代表了索罗斯人生中的六个阶段,也逐步突显出他体会人生的历程与能力。在本书中,当我针对这六种能力做分析时,我必须要先说,第一,这六种能力之间的区分,并不是像油与水那般分明的。有许多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是并存的,而且或许同时存在于潜伏状态。因此对于这些能力所做的分门别类,不过是突显其特定人生时期的重点而已。
其次,虽然这些能力经常是共存的,但是在探索索罗斯人生轨迹的过程中,我们大致上可以看到一个轮廓。在这个轮廓中,胆识是他接触人生的首要条件,然后再依循知识的建构、常识的确立、见识的发扬、赏识的对象以及意识的成熟,索罗斯逐渐体会存在的价值。这些能力形成综合开展的过程,但是人生从培育风险胆识开始,到发展出成熟的道德意识,却是我在本书中所要强调的基本道理,也就是市场与人生相唿应的原则。
影响索罗斯毕生的父亲──提瓦达‧索罗斯(Tivadar Soros),在家乡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职业是一名律师,也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父亲在其人生的经历当中,有过严重的失败,差点把命丢了。他面对生死,也有非常大胆的判断,这让索罗斯在纳粹占领期间充分体会,一个人的胆识对于活着的价值。在这份胆识的培育过程中,索罗斯选择独自一人到伦敦求学。举目无亲下,索罗斯靠着在火车上贩售餐饮,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伦敦政经学院就读科学哲学,并对于波普的「可错论」情有独钟,深受启发。
成年时期的索罗斯,维持对于哲学的高度兴趣,甚至在移民美国之后从事交易员工作的时期,还将其博士论文进行修改。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索罗斯的常识能力告诉他,「人的知识」必然与「人」相同,是有缺陷的,所以没有完美的知识。
这个观念成为他毕生的信念,确认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当中,我们必然会因为过度自信而犯错,因此所有建构的知识必然有限制。为了要让这个「常识」获得肯定,索罗斯以他对市场的洞见,结合了所有能力,提出他对于市场的见识,也就是泡沫必然会发生,产生市场大小不一的崩盘。
充分体会市场循环道理的索罗斯,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成立「开放社会基金会」,实现他对于开放社会的赏识。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在市场中叱咤风云的关键人物,会转移兴趣,从事一个哲学理念的论述,并且开始帮助所有历经民主转型的国家,由封闭的政治转向开放的社会。索罗斯在余年间,坚定地支持开放社会的落实,大幅捐款(超过一百一十亿美金)。这对于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检视索罗斯的一生具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这是本书在最后要回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