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强势市场买进持有
高波动市场来回波段操作
教你善用不同策略投资全球股市
保守族、积极族都能创造理想报酬
ETF(指数股票型基金)具有投资成本低廉、与指数连动高的优势,愈来愈受到欢迎,但是许多投资人都有个共同困扰:该长抱还是该波段操作?
长抱最怕抱上去又抱下来,投资好几年都没赚到钱;波段操作又怕追高杀低、看错方向。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答案很简单──不同的市场特性,适用的投资策略也不一样!
本书两位作者是国内投资信託界的专业经理人,他们把市场多年的第一线投资历练化繁为简,在本书中与读者分享,如何运用基础的技术分析工具,判断大盘趋势,再执行正确策略。只要抓到要领,想在多头时放大获利,同时兼顾风险,再也不是难事。
本书精彩内容: 1.认识比台股更好的投资标的 只投资台股就像鸡蛋放在同个篮子里,回顾过去20年世界各主要市场表现,你会发现,原来还有比台股更诱人的投资标的。
2.研判指数趋势,必学关键技术指标 想从技术面判断大盘走势,有几种关键的技术指标一定要学!丰富图解搭配台股、美股等市场实例解说,新手也能轻松看懂。
3.分辨何时该低买高卖获利 在细心确认大盘的方向后,才能大胆执行策略。教你在适当的时机採取波段操作,来回数次便能创造获利。
4.学用反向ETF做空或避险 当你看坏股市,买反向ETF可放空获利;而当资金到达一定规模时,反向ETF也是理想的避险工具。
未来的致富关键,学有钱人让投资国际化 你的投资国际化了吗?
这几年来,在全球的市场快速变动、资金快速移动下,一般小资族若再只靠投资台股,要累积财富只会愈来难、愈来愈慢。未来,只有投资国际化,才可能提早达到财富自由!
为什么,你的投资一定需要国际化呢?不妨来看看有钱人是怎么追求财富自由的。2005年,哈福‧艾克(T. Harv Eker)所撰写的一本畅销书《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一上市就登上《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书中所倡导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有钱人让钱帮他们辛苦工作,而穷人辛苦工作赚钱。」
有钱人都在做的事,将资产分散投资全世界 有钱人的目标就是尽快达到「财富自由」,也就是有能力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必工作,也不必在金钱上依赖他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透过「被动收入」来维持生活品质,这是一种不用靠自己亲自参与,就能带来收益的收入,例如把钱进行投资,所孳生出的利息和回报。
大多数的有钱人,会将资产分散投资在世界各地、多元化的配置,以规避单一国家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税制改变的风险、汇率大幅贬值的风险、天灾人祸……等等,这些事件都会大幅冲击到单一国家的金融市场,但影响往往也仅只于单一国家。也因此,国际化的投资让有钱人可以放心,也因为放心才能够放得久、让钱滚钱,而不是时时刻刻担忧这个风险、那个风险,不仅无法专心顾好自己的事业,更无法愉快的享受生活。
如果你想缩短自己变有钱人的奋斗时间、过着有钱人的生活模式,那么你就要跟这些有钱人做一样的事:国际化投资!
过去,一般人要做国际化投资并不容易,本金要厚、工具有限、成本很高;但现在,台湾的金融业者不断研发与引进各国、各种类型的ETF(指数股票型基金)标的,往往只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新台币的资产,你就可以做到分散国际的投资了!
人对于感兴趣事物,会格外留意其相关资讯 有钱人投资海外的好处,除了增加资产,还可提升自己的视野和能力。在当今网路科技发达的时代,「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经变得相当容易,反而你要面对新增加的挑战,亦即在爆炸的资讯量中,该如何有效率地接收较有价值、有意义的讯息?为什么许多人明明已经尽量地多看、多听、多学习国际相关的事物,然而却总觉得效果有限、没有显着的进步呢?
心理学、神经科学都显示,「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会让人们在讯息接受过程中,依据自己的需要、动机、价值、经验和个人背景等,来做选择性的看和听;同时在解码时,也会加进个人的兴趣和期望来诠释讯息。因此,往往人们容易留意到自己最关心事物的相关资讯,而对于其他资讯,往往接收不良、或者容易被遗忘。
有人说:「当你买了BMW,你就会发现原来路上有这么多BMW!」代表若你喜欢一个东西、买了它之后,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于这东西的相关讯息变得非常敏感,一点点蛛丝马迹的新闻或消息你都会吸收进去。就像女性朋友在公开场合或宴会中,最怕「撞包」或「撞衫」,就算有人只是穿着和妳「雷同」或「近似」的花色或款式,妳远远的就会发现,而且感到不太自在……实际上,其他人并不会特别去留意到这件事。
钱投资海外,可增加国际敏感度并扩大视野 对于纯粹只投资于国内的人来说,就会对于国内的资讯特别敏感,而对于国际资讯相对不敏感、反应落后。由于一个人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够处理、吸收的资讯量也都是有限的,因此人体自然的「选择性知觉」运作下,帮你做了删除和筛选过泸资讯的动作、甚至撷取或放大你最在意的事情,而自己很难控制这个筛选和撷取的过程,只能默默接受。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人才,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到国际化的大都市工作与生活。例如去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等,在到处都是外国人的环境当中,至少半年、一年的时间,让自己融入其中,自然就会是最快、最有效的国际化方式。不过可惜的是,倘若自己本身外语能力不够、或是缺乏海外求学或求职的机会,并不是很容易找到这种国外的工作机会。
一般人既然不容易让自己身处在国外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人只有两只脚、能走到的地方有限,但钱有四只脚,而且钱永远不睡觉(在201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华尔街:金钱万岁》,该电影的英文名称就是《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强调有钱人的钱是24小时在运作、从来不休息的),那么就考虑让自己的钱到国外去投资一段时间吧!。
尤其是,投资人只需要花个5万元、10万元新台币,购买海外基金或海外ETF,那么一旦有了海外的投资部位,自然就会关心涨跌和赚赔、于是对于国际上的讯息开始敏感度大开!
举个例子,一旦你投资了美国,自然就会对于美国的总统大选结果相当关切、也会对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两党候选人政见差异、美国民众的反应和想法,都因此变得敏感──因为大选结果,会大大地影响股市涨跌、以及你的赚赔。
一旦你投资了日本,自然就会对于日本政府的刺激经济政策、日本央行的利率政策、日圆汇率的涨跌,变得敏感许多──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你投资的损益。
就在「选择性知觉」的运作下,你自然而然就会因为投资跨足国际,因而变成一个对国际资讯相对了解的人,不再受限于人是否在国内或国外了!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所提及书名的图书简介草稿,其中不涉及该书的任何内容,专注于描述一个虚构的、具有相似主题吸引力的投资指南。 --- 《金融风暴驾驭指南:构建你的全球对冲投资组合》 (副标题:从宏观洞察到微观战术,驾驭市场不确定性的实战手册) 书籍概述 在全球金融市场日益复杂、波动加剧的今天,传统的“买入并持有”策略正面临严峻挑战。本指南深入剖析了驱动全球资产价格波动的核心力量,旨在为追求稳健回报和风险控制的投资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投资框架。本书并非提供一夜暴富的秘诀,而是聚焦于长期、结构性的优势构建,教授如何在宏观经济周期、地缘政治变动以及技术创新浪潮中,识别并捕捉那些被市场低估或被恐慌错杀的投资机会。 本书将读者从零开始,引导其构建一个能够有效抵御系统性风险,并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实现相对收益的“对冲型”投资组合。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整合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房地产信托(REITs)乃至另类资产的多元化配置策略,强调资产相关性的动态管理,以期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实现投资组合的韧性与稳定性。 核心内容模块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解析与周期定位 本部分是理解市场行为的基础。我们将摒弃教科书式的理论灌输,转而关注当下全球经济的真实脉络。 全球利率环境的深层逻辑: 深入分析主要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货币政策的背离与收敛,探讨利率曲线倒挂、收益率平坦化等现象背后的经济信号,并据此推导出对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倾向。 通胀与滞胀的识别框架: 教授如何区分“好”的通胀(需求拉动型)和“坏”的通胀(成本推动型)。介绍一套实用的“通胀压力指数”构建方法,帮助读者判断何时应增持抗通胀资产,何时应转向防御性板块。 地缘政治风险量化: 地缘冲突不再是“黑天鹅”,而是常态化的风险因子。我们提供一套评估地缘事件对特定行业和区域市场影响的量化模型,帮助投资者区分“噪音”与“实质性冲击”。 美元的未来角色: 探讨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演变趋势,分析新兴市场货币的长期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外汇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来为国内资产组合提供缓冲。 第二部分:资产类别间的战术轮动 在确定了宏观基调后,本部分聚焦于不同资产类别间的相对价值评估与战术切换。 股票市场的“景气度”追踪: 介绍领先指标(如PMI、企业盈利预期修正)在不同经济阶段对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偏好转移规律。重点讲解“防御性成长”(Defensive Growth)的概念,即在经济放缓期寻找那些具备强大定价权、现金流稳定的行业龙头。 固定收益的“久期”管理: 详细阐述在加息周期和降息周期中,如何通过调整债券的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来最大化票息收益或捕捉资本增值。讨论主权债、投资级公司债与高收益债的风险收益比重权衡。 大宗商品的战略配置: 区分能源、工业金属与贵金属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驱动力。例如,在“再通胀”预期下,如何构建一个聚焦于基础材料和关键矿产的组合;在避险需求上升时,贵金属的配置策略。 另类资产的整合艺术: 探讨私募股权、基础设施投资(不涉及具体产品)的长期回报潜力,以及它们在优化投资组合夏普比率中的作用,同时警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边界。 第三部分:构建与动态再平衡的纪律 投资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执行的严谨性。本部分关注投资组合的工程学。 风险预算与头寸限制: 教授如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设定清晰的风险预算,并将总风险分散到宏观因子、行业和个股层面,确保任何单一事件都无法颠覆整体财务目标。 基于事件的触发机制: 建立一套“如果-那么”的投资规则集。例如,如果某国核心CPI连续三个月超出预期,那么自动降低对该国科技股的敞口,增加特定债券的持有量。这避免了基于情绪的决策。 “锚定效应”的克服: 探讨投资者在面对市场下跌时常见的心理陷阱,并提供量化指标来强制执行“止损”或“再平衡”操作,确保组合的风险暴露始终处于预设范围内。 税收效率的优化考量: 介绍在全球配置中,如何考虑不同司法管辖区的资本利得税和股息税结构,以实现净回报的最大化,但这仅限于策略探讨,不涉及具体的税务筹划建议。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反直觉的常识”和“严格的纪律性”。它不追逐市场热点,而是专注于构建一个能够穿越牛熊、无论市场是繁荣还是萧条,都能保持稳定增长引擎的“金融堡垒”。读者将学会如何将宏观经济学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投资指令,真正实现对全球财富波动的驾驭能力。 适合读者 寻求建立稳健、多资产对冲策略的中高净值投资者。 对宏观经济分析有浓厚兴趣,希望将其应用于实战的量化分析师。 希望系统性提升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