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戀之歌:聆賞姚贊福

悲戀之歌:聆賞姚贊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九三○年代以一麯〈心酸酸〉創下颱語流行歌有史以來最佳的銷售量的音樂傢姚贊福,傳記報導故事首次齣版!
  
  ◎颱中市政府文化局齣版「典藏颱中」係列,紀錄音樂人姚贊福的一生,包括他的音樂創作、人生軌跡,以及時代背景。
  
  ◎作者林良哲繼《颱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後,將焦點聚集在颱中音樂人姚贊福身上,藉由唱片收藏、子女親友訪談紀錄,以及成長軌跡的田野調查,融閤當時流行歌背景與社會現象,圖文並茂,娓娓道齣姚贊福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隨書附贈姚贊福音樂故事CD。
  
  颱中市新文化協會策劃、颱灣流行歌研究學者暨颱語流行歌詞麯創作者林良哲年度力作!
  
  嚮那個時代,寫齣颱灣心聲的流行歌創作者姚贊福緻敬!
  附贈姚贊福音樂故事CD
  
  一九三○年代,姚贊福以一麯〈心酸酸〉,創下颱語流行歌有史以來最佳的銷售量,成為當時歌壇上炙手可熱的流行音樂作麯傢。
  
  但他從一九三三年入行到一九六七年過世的三十四年間,隻發行過四十多首的麯目,從戰前的〈心酸酸〉、〈悲戀的酒杯〉、〈我的青春〉、〈送君麯〉,到戰後的〈日落西山〉、〈青春嘆〉、〈苦酒滿杯〉等歌麯,無一不是颱灣人民所不斷傳唱與思憶的颱語流行歌經典。
  
  然而,被傳誦的還有姚贊福所屬的苦悶、悲愁年代,他窮睏潦倒的人生,就像是唱片上又窄又細的溝槽,唱針隻能循著溝槽鏇轉前進,直到片尾麯終……
  
  就讓我們循著這個音樂行軌,慢慢沉浸在音樂人姚贊福的人生樂音中吧!
  
  姚贊福(1908-1967)
  
  齣生於颱中牛罵頭(清水區),幼年時居住於墩仔腳(後裏區),後隨父親移居宜蘭以及颱北鬆山等地,因傢中信奉基督教,進入颱北神學校就讀,並於1931年奉派前往颱東「新開園」(池上鄉)傳道。但他因疾病纏身,離開傳道工作迴到颱北,投身於颱語流行歌的創作,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後又到奧姬、勝利、日東等公司,創作齣〈心酸酸〉、〈悲戀的酒杯〉等歌麯,成為當時知名的作麯傢。
  
  戰爭期間,他遠赴香港謀職,並在此娶妻生子。戰後全傢返迴颱灣,卻因時運不濟而謀職不順,多年顛簸且痼疾難治,加上生養眾多,緻使傢境貧寒。他獨自前往颱北奮鬥,冀望靠著作麯的功力再度於颱語流行歌壇揚名,然因時代變遷、市場轉換,雖有〈日落西山〉、〈青春嘆〉等優秀作品,卻不敵市場走嚮的轉變,最後因積勞成疾而病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良哲


  1968年齣生於颱中市,1991年開始創作颱語流行歌麯,陸續發錶〈無花果〉、〈玫瑰〉、〈鵝媽媽要齣嫁〉等麯,之後又與陳明章、硃約信等人閤作,迄今仍從事颱語流行歌麯創作,已創作歌詞、歌麯超過百首。

  1995年進入《自由時報》擔任記者工作,並開始搜集及研究颱中市的地方曆史,先後齣版《颱中酒廠專輯》、《颱中公園百年風華》、《手術刀與照相機的故事》、《颱中電影傳奇》、《何春木迴憶錄》、《颱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等書籍,多數和颱中市曆史相關,2004年考入國立中興大學颱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2008年以《日治時期颱語流行歌詞之研究》為碩士論文題目,並取得學位,目前為自由時報彰化新聞小組特派員。

陳彥斌/總策劃

  南投中寮人,長居颱中逾三十年。曾任自立晚報記者暨特派員,望春風電颱颱長、颱灣日報採訪中心主任、國傢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執行長、行政院《文化視窗》月刊主編、颱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長,及立委林佳龍服務團隊執行長、顧問。著有《填補地球裂縫的人》,發行《颱中風華》,主編《走讀雲林》、《講予全世界聽》、《颱中媽祖蔭颱灣》、《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等。現任:颱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2016)。
 

圖書目錄

市長序、聆賞颱灣樂音,撫觸時代紋路
局長序、探尋原創故事,追索颱灣流行歌文化
作者序、人生飲苦酒,運命嘆心酸
 
引言、偶然的巧遇
壹、那個時代、那段歲月
貳、基督教傢庭
參、求學過程
肆、短暫的傳道生涯
伍、血液中的自我
陸、作麯的睏境
柒、一麯〈心酸酸〉
捌、縱橫流行樂壇
玖、遠走香港謀生
拾、人生轉機
拾壹、深陷睏局
拾貳、生命的熱情
拾參、苦酒?美酒?還是甜酒?
拾肆、麯終人不散
結語、人生藏寶圖
市長序、聆賞颱灣樂音,撫觸時代紋路
局長序、探尋原創故事,追索颱灣流行歌文化
作者序、人生飲苦酒,運命嘆心酸
 
姚贊福創作目錄
姚贊福年錶
 

圖書序言

市長序

聆賞颱灣樂音,撫觸時代紋路 颱中市長  林佳龍


  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最純淨而直接沁人心脾的感情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是生命的血管中流動的血液。

  擁有「鋼琴之王」美名,匈牙利籍的音樂傢李斯特(Franz Liszt)如是說過。

  聲音是一種奇妙的人類特質。化作語言,就成瞭溝通的工具;焠煉成音樂,就更深入一層,觸及瞭靈魂。

  颱中是個美好的國際都市。漫步颱中街頭,如果你稍微細心聆聽,一定會聽見一種專屬於颱中的城市音符。

  今日的流行音樂多元寬廣又充滿豐沛的生命力,但我們也常須提醒自己,音樂若是一個時代的生命血液,那麼,那些曾在颱灣傳唱的美好聲音,在新的時代裏能否喚迴屬於颱灣人生命精神中那些獨一無二的音軌?

  可惜,颱灣的聲音或許仍被傳唱著,但極少人真正認識聲音的原創者。

  1908年底,姚贊福在颱中牛罵頭(清水)的基督教傢庭齣生,而後進入颱語流行歌壇,從戰前到戰後創作未曾間斷。

  1957年左右,為瞭養傢活口,他隻身離開颱中到颱北教唱和「推銷」作品給唱片公司。辛苦掙來的錢,省吃儉用後,全部寄迴颱中補貼傢用。為瞭迴傢探視傢人,他省下車資,騎著一颱腳踏車往返颱北、颱中,在碎石路上一趟趟顛簸往返,從清晨微光騎到滿天星鬥纔到傢。如此勞苦地為生活與創作打拼,最後不到六十歲就病逝颱北,墓碑竟隻是北投山區一處公墓裏的兩塊石頭,上麵還沒有他的名字。

  這故事每每讓我看得鼻酸。

  我小時候常在父親工作的裁縫工廠裏,跟著離傢來當學徒的大姊姊、大哥哥們一起聽〈孤女的願望〉、〈港都夜雨〉等充滿思鄉情懷的颱灣歌麯,颱灣的味道彷彿自然而然就儲存在血液裏。在聆聽姚贊福創作的〈心酸酸〉、〈我的青春〉、〈悲戀的酒杯〉、〈黃昏城〉、〈送君麯〉、〈日落西山〉、〈英俊少年傢〉等流行歌麯時,我彷拂再次觸碰到他那個年代的生活紋路。

  姚贊福辛苦為傢人與創作奔波的故事,也讓我想起瞭父親。

  父親是一位裁縫師,他國中畢業就赤手空拳從雲林麥寮離鄉背井到颱北艋舺工作,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父親和姚贊福一樣,為瞭傢人日夜不停地工作,日子很苦、很纍,但他們的內心不曾貧窮。

  睏苦的環境讓性格堅毅的人更能留下光明的寶貴資産,若沒有姚贊福這種為創作打拼的堅毅意誌,那個時代的颱灣聲音必定會失去一大塊美好的傳奇。

  美國CNN電視颱記者曾在CNN官網發錶一篇題為「為何颱中是颱灣最適閤居住的都市」(「Why Taichung is the most livable city in Taiwan?」)的專欄文章,羅列颱中擁有九點適閤居住的魅力,而其中之一便是大贊颱中是颱灣的藝術中心。

  颱中國傢歌劇院在2016年啓用瞭,我相信,颱中未來也可以打造成一個國際化的音樂之都,音樂不但會成為颱中人血液中引以為傲的成分,音樂創作者也會在颱中獲得最多的尊重與掌聲。

  音樂抒發瞭個人情感,承載瞭時代的內涵與人們的共同記憶。一個偉大的城市,必定都會留下在地與當代特質交融的樂音。

  颱灣的聲音,還有許多消失在唱盤末端的「軌跡」等待我們去發掘,期待看見更多文化與藝術原創者的故事。颱中市文化局會繼續挖掘,讓這些故事被看見、被傳頌,這是嚮創作者緻敬的最佳方式。

  本書作者林良哲先生也是一位音樂創作者,我很佩服他投入許多心血,把音樂界前輩們的故事寫齣來,讓我們清晰地看見,那些你或許熟悉、或許能朗朗上口的颱灣音樂背後,那個堅毅不饒、意誌堅定的創作者身影。

  音樂為我們留下屬於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麯調,還有大時代裏的樂章。

  大傢總說,颱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沒錯!好的音樂會讓人聽進血液裏,成為靈魂的一部分,讓人更加美好。

局長序

探尋原創故事,追索颱灣流行歌文化 颱中市文化局局長  王誌誠


  自20世紀以來,流行歌以及其所衍生的文化影響瞭人類的文明。

  流行歌是藉由留聲機、唱片、無綫電收音機等科技,纔能儲存、大量復製、販售以及傳播。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發明留聲機及唱片開始,配閤著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及資金的募集,唱片市場逐漸成形;之後,又隨著全球資金的快速流動及貨物的運輸便利,唱片及留聲機可以在短期間遠渡重洋,將這些音樂及新的流行文化散布於全球。

  流行歌文化在資本市場中生成、茁壯,在20世紀初期,歐美資金挾帶著新興科技而進入東方,原本屬於民間的民謠、俚麯,在商業唱片公司的運作下灌錄成唱片來銷售,之後又配閤都市化社會的産生及市民階級的形成,讓唱片市場愈加穩固,而唱片公司為瞭滿足大眾之口味,推齣瞭符閤市場需求的流行音樂文化,並不時要推陳齣新,創造齣新的流行潮流。

  在1920年代以降,流行歌又透過無綫電颱的放送擴大瞭傳播的影響層麵,讓流行歌時代就此誕生。颱灣自然也不能自外於世界潮流,從1930年代之後,流行歌文化在颱灣生根、發芽,孕育齣本土的颱語流行歌,也開創齣不同凡響的黃金歲月,〈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四季紅〉、〈心酸酸〉、〈青春嶺〉、〈悲戀的酒杯〉等歌麯,迄今仍為人所傳唱,成為代錶颱灣的「聲音」。

  由於流行歌為平民百姓所傳唱,多年來不獲學術界所重視,相關研究付之闕如,直到近年來颱灣社會對於本土文化開始重視,不隻是音樂界開始研究,更有不少有心人士從曆史、文學、社會學或是人類學等方麵投注心血,讓流行歌的研究大放異彩,尤其在日治時期颱灣流行歌的原版唱片陸續被發掘齣來後,我們對於當時的歌詞、歌麯,甚至是唱片公司的發展情況,纔逐漸明朗。

  近來,對於颱灣流行歌的研究也開始轉變,從原本的歌麯、歌詞研究更深一步,進入對於創作者或是歌手的探尋,例如作麯傢鄧雨賢、許石、作詞傢慎芝以及歌手文夏、紀露霞等人,都有相關傳記或迴憶錄齣版,而新竹縣政府文化局也為鄧雨賢召開瞭相關的研討會並齣版論文集。而對於齣身於颱中市的作麯傢姚贊福而言,不但相關研究相當少見,對於其生平記載以及作品介紹也經常有誤,我接任颱中市政府文化局長後,即有意齣版姚贊福之相關傳記。

  本書的作者林良哲曾與知名歌手陳明章、硃約信等人閤作,創作颱語流行歌,在二十年前即開始蒐集颱灣的流行歌、戲麯、廣播劇等唱片,並以〈日治時期颱語流行歌詞之研究〉論文,取得中興大學颱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對於颱灣的流行歌研究投注不少心血。而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與姚贊福的長子姚香山先生相識,經過一番勸說,讓姚贊福的八位子女同意加入「社團法人颱灣音樂著作權人聯閤總會(MCAT)」,並與外界接觸,接受媒體、電颱的訪問。

  此次,颱中市政府文化局即委託林良哲先生,將其對於姚贊福的一生故事以及作品加以整理,並發錶齣書,希望藉由本書的齣版,讓世人更能認識姚贊福的歌麯以及生命曆程,也從中瞭解那段屬於颱灣流行歌的故事。

作者序

人生飲苦酒,運命嘆心酸


  1991年,我進入唱片發行的商業體製並參與颱語流行歌詞創作工作,作品先後在水晶、寶麗金、滾石、魔岩唱片等公司發行。在創作之餘,我對於颱灣流行歌産生興趣,從1995年開始蒐集日治時期所發行的颱灣流行歌及戲劇唱片 期盼能以此資料來建立研究之基礎。然而在投入流行歌壇之後發現,在颱灣的學術研究中,流行歌麯常被視為大眾文化之一,長期以來不受重視,且在國傢機器的壓製下,經常受到扭麯與牽製,甚至必須配閤國傢政策來發展。

  2005年,我進入中興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就讀,並以〈日治時期的颱語流行歌詞之研究〉做為論文主題取得學位。在我看來,流行歌的歌詞其並非一個獨立的個體,必須配閤歌麯的鏇律、配樂的鋪陳、歌手的演唱技巧等條件。更重要的是,流行歌麯為唱片商業體係之産品,在商業行銷的考量下,歌詞的結構與內容必須顧及大眾之需求,纔能符閤商業利益的考量。

  而在研究所就學期間,我也對颱語流行歌的創作者以及歌手産生興趣,因而認識瞭第一代的女歌手「愛愛」(周簡月娥)女士,在訪談中,她多次提及〈心酸酸〉的作麯傢姚贊福之往事,希望能找齣其後代。此時因一個偶然的巧遇,我又認識瞭姚香山先生,從中得知瞭在姚贊福過世之後,姚傢子女的心路曆程。

  姚贊福早期的作品,因其教育、宗教背景之影響,被比喻為「贊美歌式的作風」,無法符閤當時颱語流行歌所需要的麯調。經過一番調整與努力,纔能大放異彩,確定瞭自己的作麯風格,也獲得唱片市場的肯定。對於姚贊福來說,這一段過程不但刻骨銘心,且收獲頗豐。但隔著時代的轉變,他的命運受到牽連與影響,不但漂泊到香港謀生。娶妻生子之後又遭遇重重睏難,罹患痼疾未能痊癒,加上戰後颱灣流行歌市場的轉變,緻使其有誌難伸,一生充滿波摺與不幸。

  然而,多舛的命運並未將他擊敗,姚贊福仍然醉心於創作,在重重睏難下不斷有新的作品誕生。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他呼吸瞭最後一口氣,倒臥在貧窮與睏苦中。沒想到,命運竟然如此捉弄人生,在姚贊福過世之後,他的一首歌麯改編為華語,竟然唱得全颱皆知。各大電颱每日播放,讓他的名聲在一夕間爆紅,報章媒體、電視新聞開始追逐,大幅報導著其悲慘的命運與一生的坎坷。

  在姚贊福過世半世紀之後,颱中市政府文化局有意為其齣版傳記,希望能為其一生留下紀錄。我有幸參與此工作,除瞭感謝王誌誠局長對於本土音樂傢的熱心推薦外,也要感謝颱中市文化資産處綜閤規劃課長葉鍬賢及施嘉旻小姐等人的全力協助,以及文化局林承謨編審、國立颱灣文學館廖振富館長、國立颱中教育大學徐麗紗教授、颱灣曆史博物館黃裕元博士,以及輔仁大學音樂係主任徐玫玲教授等人之指正,纔能讓本書順利完成。

圖書試讀

壹、那個時代、那段歲月
 
1971年時,知名的颱語流行歌作麯傢許石(1919-1980)在接受電腦音樂傢林二的採訪,談及他與姚贊福的一些往事。許石在訪問中,除瞭稱贊姚贊福的音樂天賦之外,並提及曾以「接濟」的方式買下〈悲戀的酒杯〉之版權,還拿給他一個四百元的紅包作為酬勞。
 
身為知名颱灣流行歌作麯傢的許石,其作品有〈安平追想麯〉、〈港都夜雨〉、〈孤戀花〉、〈夜半路燈〉等歌麯。1952年時,他成立瞭中國唱片公司(其後更名為女王、大王、太王唱片公司),全力推廣颱灣鄉土民謠和歌謠,對於颱灣的流行音樂的發展,他可說相當熟悉。這段許石與姚贊福故事與往事,林二隨後在報章上發錶〈颱灣民俗歌謠作傢列傳(八)窮睏潦倒姚贊福〉一文,並收錄在1979年齣版的《颱灣民俗歌謠》一書中。至於許石嚮姚贊福買下〈悲戀的酒杯〉之版權之後,也由「大王唱片」發行一張78轉唱片,依其唱片年代推算,應該是在1958年前後。
 
騎行腳踏車的窮途背影
 
許石除瞭說到曾經買下姚贊福的歌麯版權之外,在此一訪問中,他也提及姚贊福曾經在電颱彈奏鋼琴餬口,其後又因「帶病騎腳踏車而過世」。許石的此一迴憶,應該是指1958年左右。姚贊福原本在颱中市的「中聲電颱」服務,但其後電颱因轉手他人經營而裁員,緻使姚贊福失去瞭固定的收入。為瞭養傢活口,他離開颱中的妻兒獨自北上,並在颱北市鬆山一帶租瞭一個小房間,平時教幾位學生彈奏鋼琴或演唱,卻不足以餬口。為此,姚贊福還得不時拿著自己的作品到各唱片公司「推銷」,以賺取一些「外快」,貼補傢用。
 
就在此時,姚贊福將自己創作的歌麯拿來給許石,希望能獲得採用。許石所謂「曾以接濟的方式買下其〈悲戀的酒杯〉版權」一事,應是許石瞭解姚贊福的傢庭狀況,最後將其日治時期的作品〈悲戀的酒杯〉版權買下,包瞭一個四百元的紅包給他。在當時,颱灣的著作權相關法律並不完備,對於以前已發行或是齣版的音樂作品,沒有強製規定要給付使用費用給詞麯作者。甚至唱片公司還以「買斷」的方式,即可將創作者的著作權買下來。之後不管多次錄音使用,甚至是改編再製,都不用給付給原創作者任何費用。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