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

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
  • 人物传记
  • 创业
  • 励志
  • 梦想
  • 成功学
  • 百位典范
  • 增订版
  • 社会贡献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99个台湾人,放胆挑战别人口中的不可能
用热血燃烧意志力,为自己的世界冠军铺路!

  近年来,媒体上不断出现「新台湾之光」的名词及他们在世界舞台上获得一项又一项的荣誉。从运动、表演、艺术、到教育、餐饮、财经、发明领域,从学生、上班族、研究员、教授到企业老板。这些令人振奋的人物及故事不断涌现,激发《远见》编辑团队撰述这本深具启发性的书。内容描述每一个站上世界舞台上的台湾人,他们所展现实践梦想的精采人生,与超越自己的奋斗故事。

  这本书,是《远见》杂志的「建国百年」献礼;特别盼望台湾的年轻一代,看到这些奋斗故事,激发力争上游的志向。

  在台湾传统价值观常被批评失落的年代,其实在许多角落,我们还是发现了奉献、付出、认真、与吃苦耐劳、不向命运低头等传统台湾精神。

  原来这些价值不是不见了,只是没有被彰显。

  本书报导99个台湾人(或团队)奋斗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国际大舞台,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得到国际认可或国际大奖,而扬名海外的事蹟。

  透过这些台湾之光,已让全世界看到台湾。

  2017增订版重新收录包含阳岱钢、刘定荣、刘安婷、黄翊等超过20位新台湾之光的精彩故事。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有个人的成长奋斗,也有台湾大环境与这块土地提供的养分,更彰显了台湾的新生命力与新价值。

名人推荐

  这些令人期盼的新台湾人,以新自信、新视野、新愿景,凝聚起台湾每一个角落的民间力量,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初,在台湾本土、在世界舞台、在各个领域像火山一样地迸发。——远见.天下文化创办人 高希均

  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让社会发展多元化,也让许多新一代的「新台湾之光」在各领域百花齐放,不仅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展现台湾在世界上的价值,更带给国人信心,也让未来推动「品牌台湾」的道路更宽广!——智融集团董事长  施振荣

  这九十九位新台湾之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奋斗不懈,以自己的能力为台湾增添实力,不仅活出生命的光与热,更同时树立了典范、照亮他人,让世界因他们而有所不同,让台湾因他们而骄傲,他们是这块土地的希望创造者,真正的时代英雄。——台积电董事长  张忠谋

  他们真诚执着于所关注事物,并一点一滴丰富、改变着我们所身处的世界;这些故事也勾勒出台湾众声喧哗、流光溢彩的文化底色,只要专注坚持,任何领域都拥有对世界发声及绽放能量的机会!——前行政院文建会主委  盛治仁

  他们努力实践梦想的人生历程,交织成充满汗水、泪水与欢笑的励志故事。细细品味书中每篇故事,感受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若与自己的人生体悟产生共鸣,将会激盪出鼓舞人心的美妙乐章。——玉山金控总经理 黄男州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远见编辑部


  1986年,两岸关系仍然严峻,世界趋势变化愈形复杂且快速。就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迅速变化的环境下,《远见》于7月正式创刊。

  《远见》杂志始终以「传播进步观念」为己任,为读者洞察趋势,探索未来方向。透过严谨专业精神和流畅生动的文字,致力于普及国际知识,提升进取的世界观。

  内容方面,以国际及两岸间重大的趋势、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为主要取材方向。经过专业编辑採访、分析、比较出来的国际趋势,是知识性的、观念性的,更是启发性的,提供读者掌握世界趋势、了解自身处境和借镜他人所长的世界观。

  关心世界之外,《远见》同样关心台湾的现在与未来。借由观察、採访、民意调查,深入分析报导台湾社会的大脉动,提供与世界趋势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够用财经知识拓展前瞻视野,以人文养分积累素质品味,成为台湾以及整个华人社会中「前进的动力」。
 

图书目录

序 建国百年献礼:新台湾之光 高希均
推荐序 张忠谋、施振荣、盛治仁 联合推荐
推荐序 勇敢追寻梦想,让世界看见台湾 黄男州
缘  起 寻找全国一起向上的力量 杨玛利

运动类
01阳岱钢 球场当战场,勇敢冲出舒适圈
02许淑净 练习也很执着,要成功也要美感
03郭婞淳 不完美的旅程,督促下次的完美
04曾俊欣 专注第一,场上视角永远只有方格
05李智凯 凭过人毅力翻进奥运
06卢彦勋 尽情享受每场比赛
07景美女中 想赢,就先帮助最弱的
08陈彦博 坚持不懈就能达成卓越
09江秀真 靠着谦卑登上圣母峰
10黄士峰 三十二年后再为台湾漂亮一掷
11江宏杰 练到脚起水泡还是继续练

表演类
12杨元庆 三分钟表演,台下苦练三年
13苏仲太 平凡中的不凡,展现泡泡之美
14林育群 准备十年,台湾好声音惊艳全球
15庄明达 一沙一世界,巧手勾勒动人线条
16刘  谦 世界期待你和别人不一样
17李佳峰 大胆做梦,就爱挑战不可能
18林韦良 把伤疤变荣耀,扯出一片天
19周允斌 翻转次文化,跳出街舞新火花
20何欣茹 用自身故事照亮他人

技艺类
21李万进 一八○道工序,裁出男人好品味
22林振宇 钻研新知,技术磨到国际顶尖
23陈政雄 把心练正,拿针的手不会歪
24程薇颖 她用画笔,开启魔幻猎奇世界
25张 栩 从一○%累积胜利,称霸日本棋坛
26谢依旻 什么棋都敢下,后盘逆转胜
27张兆富 造型逼真,放送气球幸福魔力
28颜怡辰 涂装如金属,称霸台港美模型赛
29陈俊杰 爱取代打骂,教出奥运级常胜军

艺术类
30黄 翊 舞蹈融入科技,跨界惊艳世界
31刘经玮 一张作业扭转人生,画出自我精采
32邹骏昇 想像力飞跃,赋予插画新生命
33庄东杰 尽情挥洒难以超越的天分
34席时斌 精雕结构美,创作永恆逸品
35李屏宾 打破常规,他让镜头会说话
36陈美安 战胜性别国籍,写人生交响曲
37曾宇谦 与家人打地铺的冠军手
38林家玮 可以饿肚子,但不能不弹吉他
39江村雄 把拍照变艺术,用影像说故事
40陈致元 化困顿为灵感,用绘本传递爱

设计类
41潘贝宁 一件抵三件,让时尚又绿又美
42朱志康 找出核心问题,用直觉做好设计
43萧青阳 挖掘传统,让文化成为设计养分
44谢荣雅 推动台湾科技文创的国宝
45胡茵菲 设计如作曲,谱出珠宝交响乐
46古又文 穷人家里出状元设计师
47吴季刚 付出二○○%努力,咬牙坚持
48蔡慧贞 超越竞赛者,跃升国际评审角色
49台科大设计学院 做出原型,实践创造力

餐饮类
50吴则霖 舍电机本行,精算数据沖好咖啡
51林言谦 烘出台湾味,打响国姓咖啡品牌
52陈永信 学徒拚成职人,传承爱的面包魂
53陈柏壬 道地披萨征服义大利人味蕾
54郑添福 以匠心精神,发扬制茶工艺
55陈立喆 让全球吃到专属台湾的甜点
56吴宝春 冠军只是当下,学习才是永远
57赖昱权 烘出咖啡的千百风情
58江振诚 用八角哲学让食材「说话」
59张志腾 华人做西餐,功力更胜老外
60谢美美 国际调酒界,她就是Taiwan
61 杨胜凯 雕出蜥蜴皮肤的粗糙感

教育与公益类
62刘安婷 当偏乡志工比领高薪快乐
63陈树菊 卖菜捐款,用一辈子的力气还愿
64刘启群 号召医护志工,持续义诊二十年
65庄明祥 送爱不嫌累,连老本都拿来助人
66马彼得 让世界听见台湾的原声
67蔡彦欣 领军参赛,激发学生创新能量
68陈玉岗 从创意找潜能,改变后段班人生
69侯世光 传授一身武艺,带学子出国征战
70詹家龙 攀岩走壁,为百万只紫斑蝶开道

财经类
71叶冠廷 蹲酒厂练功,精酿啤酒反攻欧洲
72葛士豪 智慧养殖,用科技追求渔业永续
73欧阳志宏 从零起步,拚出迪士尼级设备
74陈安秾 打造教育投资平台,帮贫童兴学
75潘思亮 轻资产、重管理,才能国际化
76李添财 证明台湾也有酿制威士忌的能力

学术类
77陈建德 催生「科学神灯」,照亮生技路
78林育禾 悉心培育,让水中世界更缤纷
79江安世 小资源大志气,扬名国际
80吴俊杰 直捣台风眼,追求预报准确度
81翁金辂 专利天线设计,再掀手机革命
82李文雄 用数学模型动摇达尔文遗传学说
83叶永烜 探索土星奥妙,让冰冷科学发热
84余淑美 提高水稻产量,为粮食未来打拚
85林政鞍 追根究柢做实验,找到惊人发现
86戴  谦 养鸭博士,让育鸭技术绽放国际
87裴家骐 洗刷台湾生态恶名

发明类
88邓鸿吉 从生活找创意的「台湾爱迪生」
89刘定荣 培育兰花一甲子,坚持根留台湾
90邱毓英 坚持追求两点间的完美直线
91吴珮瑄 热当化妆品科学界的传教士
92邱秉枫 绿能点子王,让压马路也能发电
93陈宏基 研发神奇手术,扶助癌友重生
94陈适安 用「台北方法」改写心脏医疗史
95叶哲维 养出鲜美台湾鲷,征服全球饕客
96曾钲元 一把伞撑起台湾传产未来
97刘大潭 用科技济世的身障发明家
98魏福全 创新显微手术,改写整形外科史
99工研院团队 让台湾的科技创新扬名国际

100 第一○○个新台湾之光就是你
 

图书序言

缘起

《新台湾之光一○○》
寻找全国一起向上的力量


  回首二○一○年时,台湾举国上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准备迎接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倒数计时。

  当时,《远见》做为一个媒体,到底该选择什么角度来纪录这个关键时刻呢?

  开始研究这个专题时,一度碰到撞墙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就在这个时候,我陆续注意到报纸上报导台湾设计师古又文,得到美国服装设计大奖、85度C得到亚洲服务业T O P一○○品牌奖、面包师傅吴宝春得到国际面包冠军、曾雅妮在女子高尔夫球夺冠、魔术师刘谦在大陆暴红、ACER在当年第一季首度超过HP,成为世界第一大笔记型电脑品牌等。社会纷纷用「台湾之光」形容这些在海外得到肯定的台湾人。

  你是否也注意到,像这样不同领域的台湾人得到海外殊荣的消息,几乎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媒体。

  从台湾生命力到新台湾之光

  近年来我有在手机记录笔记与瞬间灵感的习惯。正当我苦思要如何制作中华民国建国一○○年专题时,因为累积看了一系列台湾之光报导后,瞬间得到一个灵感,我在手机备忘录上写下: 这是新台湾人生命力、新台湾之光,何不用台湾人为主角,谈台湾为何可以孕育出世界级的人才与品牌?尽管台湾是国际政治孤儿,但是各行各业的台湾人,从财经、运动、设计、再到餐饮、研究发明等领域,都有很多在国际上发光发亮的人才。何不寻找一○○个新台湾之光来彰显新台湾生命力,成为下一个百年前进的动力,这不就是给中华民国建国一○○年最好的礼物?

  当下我觉得很兴奋,好像找到了一个很棒的题材。

  回想一九八九年,当时《远见》杂志总编辑王力行(现任《远见》杂志发行人)曾主导一个特刊、并与着名的作家小野合作,制作《寻找台湾生命力》专辑与纪录片。当时的台湾处在苦闷与冲撞的年代,不知道该如何寻找生命力出口。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不久,从安静的校园成为媒体记者,当时的心情也是:这是最乱的年代、也是新闻工作者最精采的年代。一九八七年台湾刚解严,接着解除报禁、开放党禁,股市与房地产狂飙,社会陷入投机心态,民主化、自由化与国际化的三股新势力,让当时的台湾陷入二战后从未见过的阵痛期。

  社会自由了,却也脱序了;政治民主了,却也混乱了;人民富裕了,传统价值却失落了……,反省、检讨、怀旧声音四起,到底自由与民主给台湾带来的是好或坏?许多学者专家纷纷论述,也纷纷强调:这只是阵痛期。如今将近三十年过去了,所谓「阵痛期」似乎永远没有真正过去。

  在民主化、自由化与国际化多年后,这个社会在吵吵闹闹中也似乎蜕变了,很多创意、包容与自由的空间。过去不受重视的领域,在家庭、社会、与教育的开放包容下,都纷纷冒出人才来,让台湾的人才百花齐放。

  因此台湾曾有二十二岁的高尔夫球后曾雅妮、二十八岁的亚洲网球天王卢彦勋、二十八岁得到世界魔术杰出贡献奖梅林奖的李佳峰、有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上世界七大高峰的江秀真、有土生土长的古又文得到世界设计新秀、有世界最会扯铃的林韦良、一唱成名的小胖林育群……。

  台湾还有善的、好的那一面

  而在台湾传统价值观常被批评失落的年代里,其实在许多角落,我们还是发现了奉献、付出、认真、与吃苦耐劳、不向命运低头等传统台湾精神,在许多角落被许多台湾人彻底发挥实践了。原来这些价值不是不见了,只是没有被彰显。

  因此当美国《TIME》杂志把台东菜市场里的阿嬷陈树菊找出来时,大家才会深受感动。从国小学历的陈树菊累计捐出两千多万帮助贫困小孩、再到国中学历的吴宝春不向命运低头,能精益求精,做到世界面包冠军,南投原住民校长马彼得为了让原住民小孩有未来,带起原声合唱团,获得菲律宾颁发的古西和平奖……。

  因此,就在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年的关键时刻,《远见》率先推出了《新台湾之光 一○○》专辑,希望彰显新台湾生命力,给台湾打气。台湾不是只有乱的这一面,台湾还有善的、好的、激励人心、也就是拥有厚实软实力的那一面。

  当时,《远见杂志》报导九十九个台湾人(或团队)奋斗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国际大舞台,在各自专业领域中 得到国际认可或国际大奖,而扬名海外的事蹟。由于台湾在政治上被孤立,透过这些台湾之光,已让全世界看到台湾。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有个人的成长奋斗,也有台湾大环境与这块土地提供的养分,更彰显了台湾的新生命力与新价值。

  综合分析这些人又彰显了哪些台湾人的软实力呢?包括多元、开放、创新、国际、弹性灵活、吃苦耐劳、坚持与毅力、冒险、奉献回馈与热情。《远见》编辑部透过各种管道蒐集与筛选过泸后,共选出九十九位新台湾之光的代表人物。

  不过这份名单不包括早已经是国人熟悉的国际级台湾人才,例如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ACER创办人施振荣、大导演李安、侯孝贤或是棒球选手王建民等等,主要是他们的故事早已是国人耳熟能详。因此,二○一○年报导时,着重在那几年内崛起的新秀、或是比较被忽略的台湾之光。

  如今六年过去了,又有新的台湾之光出现。例如二○一六年被日本巨人队签下合约的棒球选手阳岱钢、新崛起的服装设计师潘贝宁等人。本书全面更新、增订,并增加共二十几位新人选。

  再逐一分析这九十九个新台湾之光,从八十多岁到年纪轻的都有。例如小提琴手曾宇谦,一九九四年出生,六岁就上台比赛;九岁拿到全国学生音乐比赛第一名;十一岁参加国际赛,得到曼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大赛第三名,二○○九年还在西班牙拿下萨拉萨德大赛首奖,是台湾第一位在这两项比赛获奖的音乐家。但他并不是只有天分而已,他练琴比谁都认真。

  除了这本专刊,《远见》还选择四位新台湾之光代表,包括马彼得校长、远东科大陈玉岗主任、景美女中拔河队、面包师傅吴宝春,深入拍摄一小时纪实片,纪录他们的故事。

  这本书收录九十九人的故事,为什么不是一○○人呢?因为第一○○个,可能就是你。

  《远见》希望能影响下一代,让这本书与纪实片走进全国每一个国中、高中与大学的教室或图书馆,让台湾的年轻世代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想像,鼓励他们追求梦想,将来他们也会是新台湾之光。
 
杨玛利(《远见》杂志社长兼总编辑)

图书试读

阳岱钢──四度荣获日职太平洋联盟外野手金手套奖 球场当战场,勇敢冲出舒适圈

如果二○一三年世界棒球经典赛预赛,中华对荷兰那一役的两分全垒打,以及对韩国奋不顾身,用头部滑出一支安打的表现,是阳岱钢在台湾走红的起点;那么二○一六年他在台湾的声势,几乎到达顶点,体育版每天忙着报导他的合约与动向,直到他确定加入东京读卖巨人队,热潮仍无停歇迹象。

事实上,阳岱钢是台东人,国中毕业后,便追随二哥阳品华的脚步,进入福冈第一高校就学。

谈起刚到日本的高中三年,疯狂与刺激,是能下的註解,「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这么疯狂,酸甜苦辣都有了。」他缓缓述说。高中教练平松正宏曾和他约定,想进职棒,就必须遵守不能放假、不能打手机、不能交女友的规定。这三个要求,对年仅十六岁的男孩来说,恐怕有些困难,但阳岱钢给出意外答案,「我觉得还满容易的耶!」他一心认为,约定就是约定,这三年不能给教练找麻烦;但日本传统的学长、学弟制风气重,阳岱钢也被欺负过。可他满脑子只想着,既然来到日本,就得闯出一番名堂,「如果赢了(挫折),那些都会是另外一种『恩』,」他说,自己是正面思考的人。

千锤百鍊,练出阳岱钢的万众瞩目。高中三年,他总计击出三十九支全垒打,冲刺速度快、臂力强,被日本媒体《日刊体育》喻为「高中第一游击手」,闪亮封号让福冈软银鹰和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队,都抢着要他。最后,在二○○五年,他加入火腿队,成为台湾史上首位以第一指名进入日本职棒的球员。

「但没有一个棒球选手,会说自己的生涯顺利,」阳岱钢强调。即使以第一指名身分加入火腿队,日子却不如想像中如意,二○○六到二○○九年间,阳岱钢在一、二军间载浮载沉,迟迟缴不出好成绩。甚至某天,他还收到教练要求从游击手转练外野手的消息。

要曾获高中第一游击手美誉的他,改练外野手,不啻是一种屈辱,「但我没有时间考虑,第二天就决定了。」阳岱钢比较,游击手和外野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位置。游击手失误有外野手补位,但外野手后面没人能补位,等于没有退路。加上跑动距离更远,还必须清楚投手配球、想像守备位置,要做的事比内野手多。其中,他担任的中外野手,还是外野的指挥官。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