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

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
  • 人物传记
  • 创业
  • 励志
  • 梦想
  • 成功学
  • 百位典范
  • 增订版
  • 社会贡献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99个台湾人,放胆挑战别人口中的不可能
用热血燃烧意志力,为自己的世界冠军铺路!

  近年来,媒体上不断出现「新台湾之光」的名词及他们在世界舞台上获得一项又一项的荣誉。从运动、表演、艺术、到教育、餐饮、财经、发明领域,从学生、上班族、研究员、教授到企业老板。这些令人振奋的人物及故事不断涌现,激发《远见》编辑团队撰述这本深具启发性的书。内容描述每一个站上世界舞台上的台湾人,他们所展现实践梦想的精采人生,与超越自己的奋斗故事。

  这本书,是《远见》杂志的「建国百年」献礼;特别盼望台湾的年轻一代,看到这些奋斗故事,激发力争上游的志向。

  在台湾传统价值观常被批评失落的年代,其实在许多角落,我们还是发现了奉献、付出、认真、与吃苦耐劳、不向命运低头等传统台湾精神。

  原来这些价值不是不见了,只是没有被彰显。

  本书报导99个台湾人(或团队)奋斗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国际大舞台,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得到国际认可或国际大奖,而扬名海外的事蹟。

  透过这些台湾之光,已让全世界看到台湾。

  2017增订版重新收录包含阳岱钢、刘定荣、刘安婷、黄翊等超过20位新台湾之光的精彩故事。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有个人的成长奋斗,也有台湾大环境与这块土地提供的养分,更彰显了台湾的新生命力与新价值。

名人推荐

  这些令人期盼的新台湾人,以新自信、新视野、新愿景,凝聚起台湾每一个角落的民间力量,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初,在台湾本土、在世界舞台、在各个领域像火山一样地迸发。——远见.天下文化创办人 高希均

  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让社会发展多元化,也让许多新一代的「新台湾之光」在各领域百花齐放,不仅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展现台湾在世界上的价值,更带给国人信心,也让未来推动「品牌台湾」的道路更宽广!——智融集团董事长  施振荣

  这九十九位新台湾之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奋斗不懈,以自己的能力为台湾增添实力,不仅活出生命的光与热,更同时树立了典范、照亮他人,让世界因他们而有所不同,让台湾因他们而骄傲,他们是这块土地的希望创造者,真正的时代英雄。——台积电董事长  张忠谋

  他们真诚执着于所关注事物,并一点一滴丰富、改变着我们所身处的世界;这些故事也勾勒出台湾众声喧哗、流光溢彩的文化底色,只要专注坚持,任何领域都拥有对世界发声及绽放能量的机会!——前行政院文建会主委  盛治仁

  他们努力实践梦想的人生历程,交织成充满汗水、泪水与欢笑的励志故事。细细品味书中每篇故事,感受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若与自己的人生体悟产生共鸣,将会激盪出鼓舞人心的美妙乐章。——玉山金控总经理 黄男州
 
《破晓之声:现代台湾社会的文化转型与身份重塑》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后期至今,台湾社会经历的深刻文化转型与身份认同的重塑过程。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民间文化现象的细致剖析,本书旨在勾勒出一幅复杂多维的台湾现代图景,揭示在全球化浪潮、本土意识觉醒与历史记忆的相互作用下,台湾人民如何构建和表达其独特的文化身份。 第一部:历史的断层与记忆的重构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台湾近百年的历史轨迹,重点关注了“后殖民”时期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我们审视了从日治时期留下的文化遗产,到战后国民政府迁台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与融合。这里的核心议题是“断裂与连续”:历史记忆是如何被选择性地保存、遗忘或重构的? 我们分析了“乡土文学论战”对台湾本土叙事构建的奠基作用。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们,试图从主流的宏大叙事中挣脱出来,转而关注岛屿上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语言习惯和地方情感。这种对“本土”的自觉探索,为后续的文化自觉运动埋下了伏笔。书中通过对特定文学作品、电影和报刊的文本细读,展示了知识界如何试图为台湾经验寻找一个立足点。 此外,本书详细讨论了威权统治时期(戒严时期)对文化生产和知识传播的严格管控,以及在这一高压环境下,民间社会如何发展出隐秘的、非正式的文化交流网络。这些网络成为了日后民主化进程中文化活力的重要源泉。 第二部:全球化、本土化与身份的流动性 进入民主化阶段后,台湾社会面临着来自内部的身份认同挑战与外部的全球化冲击。本部分着重分析了“台湾意识”从一种政治主张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现象的过程。 我们探讨了本土语言(台语、客语、原住民语)的复兴运动,以及这些语言如何从被边缘化的符号转变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载物。书中详细记录了地方文化节庆的复兴,以及这些活动在凝聚社区认同、对抗“去地域化”趋势中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台湾文化如何与国际接轨,同时又保持其独特性?本书考察了台湾流行文化(如电子游戏、音乐、影视产业)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现象。我们分析了这些文化产品如何巧妙地平衡了普世价值和本土情感,形成一种既“国际化”又“在地化”的独特风格。例如,对特定音乐流派中对传统乐器与现代编曲结合手法的分析,揭示了这种文化张力下的创造性。 第三部:空间的重塑与公共领域的生成 文化身份的构建离不开对特定“空间”的占有与诠释。本书将视角投向了城市空间和公共领域。我们考察了城市更新运动对传统街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社区营建运动如何试图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保留和强化地方的历史感与人际联系。 公共领域,特别是媒体环境的变迁,对身份认同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书分析了有线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兴起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极大地分散了主流话语的权力,使得多元的身份叙事得以并存。然而,这种多元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碎片化信息导致的社会共识的困难。我们探讨了“后真相时代”的语境下,不同群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来确认和捍卫自身的文化立场。 第四部:跨越代际的对话与未来的展望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代际差异在文化理解上的鸿沟与连接。不同年代的台湾人,由于其经历的历史情境不同,对“台湾性”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分析了“太阳花学运”等社会运动对年轻一代身份认同的催化作用,以及他们对历史叙事和未来走向所抱持的新观点。 我们还审视了原住民文化在当代台湾社会中的地位提升与挑战。通过对原住民族正名运动和文化政策的分析,本书展示了如何在一个主流文化结构中,努力实现族群间的平等对话与相互尊重。 最终,《破晓之声》试图提供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视角:台湾的文化身份并非一个固定、完成的实体,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充满张力的动态过程。它根植于复杂的历史土壤,在不断的外部碰撞和内部反思中,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存在的意义。本书希望为读者提供理解当代台湾社会文化复杂性的深刻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远见编辑部


  1986年,两岸关系仍然严峻,世界趋势变化愈形复杂且快速。就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迅速变化的环境下,《远见》于7月正式创刊。

  《远见》杂志始终以「传播进步观念」为己任,为读者洞察趋势,探索未来方向。透过严谨专业精神和流畅生动的文字,致力于普及国际知识,提升进取的世界观。

  内容方面,以国际及两岸间重大的趋势、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为主要取材方向。经过专业编辑採访、分析、比较出来的国际趋势,是知识性的、观念性的,更是启发性的,提供读者掌握世界趋势、了解自身处境和借镜他人所长的世界观。

  关心世界之外,《远见》同样关心台湾的现在与未来。借由观察、採访、民意调查,深入分析报导台湾社会的大脉动,提供与世界趋势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够用财经知识拓展前瞻视野,以人文养分积累素质品味,成为台湾以及整个华人社会中「前进的动力」。
 

图书目录

序 建国百年献礼:新台湾之光 高希均
推荐序 张忠谋、施振荣、盛治仁 联合推荐
推荐序 勇敢追寻梦想,让世界看见台湾 黄男州
缘  起 寻找全国一起向上的力量 杨玛利

运动类
01阳岱钢 球场当战场,勇敢冲出舒适圈
02许淑净 练习也很执着,要成功也要美感
03郭婞淳 不完美的旅程,督促下次的完美
04曾俊欣 专注第一,场上视角永远只有方格
05李智凯 凭过人毅力翻进奥运
06卢彦勋 尽情享受每场比赛
07景美女中 想赢,就先帮助最弱的
08陈彦博 坚持不懈就能达成卓越
09江秀真 靠着谦卑登上圣母峰
10黄士峰 三十二年后再为台湾漂亮一掷
11江宏杰 练到脚起水泡还是继续练

表演类
12杨元庆 三分钟表演,台下苦练三年
13苏仲太 平凡中的不凡,展现泡泡之美
14林育群 准备十年,台湾好声音惊艳全球
15庄明达 一沙一世界,巧手勾勒动人线条
16刘  谦 世界期待你和别人不一样
17李佳峰 大胆做梦,就爱挑战不可能
18林韦良 把伤疤变荣耀,扯出一片天
19周允斌 翻转次文化,跳出街舞新火花
20何欣茹 用自身故事照亮他人

技艺类
21李万进 一八○道工序,裁出男人好品味
22林振宇 钻研新知,技术磨到国际顶尖
23陈政雄 把心练正,拿针的手不会歪
24程薇颖 她用画笔,开启魔幻猎奇世界
25张 栩 从一○%累积胜利,称霸日本棋坛
26谢依旻 什么棋都敢下,后盘逆转胜
27张兆富 造型逼真,放送气球幸福魔力
28颜怡辰 涂装如金属,称霸台港美模型赛
29陈俊杰 爱取代打骂,教出奥运级常胜军

艺术类
30黄 翊 舞蹈融入科技,跨界惊艳世界
31刘经玮 一张作业扭转人生,画出自我精采
32邹骏昇 想像力飞跃,赋予插画新生命
33庄东杰 尽情挥洒难以超越的天分
34席时斌 精雕结构美,创作永恆逸品
35李屏宾 打破常规,他让镜头会说话
36陈美安 战胜性别国籍,写人生交响曲
37曾宇谦 与家人打地铺的冠军手
38林家玮 可以饿肚子,但不能不弹吉他
39江村雄 把拍照变艺术,用影像说故事
40陈致元 化困顿为灵感,用绘本传递爱

设计类
41潘贝宁 一件抵三件,让时尚又绿又美
42朱志康 找出核心问题,用直觉做好设计
43萧青阳 挖掘传统,让文化成为设计养分
44谢荣雅 推动台湾科技文创的国宝
45胡茵菲 设计如作曲,谱出珠宝交响乐
46古又文 穷人家里出状元设计师
47吴季刚 付出二○○%努力,咬牙坚持
48蔡慧贞 超越竞赛者,跃升国际评审角色
49台科大设计学院 做出原型,实践创造力

餐饮类
50吴则霖 舍电机本行,精算数据沖好咖啡
51林言谦 烘出台湾味,打响国姓咖啡品牌
52陈永信 学徒拚成职人,传承爱的面包魂
53陈柏壬 道地披萨征服义大利人味蕾
54郑添福 以匠心精神,发扬制茶工艺
55陈立喆 让全球吃到专属台湾的甜点
56吴宝春 冠军只是当下,学习才是永远
57赖昱权 烘出咖啡的千百风情
58江振诚 用八角哲学让食材「说话」
59张志腾 华人做西餐,功力更胜老外
60谢美美 国际调酒界,她就是Taiwan
61 杨胜凯 雕出蜥蜴皮肤的粗糙感

教育与公益类
62刘安婷 当偏乡志工比领高薪快乐
63陈树菊 卖菜捐款,用一辈子的力气还愿
64刘启群 号召医护志工,持续义诊二十年
65庄明祥 送爱不嫌累,连老本都拿来助人
66马彼得 让世界听见台湾的原声
67蔡彦欣 领军参赛,激发学生创新能量
68陈玉岗 从创意找潜能,改变后段班人生
69侯世光 传授一身武艺,带学子出国征战
70詹家龙 攀岩走壁,为百万只紫斑蝶开道

财经类
71叶冠廷 蹲酒厂练功,精酿啤酒反攻欧洲
72葛士豪 智慧养殖,用科技追求渔业永续
73欧阳志宏 从零起步,拚出迪士尼级设备
74陈安秾 打造教育投资平台,帮贫童兴学
75潘思亮 轻资产、重管理,才能国际化
76李添财 证明台湾也有酿制威士忌的能力

学术类
77陈建德 催生「科学神灯」,照亮生技路
78林育禾 悉心培育,让水中世界更缤纷
79江安世 小资源大志气,扬名国际
80吴俊杰 直捣台风眼,追求预报准确度
81翁金辂 专利天线设计,再掀手机革命
82李文雄 用数学模型动摇达尔文遗传学说
83叶永烜 探索土星奥妙,让冰冷科学发热
84余淑美 提高水稻产量,为粮食未来打拚
85林政鞍 追根究柢做实验,找到惊人发现
86戴  谦 养鸭博士,让育鸭技术绽放国际
87裴家骐 洗刷台湾生态恶名

发明类
88邓鸿吉 从生活找创意的「台湾爱迪生」
89刘定荣 培育兰花一甲子,坚持根留台湾
90邱毓英 坚持追求两点间的完美直线
91吴珮瑄 热当化妆品科学界的传教士
92邱秉枫 绿能点子王,让压马路也能发电
93陈宏基 研发神奇手术,扶助癌友重生
94陈适安 用「台北方法」改写心脏医疗史
95叶哲维 养出鲜美台湾鲷,征服全球饕客
96曾钲元 一把伞撑起台湾传产未来
97刘大潭 用科技济世的身障发明家
98魏福全 创新显微手术,改写整形外科史
99工研院团队 让台湾的科技创新扬名国际

100 第一○○个新台湾之光就是你
 

图书序言

缘起

《新台湾之光一○○》
寻找全国一起向上的力量


  回首二○一○年时,台湾举国上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准备迎接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倒数计时。

  当时,《远见》做为一个媒体,到底该选择什么角度来纪录这个关键时刻呢?

  开始研究这个专题时,一度碰到撞墙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就在这个时候,我陆续注意到报纸上报导台湾设计师古又文,得到美国服装设计大奖、85度C得到亚洲服务业T O P一○○品牌奖、面包师傅吴宝春得到国际面包冠军、曾雅妮在女子高尔夫球夺冠、魔术师刘谦在大陆暴红、ACER在当年第一季首度超过HP,成为世界第一大笔记型电脑品牌等。社会纷纷用「台湾之光」形容这些在海外得到肯定的台湾人。

  你是否也注意到,像这样不同领域的台湾人得到海外殊荣的消息,几乎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媒体。

  从台湾生命力到新台湾之光

  近年来我有在手机记录笔记与瞬间灵感的习惯。正当我苦思要如何制作中华民国建国一○○年专题时,因为累积看了一系列台湾之光报导后,瞬间得到一个灵感,我在手机备忘录上写下: 这是新台湾人生命力、新台湾之光,何不用台湾人为主角,谈台湾为何可以孕育出世界级的人才与品牌?尽管台湾是国际政治孤儿,但是各行各业的台湾人,从财经、运动、设计、再到餐饮、研究发明等领域,都有很多在国际上发光发亮的人才。何不寻找一○○个新台湾之光来彰显新台湾生命力,成为下一个百年前进的动力,这不就是给中华民国建国一○○年最好的礼物?

  当下我觉得很兴奋,好像找到了一个很棒的题材。

  回想一九八九年,当时《远见》杂志总编辑王力行(现任《远见》杂志发行人)曾主导一个特刊、并与着名的作家小野合作,制作《寻找台湾生命力》专辑与纪录片。当时的台湾处在苦闷与冲撞的年代,不知道该如何寻找生命力出口。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不久,从安静的校园成为媒体记者,当时的心情也是:这是最乱的年代、也是新闻工作者最精采的年代。一九八七年台湾刚解严,接着解除报禁、开放党禁,股市与房地产狂飙,社会陷入投机心态,民主化、自由化与国际化的三股新势力,让当时的台湾陷入二战后从未见过的阵痛期。

  社会自由了,却也脱序了;政治民主了,却也混乱了;人民富裕了,传统价值却失落了……,反省、检讨、怀旧声音四起,到底自由与民主给台湾带来的是好或坏?许多学者专家纷纷论述,也纷纷强调:这只是阵痛期。如今将近三十年过去了,所谓「阵痛期」似乎永远没有真正过去。

  在民主化、自由化与国际化多年后,这个社会在吵吵闹闹中也似乎蜕变了,很多创意、包容与自由的空间。过去不受重视的领域,在家庭、社会、与教育的开放包容下,都纷纷冒出人才来,让台湾的人才百花齐放。

  因此台湾曾有二十二岁的高尔夫球后曾雅妮、二十八岁的亚洲网球天王卢彦勋、二十八岁得到世界魔术杰出贡献奖梅林奖的李佳峰、有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上世界七大高峰的江秀真、有土生土长的古又文得到世界设计新秀、有世界最会扯铃的林韦良、一唱成名的小胖林育群……。

  台湾还有善的、好的那一面

  而在台湾传统价值观常被批评失落的年代里,其实在许多角落,我们还是发现了奉献、付出、认真、与吃苦耐劳、不向命运低头等传统台湾精神,在许多角落被许多台湾人彻底发挥实践了。原来这些价值不是不见了,只是没有被彰显。

  因此当美国《TIME》杂志把台东菜市场里的阿嬷陈树菊找出来时,大家才会深受感动。从国小学历的陈树菊累计捐出两千多万帮助贫困小孩、再到国中学历的吴宝春不向命运低头,能精益求精,做到世界面包冠军,南投原住民校长马彼得为了让原住民小孩有未来,带起原声合唱团,获得菲律宾颁发的古西和平奖……。

  因此,就在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年的关键时刻,《远见》率先推出了《新台湾之光 一○○》专辑,希望彰显新台湾生命力,给台湾打气。台湾不是只有乱的这一面,台湾还有善的、好的、激励人心、也就是拥有厚实软实力的那一面。

  当时,《远见杂志》报导九十九个台湾人(或团队)奋斗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国际大舞台,在各自专业领域中 得到国际认可或国际大奖,而扬名海外的事蹟。由于台湾在政治上被孤立,透过这些台湾之光,已让全世界看到台湾。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有个人的成长奋斗,也有台湾大环境与这块土地提供的养分,更彰显了台湾的新生命力与新价值。

  综合分析这些人又彰显了哪些台湾人的软实力呢?包括多元、开放、创新、国际、弹性灵活、吃苦耐劳、坚持与毅力、冒险、奉献回馈与热情。《远见》编辑部透过各种管道蒐集与筛选过泸后,共选出九十九位新台湾之光的代表人物。

  不过这份名单不包括早已经是国人熟悉的国际级台湾人才,例如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ACER创办人施振荣、大导演李安、侯孝贤或是棒球选手王建民等等,主要是他们的故事早已是国人耳熟能详。因此,二○一○年报导时,着重在那几年内崛起的新秀、或是比较被忽略的台湾之光。

  如今六年过去了,又有新的台湾之光出现。例如二○一六年被日本巨人队签下合约的棒球选手阳岱钢、新崛起的服装设计师潘贝宁等人。本书全面更新、增订,并增加共二十几位新人选。

  再逐一分析这九十九个新台湾之光,从八十多岁到年纪轻的都有。例如小提琴手曾宇谦,一九九四年出生,六岁就上台比赛;九岁拿到全国学生音乐比赛第一名;十一岁参加国际赛,得到曼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大赛第三名,二○○九年还在西班牙拿下萨拉萨德大赛首奖,是台湾第一位在这两项比赛获奖的音乐家。但他并不是只有天分而已,他练琴比谁都认真。

  除了这本专刊,《远见》还选择四位新台湾之光代表,包括马彼得校长、远东科大陈玉岗主任、景美女中拔河队、面包师傅吴宝春,深入拍摄一小时纪实片,纪录他们的故事。

  这本书收录九十九人的故事,为什么不是一○○人呢?因为第一○○个,可能就是你。

  《远见》希望能影响下一代,让这本书与纪实片走进全国每一个国中、高中与大学的教室或图书馆,让台湾的年轻世代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想像,鼓励他们追求梦想,将来他们也会是新台湾之光。
 
杨玛利(《远见》杂志社长兼总编辑)

图书试读

阳岱钢──四度荣获日职太平洋联盟外野手金手套奖 球场当战场,勇敢冲出舒适圈

如果二○一三年世界棒球经典赛预赛,中华对荷兰那一役的两分全垒打,以及对韩国奋不顾身,用头部滑出一支安打的表现,是阳岱钢在台湾走红的起点;那么二○一六年他在台湾的声势,几乎到达顶点,体育版每天忙着报导他的合约与动向,直到他确定加入东京读卖巨人队,热潮仍无停歇迹象。

事实上,阳岱钢是台东人,国中毕业后,便追随二哥阳品华的脚步,进入福冈第一高校就学。

谈起刚到日本的高中三年,疯狂与刺激,是能下的註解,「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这么疯狂,酸甜苦辣都有了。」他缓缓述说。高中教练平松正宏曾和他约定,想进职棒,就必须遵守不能放假、不能打手机、不能交女友的规定。这三个要求,对年仅十六岁的男孩来说,恐怕有些困难,但阳岱钢给出意外答案,「我觉得还满容易的耶!」他一心认为,约定就是约定,这三年不能给教练找麻烦;但日本传统的学长、学弟制风气重,阳岱钢也被欺负过。可他满脑子只想着,既然来到日本,就得闯出一番名堂,「如果赢了(挫折),那些都会是另外一种『恩』,」他说,自己是正面思考的人。

千锤百鍊,练出阳岱钢的万众瞩目。高中三年,他总计击出三十九支全垒打,冲刺速度快、臂力强,被日本媒体《日刊体育》喻为「高中第一游击手」,闪亮封号让福冈软银鹰和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队,都抢着要他。最后,在二○○五年,他加入火腿队,成为台湾史上首位以第一指名进入日本职棒的球员。

「但没有一个棒球选手,会说自己的生涯顺利,」阳岱钢强调。即使以第一指名身分加入火腿队,日子却不如想像中如意,二○○六到二○○九年间,阳岱钢在一、二军间载浮载沉,迟迟缴不出好成绩。甚至某天,他还收到教练要求从游击手转练外野手的消息。

要曾获高中第一游击手美誉的他,改练外野手,不啻是一种屈辱,「但我没有时间考虑,第二天就决定了。」阳岱钢比较,游击手和外野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位置。游击手失误有外野手补位,但外野手后面没人能补位,等于没有退路。加上跑动距离更远,还必须清楚投手配球、想像守备位置,要做的事比内野手多。其中,他担任的中外野手,还是外野的指挥官。

用户评价

评分

“梦想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词。《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单看书名,就足以激起我的好奇心。100位,这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跌倒又爬起的坚韧?“新台湾之光”,让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方向的展望,对那些正在崛起的力量的肯定。“超越自我”,更是点出了这些人物的核心特质——他们不甘于平庸,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入了解这些“梦想家”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坚持,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台湾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非常正面和激励的感觉。《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各自领域里默默耕耘,却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人们。他们或许不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却是不容忽视的。“新台湾之光”,让我看到了台湾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以及那些不断涌现的创新者和先行者。“超越自我”,更是点出了核心价值,即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舒适区,追求更高的目标。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这些“梦想家”们的故事,了解他们是如何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迸发出不平凡的能量。我想从他们的经历中,学习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将每一次的挑战都视为成长的契机。

评分

光是书名《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就足够吸引人。我总觉得,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光芒”,而这些“光芒”往往由那些敢于梦想、敢于行动、并且不断突破自身局限的“梦想家”们所点亮。100位,这绝对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代表着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有如此多的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贡献力量。“超越自我”更是这本书的核心精神,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就并非止步于眼前的成功,而是要不断挑战自己,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能力边界。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了解到这些“梦想家”们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的勇气、智慧和毅力,无疑将是激励我前进的重要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希望”和“力量”。《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里发光发热,并且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物。100位,这个数字的规模感,足以让我窥见台湾社会中那些充满活力的创新力量和奋斗精神。“新”字,更强调了这份“光”是与时俱进的,是代表着新的方向和可能。“超越自我”,则是这本书传递的核心价值,它鼓励我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敢于突破自身的局限,去实现更大的梦想。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许多鲜活的故事,感受到那些“梦想家”们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并从中获得启发,去勇敢地追逐属于自己的那份“光”。

评分

“光”与“梦想家”,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足够吸引人了。《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书中那些闪耀的名字,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精神的引领者。100位,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了分量,意味着这份名单的精挑细选,也暗示着他们所代表的群体之广泛。我不只是想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更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内心的驱动力是什么?是什么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依然选择前行?“增订版”,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意味着内容更加丰富,或许还加入了新的视角和更深层次的解读。我想从这本书里汲取养分,学习他们的智慧,感受他们的热情,然后将这份力量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光”。

评分

读完一本好书,那种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能量。它不仅仅是一份名单,更是一份对奋斗精神的致敬。我总觉得,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梦想家”的种子,只是被生活的琐碎磨平了棱角,被现实的挑战压制了光芒。这本书,或许就是那颗种子破土而出的催化剂。我希望能在这100个故事中,找到共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我想知道,这些“梦想家”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又是如何克服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的成功,究竟是天赋异禀,还是坚持不懈?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的渴望,也映照出实现梦想的可能性。

评分

“梦想家”,一个充满诗意又饱含力量的词汇。《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书中内容的无限遐想。100位,这个数量的庞大,预示着故事的多样性,也暗示着台湾这片土地上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闪光点。我不禁开始猜测,这些“梦想家”们会来自哪些不同的领域?是科技创新者?文化艺术的先锋?还是社会公益的践行者?“超越自我”更是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它不仅仅是关于成功,更是关于成长,关于不断地与自己内心的局限作斗争。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张力,看到那些普通人在非凡经历中的闪光时刻,从而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也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更“超越自我”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对台湾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与敬意。《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光是“新”字,就意味着不墨守成规,不局限于过去的成就,而是拥抱变化,引领未来。而“超越自我”,更是直击人性的核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等待挖掘。100位这样的“梦想家”,这绝对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代表着台湾社会中那些敢于梦想、敢于行动、并且不断突破自身界限的杰出人物。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这些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领域里创造出非凡的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也能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超越那个曾经以为是极限的自己。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刚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有力量。《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光是这名字,就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画面:100位在各自领域闪耀着光芒的人物,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挑战极限,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台湾这片土地,孕育了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的“梦想家”,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而且“增订版”这个词,暗示着内容更加充实,或许还加入了新的故事,或者对过往的经验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反思。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这些“梦想家”们是如何一步步突破自我,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他们的经历,一定能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尤其是在我人生道路上遇到瓶颈和迷茫的时候,相信这本书能成为我重新出发的动力源泉。我很好奇,究竟是哪些人物被收录在这100位“新台湾之光”之中?他们的故事又会有怎样的精彩之处?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新台湾之光100:超越自我的梦想家(增订版)》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它吸引住了。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氛围。我想,“新台湾之光”应该是指那些在当代台湾社会中,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而且这个“新”字,可能意味着他们代表着新的理念、新的方向。而“超越自我的梦想家”,更是点明了这本书的主题——聚焦那些不甘于现状,勇于挑战自我,并且怀揣远大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人物。“100位”这个数字,表明了这是一份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名单,足以展现台湾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面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了解这些“梦想家”的故事,去感受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并从中获得激励和启示,或许也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追逐梦想的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