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法

电信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电信法
  • 通信法
  • 网络法
  • 信息法
  • 法律法规
  • 法规
  • 政策
  • 行业标准
  • 科技
  • 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为我国第一本电信法教科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我国电信法的主要核心议题,包括:电信网路及技术概述,电信事业及业务,电信事业之间的网路互连(interconnection)、数据互连(IP peering)及批发服务(wholesale services)管制,电信零售资费管制,电信资源(无线频谱、号码及路权)管理,以及电信普及服务规范。作者群来自学术界、电信界及研究法人,本书内容反映理论与实务之整合。

  借由本书可深入了解我国电信法之规范体系及重要议题,并可从中发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议题。本书适合做为大学或研究所开授之电信法律课程的教材。
现代金融市场与监管实务 本书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金融市场的复杂结构、运行机制以及日益精密的监管框架。它旨在为金融专业人士、政策制定者以及对宏观经济与微观金融交织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洞察。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功能重塑 本章首先构建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宏观图景,分析了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的根本性变革。我们探讨了资产证券化的兴起及其对传统信贷中介模式的颠覆,重点剖析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担保债务凭证(CDO)等复杂衍生品的结构设计、风险定价模型及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随后,书籍深入剖析了全球资本流动的动态机制。通过考察跨境投资、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以及新兴市场对全球流动性的依赖性,本书解释了“特里芬难题”在数字时代的新表现形式。我们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利率平价理论在短期和长期内的失效与回归,并讨论了资本管制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核心内容之一是金融科技(FinTech)对市场基础设施的渗透。本书详尽考察了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在支付清算、贸易融资和资产数字化(代币化)方面的潜力与挑战。我们对比了传统中央对手方清算所(CCP)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在效率、透明度与系统性风险管理上的差异,并预测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商业银行体系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第二部分:金融风险的计量、定价与管理 本部分是本书的计量核心。它超越了标准的资产定价理论,着重于非常规风险的管理。我们详细阐述了流动性风险的度量,如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实际应用与局限性。特别强调了“挤兑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中的传染路径,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货币市场基金在压力测试下的脆弱性。 在衍生品定价方面,本书侧重于跳跃扩散模型(Jump-Diffusion Models)在捕捉市场突发事件中的优越性,并批判性地审视了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在波动率微笑现象面前的解释力不足。我们引入了随机波动率模型(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如Heston模型),并探讨了其在期权定价和风险对冲中的高级应用。 风险管理层面,本书详细介绍了信用风险量化的演变,从传统的信用评级模型到基于预期损失(EL)和违约相关性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我们探讨了压力测试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情景分析中如何构建相互关联的市场冲击路径,以评估金融机构在极端宏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第三部分: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演进与冲突 本书将金融监管视为一个动态的、不断适应市场创新的过程。我们系统梳理了巴塞尔协议III/IV的实施细节,特别是资本质量、杠杆率约束以及对交易簿风险加权的新方法。重点分析了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如何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和长期融资策略。 在衍生品领域,本书关注场外衍生品(OTC)市场的改革,包括强制中央清算、交易报告制度的建立,以及对清算所的审慎监管。我们分析了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和欧盟《EMIR》等主要立法对全球交易行为和清算基础设施的重塑。 更深入地,本书探讨了系统重要性机构(SIFIs)的监管框架,包括附加资本要求、恢复与处置计划(Resolution Planning,或称“生前遗嘱”)。我们对比了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和欧洲央行在处置大型、跨境金融集团时的不同管辖权和工具箱,特别关注了可处置性(Resolvability)的技术难题。 第四部分: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稳定 这一部分是连接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本书深入探讨了宏观审慎工具箱的设计与运用。我们详细分析了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如何根据信贷周期的扩张程度进行动态调整,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如 LTV和DTI限制)在抑制房地产泡沫中的实证效果。 书籍讨论了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以及国际标准如何渗透到各国国内立法中。一个重要的分析点是影子银行部门的监管套利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识别和纳入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NBFI)的风险敞口,来弥补传统银行监管的盲区。 最后,本书前瞻性地探讨了气候变化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我们考察了监管机构如何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CFD框架)纳入压力测试,以及“棕色资产”的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如何传导至银行和保险资产负债表,标志着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风险考量维度。 结论:韧性、效率与未来挑战 本书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全球金融体系在过去二十年间所建立的庞大监管防御工事,强调了金融机构在应对低利率环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以及技术颠覆时,如何寻求在监管合规与市场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关于现代金融生态系统的、多维度、高密度的分析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江耀国


  现职:中原大学财经法律系教授

张志鹏

  现职:财团法人电信技术中心副研究员

萧景腾

  现职:远传电信公司法规部协理

叶志良

  现职:元智大学资讯传播系助理教授

陈人杰

  现职:财团法人电信技术中心研究员

林孟楠

  现职:中原大学财经法律系助理教授

陈志宇

  现职:财团法人电信技术中心助研究员

林雅惠

  现职:凯擘有线电视集团法务处副处长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电信技术及网路导论 1
第一节 电信与通讯之基本概念 3
第二节 固定通信 7
第三节 无线通信 13
第四节 行动通信 20
第五节 数据通信与网际网路 31

第二章 我国电信事业之分类、执照及业务 39
第一节 电信事业分类之方式 42
第二节 电信事业分类之意涵 46
第三节 电信事业分类之未来发展 58

第三章 网路互连 67
第一节 序论 69
第二节 网路实体互连 73
第三节 网路元件细分化 90
第四节 网路互连协议及裁决程序 96
第五节 第一类电信事业与第二类电信事业间之网路互连 100

第四章 网际网路互连 103
第一节 网际网路互连型态 105
第二节 新兴服务对网际网路互连发展的影响 115
第三节 我国现行网际网路互连规范与修法方向 136
第四节 小结 152

第五章 网路批发接取 155
第一节 序论:网路批发接取与网路互连之差异 157
第二节 网路批发接取管制规范与实务 159
第三节 网路批发接取规范及实务之检讨及建议 169

第六章 零售资费管制 173
第一节 资费管制导论 175
第二节 我国零售资费管制的四个时期综览 182
第三节 受管制之事业及项目─从「第一类电信事业之各项业务」到「市场主导者之主要资费」 191
第四节 调整系数──X值 200

第七章 频谱管理 207
第一节 频谱之管理架构 209
第二节 频率使用之管理 218
第三节 频谱自由化:以英国法为例 231
第四节 频率使用环境监理 240

第八章 号码、网际网路位址及网域名称 251
第一节 电信号码 253
第二节 网际网路位址 274
第三节 网域名称 283

第九章 路权及基础建设 291
第一节 路权之定义、意涵与重要性 294
第二节 路权之取得与建设困难 297
第三节 路权问题可行之解决方式 304

第十章 普及服务 315
第一节 普及服务之起源及意义 317
第二节 普及服务的范围及提供者 318
第三节 普及服务的经费 331

图书序言

主编序

  自2004年起,编者在元智大学开设电信法律课程以来(在2009年转任中原大学之后,则在中原开设电信法),一直为没有适当的教材感到苦恼。之前与电信法的同好们,提及共同撰写电信法教科书的构想,获得赞同,因此有本书的诞生。

  比起民法、刑法之传统法律,电信法真是一个年轻的法律领域。我国在1996年启动电信自由化法制,电信法才成为具有学术研究意义的学门。又电信法本身即为一个科际整合的法律领域,良好的学习者应对于电信网路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本书第一章为电信技术及网路导论),并建议具有(产业)经济学、竞争法、行政法的基础概念。目前国内大学的法律系所,有开设电信法课程者仍不普遍。期望本书的出现,能够有助于法学研究者及学习者的加入。

  本教科书的完成诚属不易,编者首先感谢执笔团队的辛劳,在过去三年一直给予支持并坚持理想的实现。以往十九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先后服务于世新大学法律学系、元智大学资讯社会研究所、中原大学财经法律学系。这三个学术单位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亦承蒙同仁教授们、秘书、助教彼此支持、相互砥砺,受惠良多,并请恕我无法一一唱名致谢。

  编者也要感谢通讯传播(法)学界的前辈、先进、同侪,多年来的知识交流及相互协助,包括: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蔡明诚教授、电机系蔡志宏教授、新闻所洪贞玲教授,政治大学刘幼琍教授,中央研究院刘孔中教授,东华大学石世豪教授,元智大学社政系彭芸教授、资管系周韵采教授,清华大学彭心仪教授、翁晓玲教授,世新大学吴永干教授、王郁琦教授,景文大学庄春发教授,台北大学经济系刘崇坚教授、公行系陈耀祥教授、法律系黄铭辉教授,逢甲大学林俊宏教授,中华经济研究院WTO中心李淳副执行长,资策会资深研究员戴豪君博士,中央大学王明礼教授,成功大学黄郁雯教授。

主编 江耀国
中原大学全人村研究室
2017年1月17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电信法》这本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消费者权益的画面。作为一名普通的台湾民众,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电信服务,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规定,往往是一知半解。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们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的窗口。它会不会详细说明,我们在遇到电信诈骗、服务质量不达标、费用纠纷时,法律上有什么样的保障?那些关于隐私保护的条款,究竟是怎么限制电信公司收集和使用我们的个人信息的?我期待它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让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去维护。另外,这本书会不会也介绍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选择电信服务,避免不必要的陷阱?我希望它能帮助我们成为更明智的消费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切。

评分

对于一位在电信业第一线工作的从业者来说,《电信法》这本书,我可是抱着极高的期望。每天面对的都是与法规息息相关的业务,从牌照申请、服务规范到用户权益保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引。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能否提供比现行法令更详尽、更贴近实务的解读?例如,在涉及频段管理、网络安全、用户数据保护这些敏感且变化迅速的领域,《电信法》的条文是如何具体落地的?它有没有分析一些行业内常见的合规风险,以及规避这些风险的有效策略?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会针对新兴的电信技术,比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在电信领域的应用,提供相关的法律展望和合规建议。如果有机会,它能不能分享一些过往的案例,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诉讼或行政裁决,让我们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教训。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们解决工作难题,提升专业能力的《电信法》读物,绝对是我们行业的福音。

评分

《电信法》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科技政策和社会发展有兴趣的观察者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电信法不仅仅是一部技术性的法律,它更是塑造我们社会形态、影响经济发展、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单纯的法条解释,深入探讨《电信法》在台湾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它如何影响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度?在数字鸿沟日益扩大的今天,法律又该如何保障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享有电信服务?我更期待它能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分析台湾的电信法制与国际趋势的接轨程度,以及在面临地缘政治、技术革新等外部因素变化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适应性。这本书能否为我们勾勒出未来电信法制发展的可能图景,并引发我们对于科技伦理、数字主权等重大议题的深层思考?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电信法》这本书将远不止是一部法律读物,更是一份关于我们未来社会的深度洞察。

评分

看到《电信法》这本书,真的是眼睛为之一亮!身在台湾,电信网络服务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日常联络、工作沟通到娱乐消遣,哪一样离得了它?所以,一本深入探讨电信法的书,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很想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法律框架在支撑着我们每天使用的网络和电话?那些关于网速、资费、隐私保护的规定,又是如何制定的?这本书能否帮我解开这些疑惑,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分析我们台湾电信市场目前的现状,比如几大电信公司的竞争态势,以及它们在法规遵从上的挑战。是不是也能探讨一下,像是5G的建设、网络中立性这些热门议题,在法律上究竟是怎么定位的?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让我明白这些法律条文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而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答这些问题,并且让我这个普通读者都能看得懂,那绝对会是一本价值连城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电信法》的出现,对我这样长期关注科技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本期待已久的手册。在台湾,电信产业一直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必然是理解产业格局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不仅是法规条文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法规背后所承载的政策意图、发展目标进行深度解读。比如,台湾在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频谱分配、市场开放等方面,是如何透过法律来引导和规范的?这本书有没有机会触及到这些核心议题?我特别想知道,在跨国电信合作、国际数据传输等日益重要的议题上,台湾的《电信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如果它能对比一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电信法规,提供一些经验借鉴,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我期待它能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实践的著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台湾电信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