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增訂版前言 《廣州話方言詞典》於1981年齣版瞭第一版,2009年齣版瞭修訂版,前後相隔28年。由於相隔的時間長,修訂版增加詞數甚多,粗略估計約有2500條左右。本詞典是新中國第一部粵方言詞典,也是國內第一部方言詞典,它給國人的印象比較深,在方言學界內備受重視。為瞭對讀者負責,我們盡量使它更豐富、更完美,讓更多的人使用它、喜歡它。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讓它能跟上時代,有所發展、有所前進。這是我們再一次修訂齣版這本詞典的動機。
在這幾年的不斷挖掘和發現中,我們陸續搜集到相當數量的新詞和漏收的詞。經過反復的甄彆取捨和加工之後選齣瞭1880餘條,作為這次增訂版增補的新詞,同時對原版一些條目作瞭必要的修訂,並剔除瞭一些不大閤適的詞條。這樣,本詞典共收集瞭大約12600餘條詞語。現在本詞典再一次以新的麵目跟讀者見麵。如果它能得到讀者的喜歡與肯定,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我們需要提齣的是,在不斷研究整理、編寫廣州話詞匯的過程中,每當遇到疑難問題時,我們都虛心地參考同行們的有關專著,它們對我們修訂本詞典起到瞭積極的作用。在此我們嚮各位同行學者錶示衷心的謝意。
編者
2009年修訂版前言 《廣州話方言詞典》自1981年由商務印書館在香港齣版以來,即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也引起國內外語言學界尤其是方言學界的重視。究其原因,主要是當時中國內地還沒有正式齣版過粵方言詞典。可以說,它是中國第一部記錄粵語的方言詞典,甚至是國內最早的一部方言詞典。它的齣現,激起瞭方言學界進一步研究漢語方言和編寫方言詞典的興趣。從那以後,陸續齣版瞭粵方言的各類詞典和漢語其他方言的詞典。由此看來,我們的這部篇幅不算大的詞典在方言學界起瞭帶頭作用,並得到瞭社會的認可。
詞典是供人查閱的工具書。按照當年我們編寫這本詞典的宗旨,本詞典既可以供粵方言地區的人查閱,也可以供非粵語人查閱,還可以起到幫助粵語人學習普通話,幫助非粵語人學習廣州話之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各方麵的努力下,今天粵語地區人們使用普通話的機會和意識增強瞭,普通話水平也大大提高瞭,學習普通話取得瞭很大的成果。但是我們,特彆是語言工作者,不應就此而滿足。因為第一,方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它既是傳承民族共同語寶庫的載體,又是獨立發展的地方變體。它能反映當地的文化、民俗甚至與其他民族相互融閤的曆史。因此方言的存在是長時期的,它必將與共同語互相依存而發展下去。不能認為因為推廣瞭普通話,方言就會退齣曆史舞颱,甚至消滅。相反,方言會繼續發展,共同語也往往會從方言中吸收某些積極的、有用的成分。近三十年來普通話從粵語中吸收瞭為數不少的方言詞來豐富自己就是例證。第二,我們繼續研究粵語,一方麵希望粵語人繼續提高普通話的水平,一方麵讓外來工作、生活的非粵語人進一步提高粵語的聽說能力,以增強人們的交流。我們注意到,粵語地區的普通話水平與彆的省份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為粵語跟共同語相差較大,粵語人學習普通話比其他方言的人更為睏難一些。我們在粵語地區經常聽到人們所說的普通話除瞭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之外,還常常把自己的方言詞和一些方言錶達習慣帶到普通話裏來。這些不規範的方言習慣已經被公眾“約定俗成”而成瞭“廣式普通話”瞭。因此,粵語地區的人們學習普通話,還要嚮標準的普通話看齊。第三,香港使用粵語作為日常語言,這部詞典一個目標就是記錄整理粵語的基本詞匯,現在詞匯麵貌發生瞭一些變化,詞典也要記錄這樣的變化。基於以上幾點,我們把《廣州話方言詞典》重新修改增訂,使它更加全麵而準確地反映當代粵語的詞匯情況。
這次修訂補充瞭不少詞條,這些詞條多半是當年因求精簡而棄收或漏收的詞語。經過瞭28年,新詞新語不斷齣現,而某些當年不怎麼流行的詞語現在變得流行瞭,新修訂的這本詞典力求把這些詞都囊括進去,所以增加的篇幅比較大。我們的目的是讓詞典在收詞方麵更加完備,以便嚮大眾展現豐富的粵語詞匯,讓人們瞭解粵語當前詞匯的概貌,給各界人士正確使用。
從曆史的角度看,詞典就像一塊語言詞匯發展道路上的裏程碑。這塊路碑應該充分反映當時的具體情況。這就是我們修改增訂這本詞典的主要目的。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