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增订版前言 《广州话方言词典》于1981年出版了第一版,2009年出版了修订版,前后相隔28年。由于相隔的时间长,修订版增加词数甚多,粗略估计约有2500条左右。本词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粤方言词典,也是国内第一部方言词典,它给国人的印象比较深,在方言学界内备受重视。为了对读者负责,我们尽量使它更丰富、更完美,让更多的人使用它、喜欢它。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让它能跟上时代,有所发展、有所前进。这是我们再一次修订出版这本词典的动机。
在这几年的不断挖掘和发现中,我们陆续搜集到相当数量的新词和漏收的词。经过反复的甄别取舍和加工之后选出了1880余条,作为这次增订版增补的新词,同时对原版一些条目作了必要的修订,并剔除了一些不大合适的词条。这样,本词典共收集了大约12600余条词语。现在本词典再一次以新的面目跟读者见面。如果它能得到读者的喜欢与肯定,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我们需要提出的是,在不断研究整理、编写广州话词汇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疑难问题时,我们都虚心地参考同行们的有关专着,它们对我们修订本词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我们向各位同行学者表示衷心的谢意。
编者
2009年修订版前言 《广州话方言词典》自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香港出版以来,即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尤其是方言学界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中国内地还没有正式出版过粤方言词典。可以说,它是中国第一部记录粤语的方言词典,甚至是国内最早的一部方言词典。它的出现,激起了方言学界进一步研究汉语方言和编写方言词典的兴趣。从那以后,陆续出版了粤方言的各类词典和汉语其他方言的词典。由此看来,我们的这部篇幅不算大的词典在方言学界起了带头作用,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词典是供人查阅的工具书。按照当年我们编写这本词典的宗旨,本词典既可以供粤方言地区的人查阅,也可以供非粤语人查阅,还可以起到帮助粤语人学习普通话,帮助非粤语人学习广州话之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今天粤语地区人们使用普通话的机会和意识增强了,普通话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普通话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我们,特别是语言工作者,不应就此而满足。因为第一,方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既是传承民族共同语宝库的载体,又是独立发展的地方变体。它能反映当地的文化、民俗甚至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因此方言的存在是长时期的,它必将与共同语互相依存而发展下去。不能认为因为推广了普通话,方言就会退出历史舞台,甚至消灭。相反,方言会继续发展,共同语也往往会从方言中吸收某些积极的、有用的成分。近三十年来普通话从粤语中吸收了为数不少的方言词来丰富自己就是例证。第二,我们继续研究粤语,一方面希望粤语人继续提高普通话的水平,一方面让外来工作、生活的非粤语人进一步提高粤语的听说能力,以增强人们的交流。我们注意到,粤语地区的普通话水平与别的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粤语跟共同语相差较大,粤语人学习普通话比其他方言的人更为困难一些。我们在粤语地区经常听到人们所说的普通话除了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之外,还常常把自己的方言词和一些方言表达习惯带到普通话里来。这些不规范的方言习惯已经被公众“约定俗成”而成了“广式普通话”了。因此,粤语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还要向标准的普通话看齐。第三,香港使用粤语作为日常语言,这部词典一个目标就是记录整理粤语的基本词汇,现在词汇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词典也要记录这样的变化。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把《广州话方言词典》重新修改增订,使它更加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当代粤语的词汇情况。
这次修订补充了不少词条,这些词条多半是当年因求精简而弃收或漏收的词语。经过了28年,新词新语不断出现,而某些当年不怎么流行的词语现在变得流行了,新修订的这本词典力求把这些词都囊括进去,所以增加的篇幅比较大。我们的目的是让词典在收词方面更加完备,以便向大众展现丰富的粤语词汇,让人们了解粤语当前词汇的概貌,给各界人士正确使用。
从历史的角度看,词典就像一块语言词汇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这块路碑应该充分反映当时的具体情况。这就是我们修改增订这本词典的主要目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