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美術館2: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

手上美術館2: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김영숙
圖書標籤:
  • 美術館
  • 藝術史
  • 繪畫
  • 奧賽美術館
  • 印象派
  • 後印象派
  • 藝術欣賞
  • 藝術普及
  • 西方藝術
  • 藝術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可遠觀也可近看,瞬間印象竟成為永恆之美。
  
  ☆手上美術館──好看、好懂又好帶,你的隨身藝術導覽員
  ☆很會說畫、解畫的韓國藝術導師
  ☆一生必看的100幅畫、一定要認識的36個藝術大師
  ──從此看展不再走馬看花、徒留遺憾!
  
  看竇加〈舞蹈課〉等經典畫作,真實捕捉美的一剎那
  由舊火車站改建的奧塞美術館,展示瞭莫內、雷諾瓦、竇加、塞尚、梵榖等勇於顛覆傳統的畫作,幾乎囊括瞭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最輝煌的作品。
  
  看這些畫傢挑戰常規,創造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馬內〈草地上的午餐〉批判體製,錶現另類真實。
  ◈莫內〈魯昂大教堂〉連作,抓住一瞬即逝的光影。
  ◈秀拉〈馬戲團〉精密排列色點,原來藝術也可以很科學。
  ◈梵榖〈隆河上的星夜〉用紮實筆觸畫齣內在風景。
  ◈竇加〈謝幕〉以奇異視角,特寫一點也不尋常的日常。

本書特色
  
  1.手上美術館──好看、好懂又好帶,你的隨身藝術導覽員
  本書彷彿你的隨身導覽員,以CP值最高的方式,讓你一次看懂100幅名畫&36個藝術大師,不論是行前準備、現場按圖索驥,都能不留遺憾、滿載而歸!
  
  2.「韓國藝術導師」最具親和力與魅力的「說畫‧解畫」書
  完全沒有藝術基礎與藝術天分的人,也能愉快讀完本書,建立大方談藝術的自信。
  
  3.內容分類與文字版麵,易讀美感與藝術質感兼具
  依館區、年代、重要藝術流派分門彆類,以一頁圖、一頁文的方式依序介紹100幅名畫,便於讀者親近大師經典,沉浸藝術之美。
  
名人推薦
  
  王陳彩霞(夏姿陳品牌設計總監)
  鬍至宜(PPAPER發行人/營運長)
  姚詩豪(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翁美慧(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張智強(建築與室內設計師)
  陸潔民(畫廊協會資深顧問、藝術品拍賣官)
  鄭嘉珮(瑪商法式生活美學負責人)
  謝哲青(作傢、節目主持人)
  專文好評
  
  黃子佼(多媒體跨界王)
  博凱(法國在颱協會學術閤作與文化處處長)
  趙琍(誠品畫廊執行總監)
  鄭治桂(颱灣藝術大學美術係兼任助理教授)
  "藝"口同聲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奧塞美術館專文推薦-
  
  「從新古典到納比派的光影中,看見新世紀與希望的降臨。」─謝哲青,作傢、節目主持人
  
  「作者選擇有係統的透過100組跨頁介紹具代錶性的100幅畫作、化繁為簡的引領讀者,實為明智之舉,讓閱讀這本指南就像玩一場心理遊戲,優遊在19及20世紀的動人藝術創作,和20世紀初期打造的不朽車站建築之間,也反思當前的現象。但彆被作者描述的100幅作品限製住瞭,我相信作者希望你經由這本指南的啓發,自己深入探索,選齣你心目中的前100名。」─張智強,建築與室內設計師
  
  「這是一本能夠進入藝術殿堂欣賞經典畫作的好書,沒有艱澀難懂的語匯,簡短扼要以及平易近人的說畫方式,引導看畫的人進而懂畫,讓人的確有一股想再直奔奧塞美術館的衝動,在心底油然而生。」─王陳彩霞,夏姿陳品牌設計總監
  
  「奧塞美術館主要收藏近代藝術,見證瞭跨世紀環境與人的變革。雖然已是眾所皆知的必遊之地,然而,更重要的是實際走進它、感受它、體驗它並與之産生連結。作者透過深入淺齣的圖文意象,引領讀者先以鮮明的圖像感知,繼而連結,乃至時空背景比較;也喚起我第一次遊奧塞之際,一幅幅生動活現的畫作,似乎又重現眼前。」─鄭嘉珮,瑪商法式生活美學負責人
  
  -手上美術館套書推薦-
  「我常說看畫能保養眼睛、嗬護靈魂,這套書讓許多人找到瞭在畫作前逗留更久的好方法。走進三大美術館,麵對真正大師的原作、體驗藝術齣自靈魂的高頻正嚮能量感染力,就是這麼簡單!」─陸潔民,畫廊協會資深顧問、藝術品拍賣官
  
  「百年以來,某些類型的視覺之所以成為經典,甚至於要被珍藏,自有它的道理。創作廣告的點子裏,有五款視覺絕對吸引人眼球:美女、小孩、裸體、殘肢、動物。
  現在它們都在手上的美術館裏,值得細細體會。」─鬍至宜,PPAPER發行人/營運長
  
  「打開美術館的場景,進行全民的藝術普及教育,除瞭是社會責任也是增加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徑,追尋知識的奧妙與探索美感經驗是豐富人生的不二法門。
  我們在前人的纔情與無私當中仰望領受,感知色彩、光綫、構圖、比例、思想、曆史,經驗美和藝術所給予的感官開發,成就真正富足的人生。」─翁美慧,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如果你是藝術的門外漢,但也想一窺經典名畫的絕妙之處,這本書是個絕佳的入門,它扮演瞭『頻率調整器』的角色,讓你在親臨真跡之前,透過作者的文字提前感知到這些名畫的背景故事。有一天,等你終於踏入美術館,你可以用老朋友的口吻,嚮這些名作說聲:「久等啦!我終於來看你瞭!」─姚詩豪,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凝視永恒:盧浮宮珍藏傑作導覽 (暫定書名:凝視永恒:盧浮宮珍藏傑作導覽) 圖書簡介 巴黎,塞納河畔,一座宏偉的宮殿靜靜矗立,它曾是法蘭西王室的權力中心,如今,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殿堂——盧浮宮——嚮世人敞開大門。這裏收藏著跨越數韆年人類文明的璀璨瑰寶,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曆史的重量與藝術的激情。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館藏名錄,而是一次深度且富有情感的導覽,旨在帶領讀者超越走馬觀花的匆忙腳步,真正走進藝術的靈魂深處。我們將聚焦於盧浮宮最負盛名、影響深遠的傑作,深入剖析其創作背景、技法革新以及對後世藝術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一章:古希臘羅馬的榮光——雕塑的完美追求 盧浮宮的地下室與展廳深處,隱藏著古典雕塑的巔峰之作。本章將從“勝利女神”展開敘述。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這座殘缺的傑作,以其驚人的動感和對材質的精妙處理,徵服瞭無數觀眾。我們將探究為何這座沒有頭顱和手臂的雕像,反而成就瞭古典美學的至高錶達。分析其位於德爾菲神廟的最初語境,以及在海上勝利慶典中所象徵的意義。重點解析帕羅斯大理石在光影下的流動感,衣褶的層次處理如何模仿濕潤的布料貼閤在勝利女神的身體上,營造齣迎風而立的磅礴氣勢。我們將討論其被發掘的曆史,以及拿破侖三世時期將其放置於達魯樓梯中央的決定,這一布局如何賦予瞭作品戲劇性的舞颱效果。 《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這尊斷臂的愛與美之神,引發瞭兩個世紀以來關於“完美斷臂”的無盡爭論。本章將追溯其在米洛斯島的發現過程,以及她如何迅速成為新古典主義乃至現代審美中“殘缺之美”的典範。我們將對比分析她與帕特農神廟上的雕塑群的風格差異,探究其麵部錶情中流露齣的溫柔與莊嚴的平衡。對於她原本手臂的可能姿態,我們不作武斷結論,而是呈現不同學者的考證,引導讀者思考“不完整”如何激發想象力的無限可能。 第二章:文藝復興的光輝——人性與神性的交織 盧浮宮的核心吸引力在於其收藏的文藝復興盛期藝術,尤其是那些定義瞭西方繪畫史的巨匠作品。 達·芬奇的“三女神”:我們將著重剖析列奧納多·達·芬奇的三幅代錶作。 首先是《濛娜麗莎》(Mona Lisa)。我們不會止步於對她神秘微笑的泛泛而談。本章將深入解析達·芬奇使用的“暈染法”(Sfumato)在處理人物眼神和嘴角方麵的革命性意義。探討背景中那片朦朧、近乎虛無的風景,如何服務於人物的心理深度。通過對畫框、保護措施以及曆年來被盜事件的迴顧,解析“濛娜麗莎”如何從一幅肖像畫演變為全球文化符號的現象。 其次是《岩間聖母》(盧浮宮藏版本)。我們將對比分析盧浮宮和倫敦國傢美術館的兩個版本,重點討論達·芬奇如何運用金字塔構圖來組織聖母、聖嬰、施洗者約翰和天使的復雜關係。分析光綫在人物輪廓上的柔和處理,以及達·芬奇對自然元素——如水滴、苔蘚——細緻入微的觀察,如何體現瞭他作為科學傢的嚴謹性。 最後是《施洗者聖約翰》(Saint John the Baptist)。這幅作品以其大膽的肢體語言和模糊的性彆特徵,展示瞭達·芬奇晚期對人體結構和光影探索的極緻。我們將探討其“反嚮指引”的手勢所暗示的神學內涵。 米開朗基羅的掙紮與力量:雖然米開朗基羅以雕塑聞名,但他在繪畫中也展現瞭令人震撼的力量。本章將細緻解讀他創作的《被束縛的奴隸》(Slaves)係列雕塑(如《垂死的奴隸》、《反抗的奴隸》)。分析這些原本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陵墓創作的作品,如何體現瞭藝術傢內心對“未完成”的掙紮與釋放,以及對人類形體潛能的終極探究。重點剖析肌肉群的爆發力、扭麯的姿態中蘊含的哲學思考。 第三章:北方畫派的細膩與敘事 盡管盧浮宮以意大利文藝復興著稱,但其尼德蘭和佛蘭德斯畫派的收藏同樣光彩奪目,它們以對細節的癡迷和對日常生活的關注,提供瞭與意大利截然不同的視覺體驗。 揚·凡·艾剋的《盧卡·喬瓦尼的肖像》與北方油畫的革命:本章將介紹凡·艾剋如何通過早期的油畫技術,達到瞭前所未有的光影還原度和色彩飽和度。分析《盧卡·喬瓦尼的肖像》中,畫傢對毛皮、光澤金屬和室內環境的精確描繪,這標誌著藝術媒介的一次重大飛躍。我們將探討早期油畫的透明度如何允許畫傢構建多層次的色彩結構。 魯本斯的狂熱與巴洛剋的激情: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充斥著肉體的豐腴、強烈的色彩和戲劇性的動態。我們將重點解讀他的《瑪麗·美第奇的誕生》係列(部分作品於盧浮宮)。分析魯本斯如何運用飽滿的色彩和鏇渦狀的構圖,將神話敘事提升到一種近乎歌劇的高潮。探討巴洛剋藝術中“運動”與“情感”如何壓倒瞭文藝復興的理性與和諧。 倫勃朗的內心世界:在倫勃朗的幾幅重要肖像畫中,我們能看到他對人類靈魂的深刻洞察。本章將分析他如何利用“暗色調”(Chiaroscuro)來聚焦觀者的注意力,突齣人物麵部錶情和眼神中的復雜情緒。相比於同期荷蘭靜物畫的刻闆,倫勃朗的作品展示瞭一種更加深沉、內省的“黃金時代”。 第四章:新古典主義的迴歸與浪漫主義的覺醒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藝術思潮在雅典娜與自由的衝突中劇烈搖擺,盧浮宮收藏瞭這一時期最具政治影響力的作品。 雅剋-路易·大衛的理性之光:雅剋-路易·大衛的《拿破侖的加冕禮》是理解法國大革命後權力更迭的鑰匙。這幅巨型畫作不僅是曆史記錄,更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政治宣傳。我們將分析其如何藉鑒古典壁畫的布局,如何通過細節(如瑪麗·約瑟芬皇後的缺席,或拿破侖姐姐的側身造型)來傳達特定的政治信息。對畫作中光綫的處理,如何將焦點集中在皇帝加冕的瞬間,而非宗教的神聖性上。 德拉剋洛瓦的激情爆發:與大衛的冷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仁·德拉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本章將解析浪漫主義如何挑戰新古典主義的僵硬教條。重點分析“自由女神”的形象——她既是理想化的古典形象,又是沾染瞭塵土的現實女性。探討畫作中不同階層人物(工人、學生、資産階級)的並置,如何象徵著民族覺醒的普遍性。解析其強烈的三角構圖和對煙霧、旗幟動態的錶現力。 結語:超越時空的對話 盧浮宮是一座活著的博物館,它記錄瞭人類對美的永恒追尋,對真理的不斷探索。本書的最終目的,是鼓勵讀者在下一次麵對這些傑作時,不僅看到顔色和綫條,更能聽到曆史的迴響,感受到藝術傢穿越數百年嚮我們發齣的邀請——加入這場無止境的、關於人性與永恒的對話。每一次凝視,都是一次新的發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榮淑


  高麗大學西班牙語係畢業,曾服務於智利駐韓大使館與玻利維亞大使館。大學時以業餘身分參加管弦樂團,熱愛古典與爵士音樂。邁入不惑之年時,由於對繪畫的熱情,進入梨花女子大學研究所攻讀藝術史,緻力於寫齣任何人都能輕鬆瞭解的藝術趣味故事。

  著作包括:《手上美術館1:羅浮宮必看的100幅畫》、《手上美術館2:奧賽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羅浮宮與奧賽博物館名畫漫步之旅》、《佛羅倫斯藝術漫步》、《荷蘭/比利時美術館漫步之旅》、《現代藝術傢的無禮抵抗》、《畫作漫談》、《在畫中遇見耶穌》、《巴黎布洛瓦》、《熱愛自然的畫傢們》(閤著)等。此外,作者也專為孩童寫瞭《看完這本書就想去美術館》、《在美術館閱讀希臘神話》、《在美術館閱讀西洋藝術史》等書。

譯者簡介

陳鬱昕


  文化大學韓文係畢業。秉持著「要學習一個國傢的語言,也該認識這個國傢」的理念,義無反顧地飛到韓國體驗當地生活。在某個機緣下開始從事翻譯,不限製書籍類型,隻願能藉由筆者的文字認識新的世界、將好書分享給更多人。譯作包括:《11堂現代建築課:課堂上學不到的當代建築巴黎散步故事》等。
 

圖書目錄

各界盛贊
【前言】一生必去的歐洲美術館之旅,如何不留遺憾?
奧塞美術館行前須知

前印象派
安格爾〈泉〉、列斐伏爾〈真理〉
德拉剋洛瓦〈獵獅〉、夏塞裏奧〈古羅馬的浴室〉
杜米埃〈洗衣婦〉〈共和國〉
法蘭西藝術院
沙龍展
傑洛姆〈年輕的希臘人在鬥雞〉〈在凡爾賽宮接見孔代親王的路易十四〉
卡巴內爾〈維納斯的誕生〉
布格羅〈維納斯的誕生〉
柯洛〈早晨女神們的舞蹈〉〈聖尼古拉・雷・阿劄磨坊〉
米勒〈晚禱〉〈拾穗〉〈躺臥的裸女〉
庫爾貝〈奧南的葬禮〉
庫蒂爾〈頹廢的羅馬人〉
庫爾貝〈畫傢工作室〉
庫爾貝〈受傷的男子〉
庫爾貝〈世界的起源〉
庫爾貝〈泉〉
落選沙龍展
馬內〈草地上的午餐〉
馬內〈吹笛子的少年〉
馬內〈奧林比亞〉
馬內〈左拉像〉
馬內〈陽颱〉

印象派
惠斯勒〈灰與黑的改編麯1號〉
惠斯勒〈紫色和綠色的變化〉
印象派
莫莉索〈搖籃〉
莫內〈亞嘉杜的罌粟花田〉、雷諾瓦〈高草間的上坡道〉
莫內〈聖拉薩車站〉
雷諾瓦〈莫內肖像畫〉
莫內〈臨終前的卡蜜兒〉
莫內〈聖德尼街的節日〉
莫內「魯昂大教堂」連作
莫內〈吉維尼花園的日本古橋〉〈藍睡蓮〉〈垂柳〉
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
雷諾瓦〈城市之舞〉〈鄉村之舞〉〈鞦韆〉
雷諾瓦〈浴女〉〈陽光下的裸女〉
畢沙羅〈自畫像〉〈田園中的女人〉〈白霜〉〈在降下白霜的草地上點火的年輕農夫〉
西斯萊〈馬爾利港的洪水〉〈魯弗申的雪〉
竇加〈舞蹈課〉〈謝幕〉
竇加〈咖啡館〉〈證券所人像〉〈兩個熨衣婦〉〈澡盆〉
卡耶博特〈刨地闆的工人〉〈自畫像〉〈亨利・科迪爾〉

後印象派
秀拉〈模特兒背麵像〉〈模特兒正麵站立像〉〈馬戲團〉
希涅剋〈井邊的女子〉〈撐傘的女人〉〈亞維儂教皇宮〉
印象派之後
羅特列剋〈裝扮〉〈在床上〉
塞尚〈自縊者之傢〉
塞尚〈廚房桌子〉
塞尚〈女人與咖啡壺〉
塞尚〈聖維剋多山〉〈浴者〉
高更與梵榖
梵榖〈隆河上的星夜〉
梵榖〈在亞爾的臥室〉
梵榖〈自畫像〉
梵榖〈嘉捨醫師的畫像〉〈奧維爾教堂〉
高更〈與黃色的基督在一起的高更自畫像〉
阿旺橋畫派
高更〈布列塔尼農婦〉〈布列塔尼的風景〉
高更〈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白馬〉
塞律西埃〈護身符〉
伯納德〈愛之林中的瑪德琳〉〈鞦收或布列塔尼風景〉
高更與納比派
維亞爾〈睡覺〉〈午餐後〉〈櫥櫃〉
博納爾「花園中的女人」連作、〈白貓〉〈躺在床上的女人〉
雷東〈閉眼〉〈阿波羅戰車〉
夏凡納〈海邊的女孩〉〈貧窮漁夫〉
莫羅〈奧菲斯〉
德蘭〈奢華、寜靜與愉悅〉、弗拉芒剋〈布吉佛的餐廳〉、德蘭〈倫敦查令十字橋〉

註釋作品

 

圖書序言

前言

造訪一生必去的歐洲美術館,如何不留遺憾?

  
  從歐洲迴來的人,如果說自己沒去過羅浮宮、奧塞美術館、倫敦國傢美術館或普拉多美術館,我一定會很訝異。但這也情有可原,要是能待在一個城市數個月也就罷瞭,但僅能安排一天或半天時間參觀博物館或美術館的人,每每隻能望著入口處長長的人龍焦急不已。羅浮宮或普拉多博物館就更不用說瞭,即便是相較之下規模較小的奧塞博物館,想看完所有館藏也很吃力。因為不是隻有韓國人會列齣「歐洲必去美術館清單」,結果幾乎每一座都擠滿瞭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
  
  法國大文豪司湯達(Stendhal)到義大利佛羅倫斯旅行時,曾造訪聖十字聖殿(Chiesa di Santa Croce),因那裏的藝術作品大受感動,心跳加快、頭昏眼花到難以站直身體,甚至齣現幻覺,而這種癥狀便被命名為「司湯達癥候群」。許多人都曾在藝術作品前感到暈眩,也常因為自己不知道哪一幅纔是好作品、為何毫無感覺而覺得慚愧。有些人甚至會將司湯達癥候群誤以為是單純的飢餓或口渴,就這麼走齣瞭美術館。盡管因為「至少我看過瞭」而某種程度上覺得安心,但仍多少會遺憾自己隻是走馬看花,徒然浪費瞭寶貴的時間與金錢。
  
  真正具有果斷力、判斷力與行動力的「理性旅人」,多半會直搗黃龍,以各美術館的鎮館之寶為目標。造訪巴黎時,到瞭羅浮宮一定要看達文西名畫〈濛娜麗莎的微笑〉,在奧塞美術館則要看米勒的〈晚禱〉,以及梵榖的〈隆河上的星夜〉。來到馬德裏的普拉多美術館,務必欣賞維拉斯奎茲的〈侍女〉,以及哥雅的〈著衣的瑪哈〉與〈裸體的瑪哈〉。倫敦國傢美術館必看的名畫當屬範艾剋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在梵諦岡則要到西斯廷禮拜堂看米開朗基羅的穹頂畫……當你全力奔嚮鎖定目標時,途中偶會碰見好像在學校教科書上看過的作品,視綫不自覺受到某些作品吸引而停下腳步,但多半會因趕行程而不得不放棄大部分作品,留下不知何時能再訪的「依戀」,抱憾離去。
  
  結果,就算你的確去瞭「一生必去的歐洲美術館」,也看到瞭偉大的作品,但除瞭帶著尷尬笑容、擠在人群中拍瞭紀念照之外,毫無記憶點的美術館之旅,事後迴想隻是遺憾……與其這樣,倒不如利用這段時間,仿效巴黎人坐在塞納河畔小憩,或學學倫敦人在特拉法加廣場啜飲紅茶。
  
  本書專為兩種人而寫:擔心行前毫無準備,歐洲美術館之旅會留下遺憾的人,以及身在美術館的茫茫藝術大海之中,因來自四方的視覺衝擊而呆住的人們。本書將為你們事先施打好「防呆疫苗」,讓夢想有趟充實歐洲之旅的人們,能夠做好萬全的準備,帶著這本書齣發。
  
  同時,本書也鎖定在美術館內被人潮擠得暈頭轉嚮,旅行結束後,帶著韆頭萬緒解開行李的人們,像是自己究竟看瞭什麼、應該有什麼感受、錯過瞭哪些作品等。看過本書後,讀者將會發現,當初來不及用心觀賞的作品,竟是一幅藏著驚人故事的名畫,而著迷不已!
  
  畫作是畫傢想嚮你傳達的故事。畫傢透過色彩與綫條構成的幾何形體,嚮世人展現自身宇宙的偉大語言,往往需要有人為你翻譯與解析。雖說一般多認為畫作比文字更容易理解,但仍然有人因看不懂而感到鬱悶,因此,我希望本書能讓人就算不去美術館,也能汲取偉大藝術傢想傳達的訊息。

圖書試讀

【摘錄1】_奧塞美術館行前須知
 
奧塞美術館以印象派為主,一併展示印象派前後的畫作,可以說從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法國藝術史上最輝煌時期的作品都囊括在內。奧塞美術館初期的收藏品,主要是從盧森堡博物館與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移轉過來的。1750年開館的盧森堡博物館,興建的目的就是收藏與展示法蘭西藝術院派主掌的沙龍展中入選的作品。年復一年,作品的數量也跟著增加瞭。身為印象派畫傢的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在1894年將自己收藏的當代繪畫作品捐贈給國傢,因此盧森堡博物館也開始收藏有彆於法國美術學院派、畫風更創新的畫作。不過,這些挑戰保守主義尺度的67件印象派作品中,隻有部分被接收,剩下的作品則被放在美術館外的小型展場中。到瞭20世紀初,隨著時代潮流改變,勇於創新的藝術傢作品也開始被接納瞭。
 
盧森堡博物館在1939年關閉,將收藏品分散到羅浮宮和展示現代藝術的東京宮博物館等地。不過,1947年羅浮宮開始重建時,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在收藏印象派作品的目的下誕生瞭。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受到大眾喜愛,人氣居高不下,法國政府甚至還頒布瞭捐贈藝術作品可代替遺産稅的法令,收藏品的規模更大幅度的提升。最後,無法容納大量作品的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將1870年後齣生的藝術傢的作品,移到1976年開館的龐畢度現代美術館。另一方麵,羅浮宮也找迴1820年到1870年之間誕生的藝術傢作品,為瞭容納呈現飽和狀態的收藏品,奧塞美術館就此開館。
 
雖然19世紀的繪畫作品在奧塞美術館的收藏品中所占的比重相當高,除瞭畫作外,也包含大規模與高水準的雕刻作品、攝影作品與裝置藝術等,在這裏一眼就可以觀察到19世紀法國人的審美觀。
 
觀光客在這裏,可以參觀三層樓的展示區,在0樓(一般人認知的1樓),也就是奧塞美術館的地麵樓層,展齣的是打破官學與保守學院派的作品,以及挑戰傳統、大膽創新的畫傢初期的作品。
 
參觀完地麵樓層的觀光客,自然而然會搭乘建築物右側尾端的電梯來到5樓。5樓展示的作品可以說是奧塞美術館的核心,也就是印象派畫傢的巨作。5樓展覽的動綫從建築物右側開始往左邊延伸,參觀結束後可以走樓梯或搭電梯,往下到地麵樓層或是到2樓。2樓展齣的是赫赫有名的梵榖和高更的作品,以及追隨高更的阿旺橋畫派和納比派畫傢的作品,在2樓也可以欣賞到利用小色塊完成畫作的印象派畫傢秀拉與追隨者的作品。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覺得,好的藝術書籍不應該隻是冷冰冰的知識堆砌,而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讓藝術“活”起來。而《手上美術館2: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正是這樣一本充滿溫度的書。它沒有將那些偉大的藝術作品擺在高高在上的神壇上,而是用一種親切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將它們帶到我們身邊。書中的每一幅畫作,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它們不再是靜止的畫麵,而是流淌著情感的河流,訴說著各自的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物肖像畫的解讀,那些眼神中的故事,那些錶情的細微之處,都被作者捕捉得淋灕盡緻。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幅畫作背後,都隱藏著一個鮮活的靈魂,一段真實的人生。這種對藝術的解讀方式,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和親切。它讓我不再覺得藝術遙不可及,而是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感受到那些偉大藝術傢們的情感和思想。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能夠窺見藝術世界的美麗與深刻,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感悟。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我近期藝術啓濛的及時雨!我一直對西方藝術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浩瀚的作品海洋讓人無從下手,特彆是那些耳熟能詳但又知之甚少的名傢名作,總想找一本能夠條理清晰、深入淺齣地介紹給我的嚮導。當我看到《手上美術館2: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時,我心中湧現齣一股莫名的期待。奧塞美術館,這個曾經的火車站,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滄桑與藝術的活力,裏麵收藏的印象派及後印象派作品更是我一直心嚮往之的。這本書承諾的“100幅必看畫作”的定位,精準地擊中瞭我的痛點——給我一個聚焦,讓我不再迷失於無盡的畫麵之中。我設想著,這本書一定不隻是簡單地羅列畫作,更應該包含作者對於這些作品的獨特解讀,或許是它們背後的故事,藝術傢的創作心路,甚至是如何欣賞這些畫作的技巧。我特彆期待它能解答一些我長久以來的疑問,比如莫奈的《印象·日齣》為何具有如此劃時代的意義,梵高的《星夜》中那翻騰的星雲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力量,或者雷諾阿筆下那些溫柔的女郎,她們的眼神中又藏著怎樣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覽員,在我腦海中搭建起奧塞美術館的立體模型,讓我仿佛置身於其中,在每一幅畫前駐足、凝視、思考。

评分

這本書的設計風格,光是封麵就足夠吸引我瞭。那沉靜而富有質感的紙張,加上精心設計的排版,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內在的品味。翻開書頁,我被撲麵而來的藝術氣息所包圍,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油然而生。作者在選擇這100幅作品時,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每一幅畫的選取都像是精心挑選的寶石,它們共同串聯起瞭一段輝煌的藝術史篇章。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每一幅畫作的介紹方式,它並沒有流於形式,而是深入挖掘瞭作品的藝術價值、曆史背景,以及它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有時候,我會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一個微小的筆觸,一個色彩的運用,都可能被賦予深刻的意義。這種細緻入微的解讀,讓我對原本可能隻是“看個熱鬧”的畫作,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喜歡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它讓我能夠一步步地走進藝術傢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理解他們的創作哲學。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畫作的陳列,更是一種藝術精神的傳承,它讓我看到瞭過去與現在藝術的連接,也激發瞭我對未來藝術的無限遐想。

评分

能夠擁有一本像《手上美術館2: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這樣的書,對於任何一個渴望豐富精神世界的人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幸運。它並非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位博學多纔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時空的界限,去領略奧塞美術館中那些璀璨奪目的藝術瑰寶。書中對每一幅畫作的選取,都經過瞭精心的考量,它們不僅是藝術史上的裏程碑,更是承載著人類情感與智慧的結晶。作者的敘述方式,如同陳年的老酒,醇厚而富有韻味,將那些復雜的藝術理論,化解為易於理解的語言,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輕鬆領略其中的奧妙。我尤其贊賞它對於作品背後故事的挖掘,那不僅僅是關於畫傢的生平,更是關於那個時代的風貌,關於人類思想的變遷。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藝術的意義,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它不僅僅滿足瞭我對藝術的好奇,更點燃瞭我內心深處對美的渴望,讓我開始主動去尋找生活中的藝術,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评分

作為一個對藝術有著強烈求知欲,但又缺乏專業藝術背景的讀者,我常常在麵對宏大的藝術作品時感到一絲無力。而《手上美術館2: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挑選瞭奧塞美術館中最具代錶性的100幅畫作,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種極其易於理解的方式,將這些作品呈現給我。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每一幅畫的敘述,它並沒有使用過於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口吻,講述著畫作背後的故事,描繪著畫傢的創作心境。我仿佛能看到梵高在星空下孤獨的身影,也能感受到莫奈筆下光影的流動。這本書讓我對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那些色彩的碰撞,光影的變幻,人物的細膩情感,都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鮮活起來。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如何去“看”一幅畫,如何去欣賞其中的細節,如何去體會畫傢想要傳達的情感。我不再是那個隻能走馬觀花地欣賞藝術品的人,而是開始能夠駐足、思考,甚至與畫作産生共鳴。這本書是我藝術探索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點燃瞭我對藝術更深的熱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