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啊!蜻蜓

飞啊!蜻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童话
  • 自然
  • 昆虫
  • 蜻蜓
  • 成长
  • 励志
  • 科普
  • 绘本
  • 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绿胸晏蜓小时候叫什么呢?
在水中生活的幼虫,要怎么样才能成为在天空中飞翔的蜻蜓呢?

  绿胸晏蜓的孩子居住在水中,
  牠正在寻找能向上攀爬的场所。

  等到天色一黑,牠就要开始往上爬,
  这个时候,就是变身、长大的重要时刻了!

  日本自然科学绘本大师松冈达英以精致、写实的插画风格,
  精准地刻画了绿胸晏蜓幼虫的生活环境,以及羽化过程的各个阶段;
  同时也介绍各种多样的神秘水栖生物,像是:椎实螺、水螳螂、赤腹蝾螈等,
  让孩子体验一场身历其境的自然生态之旅。

本书特色

  ★    写实的插画风格,认识「绿胸晏蜓」的生长特征和习性。

  ★    给幼儿的科普知识绘本!让孩童近距离一窥绿胸晏蜓的羽化过程。

  ★    随书附赠蜻蜓夹页,一网打尽所有蜻蜓知识,不用日夜蹲在池边也能一次看完最写实的蜻蜓特性与成长历程。

名人推荐

  松冈达英以简单的文字及生动的图画,让孩童轻易就能了解蜻蜓羽化的过程,透过图片也能认识平常较不容易观察到的水生昆虫及动物,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童书。——蝴蝶小镇休闲园区-木生昆虫博物馆 馆长余利华
 

著者信息

作、绘者简介

松冈达英(Matsuoka Tatsuhide)


  1944年出生于新潟县。他活用了在日本、中南美、非洲、东南亚等的丰富採访经验,发表了为数众多的自然科学绘本,包括《大自然的夜晚》《寻找冬天的昆虫》(青林),《草原 咚》、《池塘的声音》(福音馆书店)、《为什么地球不会被大便淹没?》(小天下)、《野外好好玩 里山百年图鑑》(小学馆)等多本知识绘本。

  小时候,松冈达英经常拿着捕虫网追逐昆虫,用放大镜观察小生物,和同学上图书馆查动物图鑑;直到现在,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仍丝毫未减。他说,每次找到寻觅已久的昆虫时,他都会感到心跳、兴奋不已。

  松冈达英说,现在他研究动物、收集资料、绘制图画书的耐力以及精神,都是从小观察动物培养出来的。虽然当时连老师和父母都不了解,为什么他老爱拿着捕虫网出门,但是正因为他的执着,才会有今天制作自然图画书的傲人成就。

  除了真实正确的描绘之外,还必须把自己亲眼所见的感动,纯真地表现出来。因为,唯有这样的自然科学图画书,才能让孩子感到自然界真实的生态。

  乐在其中画自然
  「画画让我的人生观开阔……我制作科学图画书,想描写的不仅是昆虫,连其他的动、植物都希望包括在内。自己独立创作故事、绘制插图,虽然辛苦,但我还是乐此不疲。」

  心领神会爱自然
  松冈达英年轻的时候,只要有人夸他把动物画得很像,他就会觉得很满意。但是,四十岁以后,他领悟到除了真实正确的描绘之外,还必须把自己亲眼所见的感动,纯真地表现出来。因为,唯有这样的自然科学图画书,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界真实的生态,进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而好奇都是从观察而来的,如今,我们的孩子已渐渐远离自然,自然科学图画书正可以让父母和孩子体会到,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的重要。

译者简介

张东君


  台大动物系所毕业,日本京都大学理学研究科博士候选人。科普作家、推理评论家。着有《动物勉强学堂》《象什么》《青蛙巫婆动物魔法厨房》等。目前着译作大约八十本,包括《爷爷的不可思议动物园》(青林)等,目标为「着译等身」。第五届吴大猷科学普及着作奖少年组特别奖翻译类得主。现任财团法人台北动物园保育教育基金会秘书组组长。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编辑手札

  虽然绘本是以日本为背景,但台湾也能发现绿胸晏蜓的踪影,像是在北部的阳明山国家公园,或是花莲的太鲁阁国家公园等,但这对居住在都市的孩童来说,可能还是不容易见到蜻蜓飞翔的踪迹。

  因此,这本画工精细、写实的绘本就能有生物图鑑的功用,能让孩童轻易地记住各式生物的外貌和栖息地,这样下次到靠近水岸的地方游玩的时候,就能仔细找找有没有认识的生物啰!

作绘者的话

莼菜池的深夜嘉年华


  我做观察自然、绘图的工作已经超过40年了,从来不曾有像这次取材时感动。在新潟县小千谷市深山里的露营地,有一个莼菜池。那里人烟罕至,没有游乐器材,只有安稳、宁静、和平的大自然,是不是让人感觉无聊呢?可是一到夜晚,这个莼菜池还真是不得了!池子里竟然有如此多的生物,每天晚上都像是庙会祭典般热闹——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生态,让我非常开心。

  观察的方式非常简单,只要坐在水边,用手电筒照亮水面。揭开序幕的是,从莼菜丛里以正弦波的图形游出来的水蛭;接着登场的是细蟌的幼虫——原以为牠是静止,却突然发现牠已经出现在那里了;把手脚随意向下垂着,就像是小小的黑色蜡笔般出现的,是黑山椒鱼——粉红色的外鳃,证明牠还是幼体。动个不停、一点也静不下来的是松藻虫和豉虫;从短水草地毯中爬出来的,是背上揹了许多卵的雄性负子虫。从漆黑的池底像是豪华轿车般出现的是龙蝨,然后还有水螳螂、红娘华、泥鳅、正颤蚓等……写也写不完。勐然一看,手电筒的前方不知何时来了一只皱皮蛙,鼓起鸣囊,啾啾啾的鸣了起来。

  对脚边的水池观察腻了的话,那就套上水靠(连身的雨鞋和雨裤),啪搭啪搭的开始半夜的池中散步吧。在水花中,水中居民通通落荒而逃,而我的头突然「咚」的撞到了树枝,脸上还黏到了白色的泡泡——那是森绿树蛙的卵泡。

  蜻蜓专家E先生在前方静静的打手势要我过去,原来那里有一只今晚的主角:绿胸晏蜓的幼虫正拼命的往树枝上攀爬。这才让我观察到这本绘本中的,绿胸晏蜓幼虫的羽化过程,并迎接了晨曦的渐亮。

  虽然,这简直就像是小学生在兴奋之余信笔就写的作文一样丢脸,不过即使到了现在,这些还是个让我想要一字一句完全不漏、通通说出来分享的美好体验。



给大人的《飞啊!蜻蜓》


  空中生活:蜻蜓

  具有大大的眼睛、透明胶带般的翅膀和细长腹部的蜻蜓,是很擅长在空中飞行的昆虫。只有活生生的蜻蜓才具有的眼睛及身体的鲜艳色彩,和优雅的飞行翱翔姿态,让每个看到的人都觉得感动——那箇中滋味只有看过蜻蜓的人才能体会。

  虽然蜻蜓是在空中飞行的昆虫,但在幼虫时期,几乎所有蜻蜓的幼虫(水虿)都是生活在水中,这就是为什么常常可以在水边看到蜻蜓。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雄蜻蜓在同一场所来回不停飞来飞去,然后停在固定的树枝前端等待的样子,这是因为雄蜻蜓拥有自己的领域,牠们会在那里等待雌蜻蜓。此外,也可以看到雄蜻蜓驱赶进入自己领域的其他雄虫或是他种蜻蜓的行为;在领域中相会的雌、雄蜻蜓则会交配、产卵。

  水中生活:水虿

  依物种的不同,水虿的栖息场所也是五花八门:有些是抓着水中的植物茎或是漂浮物等,也有些会潜到泥中。水虿是以小昆虫等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会花上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经过八至十五次左右的蜕皮来让身体长大。

  在水中生活的水虿,有着和成虫不同的身体结构与机制,活动方式也不一样:以唿吸为例,成虫是以位于胸部或腹部、称为「气门」的管状器官唿吸;水虿则分成从腹部的前端让水出入、以直肠唿吸,或是以位于腹部前端的三个像鳃般的器官唿吸的种类。

  在水中的移动,除了步行之外,还有把水贮存在直肠中,一口气把水喷出的方式移动,或是扭动位于腹部前端的鳍或是身体来移动等。不同于成虫以飞行来追捕猎物,水虿是静静的坐等猎物自己上门——等猎物靠得够近,再立刻伸出能够伸展到跟自己的身体差不多长度的大颚加以捕捉。

  变身时刻:羽化

  当身体已经长到够大的时候,位于胸上的翅芽(会成为成虫翅膀的部分)就会逐渐鼓胀,这就是羽化的信号。虽然羽化的场所会因蜻蜓的种类而异,不过季节大多数是集中在初夏。细蟌、绿胸晏蜓和白刃蜻蜓这类蜻蜓的羽化中意场所,是突出于水面上的植物的茎、叶,或木桩、枯枝、倒木等;而像春蜓类的蜻蜓,除在石头或水泥护岸之外,也有那种只把身体从水面伸出一半左右就羽化的种类。除了在水边,也有像无霸勾蜓那般在离开水边几公尺处的建筑物壁面或是树干羽化的种类。

  虽然羽化的经过就像这本绘本所描绘的一样,不过我还是想要再做一点补充:即将羽化的水虿,虽然会把头和胸部从水中探出来静静的待着,这不仅是在判断羽化场所跟气温等条件是否良好,也是配合羽化,将唿吸方式从水中改变成在空中唿吸的重要时期。

  随着羽化过程的进展,翅膀逐渐完全伸展,这时腹部前端就会流出数滴液体——这是用来把缩在一起的翅膀展开所用的体液,在翅膀完全伸展后就不再需要。当液体掉落后,蜻蜓的腹部也会变得纤细,成为神气的蜻蜓。

  哪里可以看到绿胸晏蜓呢?

  这本绘本的主角绿胸晏蜓,是从日本北海道到沖绳县之间,在各地的池塘和水田等都能够看见(台湾的话,则可见于台北阳明山国家公园、花莲太鲁阁国家公园一带的池塘及水边)。牠们在4〜11月左右出现,夏天以后,雄蜓会在水岸飞来飞去巡逻。虽然看起来像是在守护自己的领域,但当巡逻路线有人经过的时候,牠们的飞行路线就会变得相当迂回。由于绿胸晏蜓的眼力很好,所以应该也会把拿着捕虫网的人看得很清楚吧。产卵是在雌、雄蜻蜓相连在一起时进行,把卵产在水中植物的茎或是漂浮物上——只要是柔软的材质,即使是像保丽龙等人工制品,雌蜓也能毫不犹豫的产卵。孵化出来的水虿会抓住水中植物的茎,有时候也会缓慢的在水底行走,牠们在感觉到危险的时候,会从腹部前端喷射出水来逃逸。

  水对蜻蜓的影响很大,只要水质恶化或是水源地消失时,蜻蜓很快就会消失无踪。不过由于成虫的移动力很高,所以只要再重新建造水池环境,牠们就会立刻飞回来定居。觉得「生活周遭好像没有蜻蜓呢!」的你,可以注意看看学校的池塘、公园的水滩,或放置在庭院中有雨水堆积的容器附近,难道都没有蜻蜓造访吗?没有从水面偷偷探出来窥伺的水虿吗?在某处,一定有着在等待你的蜻蜓喔。

文/槐真史(厚木市乡土资料馆研究员)



小小的不可思议之窗:生物们,就在身旁


  在小学的时候迷上草蜥,并以此为契机,成为两生爬虫学者的长谷川雅美说:站在生物的立场,以牠们的感受来重新观看自然,是进行调查的第一步。

  「十年前左右,有人想要把已经消失的青蛙野放回千叶的几个地区,但在不清楚牠们消失的原因之前,不论再怎么野放青蛙或是蛙卵,也都毫无意义。于是为了探索青蛙消失的原因,我把调查焦点放在那个场所的温度和湿度,看看那对青蛙来说,是否适合栖息。那个时候,我想到『把自己当成青蛙来想想看!』而使用的,就是『青蛙模型(frog model)』」。

  青蛙模型!听起来好帅。「那其实不是我发明的。所谓青蛙模型,是把温度计插进潮湿的插花用海绵里。虽然曾经把温度计插进福马林浸泡的青蛙标本,试着做青蛙模型,但是那样就会觉得青蛙好可怜喔……所以我让较容易取得的插花用海绵吸饱水,再当成替代品试试看。后来,我知道海绵跟青蛙一样会有温度变化,所以在那之后,我就都用海绵版的青蛙模型代替了。

  调查过程是在草丛或是树荫等条件不同的调查点放置青蛙模型,一一记录温度变化。以青蛙能够达到的最高体温为基准,事前订定对青蛙来说适切的体温,再使用青蛙模型,测量每一个点能够让体温持续保持在适当范围内的时间。若是在地表干燥的受日照地点,海绵就会马上变干;而即使海绵是潮湿的,只要是在阴影的部分,体温就很难上升。于是可以知道,在各种不同的状态下,对青蛙来说的适合栖息场所也是不一样的。由于青蛙消失,是许多不同的因素互相影响所造成,很难只用一个结果来说明。因此,我认为若想要有一个『是否适合青蛙居住』的客观判断基准,青蛙模型是能够有所帮助的。」 

  那实际上,青蛙是否真的在减少呢?「嗯,这只能说因场所而异吧。不过这并不仅限于青蛙,我认为以都市为中心,大自然及生物正在减少是不争的事实。」虽说如此,明明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存在着大自然和生物,却对其视若无睹视而不见,没有注意到它们存在的这种现象也非常的多。我曾为了要评估河岸的修建工程会对千叶县的河川生物造成何种影响,而进行调查,而后得知在宽度二公尺、长度一公里的河段,有数百只以上的革龟等的乌龟栖息。但一直到我们的团队去调查为止,附近居民几乎完全不知道这条河川中有乌龟分布。我认为生活周遭难得广布着丰富的生物世界,若是完全不知道的话非常可惜,于是就举办了以乌龟为主题的观察会。虽然在观察会的当天也还有人问:『真的有乌龟吗?』但在我打开事前放置的网子之后,就立刻出现了70只以上的乌龟。」

  只要仔细观察,就能看见年轻乌龟的壳上有着像树木年轮般的纹路,而从纹路的数目,就能够估算乌龟的大略年龄。当我把这件事情教给来参加观察会的孩子之后,孩子们就把乌龟抱起来,开始数牠们身上的纹路,并对其中有跟自己同年纪,或比自己年纪还大的乌龟而吃惊。对孩子们来说,在住家附近的河川中遇到和自己同年龄的乌龟、接触牠们的体验,让他们把自己和乌龟重叠,并让到当时为止都只是单纯的词汇的『大自然』和『生物』,成为更为具体,更为切身的事物。在感叹环境已经改变了之前,请把视线转向存在我们身边的大自然与生物。这样一来,一定会有非常棒的发现喔。

文/长谷川雅美(日本东邦大学理学部生物学科教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