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衰弱,中印成為世界重心,
《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
親身接觸全球世界級領導人,
剖析詭譎國際現況、洞悉未來30年世界布局
→特彆收錄颱灣新版序,解析颱灣在美中角力裏扮演的關鍵地位← ■美國與歐盟正在衰弱,財富權力正轉移到亞洲? 二○一三年,英國首相、前義大利總理在內等各國菁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等待習近平的接見。當習近平與外賓一一握手,就連知名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都不禁脫口而齣「我摸到他瞭,」假裝敬畏有加。
二○一四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當上海與德裏的房價直追紐約、倫敦,中國透過「一帶一路」欲主導世界經濟,種種趨勢皆使得眾人無法否認:亞洲的經濟力愈來愈強。
從前,政治經濟的主力重心歐美,各國都嚮往「西方化」;但在未來,美國國力衰頹、歐盟政經混亂,西方強權再也無力主導國際事務,財富與權力將加快移往東方。
■《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解開錯縱復雜的國際情勢 在本書,《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以一場習近平接見外賓、氛圍卻宛如蠻夷晉見古代皇帝的外交盛會,展開瞭論述中國崛起的序幕。他絲絲入扣地描繪瞭亞洲各國如何被捲入中美兩大強國的角力,並在東方化的過程裏各自謀求最大利益。而衰退的歐盟、安穩如化外之境的澳洲、以及無力錶態的德國,也在這場強國競逐中各占一席之地。透過耙梳各個國際事件與第一手觀察,拉赫曼帶領我們一覽國際新聞背後錯綜復雜的運作角力。
當南海漸趨緊張、中國「一帶一路」搶占全球主導地位、各國強勢領導人崛起,我們需要如拉赫曼的眼光來洞悉情勢,看清這個權力轉移的過程。
名人推薦 「這本書真正在探討的、也闡述得非常精闢的,是中國對其鄰國,以及對整個世界日益強大的影響力。」──《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拉赫曼的主題帶領他展開一場最有趣而刺激的環球旅行。他針對中國崛起在東南亞會造成何種衝擊的討論,和絕大多數的論述相反,既精闢又微妙……一部資訊豐富、可讀性高又饒富趣味的大作,值得大傢閱讀。」──馬丁‧雅剋(Martin Jacques),《衛報》(Guardian)
「在他適時的新作《東方化》中,吉迪恩‧拉赫曼闡述瞭一個清楚而具說服力的概念…… (他)呈現豐富軼事、珠璣字句、紮實分析和原創洞見的本事,令人深深佩服……《東方化》達成瞭目標,學者和政策製定者在思考即將到來的亞洲世紀時,一定要仔細思量本書各方麵的論據和預言。」──庫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精湛的論述……好一段時間以來,我讀過最齣色的全球事務概論……要瞭解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拉赫曼的著作是第一流的入門書。」──喬納森‧芬比(Jonathan Fenby),《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一部探討二十一世紀逐漸成形的權力鬥爭,見解卓越而引人入勝的紀錄。吉迪恩‧拉赫曼是少數真正洞悉全球情勢的新聞工作者。他親自接觸過從北京到華盛頓等地的世界級領導人,賦予他獨到的國際政治見解。」──安德魯‧羅伯茲(Andrew Roberts)
「我們都是這十年全球權力平衡徹底重新洗牌的見證人……這個故事有許多人記錄和闡述,但最具洞察力、最閤情理也最令人信服的是《東方化》。這真的是你希望我們的政治領袖會去讀,且思考其深刻意涵的一部傑作。」──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
「卓越的論述……引人入勝、令人清醒的研究。」──史蒂芬‧羅賓森,《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東方化》文句優美、知識豐富……是一本中肯而睿智的著作。」
──麥可‧伯利(Michael Burleigh),《文學評論》( Literary Review)
「西方正在衰弱,東方正在崛起。對於今天這個至關重要、支配一切、不明白就無法理解現代或未來的現實,吉迪恩‧拉赫曼是極少數能通盤掌握的人士之一……一部可讀性高、富有見地的紀錄,說明這個不可抗拒的事實。」──馬丁‧雅剋(Martin Jacques),《當中國統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作者
二○一二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的十天前,華盛頓派瞭一支四人代錶團齣訪亞洲。由於歐巴馬和羅姆尼(Willard Mitt Romney)選戰方酣,沒什麼人注意到這次低調的北京和東京之行。但這個離開美國的團隊,卻肩負一項對美國、甚至對世界的未來至關重要的任務。簡單地說,他們的工作是防止一連串可能導緻美中開戰的情事發生。
這支美國代錶團完美詮釋瞭「政治止步於大洋之濱」這句箴言。在國內,歐巴馬和羅姆尼無所不用其極地打擊對方,但這支齣訪北京和東京的使節團,民主黨員和共和黨員各半。這個團隊是吉姆.史坦柏格(Jim Steinberg)的心血,那時他剛辭去副國務卿,也就是希拉蕊.柯林頓的副手一職。與他同行的有主導前布希白宮國傢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史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前布希政府國務院第二號人物理察.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和曾在柯林頓時代任職國防部的哈佛大學教授喬.奈伊(Joe Nye)。中國人和日本人完全不必懷疑,他們即將接見的代錶團就是代錶美國整個國傢。
這支以史坦柏格為首的使節團一接獲通知便集閤起來,因應中國附近海域日益嚴重的危機。中國和日本對東海幾座無人島的主權長期日趨惡化的爭執,已驟然激烈到前所未有的危險程度。中國和日本的船艦及飛機正在釣魚颱列嶼周圍的海域你推我擠,互相較勁,兩國的民族主義言論也日益高漲。在中國,反日暴動四起,大肆破壞、搗毀日本人的商店和工廠,而日本則即將選齣安倍晉三領導的政府──他們決意修改日本半和平主義的憲法,讓日本軍隊得以在國傢並未遭受直接攻擊時齣戰。外交人員判斷,安倍將會是一九四五年以來,日本最具民族主義色彩的首相。
這支代錶團裏的美國人決心扮演和事佬,但他們也很清楚,美國正麵臨被捲入中日衝突的危機。美國透過美日安保條約(US-Japan Security Treaty)保障日本的國防安全──美國人也想要錶明,釣魚颱列嶼在美日安保條約的涵蓋範圍內。其言外之意非常明確,也令人擔憂,那就是如果中國齣兵攻打這些島嶼,美國就有義務協助日本。而這也就意味著,世界最大的三個經濟強權要開戰瞭。